美章网 资料文库 歌唱想象力范文

歌唱想象力范文

歌唱想象力

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充满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到空中浮动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成为一个人物形态或其他物象,这种想象往往是自发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的。而有意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自觉进行想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声乐学习和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正是这种有意想象,要求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要能够想象出将要发出的每一个音及其最佳的歌唱效果,并在实际的演唱中努力地达到那种最理想的效果。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演唱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除了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声机能是否协调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去思维,去想象,通过聆听和模仿,在内心的想象中积累起识别良好声音的概念,这种想象可称之为“歌唱意念”。用这种“歌唱意念”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就像舞蹈家创作一个舞蹈,首先要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作品的构思、布局和动作的设计,头脑中要首先有角色的形象。同样歌者在演唱时也应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然后在演唱时,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预先设计好的声音形象相吻合。比如:用什么样的音色、力度、情绪来完美地表现一首歌曲的风格。这样预先想好了再唱的方法,就是在歌者头脑中进行的对歌唱时声音的构思与造型,将非直接地在歌者头脑中建立起对音高、音色、音质的反射作用,在声乐学习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外,从歌唱机能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建立大脑意念,形成自己头脑中准确的声音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歌唱者的喉头、声带、软腭、舌根、肺功能器官,不像人的手臂和腿屈伸那样可以随意控制。对于没有学过唱歌的人,要他自如地打开喉咙,抬高软腭,放下喉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能指挥自己的喉头上下移动,即使有时唱对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喉头位置是怎样放下来的,唱错了也弄不清楚错在哪里。歌唱发声是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多数与发声机能有联系的各组神经、肌肉,基本上是半自动的、不能随意指挥的。必须是掌握吐字、发声、共鸣、呼吸、情感等神经肌肉群的复杂、精确的自然协调动作,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相应的肌肉收缩,而没有一个正确的声音形象标准来控制这种收缩,就容易过头或不足,很难恰到好处。而凭借由良好想象力建立的大脑意念,就会比较容易协调、统一地指挥和控制复杂的肌肉收缩,全神贯注于自己头脑中想象出的准确的声音形象,并让唱出的声音与自己头脑中的声音形象一致,就会获得正确的、明亮结实和具有穿透力的声音。

声乐教育家克利平杰说:“除非学生脑子中有声音概念,否则就不能期望他发出良好的歌声”④。因此,在教学活动和声乐学习中,要注重强调学生用大脑意念去指导自己的歌唱,在听觉记忆上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以准确的声音想象去指导正确的歌唱。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本人要富于想象,善于想象。声乐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意念的诱发下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在发声训练时,我们经常谈到“竖起管子”这句话,它其实是一种器官机能的协调动作,是一种整体的机能状态,是配合大脑的想象与联想所形成的一种感觉。但实际上它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歌唱时感觉到的机能状态与“管子”的形状类似而已。又如:为了使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喉头的稳定,教师常常告诉学生把喉头想象成为提琴的“码子”,提琴的“码子”在演奏中是不能上下移动的,不然提琴就没办法拉了,演唱也是同样的道理。诸如这样的教学提示,就是把一些抽象化的东西通过想象转化为形象化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掌握。再如,鼻咽音和胸音是由歌唱发音的两大主要共鸣体产生的。鼻咽音作为歌唱发音的“顶”发挥高位置的作用,胸音作为“底”发挥根基作用,二者一高一低,上小下大,形成想象中的锥体形态,还有发音共鸣位置靠前靠后的感觉,以及各共鸣腔的状态感觉等都是依靠大脑的想象和综合判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空间形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歌唱正确的发音技巧。在这方面,我的教学体会是:要把所唱的每一个母音唱响,就必须根据表现的需要,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并在预想的音上去做形着色,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发声部位简单而又自然的行动。这既是我自己始终在做的,也是我要求所有学生去做的。我们只有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凭借想象力,自己发现自己、自己矫正自己,寻找出自己最美、最好、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来。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想象并非是说来就来的,它是建立在平时的生活体验之上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获得准确音乐想象力的基础,没有平时细心敏感的观察,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存储,就不可能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想象源于生活,与实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教育和启发学生培养对平时生活中客观事物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对生活的体验同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想象与自己的情感、理智等感性因素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歌唱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

总之,想象力对于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黑格尔也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力。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运用想象力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思考,勇于创造,掌握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将人类丰富的情感化作美妙的歌声。

想象是人的大脑所具有的思维能力,是“人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①。想象力则是人对外界物象经过大脑过滤、判断并作出选择后,对“知觉材料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②。一般思维正常的人都具有这种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大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都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人,更需要这种能力的培养。

歌唱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特殊的艺术门类。它以人体为发声器,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而这件“乐器”在操纵过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那难以观察的、活的嗓音官能给声乐教学与学习带来了特殊困难,同时也给声乐教学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正是由于歌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抽象的物理音响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强调声音位置、气息流动、保持共鸣等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歌唱,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声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实际上是想象的结果。想象力越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拉·福雷斯特说:“音的想象永远先于音的行动,绝对必要”③。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对抽象的声音概念进行认真思考与重组,以尽快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