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培育合格艺术教师范文

培育合格艺术教师范文

时间:2022-08-29 08:14:58

培育合格艺术教师

从2004年秋季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四省(区)进行实验,并计划于2007年在全国各普通高中学校全面铺开。在改革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除了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校本教研的途径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有效性之外,也对培养高中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要求,使之培养的准教师能够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身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大学教师,在系统地了解了基础教育中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并就新颁布的艺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作了较为深入地解读后,想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培养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谈点自己的意见。

一、新课程对艺术课程的定位

1.普通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强调人文性。《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艺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从课程模块上就可以看到这一鲜明性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将课程分为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大部分,强调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情感、科学等方面来感受艺术,而不是单一地从技能、知识上去学习艺术,做艺术的奴隶和工具。

2.新课程中艺术学科突出了综合性。它不再孤立地将艺术设立为壁垒森严、很少关注其他学科和艺术门类的单一学科,而是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让学生在兼容并包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上述艺术门类在很多时候并非孤立出现的,而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有些甚至是孪生性质,如舞蹈、戏剧、影视,何曾须臾离开过音乐?而对于歌曲演唱,又哪里能离开过文学(诗歌)?很多艺术形式从感官上讲也多为视觉、听觉同步呈现的。这样的艺术因其综合性,又突出其社会化、生活化,使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而更好地关注和吸收生活的、真正的艺术。

3.新课程的艺术课程关注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学习艺术,不仅仅是了解、知道艺术知识,更多的是参与。在参与中自然而然地投入、表现。学生的创造欲望,借助艺术来“歌之咏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表达情感,反映社会,再现生活。让艺术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乃至人生中重要的内容和行为方式,这便是艺术的教育功能之一。这里指出的是,学生的创造绝不等同于艺术作品的创造,更多的是他们依据理解体验,同时连接起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而激发出来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

二、传统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1.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过度看重学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技巧,强调打造学生过于偏窄的“专业基本功”。但凡进入师范院校艺术系的学生,都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专业高”的功利之心,很少有宽容的、开阔的心胸来从更广博的知识面上来兼收并蓄。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存在着所谓专业好则一切好的“晕轮效应”,不大关注学生专业以外的知识吸收。久而久之,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便成为只懂专业的“准匠人”,很难达到“师”的职业水准。走进科班毕业的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课堂,常见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不利于学生体验和运用的“死知识”。教学中,他们热衷于传承在高等师范院校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过于职业化、技能化的乐理、节奏、和弦、调式等等,很难让中小学生用得上的、无兴趣的知识,他们无视学生的学习目标,用培养艺术科班生、专业特长生,甚至“琴童”的标准来面对大众的、普及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广大学生,总想“克隆”类似于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让学生本来十分感兴趣的艺术(音乐、美术)课,变成了学生躲避、厌倦的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大青少年对艺术的喜爱,更多的是从时代与社会中找到“知音”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效果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所被吸引的艺术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甚至严重的对立。中小学生不乏“追星族”,但对校园的艺术教育却大多持厌学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更多地要从传统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中找根源。

2.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传统的艺术教育,使很多毕业生只懂音乐,不懂美术;反之亦然;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此门精通,而另外多门则“稀松”。即使在一个艺术门类里,不少学生也是知识与技能过于偏狭,成为艺术学习中的“偏才”和“庸才”。譬如会乐器的不会舞蹈,会唱歌的不会乐器。更不要说还能够多少懂一些影视、戏剧文化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不少学生除了音乐或美方面具有“特长”以外,对“诗外”的功夫则少得可怜。不知历史,不晓地理,不懂哲学,不通文学。胸中少有墨香,与人交往,与学生互动,涉及到艺术以外的常识时,没有参与的话语。

3.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包括学府教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大多都具有“学艺”的特点。古人的学戏、学乐器,强调“磨”,“十年磨一戏。”从师的身上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地刻录,而不大注重让弟子于学艺中创新。从目前看,高师毕业的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这一点。一俟毕业走向课堂,仍然在沿袭从老师那里学得的一套,往往将中小学生不感兴趣的乐理、调式、对位、和弦等知识“填鸭式”地教给学生。他们很少会备课,备课时不大看重为学生而教,更不重视在艺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不能辨证地理解学生的创造之所在。不少毕业生只会从母校学习现成的作品,很少有创造能力,即兴发挥的能力。到了教学岗位,往往捉襟见肘,无从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4.忽视了师范性特点。传统的高师艺术教育,大多数学生走出校门,往往会遭遇到“不会教书”的尴尬局面,需要他们面对现实,在失败与挫折中重新爬起来,才逐步走向学做教师的过程。往往这个过程又让不少新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惨重的代价,追究责任,高师艺术教育在功能与体制上难辞其咎。多年来,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教材教法课,被许多学生视为最不被重视的课,甚至是无用的课。可是一旦走出校门,又感到这是一门最为重要的课。一是大多数学生只认专业,而从不看重所谓的“副课”,形成了普遍的不重视心态;二是作为学校,也从未把教材教法课真正重视起来,缺乏严格有效的质量检测和评价,从而让这门课最终流于形式;三是多年来高师艺术教育的这门课教材陈旧,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所学而不能用,也是致使学生认为无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采取多种措施,适应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面对新课程的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将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新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也愈发察觉到传统艺术教育中与时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对照新课标中对于艺术课程性质的理解,反思传统艺术(音乐、美术)教育的弊端,以及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缺陷,寻求新的发展改革之路。

1.革新课程和教材。要进一步调整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教材,力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从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的教育,要从现行课程、教材的改革入手,打造适合于时展所需要的艺术素养型人才,而不能再走单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老路。从目前看,艺术教育应该加大对学生艺术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艺术史学、艺术社会学、美学等学科门类的教学比重,在继续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该加大高师生的艺术体验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做一个具有敏锐的艺术感觉、深切的艺术体验、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以及通透的艺术通感的人,改变学生只懂一门,其他艺术门类一窍不通的现象,改变学生除了会谈一点艺术,而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少得可怜,无法与高中生深度会谈的现状,让高师艺术生追求并达到一专多“懂”的艺术视野,具有触类旁通的联觉能力或素养。培养的艺术课程教师不一定去追求样样都会,但至少有一、两门基本精通,而其他多门则尽可能懂,具有较高的鉴赏水准,能从感性和理性共融的高度来看出“门道”。这样的毕业生方能适应艺术教育的人文性要求和综合性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生活化的艺术教师,一个真正具有艺术素养的“文化中人”、“生活中人”和“性情中人”,一个会用艺术思维去欣赏、体验、批判和创造的人。

2.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通过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成为通晓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人才。高师艺术教育应加宽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让学生把个人素养的提高放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中去看待,夯实素养基础。这样做,除了更有力地能适应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的需要以外,也会对学生的“专业水准”(知识技能)的提高产生推动力。学艺术的人都清楚,当“练习音符”、“掉嗓子”到一定程度时,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层次进步。不少学生在练习乐器时的“遛音符”,练习声乐时停留在“练习曲水平”,练习舞蹈时停滞于“形体训练水平”上,均与他们的思维视野不宽,艺术感悟力不足有很大关系,从而导致成为一名专业的“工具”和“匠人”。

3.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评价能力上下功夫。今日的新课程,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完成这个高要求的任务的必备前提,是要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在高师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艺术批评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鉴别雅俗、美丑、高下、真伪的“慧眼”。具有这种素养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才有可能胜任中学的艺术教学,让艺术课程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创作潜能,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课程。

4.要加大对学生教学能力乃至教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校门就成为会“用教科书教”的合格毕业生。一是教高师教材教法的老师要走进新课程,研读新课程;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以学生将来的教定今日学生的学,从而革除学不致用,学用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二是请进来,让地区中小学的艺术课教师、教研员做高师的客座兼职教师,把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鲜活的教改信息,有用有效、科学先进的课改理念与教学方式及时传递到高师课堂,从而使得广大高师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实现在校学习期间就时常能完成“见习”任务,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其不适感、陌生感就会自然消解;三是走出去,把教材教法课与具有真实情景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教材教法课真正成为学生所从事专业的一种素养,而不是无用的死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高师艺术教育能及时引进这股“活水”,为祖国的艺术师范教育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被举报文档标题:培育合格艺术教师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ishu/6100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