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王鉴绘画艺术研讨范文

王鉴绘画艺术研讨范文

时间:2022-08-07 11:06:13

王鉴绘画艺术研讨

中国绘画发展到清代,出现了“分宗立派”的局面。如果说唐代开始出现明晰的画科分类,到了宋代趋于成熟,明代则开始绘画流派呈现,如浙派、吴门画派等,地域特点也渐渐显现在绘画中。到了清代,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毫无疑问,在清初画坛占统治地位的无疑是清初“四王”。清初“四王”是清朝初期受清王朝扶持的绘画团体,为画坛的正统派。以山水画为主,“摹古”为其绘画宗旨,直接或间接受到晚明董其昌“南北宗”绘画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五代董源、“元四家”等人的影响。王鉴且与董其昌、王时敏等同为“画中九友”,董其昌作为“华亭派”代表,也鉴于其政治和文化身份,在晚明影响很大,正如时人朱谋《画史绘要》所评价董其昌绘画为本朝第一。尤其是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倡导南宗画风,影响了其后几百年绘画的发展。清初“四王”作为一个绘画群体,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或亲属,或朋友,或师生。他们的绘画技法娴熟,摹古功力深厚,但整体绘画风格缺乏生气,程式化画风比较明显;但作为画坛正统派代表,其艺术地位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大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江苏太仓人王鉴高中举人,也许他与很多晚明文人一样,没有因为仕途畅通而意气风发。1635年王鉴出任廉州(今广西合浦)知府未及三年,便辞官归家,在老家山园旧地西隅筑“染香庵”(董其昌为其画室题“染香”二字,后王鉴以“染香庵主”为号)潜心学艺作画。也就在王鉴中举人后十年,大明崇祯皇帝在京城煤山上吊自殁,大清顺治皇帝接管了统治中国277年之久的大明王朝(1368-1644年)。王鉴的命运和很多大明遗臣一样,在书画雅集中找到了人生的归位和价值旨向。“四王”之一的王鉴(1598-1677年),早年字玄照,在清代文字狱盛行的年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字元照、符照等,号湘碧、香庵主。王鉴与王时敏、王原祁同为太仓人,在画风上很像其叔叔王时敏,王鉴出身名门书香之家,祖父为明代大学者王世贞。王世贞(1526-1590年)为晚明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家中富藏图书。自称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唐书》等著述过3000卷,全为宋本精椠。王鉴自然受到良好家学的影响,得以遍览临摹家中所藏宋元以来的圣贤书画名迹。自幼便显露出绘画才能。其画作《临北苑潇湘图》中便有同乡人“娄东十子”之一王瑞国次子王曜升(1668年前后在世)的题记,说王鉴(绮岁)少年即可点染绘事。晚清文学家顾云臣(1830-1899年)也说“:湘碧先生幼喜绘事。”王鉴的绘画艺术受董其昌影响很大,并亲自得到董其昌传授。在董其昌身上,我们能看到他沉醉在古人的山水笔墨之美中,尽情徜徉。董其昌过分模仿前人绘画的观念也自然影响了崇拜他的“四王”。在王鉴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董文敏常谓余曰,学画惟多仿古人,使心手相熟,便能名世。每思此言,信足启发后进。”王鉴也最推崇董其昌,他在辛亥夏日所画《山水》题记中对董其昌大加赞赏,他一方面对吴门画家文徵明、沈周赞赏有加,并言其不足;另一方面则扬董其昌之长,也为自己树立绘画价值观和艺术取向。

中国绘画在千年的传承中,有其自身的自律传统,师承关系梳理了中国绘画清晰的文脉。作为“正统派”的王鉴,艺术趣味在晚明便已经形成,入清以后归隐的生活方式便更加惬意。王鉴的山水画艺术自幼受到良好的熏染,其祖父王世贞便是传统复古思潮的领袖人物。生活在一群复古、摹古思潮盛行的人群周围,很难特立独行。传统山水画的经典图式如北宋董源、巨然,元代王蒙、黄公望等人的影响逐渐在王鉴心中成型。清代绘画理论家张庚《国朝画徵录》中称他精通画理,特善于摹古,尤其对五代董源、巨然山水画有很深的精研,从神韵到笔法,均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在王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摹古、仿古的痕迹,如《青绿山水图》(纸本,纵23厘米,横198.7厘米),王鉴在此卷左上自题,言及他曾在董其昌家中见到赵文敏《鹊华秋色图》,并谈到自家收藏有黄子久《浮岚远岫图》,两幅画皆设青绿色。但不知这两幅画现在在何处。此卷是仿元初书画家赵孟、元季黄公望两家的青绿设色画法。

画中山形圆润流转、线条细嫩以及山石的长披麻皴法、树叶的点簇画法等,很明显仿自黄公望笔法和意境。又如,《梦境图》(纸本、水墨,纵220厘米,横65厘米),该作有“元四家”之一王蒙之境。取名“梦境”,显然是作者艺术取向的一种价值思考,也是人生现实的一种观照。画面描述的景致是王鉴避暑时“白日做梦”的情形。一池湖水,浩渺烟波,树木丛生,错落有致,依山傍水处有一亭。翠竹掩映,芭蕉林立,书舍清幽,高士作思考状。湖面上小舟轻泛,折桥卧波,一派悠闲和惬意之境。画中长跋提到王维、赵文敏、书画鉴藏、谈到生活细节、谈到梦中所见水并见董其昌笔意等,看似如梦如幻的杂乱,实则是王鉴复古艺术思想和艺术趣味的反观。从目前的传世作品中,我们能领略到王鉴绘画艺术总体的风格特点———“秀润”。王鉴的山水画呈现出水墨绘画和设色两类面貌,设色又见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其水墨山水画风墨色浓郁,画风清润,雄浑有力。从诸多水墨山水作品可以看出,山坡、石头等画法主要取法黄公望,点苔画法学吴镇,墨法主要吸取倪瓒画法。又如,《九峰读书图轴》(纸本,墨笔,纵142厘米,横57厘米,)作于己丑(1649)年,是王鉴中年成熟时期(58岁)水墨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左上方有作者自己的题记,大意是王叔明《九峰读书图》曾为虞山钱宗伯收藏,他有时借阅此画,今根据其笔意仿画。此作亦有“元四家”黄公望和倪云林画法,用笔浑厚,墨色沉郁,意境空灵豁达,朗朗读书声跃然纸上,正如秦祖永《桐荫论画》中所说的那样,一种书卷气盎然纸墨间!再如,《仿宋元山水册》(纵55.2厘米,横35.2厘米,纸本),其中六开为设色,六开为水墨。分别临倪云林、梅道人、黄子久、陈惟允、董北苑、巨然、赵千里、王蒙、董其昌等。虽为仿古之作,但技法娴熟,笔精墨妙,为难得的上乘仿古水墨和设色之作。

从设色山水看,王鉴的青绿山水主要取法元代画坛领袖人物浙江吴兴人赵孟(1254-1322年),又综合“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等人的画法,再吸收董源、巨然、王蒙、黄公望、董其昌等人的画法,杂糅一身,又能体现各自的传古面貌。王曾在王鉴《仿赵文敏九夏松风图》上题记,说他的老师王鉴,笔墨精妙,此作设色幽秀,神韵超澹,不仅得赵孟面神韵,又兼得北宋高贤之味。《仿三赵山水图》,则是将北宋画家赵令穰、南宋画家赵伯驹、元代画家赵孟三家笔法合而融之。山石采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点染。重染和轻染分阴阳两面画法,空间感、立体感很强。枝叶采用圆点、横点、介点、鱼子点等多种表现方法。这种糅合多家技法的绘画作品,正体现了王鉴“以古为尊、守卫传统”的艺术理想。《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轴(纸本,纵138.2厘米,横54.5厘米。)是王鉴晚年难得的浅绛山水代表作品。根据他的题记我们知道此图是仿王叔明(即王蒙)长松仙馆图而画,是王鉴为诗人、戏曲家尤侗(1618-1704年)寿辰所作,二人为好友,图中绘青松,遒劲挺拔,寓意长寿健康。中有仙馆可居,绿树掩映,环绕四周,可游可走。此作师法王蒙笔法和意境,在山石、树干、房屋、山坡脚处等略染赭石,层次丰富,有节奏韵律感。山峰气势盎然,雄浑峻凸,符合“寿意”。但恬淡的画风让我们自然将视野回望到“元四家”身上。王鉴的《夏日山居图》轴(绢本设色,纵149.1厘米,横85.5厘米),画面烟云氤氲,丛山峻岭挺拔突兀,用笔虚实富有变化,主次分明有序,一气呵成。林木、回廊、庭院,井井有条。文人隐士或居室中、或游走,或立思、或纳凉闲聊,是作者内心生活图景的写照。但显然梅道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渔隐思想在王鉴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写照。

王鉴的绘画思想多体现在他的《染香庵画跋》中。王鉴认为绘画“虽工未为上乘”,强调“画家应妙形影无定法,真假无滞趣”,追求绘画的“神品”之境。王鉴特别强调师古,“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为外道”,学习古人,主要是学其神韵。他还认为王时敏学大痴一派“深得三昧”,在“元四大家”中,虽然师承董源、巨然,并各有所得,而惟独只有黄子久(黄公望)独得其神。王时敏对王鉴的绘画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早年,叔侄关系本身就增添了一种更深的亲情。到了中年以后,随着画法日益成熟,便开始走向更遥远的传统,追慕宋元成熟和经典的画风,从而形成自己的画法体系。与他叔叔王时敏相比较而言,王鉴没有拘泥于某家之法,而是有更广阔的绘画视野,他们之间只相隔6岁,在当时绘画界的影响力都很大。以王鉴等为代表的“四王”绘画,在清初画坛犹如一面旗帜,他们共同的艺术基础是接受了明末画坛领军人物董其昌“南北宗论”的艺术思想,这一思想甚至影响了后来整个“娄东派”和“虞山派”的绘画走向。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等为代表的“娄东派”(或称“太仓派”),之所以能在清初画坛成为正统派的代表,一方面,与大清康熙皇帝对明末董其昌绘画观念的接受;另一方面,也与他们自身追求的“文人趣味”的艺术理想有很大关系。这其中,虽然王鉴没有直接出仕清朝政府,但王原祁和王直接服务于清廷的行为,大大提升了他们绘画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在“四王”画派的统一体中,王鉴的贡献也比较大,是他直接发掘并培养了后来成为“虞山派”绘画领袖人物的王石谷(即王)。同为“四王”画派,虽然他们在艺术主张上都推崇复古,但还是有不同的艺术侧重点。年龄最长的王时敏,就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在其《西庐画跋》中就谈到古法渐湮,对自出新意者颇有微词。王鉴虽然也一贯秉承董其昌的摹古之路,但他能临仿古代大家的笔情画意,既能仿古吸收又能转化古人笔墨结构,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精神面貌。王鉴学古人“神韵”的理念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王时敏和王鉴两人共同的弟子王,则“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并与王原祁对峙,另立“虞山派”。王原祁不但继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又受清代最高统治者之宠。致力山水画,领袖群伦。王时敏则很客观地评价说,其孙王原祁绘画神形俱得,并将他与元季四家之一黄公望和董其昌相提并论。

以王鉴等为代表的“四王”绘画,在清代初期受宠于清廷,成为正统派绘画的代表。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尊贵的地位和他们“陈陈相因”的复古传统,随着时代的改变和人文观念的变革,必然遭受“革新派”的挑战,这也是他们在清朝近300年绘画舞台上渐渐落幕的重要原因。在“四王”占据“正统”绘画舞台的同时,江南的“四僧”画家———苦瓜和尚、八大山人、髡残、渐江也在进行着自身的个性艺术探索。正是他们共同在清代初期画坛的表演,从而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内涵和意趣;也为我们今天在回望艺术传统和艺术创作时提供了很好的参鉴。

被举报文档标题:王鉴绘画艺术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ishu/6079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