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音乐教育管乐教学改革策略范文

高校音乐教育管乐教学改革策略范文

时间:2022-03-24 02:26:40

高校音乐教育管乐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深入化,各大中专院校艺术院系也加快了管乐课程的建设步伐。本文就寸金学院管乐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授对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安排、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授课质量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进一步提升管乐教学水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课程;教学;管乐表演;改革

在艺术教育普及化的推动下,各类艺术文演惠民活动的举办让大众对管乐器的认知度大幅提升。目前,管乐教育在我国也基本进入了普及化教育阶段,虽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管乐课程设置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一般分为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类,管乐演奏专业一般隶属于音乐表演类。笔者在寸金学院负责管乐教学工作,就寸金学院管乐课程设置与一般类普通院校管乐课程设置,进行简单分析。

1.学分、学时的分配普通高校音乐表演类管乐课程一般设置为:大学1年级至4年级,学制4学年,共8学期,24学分。学分及学时具体分配如下:管乐选修课每学期2学分,每周1学时。管乐主修课每学期4学分,每周2学时。1年级至2年级为管乐选修课,3年级至4年级通过相关考核后即管乐主修课。寸金学院管乐课程一般设置为:大学2年级至大学4年级,学制3年,共6学期,10学分。学分及学时具体分配如下:管乐选修课每学期1学分,每周1学时。管乐主修课每学期2学分,每周2学时。1年级所有学生器乐课程以普修钢琴为主,2年级进行分专业,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高考所报考专业进行相应科目选择。以管乐为例:1年级学生普修钢琴1年后,若高考专业是管乐演奏方向,2年级才正式接触管乐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提升,3年级参加主修专业的考核,通过相应考核者升至主修,不通过者另选其他专业。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寸金学院管乐课程学分、学时、分配各有利弊。就寸金学院管乐主修课程的学时分配与一般类高校管乐主修课程学时分配相比来看,总学时与一般高校相同,但一般类高校管乐课程授课是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就开始了,而寸金学院则推迟了一年才进行管乐课程授课,这也就意味着有基础高考进来的“科班生”在专业学习上要“荒废”一年,而一般类院校有基础进校的管乐“科班生”第一年已经开始系统的管乐课程学习,这一年在专业学习上的差距是非常之大的。更何况管乐教学更注重持续不间断性学习,因此科学的学时分派,合理的授课时间安排对于管乐教学是很重要的。笔者建议将管乐主修课的开设从第二学年改置第一学年进行,这样不会造成学生演奏能力的“断层”和“遗忘”现象出现,为后期的主修课程学习夯实基础,以便更好地进行学生演奏技能的学习与提升。

2.管乐课程多元化的建设就一般高校而言管乐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管乐室内乐课程、木管重奏课、管乐团、管乐艺术指导课等。多元化的管乐课程设置会更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其参与其中,在不同形式的管乐课程学习中熟练理论知识运用,提升专业实操技能。寸金学院管乐教授科目有:单簧管、萨克斯、长笛、小号、长号、圆号专业。目前开设的管乐课程只有管乐团和器乐合奏课。管乐团以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专业演奏能力为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曲目排演,通过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共享意识。器乐合奏课则以基础合奏训练为主,主要是针对一些器乐选修零基础学生开设,为其稳定的进行管乐学习打基础,将单一的小组课与合奏课相结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管乐团的长期发展储备后续力量。就学院目前已有科目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接受目前的课程安排,也有少部分管乐学生演奏能力较强,建议可以增设管乐艺术指导课和室内乐排练课。依现在管乐就业发展趋势来看,只会单纯的演奏,不了解其他多元管乐艺术的融合是比较难找到相符的工作。所以管乐课程的多元化建设不仅对学生就业,演奏能力提升均有显著效果,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在做好常规管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在管乐课程综合化、多元化上进行已有课程优化,在夯实专业基础之上拓宽学生演奏视野,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能力提升

如今,管乐教育发展迅猛,不少学校都纷纷组建了管乐团、重奏团、室内交响乐团等,众多管乐教学组织及高等院校都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或进行专业音乐院校与地方院校之间的对接援助,知识共享等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1.发展学科师资,完善科目师资“空白”管乐教学是一个大家庭,有了丰富的管乐“肢体”才能使该学科变得充满活力。目前就管乐师资板块而言,寸金学院在职管乐教师2名分别是单簧管、长笛,外聘铜管老师1名负责所有铜管教学。相对薄弱的管乐师资团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专业单一化现象的出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统计,器乐选修90%的学生青睐于木管科目学习,3%的学生青睐于铜管科目学习,剩余的7%的学生青睐于打击乐学习(此统计只针对管乐科目)。具了解,其余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其他科目,只是因为科目师资空白化,无奈只能选择一个科目进行学习,其目的也只是单纯地获取相应的学分,并不是因为爱好而选。因此,学习成效也就不言而喻了。笔者认为:只有壮大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空白现象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产生学习意愿总比被迫其选择无兴趣的科目学习成效要好很多。因此,完善管乐教师师资全面化,就当下而言很重要。

2.师资互学,提升教学质量俗语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身为教师,时刻都要有学习意识,管乐学习更是如此。教学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学生受教水平的高低,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也要从人文知识层面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想要演奏好一首作品不仅要掌握其正确的演奏技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才能准确地进行作品的诠释。教师应从多学科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讲授,可能学生一下理解不了这么多,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综合性的培养在管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并且演奏者只有从思想上对作品有了真正的理解后,才能准确地演奏作品,诠释作品。教师在授课之余也可定期举办音乐会,就自身而言是专业技能的稳定及提升,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演奏理论再现的“活例”学习,通过教师的演奏近一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改正演奏错误,更快地进步。

三、高校管乐表演课程的设置

1.加强管乐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在音的发生、增强、减弱和消失方面,单簧管是最理想的乐器,因此,它具有造成缥缈、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暮昏螟等效果的可贵性。———柏辽兹[1]管乐拥有丰富的演奏效果,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管乐基本训练之上,没有坚实的基本功做支撑,一切都是空谈。艺术实践是学生提升自我的最好平台,管乐专业学习尤其要加强艺术实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对学生的紧张怯场心理会有所改善,上台演奏稳定度也会有不小的提升。管乐器发声灵敏很容易吹“跑音”,因此吹奏管乐时口形、气息的训练是管乐成功表演的前提。如:管乐者在演奏时吸气不稳,或者演奏嘴形不固定就会随时出错,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出现。因此,管乐练习时一定要注重准确气息的运用和稳定口形的保持,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演奏时才能熟练吹奏。学生具备基础演奏能力后要鼓励学生背谱演奏,当完全脱离乐谱的束缚后学生才可能完全投入自己的演奏中去。学生拥有背谱演奏的能力后让其站立演奏,让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融入到演奏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去演奏,也避免长时间坐着演奏对管乐气息的影响。通过音乐的律动传递听觉的享受,通过肢体的参与传递美的视觉体验,真正做到“人琴合一”,寓乐于情,将观众带入到表演之中,感受艺术本真。

2.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演奏能力随着管乐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能完整地演奏作品已经不是衡量一个管乐表演者好坏与否的唯一条件。作为教师要时刻有“忧患意识”,在管乐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各项演奏能力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寸金学院单簧管重奏组为例:该组成员是由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在排练一些技术性片段较多的乐曲时,明显能感觉到大四同学快速演奏能力要强于其他两个年级学生。因为大四的同学日常基础练习、技能类乐曲接触相对大二、大三学生更多,所以在演奏意识上、手指技能适应速度上都快于大二、大三学生。由此可见,快速的演奏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科学进行相应的管乐手指技能训练和意识的灌输,快速演奏乐谱的能力很快就能养成,这对管乐学生的综合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知行合一,为管乐表演提供锻炼平台管乐艺术的最终成果是通过舞台表演呈现的,学生不能只做幕后琴房“演奏家”,要将课堂所讲与舞台实践连接起来,就要多让学生参加学校及社会各类文艺比赛,或者参加管乐专业的暑期“大师班”,通过音乐会和大师课的形式提升学生演奏水平和演奏理念的更新。教师也可带学生一同举办师生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提升自我的空间。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参演,或者参加各类文艺比赛活动所取得名次进行奖金奖励(奖学金)和学分加分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结语高校管乐教学发展的道路还很长,作为一名高校管乐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乐表演课程的发展要靠教师、学生、学校三者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寓情于乐、让管乐教学之路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陕海峰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音乐教育管乐教学改革策略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