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土家族音乐资源结合高校创新教学的探析范文

土家族音乐资源结合高校创新教学的探析范文

时间:2022-12-12 03:55:25

土家族音乐资源结合高校创新教学的探析

【摘要】本文就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和展望,就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简单描述,并提出了将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研究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土家族音乐;音乐教育;创新教学

前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强大引擎,同时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是一种富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育要加强创新教学,进而对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进行继承与发展,培养优秀的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继承人,以缓解当下乃至未来富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濒危境地。笔者居恩施地区已进行了第三年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大山里,走进吊脚楼,进入土家族人生活的田园山水之间,充分领略了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魅力。土家族人的那种土生土长的质朴,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的神秘魅力深深打动着我的内心,融入了我的灵魂。这也显示出了高校音乐教育对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继承的任务之重,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教学来支撑。

一、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分类及特点

恩施位于西南边陲的鄂西林海腹地,自然环境复杂,森林、河流资源丰富,一个个土家村寨便依山傍水藏匿于此,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土家人用智慧创作出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原生态民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风格。这是朴实的土家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是历代土家人饱经风霜的艺术文化成果。笔者经过拜访多位高校音乐专业教授老师、走访民间艺术家并参考各方面资料,对土家族原生态民歌,多数倾向于具有土家族人习惯的分类方式,即将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分类为号子、山歌、田歌、灯调、小调、风俗歌、儿歌等形式。而后在专家学者老师的帮助下对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最终发现本土的民歌创编和演唱过程中都是根据即时环境由感而发,其曲调较自由、即遍即唱、节奏强烈,且结构、旋律及风格灵活多变。所以,常规的分类形式无法准确定位本土原生态民歌的体裁形式和风格特点,因此,笔者引用土家族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将其进行分类并阐述。

(一)号子的体裁及特点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故又称劳动号子。恩施地区地势较为复杂,且处于清江河畔,土家族聚居便聚居于此,这也决定了恩施土家族号子的独有特色。其节奏根据劳动类型而定,与劳动节奏相吻合,如劳动强度的大小,关系到节奏强或弱;劳动强度的快慢,自然就关系到节奏的快慢。同样,旋律也随着劳动的强度大小而改变,劳动强度小,旋律线条便婉转些;劳动强度大,旋律就没有那么婉转迂回了。

(二)山歌的体裁及特点山歌是土家人在山田间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情小曲。在恩施地区则称山歌为“喊山歌”。恩施土家族山歌节奏普遍较为规整,旋律以音程的大跳为主要特点,而有一些山歌存在节奏比较自由的特点,全凭歌唱者的嗓音能力自由延长,所以说,土家族山歌最大的特点便是即兴性较强。

(三)小调的体裁及特点恩施土家族小调为恩施土家人日常生活中所唱,是流传比较广泛的抒情小调歌曲。其曲调优美,内容广泛,结构匀称,旋律温婉,给人以柔和秀丽之感,歌词大多为文人创作,后加入旋律而歌唱,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具有浓厚的恩施土家族的乡土味儿,在恩施地区的土家族民歌中占比例较大。

(四)田歌的体裁及特点田歌主要是勤劳的土家人在田地中劳作时所唱的歌曲,薅草锣鼓就是土家人在田地中薅草时打锣鼓唱歌以促进劳作效率,固也称薅草歌。在恩施地区,不同地域在挖土乃至插秧等劳作中也有打锣鼓的习惯,因此也有不同劳作种类的锣鼓,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薅草锣鼓了。其节奏按劳动的不同目的分为自由节奏、宽广节奏、规整节奏三种;其旋律多装饰音,旋律较为规整明朗。

(五)风俗歌的体裁及特点风俗歌主要在红白喜事、祭神求祖时演唱,最具备恩施土家族原生态的民族风情,主要有哭嫁歌、丧歌等形式。风俗歌的节奏和旋律因曲种不同而不同,例如,哭嫁歌节奏较为自由,旋律凄清悠长;丧歌由于会有跳丧的舞蹈表演,节奏会比较规整,旋律具有舞蹈性的特点。

(六)灯调的体裁及特点灯调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歌演唱形式,由于是在花灯表演中唱出的小调,故称为灯调。其结构形态基本与小调相同,其情绪活泼,歌唱与表演相结合,热闹喜庆。

二、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及推行创新教学的意义

(一)创新教学原则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创新时,需要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音乐能力为基本准则,这需要改变传统的涂鸦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因此,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准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田园采风、参加民俗展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甚至是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得传统的音乐文化得到继承并加以创新,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教学的意义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推行及发展创新教学,可以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水平,培养一代又一代传承优良音乐文化的继承人,为音乐教育的百花园中提供鲜艳而又芬芳的中坚力量,从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将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研究结合高校创新教学的思路和手段

(一)目的及意义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针对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要求我们必须以高校为媒介,以创新音乐教学为手段,将这朴实而又美妙的原生态音乐传承下去,缓解濒临消失、后继无人的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文化,为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量。

(二)思路及手段

1.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的教材编纂具体思路:高校的创新教学,必不可缺的就是教材,所以,在课程教材编纂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恩施土家族部落散步在武陵山区及清江河畔,范围较广,具有约25000平方千米的广阔地域,各土家族部落或聚集地受历史文化影响不同,所以内容也便良莠不齐,故在素材的选择上要选择最具土家族特色、优美动听且引起学生兴趣、积极向上、符合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曲目。具体手段:①高校需组织艺术院校及院系的教师及学生下乡采风,进行素材积累。②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制定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编纂针对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多维度适用教材,力求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实用音乐教育教材。

2.恩施土家族原生态唱法的方法研究与声乐教学具体思路:即使传统的土家族原生态歌手唱腔变化多样,且高亢明亮、刚劲有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但仍只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并未上升到客观理性的科学歌唱理论的层面,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师需要通过与医学院教师的学术合作交流,运用科学的医学解剖知识并借助医学设备进行客观的发现和观察总结,进行科学的唱法研究,为声乐教师对学生的传授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手段:①通过邀请本土土家族地区的优秀原生态歌唱艺术家及表演者,对其方法进行研究,这需要高校艺术学院与医学院的紧密合作。②声乐教师在进行方法研究后将其传授给学生,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科学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方法进行教学。

3.恩施土家族音乐体裁与“合唱”课程教学的融合具体思路:在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中,有相当一部分音乐体裁可运用到合唱中去,如各种号子、灯戏、薅草锣鼓等由多人演唱或者多个声部的音乐体裁等,都可加入高校音乐专业的合唱课程中去,丰富合唱内容的多样性,使合唱课更具趣味,从而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传承,乃至创新土家族音乐。具体手段:①合唱曲目通常是多声部创作的,这就要求高校作曲教师将原生态的土家族音乐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创作改编为多声部曲目。②合唱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对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兴趣。

4.恩施土家族音乐与《视唱练耳》课程的融合具体思路:通过选取恩施土家族原生态民歌,将其融入到《视唱练耳》课程中去,既丰富了视唱旋律的素材,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继承土家族音乐。具体手段:高校有关部门应组织教师编纂相应的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分级视唱练耳教材,与“视唱练耳”课程科学融合。

5.恩施土家族音乐与《和声学》与《音乐作品分析及歌曲写作》课程的融合具体思路:将恩施土家族音乐融入“和声学”与“音乐作品分析及歌曲写作”课程,无非是让学生对传统土家族原生态的继承与创新,高校教师可通过相应的引导,通过西洋和声的学习后,将其引申到分析恩施土家族原生态音乐作品中,并进一步进行带有土家族风味的歌曲创作。具体手段:①需要高校音乐专业各“和声学”及“音乐作品分析及歌曲写作”的任课老师充分协调并将和声学与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分析及创作进行无缝衔接。②此类课程任课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走进大山,走进田园,走到土家村寨采风,这对学生的创作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恩施土家族音乐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融合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属于创新教学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可通过田园采风,深入土家族村寨,拜访恩施土家族音乐传承人及艺术大师,观看正宗的土家族音乐表演,感受土家族音乐的魅力,为学生奠定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

四、结语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是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将富有恩施土家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引入创新教学,是培养民族文化继承者的优良途径。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来说,无疑是一件功在千秋的益事。

作者:李晓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土家族音乐资源结合高校创新教学的探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