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研究范文

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08 11:46:56

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创客时代”下,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教与学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我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之戏剧课程模块的改革,体现了英美文学课堂按文学体裁分类教学改革和互动式课堂教学的设想,并在这门课程中发挥了师生主体的实践性与创造性,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创客;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戏剧

在“创客”和“互联网+”模式下出现的微课、慕课等以及学生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不断涌现,体现着高等教育与当下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与融合;同时它们也反过来对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以及教育模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今天的外语教学,特别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已经难以适应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外语教学课堂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清现实,积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启发鼓舞学生,为他们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只有师生共同勇于迎接变革与挑战,教与学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

我们打破传统的英美文学以“史”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英美文学课程按照作品题材划分成散文、小说、戏剧与诗歌四大模块来进行教学。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学生们可以专注地学习某一类文学体裁,通过横向与纵向地比较学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深入理解。英美戏剧课程开设的时间段为大三上学期,开设对象为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们经过前期的散文与小说课程模块的学习之后,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文学赏析基础和较强的语言基础,为能够较迅速地适应戏剧课程的学习及后期的表演实践和期末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目标的创新

我们将学生可能存在的机械记忆的教学知识点,通过充满创意的课堂活动与课后作业布置,促进学生们完成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比如戏剧发展过程中各个流派这一知识点,我们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后期学生的分组表演与观看,期末论文的撰写,使得原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立体与直观,避免了学生因为不理解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机械记忆,反而更容易理解剧中的人物及作家的写作意图,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家作品的意义之所在。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不再局限于作家作品出现的时间顺序,而是有意识地按照学生们可能会感兴趣的以及当下热点来筛选作品;作家作品的跨度也不仅仅局限于英美,而是涵盖古希腊、挪威、俄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不同作家以及不同时代,确保每一部作品都是学生们可能喜欢的,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性的。2014年,我们开始对当时的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第一次戏剧课程的改革实验:当时共有4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约28~30人左右。开学第一课,由教师随机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人数均在7~8人左右。之后,教师通过说明,确保每一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明确这一学期老师的任务与自己的任务。在随后的5~6个教学周内,教师结合相关理论、影像资料等讲授戏剧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们了解戏剧相关知识;除了理论知识学习之外,学生们也通过互联网技术,积极寻找后期表演实践所需的资料。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与学的双方都因为教学内容的创新而获益匪浅。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英美戏剧课程的开设期间,课堂的讲授形式也由原来的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逐渐演变成教师-学生共同占有课堂直至最后学生成为该门课程的积极主要创造者。通过充满创意的教学活动安排,教师将“创客”的教学理念给予应用,为学生们的“创新”与“创意”营造了宽松的实践环境与氛围,使得学生们真正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五、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对经典戏剧的理解和演绎。在前期教学任务的布置中,每个小组抽到的戏剧任务都是在国别与时间上截然不同的。比如,某一小组抽到的任务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彼时,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是湖南电视台热播的《回家的诱惑》。仿照该剧,学生们创造性地将该剧背景设置在当下的中国,将科尔斯基王国的公主美狄亚变成一位富家千金,伊阿宋则是一位出生卑微的年轻人,二者因校园爱情而结合。古希腊版本的《美狄亚》是直线发展的,一开场是由15人组成的歌队简要交代背景,随后我们看到美狄亚与伊阿宋就道义问题进行的抗辩,最后美狄亚实施了她的报复计划。在真正的戏剧汇报演出中,学生们调整了剧本中剧情发展的时间轴,用表演和前期拍摄的影音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交代了美狄亚与伊阿宋之前的爱情与婚姻生活,创造性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美狄亚的复仇计划和复杂性格做好了铺垫。此外,歌队是古希腊戏剧中的关键要素,在《古希腊戏剧选》中,罗锦麟曾指出歌队对古希腊悲剧的重要作用,但结合现今戏剧导演对古希腊戏剧中歌队的处理以及表演的实际情况,学生们将歌队人数缩减至2人,通过两位保姆看似随意的闲聊,创造性地将歌队的功能给予了保留与改编,既为我们简要介绍了该剧的背景,也将我们顺理成章地引入该剧的情境之中。

第二,通过研读剧本、小组讨论以及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学生们版本的《美狄亚》更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比如剧情的发展是美狄亚与伊阿宋早期的恋爱生活,中期的婚姻生活,直至后期伊阿宋的变心与美狄亚的复仇,这种改编,不仅使得没有看过剧本的学生们通过观看此剧获得了对此剧的理解,也体现了学生们对剧本的理解吸收与创意改编。

第三,对资源的“创意”应用。戏剧除了剧情之外,也需要其他元素的辅助与配合。此外,表演过程中,前期拍摄的视频和制作的相关幻灯片也展现了对学生们该剧某些情景的描述或者评论,将前期学习到的布莱希特的“离间戏剧”理论创意性地应用到了实践;而且也帮助了观众们更好地理解剧情和“演员们”的表演。

第四,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凝聚着团体智慧的结晶。在每一次的戏剧表演过程中,学生们都能够深刻地理解,舞台上戏剧表演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伟大创作,而是由大家共同创造的完美。排练期间,学生们便要学会自主分工,自主协调排练时间,台词分配,场景转换,准备服装与道具以及某些视频资料的整理与编辑,这些工作使得小组成员通过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使得原有的戏剧的学习不再限于课本学习的单一模式中,而是通过团体合作充满创意方式的呈现,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六、考核方法的创新

英美戏剧课程不仅时刻体现着学生们在排练与表演中的十足创意,也体现着教师针对当下社会发展潮流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的创新努力。比如该门课程的考核,由原来的期末考试占主要分数,课堂出席占部分分数的旧有模式中,转变成若干个部分;如期末的分数由三大部分组成:在表演任务完成之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在排演期间查阅的文献进行整理,以学术规范论文的形式对剧本人物、主题或者同类戏剧的对比进行分析,完成一篇规范的英文学术论文;中文论文则类似于导演手记,要求他们记录剧目彩排期间的种种点滴与疑问或者建议。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表演实践,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发现了学生们的积极创造性;学生们也由之前上文学课对文学知识的畏惧,想要逃避知识点的记忆,到渐渐能够享受戏剧课程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启迪。

七、结语与反思

戏剧独特的魅力也包含了不同背景人群的即刻融合,归宿与满足,是任何单凭剧本的讲述与阅读所无法代替的。英美戏剧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赋予了学生们一次难忘的机会与挑战;便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分享、探究,深化、巩固了英美文学的知识,也使得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与单调。作为教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今天,面对着充满着个性化的学生,我们不能够再墨守成规,机械地要求他们死记硬背,而是应该主动迎接挑战,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适应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与期待,设计出充满挑战与创意的课程活动,真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我们也通过指导学生们对经典剧本的研习,学习了剧本所代表的历史与文化,塑造了学生们对美的鉴赏与领悟,培养了他们对于高雅文化的品味与追求;通过演出这种特有方式的呈现,学生们释放了自我,勇于挑战,不畏艰难,乐于协作,并最终实现了一个更完美的“自我”,这也许是大学人文课程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作者:张帆;徐鑫 单位:燕京理工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