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师专业精神内涵特征试析范文

教师专业精神内涵特征试析范文

教师专业精神内涵特征试析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意义;教师专业精神培养的途径,对教师专业精神内涵特征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有定义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投入与承诺之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敬业、主动负责专业研究的精神、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进入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与之匹配的是:分工越来越细,谁也不可能一网打尽,而教师却成为了最为特殊的职业、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实行人文管理,尊重和善待教师。学校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重要场所、恰当的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从教师主体意识出发,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有爱心,即教师要有爱学生,爱教育,爱岗位之心;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开展培训和校本教研,做一个自主成长型的教育者;教师还要与同伴互助,有专家引领,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努力达到从厌教、怕教、教得累转向乐教、善教、教得活的境界,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的越来越细,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也越来越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的热门话题。通常学者们比较多的是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来谈论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面对当前这种价值多元背景的环境下,从专业精神的角度来探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精神内涵意义途径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进入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与之匹配的是:分工越来越细,谁也不可能一网打尽,而教师却成为了最为特殊的职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先进国家当前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

1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专业精神”尚无公认的定义,但有关这方面论述的观点很多,有定义为: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有定义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投入与承诺之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敬业、主动负责专业研究的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质工作的重要保证,它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的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崇高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我国著名学者朱宁波考察了各种观点之后,总结出了教师专业精神的五个特质即服务性、专门性、长期性、创新性、自律性等多方面特质。

2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视探讨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有其理论价值,更有其现实意义。首先,教师专业精神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性的交往,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与道德的影响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精神影响。如果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精神,能够“感动和激发学生的良心和智慧”,而“学生如果能时时感受到教师精神力量的召唤,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其次,教师的专业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价值。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崇高的专业精神会让教师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并成为社会的楷模,像德国、日本的教师是“智慧”的象征,从而也有利于提高相应的报酬,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精神形象”和“文化形象”。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是以一种朝气、一种活力而构成教师形象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一种自尊自信、自重自强的行为表现,促使教师时时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地位和社会价值。再者,教师专业精神可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教师专业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凡是那些有成就的教师,在工作中自始至终表现出一股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越教越有兴趣。而相反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无所作为的教师,在工作中总是缺乏精神活力,甚至于还表现出一种精神衰竭的特征,诸如经常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怨天尤人、常发牢骚。最后,教师的专业精神还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太多的智慧,有的只是热情和好奇。”

3教师专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精神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必备内容,加强对它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教师的专业精神的养成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在目前这种价值多元背景下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呢?

3.1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待遇包括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这是教师专业社会地位的标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基础。较高待遇能增强教师的形象意识,维护教师专业尊严,因而有利于专业精神的提高。从我国实际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待遇有明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是较差的,这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实际困难较多等方面。

3.2学校实行人文管理,尊重和善待教师。学校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重要场所。有关教师专业社会化的研究表明,教师任职服务的学校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实行人文管理,结合本校的特点制订出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学校要倡导良好的尊师风尚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中有地位、有价值,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使他们能不断地体味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生命的一种历程。其次,学校管理者要以人文组织模式的观点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努力做到能够维护教师利益,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真正使教师感到学校属于自己。再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相信教师的智慧和能力,鼓励教师借鉴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使教师感觉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成功的喜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价值。这样教师的专业精神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3.3恰当的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三者之间互为基础条件。一般情况,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内化形成的品质和精神状态,知识越多,能力越强,专业精神境界可能会越高,而教师专业精神又是其两者的动力机制,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参加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教师专业精神。我国《教师法》已把“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作为教师应享有的一项权利规定下来,但要真正实现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3.4从教师主体意识出发,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教师承担着育人教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本身素质如何,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的自身修养。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教师的劳动付出和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方能乐此不疲,矢志不渝。教师要能够明确认识到教师专业既具有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个人价值,正确地处理看待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教师固然离不开物质享受,但教师劳动是精神劳动,教师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永远高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其次,教师应加强自我解放。

具体来说:教师要有爱心,即教师要有爱学生,爱教育,爱岗位之心;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开展培训和校本教研,做一个自主成长型的教育者;教师还要与同伴互助,有专家引领,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努力达到从厌教、怕教、教得累转向乐教、善教、教得活的境界。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自我省察、自我调节、自我促进、自我解放来保持和加强专业精神。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