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程分析探讨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程分析探讨范文

时间:2022-12-30 08:48:4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程分析探讨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采用课堂实验法和观察法,以某小学五年级L班全体学生作为观察对象,以《落花生》一课为教学设计案例,对教师的讲述、课堂讨论与对话、阅读的核心、阅读教学思路设计、谈论式教学策略、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考展开历程分析,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反映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待于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花生》;师生历程;探思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阅读教育中必须加以引导和重视”[1]。新课改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阅读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阅读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浏览现有的这些核心成果,最为缺失的表现,在真实的课堂师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证分析。如学生的阅读素养经过老师阅读教学指导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渐进历程?阅读教学理论究竟是怎样在师生阅读教学课堂展演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小学五年级《落花生》一课为例,尝试探讨师生展开或推进阅读教学的心路历程和反思,以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资料说明

(一)对象选取说明

笔者对所在小学五年级的六个班进行了观察,了解各班的语文阅读水平,发现L班在语文阅读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班。L班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和其他班老师的教学侧重点不同,相比其他老师的教学,L班语文老师侧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蕴含的主旨思想的感悟,每篇阅读课文教学后都会布置读后感,使学生能从课文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因此,选择L班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考虑到学生对教学环境需要适应,为了不影响L班的教学进度,与L班语文老师经过沟通,决定就在L班教室内进行展开本次阅读教学研究,且与L班语文老师沟通商量,参与到小学的实际课堂,在L班开展《落花生》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客观分析阅读教学的真实师生历程,并以此展开分析。

(二)研究资料整理

查阅有关研究《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文献,以及参考教师的辅助教学参考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鼎尖教案:中国教师智库—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从查阅的相关文献和教师教学参考书中,总结出《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两个教学重难点:一是“父亲用苹果等与花生做比较,那么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人生哲理。以这两个教学重难点,设计了《落花生》教学设计并展开教学行动,将其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以及课堂讨论等均做了材料收集和处理。

二、师生阅读教学历程的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层面

第一,教师的讲述。教师的讲述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传授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通俗来讲,就是教师是怎么说的。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教学“议花生”部分,分成“赞花生”、“学花生”、“做有用的人”三步。第一步:赞花生。首先抛出“‘我们’觉得花生的好处有哪些?”、“父亲眼中的落花生是怎样的?”、“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等问题。紧接着问学生:“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有哪些不同?父亲是怎样比较花生和它们的?这样的作用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学生体会到花生的可贵之处后,进入第二步:学花生。设置疑问:“父亲仅仅是想‘我们’认识花生的特点吗?”在这里,为避免学生存在“苹果等好看物体等同于‘没用’”的错误想法,追问学生:“那么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让学生明白父亲赞扬花生的奉献精神,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比较,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接着进入第三步:做有用的人。重点解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引导学生搞清“体面”和“讲体面”的意思,然后问学生:“有用的人”和“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以及为什么说“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不好?在学生的思想一步一步上升到做人道理后,最后总结全文,感悟深刻意义。

第二,讨论与对话。讨论与对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深度的对话能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迈向深度学习。所以在教学展开时,针对“苹果等到底有没有用”这个教学难点。提问学生:“父亲说花生虽不好看,但很有用,那么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是”,也听到回答“是”,顿时课堂出现一些混乱。知道少数同学存在错误的理解,给学生做了如下解释:“父亲只是从外表方面将它们做比较,苹果等的外表和花生的内在美不能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内在美,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那样,虽然外表不怎么美,但是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好处的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趁着学生思路正在打开之际,向学生提问:“你们想做像花生那样不夸耀自己、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不但好看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什么?”学生顿时热情高涨,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和对话结束后,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更想做像苹果那样既好看又实用的人,有的人认为在现代社会,都应该展示自己,这样自己才会被人重视。有人认为过于低调,容易被老板忽视,就不能成功等等,最后针对两方的观点做出了总结:在当今社会,确实需要才貌的人,但是也要懂得谦虚,不夸耀自己,真正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二)学生学习层面

第一,阅读的素养凸显。何谓阅读,《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2]。左焕琪认为“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3],周小兵等人认为“读者先要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然后经过大脑对文字信息的加工,理解文字的意思”[4],因此“阅读”内涵就是读者把通过视觉接收到的信息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钟启泉等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则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6]这一定义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因此,本文通过写一个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计较名利、默默奉献的品格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围绕这个主题,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直奔课文重点部分—议花生。多次通读父亲说的话,从它们的比较中,感悟内在美德才是最重要的,并由物及人,体会做人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第二,教学思路的学习设计。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阅读教学重点。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余映潮认为教学思路是教师在提炼、整合课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利用课文进行训练的活动流程[7]。同样是一堂课,不同的教学思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的却完全不一样。本次教学思路做如下安排: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学习新知。从整体入手,理清写作内容和写作顺序;第二环节是精读重点,领悟道理。剖析重点部分,让学生从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中,感悟花生的品格,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再一次回顾全文,复述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第三,讨论式教学策略效果。《落花生》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果能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和他人做好事,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让人敬佩的。这时有的学生心里就有疑问:是不是外表好看的苹果它们就没有用了呢?于是在这个环节设计了讨论的话题:你们想做像花生那样不夸耀自己、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不但好看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什么?对教参和权威保持批判的精神,不墨守成规,把读书的权利和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霸占学生说话的权利,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讲,尊重学生的想法,在过程中把握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及时拨正学生的思考方向。从课前的准备、讨论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的组织到讨论结果的交流等环节在老师的引领下,实施讨论式教学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较高水平。

第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许建中认为阅读理解是由书面的内容和读者连接起来的[8]。韦志成则认为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得益于三个方面的营养:第一是知识,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知识和作者知识的交流;第二是生活经验,认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生活经验的汇总;第三是心智技能,认为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阅读理解有赖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比较—分类,具体—系统等心智技能参与,对眼前的读物进行加工演绎,达到理解其意的目的[9]。概言之,阅读理解就是读者结合生活经历,在与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建立起新的连接点。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理解第十个自然段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对比表,学生从思考到填写对比图,思考理解能力得到了培养。除此之外,针对“我”说的那句话,学生在搞清“体面”、“讲体面”和“只讲体面”的意思后,学生逐渐明白人不能只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是不对的,通过增强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达到增强理解能力的目的。

第五,锻炼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意指“批评、评论,特指对错误或反动的思想、言行进行分析、批驳。”[10]所以,批判思考更多地不是从正面去识别、剖析以及评价,它提倡的是对论证进行多方面、反思性的分析与思考。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受系统知识学习的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允许学生批判思考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批判思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解读父亲第二次议论花生的句子中,提到“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是很有用”的观点时,有的学生心里就有疑问:是不是外表好看的苹果它们就没有用了呢?这时让学生自由讨论:你们想做像花生那样不夸耀自己、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不但好看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什么?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小学生自主地、批判地进行知识的二次建构和迁移,获得新时代必备的高阶思维能力”[11]。

三、反思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地,学生是教学的直接体验者,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状态。教师上课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随时调控,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状态无非是积极和消极两种,对学生积极的状态,教师必须多加赞赏和鼓励。如果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对文本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不能深入学习,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方式,转换话语权,让学生拥有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则认真倾听,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攻破学习障碍,使其深入文本,积极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想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就要从关注学生的状态入手,根据具体课堂学习状况,适当调控,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本研究顺利完成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象,如课堂讨论有个别学生始终不开口,有个别学生认为阅读课文就是做练习题想法,有个别学生始终无法体会老师的启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有待于改进,“也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12],还需要更多的多维度实证研究,而这也恰恰是新时代“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使其能够进入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中,实现融会贯通”[13]的中国基础教育推进核心素养的迫切之需和行动之做。

作者:周仕德 林君梅 单位: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程分析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djxlw/7526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