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2-05-14 04:23:13

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素质

(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大学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各种文明的总和。它在社会先进文化的指导下,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通过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的形式,以传承育人、精神渗透为目的,体现和彰显校园精神。大学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组成。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部分,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校容校貌、教学手段、科研条件、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及校园文化的载体等。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要求,它起着规范、约束学校组织和人员的作用,规定了学校成员在学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对其它校园文化起支配和导向作用,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体系的形成。它集中体现为学校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集体舆论等成分。它包括学校目标、学校精神、教育思想、校风学风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1物质文化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物质基础物质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景观、教学科研及活动硬件设施等。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精神振奋、触发灵感、启迪想象。先进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硬件设备为教师的创新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研究、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合作互动的第一课堂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制度文化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校园主体的行为,就必然导致纪律涣散、秩序混乱,甚至滋生各种不利于创新的因素,放任和过分自由都不利创新素质的培养,只有严格有序的制度才能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而灵活弹性的制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3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精神导向大学精神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大学最珍贵的文化。当一所学校将创新教育作为自己的大学精神时,它就会促使学校将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每个校园主体的头脑中,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创新的校园文化必将营造一个处处有创新、人人争创新、时时有创新的环境氛围,而在这种创新的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必然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观念,争取创新行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功能的缺失

(一)校园精神文化缺少创新导向

在我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采用同一种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希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通才。在共性教育的指导下所培养的人才均是一个版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被僵化、创新思维很难被激发出来,创新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二)校园制度文化缺少创新理念

首先,当前大学制度文化强调管理的作用大大超越其教育引导功能。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在这些制度文化下成长的学生,思想被约束,大多是一些循规蹈矩的守成者,他们倾向于从众与服从,少有创新和突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其次,制度文化体制僵化,束缚创新人才的培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使原有的制度文化在新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甚至陈旧僵化,但它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制度文化不能与时俱进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其创新潜能的发挥,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第三,校园制度文化评价体系不合理。传统评价体系重学生成绩,大多停留在结论的评价上,往往忽视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这严重损害了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挫伤了创新教学的积极性,间接扼杀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校园物质文化缺少创新保障

首先,高校在扩建新校区,在求新求大的同时,往往忽略在环境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学生很难从文化景观中体会到学校精神;其次,大多数高校教学和科研设备相对陈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素质很难得到真正地提高;第三,大学生课外活动大多呈现出重数量、轻质量,重过程、轻效果,重形式、轻内涵,重娱乐、轻学术等特点,缺乏创新思维,活动内容和形式片面追求娱乐性,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丰富精神文化建设,指引创新方向

1凝练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大学的核心灵魂和发展动力。它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有特色的且相对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遵循、追求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组成的体系。大学精神包括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在社会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要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办学思想、教学管理等方面塑造自我,办出特色,没有创新是不行的。因此,大学精神的凝练,应该将创新精神作为主要的核心价值观,并以这种价值观为导向,指引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我国大学在各自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这些极具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及其综合形成的大学文化,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2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创新育人理念以学生为根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育人模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创新教学理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开辟各种途径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本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学校在制定各种教育方案和进行各种教学实践时,都必须将各项创新教育的计划措施落实、抓好;其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要转变管理观念,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部门要增强育人意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夯实物质文化建设,构筑创新氛围

1优化校园环境,彰显大学创新精神高校校园环境要“传达一种崇尚广博、深邃、自然的文化气息”,要让大学生“在这种文化气息的熏陶和鼓励下自由、自觉地学习人类文明的各种知识,进行理性思考和探讨,然后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积极地进行创造。”因此,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以科学观念为导向,传达创新理念,彰显创新特色,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大学创新精神,丰富创新内涵,让环境具有生命力,“会说话、能育人”,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和熏陶功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合理配置资源,驱使创新动力激发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步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教育”,而这种转变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全民素质得到提升。因此,高校教育资源在分配上要加大普通专业的对扶持力度,防范个别品牌专业的过度投资,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和后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避免少数专家和优秀学生“垄断”教育资源。要使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专业成为资源投放的重点,为全体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3搭建创业平台,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正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此来增加就业途径。而创新和创业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在高校应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积极开拓办学新思路:(1)开拓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走校企联合办学道路。开拓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大学生创业成果产业化;(2)建立健全创业组织机构,为学生创业实战提供物质保障。引导学生成立互补型团队,吸引风险投资的扶持,在共同创业的过程中,促进团队成员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制度文化建设,搭建创新平台

1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制度

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预定教育目的的保障,而这些管理制度的完善体现在:完善经费保障和使用制度,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科研活动经费保障;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基地支持机制,鼓励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参与实践、接受锻炼、努力创新,加快成长成才。另外,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化,还需要通过建设专业结构综合化的文化活动来实现。

2健全创新教育激励制度

高校要逐步完善政策,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管理机制,改善育人环境。(1)建立创新的教师激励机制。在制度的建设中,让以创新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优先考虑学科创新发展的需要,将创新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中;通过用人机制,把以育人为己任,以学术为生命的教师充实到学校师资队伍中,让这部分教师以科学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方法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始终处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在创新教学和科研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提高待遇,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2)建立创新的学生奖励体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树立向传统观念、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将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学校对学生奖励的重要依据。

3创建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的评价要超越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不仅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程的、长期的、动态的评价,通过评价体制的改革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作者:王密单位: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ywhlw/6441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