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提高课堂效果语文论文探究范文

提高课堂效果语文论文探究范文

时间:2022-07-24 11:56:13

提高课堂效果语文论文探究

摘要: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进行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殿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效果的体现。因此,如何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主流课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高效率;探讨

许多教语文的老师反映,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好上,课堂效率较低下,本来很有趣的一堂语文课,优美的一篇经典范文,却吸引不了很多的学生来追捧,就跟其它学科一样仍然吸引不了学生。教材变化快,练习简单化,缺乏系统性;讲解不充分,学生基础不牢;过于繁琐的讲解,为了考试,教师不断且死板的追逐每一个知识点,却又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都是令人焦虑的。究其关键所在,时下许多语文课堂仍停留在教师逐字逐句的分析上,忽略了文章所蕴含的整体美。长期以往,不加改变,语文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涟漪”,为了加强语文教学的整体感知,笔者认为应当坚持以下做法:

1.以阅读为中心

语文是语言的载体,优美的文章只有在反复吟诵当中,才能咀爵出特有的味道来。只有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阅读,才能使文章的整体性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尤其是对于那些适合于通读的诗文,更是要反复读之,几乎达到熟读成诵,才谈得上有所感悟,才能讲“品味”。当然,“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给阅读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保证有效果。如果一开始就在字词句上做文章,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就丢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在问时,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时下,仍有许多教师,围绕考试指挥棒,给学生订阅了超量的语文学习资料,而忽略了朗读教学或仅用很少的时间去进行,这只是紧盯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缺少更多的关注。要么不加自己的编排,拿已有的现成课件,盲目地使用,不问适合不自己的学生,再加上有些老师甚至不进行详细研讨,仓促上阵,跟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太契合,当然就没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推陈出新”中,忽略了传统教学中诵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教育专家提倡,理想的课堂应是“上课书声琅琅,下课欢声笑语”,就像古人所说,“来来来,上课来;去去去,做游戏。”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也是我们大家所期待的和谐校园。

2.设疑要精巧

根据不同的文体或同一文体内容、写法等不同方面,可设计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或激发学生灵感的问题,尤其是设计一些探讨性的或故事性的,更能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控语文课堂的活跃气氛。对重点问题或提携全文内容或主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时间,充分讨论,深入分析,层层解析,使学生了解的透彻,思维深刻,见解入理。例如,《出师表》文中,诸葛亮告诫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并且举例来说对不同的臣属,要区别对待,这样人尽其才。要充分设计一些切合学生实际,有值得探讨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紧扣课文的情况下,学会概括,学会思考。《狼》文中,一篇短小的文言小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把这个作为重点,分析故事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用小标题概括出来,有利于梳理文章层次,有利于让学生快速背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相应的小标题,故事的脉络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烙印,还有这篇文章的主旨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中就是人与狼发生的关系,纵观整个故事,屠户由最初的惧狼到最后的杀狼,使自己脱险,这充分说明,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遇事要冷静,善于用谋略计策,才能战胜一切敌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说明狼子野心,是改变不了它的本性的,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让它丢失幻想。这样,多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路打开,就会滔滔不绝,尽情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设疑之巧,源于教师对课文的驾驭和挖掘。例如,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为了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更快、更清晰的理解文本,熟识内容,将此归纳为三问—三答—三比—三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说理方式,设喻说理和类比说理,从而达到全面理解文本的目的。再如,像九年级下册中学习的短诗五首,其中,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引导学生照此思维去理解:所有的开花,就是结果,都要进行生命的传递,本质上是一样的,教导我们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然后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加深印象,理解透彻,就要善于把深奥的一些哲理性的语句,化繁为简,在口语中运用,如说到有些学生死抄答案,而不进行半点的思考,教师可以说这是“繁多是个谎言”,如果这样来说,学生会会心一笑,在笑中对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会有所了解。素质教育要求,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可以有多个答案,但教师的任务在于去除问题表面上,与中心关系不大甚至背离的杂草,而要让学生从田里滋长青青禾苗,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田园风光。

3.讲解有侧重

语文老师精彩的讲解分析,对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裨益的。不能说一抓素质教育,就一哄而上,把自己没完全弄懂得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照搬照抄,那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成了玩游戏的娱乐场,上课闹哄哄一片,下课课文痕迹烟消云散,要我们文化自信,不能盲目西化,因噎废食。但是,一定都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教师的讲解照抄照搬,应保持并不从教育学的宗旨出发,要把课堂阵地尽可能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上的挥洒汗水,收获果实。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都有限,而教师因为“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教师适度的讲解,适时的点拨学生心中的困惑和迷茫。相比传统教学观念和流程,现行课堂提倡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语文学科最忌讳每篇课文上法雷同,呆板僵化,失去创新。比如,同样上文言文,有的课文重点放在字词句上,有的则放在人物分析上,如《曹刿论战》应重点放在人物分析上,重点表现曹刿的深谋远虑,如开始,曹刿拜见鲁庄公,三问其迎战的条件,前两件一是“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庄公说,一定要分给臣下。二是“牺牲玉帛”这类祭祀上天祖先的供品,在神灵面前不敢虚报,一定要按实情上报。曹刿认为,一是小恩小惠,不能恩泽遍及所有人;二是小小的一点信用,神不会赐福的。只有第三件事,才能取信于民,这也符合孟子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才是作战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对所讲的内容,不但要熟练,而且要有创意,即讲解有侧重点,切忌课课老模式。上节课讲过的,这节课尽量少重复,上单元讲过的,下单元尽量不啰嗦,有的时候,甚至一两句话带过,其目的就是节省大量时间,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学自得。《曹刿论战》一文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基本知识点以外,重点要讲清标题中的重点词“论”,从求见、拜见、参战、到最后释疑,使学生了解,表现曹刿的深谋远虑,着重在对战前的准备“取信于民”以及对战情的分析上。

4.讨论并整合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鼓励激发,大胆的从不同方面,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由小组长进行整合,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去讨论。实质上来说,每节课都要对所上的内容提出一些能帮助解读课文的问题。问题要产生在适当的时间和内容处,在课堂上充分讨论。教师既要对提出的问题,较好的要充分表扬,更要对回答的精彩之处,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作为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提前要有预判,做到课前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要有预见性,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可能与课文的中心所指向关系不大,教师就要善于整合,把具有代表性或直截触及到课文中心的问题,作为重点,充分指导展开,对其余的问题可让学生说一说,轻轻带过即可。教师也要结合课文,设计出有价值和能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的问题,不然,课堂的价值取向就会走偏。课文《孔乙己》中,对最后一句话“大约的确死了”,课后练习设计有一题,要写出理解来,“大约”表明,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进店的样子,肩上挂着一根草绳,下面垫一莆包,两手是泥,原来是用手走来的,而回去时课文又说,是用手走了,据此推理,这种情况孔乙己也活不了多久;再到后面看来,孔乙己一很长时间没来店了,像他这种嗜酒如命,有爱摆阔气的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不可能这么长时间不光顾酒店,据此推断,他的确死了。实际上,联系平时说话,像我们对某件事在未定又逻辑推理下确定时,可这样说,“他大概真的走了”,“估计他的确不来了”,这样化繁杂为简单,变深奥为通俗,学生一下子理解了。想要使讨论成为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既要布置好预习任务。又要充分的跟学生一道去挖掘教材的信息,并不断整合,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诚然,我们每位教师都可能有一套自己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能切实有效地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符合教学规律,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学得快,效果显著,就是一种好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有很多,但无论怎样,最基本的是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永远进取的心,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再学习,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切制胜的法宝。

作者:刘永泽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提高课堂效果语文论文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xywlw/7379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