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范文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范文

时间:2022-02-28 09:21:28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摘要】小学中段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及能力逐渐增强,是组织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时期。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掌控过多,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启发式教学难以施展。本文立足启发式教学特性,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针对如何调整课堂组织方式,提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构建灵动课堂,促使启发式教学高效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论,以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素质教育新阶段,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立足教师主导地位及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堂组织形式成为必然。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师生思维模式受到禁锢,对于启发式课堂的接受度不容乐观,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落实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加持之下,师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悄然发生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思维的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思维的主导者。而师生关系也由单向指导变为互动合作,着力于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跟上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教育新要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交锋。启发式教学契合素质教育要求,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帮助教师与学生跳脱分数车轮战,以全新姿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教师以教学引领者视角重新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趣味性。学生以探索者姿态解决数学问题,树立学习自信。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很好地平衡了师生教学关系,使教学需求与教学实际之间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趋于平缓,推动小学数学走向高效、有趣、多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碰撞。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教学改革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逻辑性、严谨性、实用性是小学数学科目的学科特性,与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形成鲜明对比,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难度。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薄弱,教师通过采取灌输式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第二,教学创新流于形式。虽然在素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尝试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逐渐受到关注,在课堂中的应用提上日程,但是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及教学组织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呈现明显局限性。一方面启发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以课堂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但是欠缺趣味性的课堂环节设计将问题串联起来,导致问题启发沦为变相的课堂提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并未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紧凑,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并不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且快速给予回应,而教师则采取直接给出答案的方式一笔带过,导致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并未对学生形成引导作用[1]。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问题为媒介,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问题可谓是数学知识的传输载体。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世界。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给出加减混合运算式,并提出思考问题:“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运算?”引出含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遵循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帮助学生对于混合运算建立初步认知。其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小熊购物的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从情境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锻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启发问题:“假如你是顾客,你会选择购买哪两种食品?”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借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引出关键的新知探索问题:“你能够帮助小熊胖胖算一算他要购买的东西需要多少钱吗?”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探讨。最后,教师以问题链条“所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当算式中有加法与乘法时,应先算什么?”“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时机

高效的启发式教学并非毫无章法的随意引导,选择启发节点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性,适时做出指导与点拨,提升启发教学的精准性。以“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进行学情追踪与分析,掌握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学习方法特性以及思维的局限性等信息,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已掌握、能掌握以及需掌握的知识点,做到知己知彼,为课堂教学启发提供参考依据[2]。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客观、公平、包容的心态审视每位学生,精准地选择启发对象以及启发时机。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探究活动,建立对于周长概念的认知,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将感知上升至数学知识层面。此时,教师对一周的定义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才算一周?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促使学生加深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启发时机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认知需求,起到指明灯的作用,帮助学生从思考困境中挣脱出来,打开学生思路,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设计探究活动,预留思考空间

探究活动是启发式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以“线与角”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虽然线与角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欠缺思考与探究过程,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设计的动手操作、实际情境认知等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对比移动前后图形有何异同,建立对于平行线的初步感知。进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纸张的对折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桌或是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其次,教师设置生活情境体验活动。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斑马线、铁轨、双杠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以具象化事物给予学生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以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引导形式,吸引学生思绪

小学生的专注力呈现阶段性起伏,加上自我约束能力薄弱,增加了学生开小差的几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用丰富的引导形式,带动学生思绪,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中。以“生活中的负数”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趣味性的游戏作为热身活动,如教师给出数学描述“气温上升3℃”“地上15层”等,让学生说出意义相反的一句话。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给予学生启发,引出表示相反意义量的方法,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设置0的再认知,提出思考问题:“0是正数还是负数?”形成认知性的冲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此时,教师给予学生自由探讨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引发热烈的课堂讨论,将数学课堂氛围引向高潮。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温度计这一常见生活物品,建立0是正负数分界点的数学认知。通过趣味性的课堂设计,营造跌宕起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被传统教学模式所占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启而不发的问题较为显著。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关注,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扮演引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探索空间。

作者:魏晓平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xsxlw/7535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