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研究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26 04:25:41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是其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二者在互动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辩证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关系,试图寻求二者之间和谐发展的途径,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对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共生理论;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育;融合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象征,其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功能中凝聚着文化自信、文化活力与民族智慧,而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及学校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按照一体化、分层次、分学段、有序开展,将民族传统体育合理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精神,促进民族体育进校园,保护传承传统体育项目等”。《意见》的颁布为保护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和学校教育的改革明晰了发展方向,激发了学者的研究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在共生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探讨推进二者共生共荣的对策,旨在为促进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共生理论内涵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共生”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根据某类物质联系而一起生活的状态,且充分利用双方特性逐渐形成内在联系的一种现象,最早由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安通·德贝里提出[1],随后被广泛应用到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不同的研究领域。共生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生共荣的关系,且共生主体间有四个不可分割的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其中,共生单元是共生主体间的基本能量单位,是主体共生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2];共生模式是指共生主体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方式,同时根据行为方式和组织程度来判定划分共生模式[3];共生界面是指共生主体之间信息、物质和能量传输的媒介,对共生主体间共生关系的形成具有无可厚非的作用;共生环境是共生主体的外部条件,是影响共生体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4]。

2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共生理论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共生单元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单元主要是为共生主体间的共生发展提供基本的能量和物质保障,各个单元有不同的特征,是能在特定发展环境中形成特殊的共生关系,同时该理论还认为,共生主体间共生密度越高,共生单元数量越多,产生的能量就越大,共生主体间共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越牢靠,其关系就越紧密[5]。事实上,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关系较为紧密,主要是因为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有着较高的共生密度。在甘南州,已经有不少中小学以锅庄舞形式代替传统课间操,大多城市和郊区的孩子都会跳锅庄舞。锅庄舞已成为甘南州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6]。应当看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丰富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学校教育这一平台的搭建也会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共生模式

有学者曾指出,“融入说”即主体单元的共生模式: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更是民族体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中西竞技体育项目的单一性,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体育无论是从项目特点还是其民族精神都贴近大众理念,民族体育项目遵循广泛性、普及性、趣味性原则,更加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如,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调整了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并在公共体育一年级教学内容中融入了蹴球、抢花炮、毽球、高脚马、木球、陀螺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经过一年的试行教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7]。除此之外,民族体育项目也不乏竞技性,如赛龙舟、民族式摔跤等,其独特的竞技精神是中西竞技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

2.3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共生界面

不同共生单元之间的所产生的能量信息,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传播给共生主体。在某种程度上,某些共生单元不仅是能量生产单位,同时也是能量信息传输的媒介,比如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多媒体信息技术、体育社团、体育组织、学校领导决策机制等,既是共生单元,也是共生界面。单就物质能量传输、信息传导等方面来看,共生界面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组织机制、媒体技术传播等。不同的能量传播机制,其共同价值都在于为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能量保障。比如,学校领导重视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中的开展,并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建立以赛事为主、体育课堂教学为辅的形式,大力发展学生民族体育社团,更新学生参与民族体育的运动氛围,让更多学生了解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体育精神,最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同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

2.4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共生环境

当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同时面临着正向和反向的共生环境。比如,随着教育多元化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这个平台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建立。民族体育的发展并不排斥现代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并且民族体育更期望通过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二者的良性发展[8]。学校具有丰厚的教育资源,拥有先进的科学理念,因此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这样先进的教育环境中必定会实现观念的融合,实现民族体育的有利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反向的共生环境,比如,现代人的“快餐文化”理念浓重,对民族文化持拒绝态度,有学者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被西化、国家化甚至规则化,其重要的民族性、区域性、大众性和个性化被弱化现象严重[9],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能否实现有效合的共生,其关键还是在于民族体育现代化改造的合理程度。

3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共生途径

3.1正确引导共生主体,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引领者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学校具有丰厚的资源渠道,拥有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因此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平台优势,正确引导学校教育这个“主体”。当今社会现代化话语氛围浓厚,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存在改造舍本逐末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路径促进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的共生共荣,实现教育及文化的双重意义。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课堂,选择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内容,让民族体育进体育竞赛、进课间活动、进学校社团、进校园艺术文化节等,从而为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创造条件。只有在学校教育这个平台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民族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3.2创建完善共生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机制便应运而生,民族传统体育回归本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身心,学校体育教育主要目的也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因而这两种共生关系同样都是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因而以“学生”而维系,在学校进行民族文化精神的宣传,实现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健康、科学、高效、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实现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顶层设计作为政策导向,创建多元动态的组织形式,实现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谐。

4结论

共生理论为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教育的共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四个层次建构了二者融合发展机制,深化了我们对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们促进民族体育运动和学校教育融合发展、共生共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以上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拥有较多的共生单元,说明二者共生密度较高;继承创新、互惠互存是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发展的最优模式;学校体育设施、体育社团等不仅是共生单元,还担任着信息能量传导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环境既有正向也有反向作用。因此,正确引导共生主体,促进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创建完善共生机制,促进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共生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正确遵循共生原则,促进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3]马迎志.基于共生理论的我国马拉松赛事与举办城市双向选择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06):59-63.

[2]丁兆熊,陶小娟,潘绍伟,张文静,章讯.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6):27-32.

[4]王宇露,石冶.企业共生理论及共生效应下的企业成长模型构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8(02):134-138.

[5]高健.共生理论视角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4):76-81.

[6]刘根.探析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7]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9(01):86-89.

[8]冯宏伟.学校体育教学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

[9]白永正,王岗.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J].体育学刊,2005,12(1):62-64.

作者:黄喜燕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xjylw/7471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