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学校教育营销策略范文

高等学校教育营销策略范文

时间:2022-11-27 03:07:57

高等学校教育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付诸高等教育的社会背景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在转轨经济中,高等教育的生存环境在发生变化,办学主体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已经告别了政府包办的年代,就业政策、培养模式、投资体制、需求差异以及教育目标等多方面的变化,让办学主体逐渐感觉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得教育影响逐渐提到议事日程当中来。

(一)就业政策变化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制度已经成为历史,高校毕业生为了在就业时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在报考学校时就需要在学校的知名度、专业设置、师资状况等方面做出考虑。学生在报考大学时更加理性。在免费教育的时代,人们并没有将读大学纳入投资的范畴。在教育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用投资的眼光考虑问题。就业并不是学生毕业时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学生入学之始就开始面对了。如果学生选错了学校、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就会遇到问题。就业政策的变化让大学从学生入学之始就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有实力的学校自然会在招生的时候宣传自己的亮点,让优秀的学生进入学校中学习,学校于是就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二)培养模式变化传统的高校是以教学为主导的,将相应学科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是大学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旧知识,还在于创造新知识,所以在学校发展中逐渐将科研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学校要发展就需要了解社会需求,不断地进行产学研相结合,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在保障按照国家的人才培养框架从事教学的同时,还必须瞄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让毕业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未来的工作需要之间进行很好的契合。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要求大学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在与社会的磨合中赢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的支持,这样的大学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投资主体变化高等学校的投资主体也在变化,政府这个原先的唯一投资主体逐渐被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所取代,投资主体的变化使得高等学校的发展决策主体也逐渐发生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得不同竞争力的学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基础好并且善于营销的办学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学校发展需要与投资主体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投资主体更愿意投资于有实力的学校,学校凭借实力赢得投资主体,投资主体也会凭借学校得到发展。投资主体与学校之间就能够建立互动共生关系。管理多元化,也会综合各方面的管理智慧,考虑的问题会更加周全。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会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四)学习多元化社会需求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的学习目标也一定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学校的学科设置以及发展特色是不同的,在学校能够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希望得到的教学服务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因此学校需要向社会做宣传,让社会知道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营销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完全信息,在充分信息基础上,学校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分层。在消费者的需求愿望与学校的教育服务供给之间实现了对称,教育资源从而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分工越精细化,要求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教育资源就会越加丰富。这时候学校就更需要打出自己的旗帜,通过营销的方式让自己在同类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在众多的教育资源中能够轻松选中自己。

二、美国教育营销的发展历程与营销举措分析

(一)高等教育营销在美国的兴起美国是较早认识到教育营销重要性的国家。早期的美国专家认为,美国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要对教育进行营销,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教育专家认为,教育营销应该主要集中在专业设置层面,要通过商业广告的方式对学校做宣传。美国在办学思路上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办学思路要紧随社会发展,为此在学校开设的专业上要坚持与经济发展紧密衔接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足够多的学生到学校中来学习,这样的专业也才最有发展前景。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必须务实,教育的目标不光是为了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要走上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所以教育一定要瞄准就业这个中心。如果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就业,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的资本。美国高等教育在外在压力和内部动力两方面的作用下,与社会进行高度融合。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早并且比较完善,早在20世纪下半叶的时候,大学学历就成为就业的最低标准,这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美国社会随后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期,高等教育这时候也遇到了招生困境,为了争夺生源,很多大学开始施展营销能事。美国营销的着眼点不限于本国学生,将营销的着眼点放到了全球。美国的这种教育营销战略在全球所有国家中是非常前卫的,在美国的营销攻势下,美国的很多大学享誉全球,也从世界范围内物色到了理想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美国高校普遍推行教育营销策略,不仅有外部竞争的原因,也有办学经费方面的原因。20世纪下半叶美国政府开始缩减高校的办学经费,高校发展进入了困难阶段。为了给学校赢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高校就必须向社会树立好的形象,以便能够从社会上争取更多的投资者支持学校的发展。在展示学校形象的过程中,营销自然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的高校大学科技园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广泛发展,使得产学研相结合,使得学校与社会能够互利共赢。大学在此期间也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营销让大学广泛受益,也让社会受益。在长期发展中,美国的教育营销手段不断丰富,在全球建立起来了教育营销分支机构,全方位地展示美国教育资源的优势,宣传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师资结构、高校形象、办学制度等。教育营销已经在美国高校管理中常态化。教育专家认为,不懂得教育营销的人是不能办好大学的,好的大学一定要懂得营销自己,让别人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在社会的需要与教育服务供给之间建立对称关系。学者认为,教育营销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

(二)美国高等教育招生中的营销问题与成功经验分析

1.美国高校招生中的营销发展阶段美国教育专家认为,营销是高等学校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的营销理念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该阶段美国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对教育提供了很大的资助,使得美国高校招生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营销重点放在了募集经费方面,高等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略,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招生开始遇到瓶颈,同时政府的拨款和私人资助力度也开始紧缩,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陷入不利处境,为了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美国高校开始采用商业手段对高校进行营销。学术界开始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消费品看待,与此同时“投资学习”的观念也开始形成,“投资”与“消费”是纯粹的经济学概念,这说明学者开始从经济管理角度认识教育过程了,虽然教育过程与商业过程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但商业意识开始深入教育界。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这时期美国的高校招生状况开始有所回升,高校营销已经开始常态化,高校之间的竞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高校通过更加完善的营销,争夺生源和办学资源,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高校更加注重管理,不断夯实高校质量,所以在营销、竞争中高校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校已经普遍认可营销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时候的高校营销已经开始越出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张扬美国高校的魅力。高校招生问题已经得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也不成问题了。在这样的营销过程中,美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展,高等教育也开始得到了普及,高等教育变成了一个大众化教育,进而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由以上可以看出,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也曾经面临困境,招生和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但是这些很棘手的问题都通过营销方式得以化解。当然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招生、经费之外,还有师资、管理以及干部任命等问题,这些也是高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只有这些层面都做得不错,学校才能够培养出优秀毕业生,进而让学校得以张扬名气。所有这些方面,都是用营销串联在一起的,营销让美国高校度过了发展困难时期,又使美国高校走出美国走向了世界,所以重视营销在高校发展中是很有必要的。

2.美国高校的成功营销经验分析营销在美国高校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仔细分析美国高校的主要营销策略就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高校在营销过程中的主要成功经验包括:细分市场;拉开档次;扩大渠道;包装专业;奖励优秀;定位准确。

(1)细分市场,服务学生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专业特色、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从而优势也不尽相同。学生对学校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将学校的优势与学生的需求对称起来,学校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不同学校教育责任不同,但是所有的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责任,即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所有高校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不同层次的学校将适合自己的学生招录进来,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进入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学校学习。在这种思路下,各个高校之间必须进行市场细分,高校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才不会有冲突。美国高校采取的办法是:名牌大学以优等生为招生对象,目标是培养科研专家和国家未来发展中各行业的尖端人才;地方性大学则以获得学历证书的学生为招生对象;社区学院则针对学习一些实用性技术的学生作为招生目标。市场细分让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发展很好,社会既具有了尖端的科研人才,也具有了社会一线的技术人员。细分市场让高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共同推动着高层教育的发展。

(2)拉开档次,合理收费不同学校的发展目标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招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的宣传自然也是有差别的。不同愿望的学生在看了高校的宣传信息后,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当然这样的选择也就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学校的档次拉开了,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就拉开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办学成本也就会有差异,所以在收费问题上就会不同。名牌大学的学费一般都定位在较高的水平,在较高办学质量的诱惑下并不缺乏到这些高校就学的优秀学生。相比之下,一些公立院校和社区学院的收费较低,前来就学的学生虽然可以不承担高额的学费,但也不能享受到名牌大学高质量的教育。学费实际上就是对学校分层的有效手段。不同的收费标准背后是学校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服务。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营销方式虽然不是绝对合理的,但让人们选择起来会更加直观。学校的档次拉开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学校。

(3)扩展渠道,前瞻设计美国的高校营销措施中,前瞻性的营销是其亮点,即招生的着眼点不是仅仅拘泥于当前,学校的招生宣传已经从适龄学生拓展到非适龄学生身上。将那些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纳入到自己的招生宣传当中,在这种营销攻势下,美国的很多还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大学信息,这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较低年龄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心思锁定在某个大学上。为了让营销更加专业化,一般的美国高校都设有专业的招生团队,这些工作人员用非常专业的眼光审视教育营销,不断翻新营销花样,从不同侧面展示学校形象。美国高校中的这个专业营销团队实际上是个半商业化的组织,基本上是在用商业思路对高校做营销。根据前文,美国高校引入营销理念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办学经费和生源问题,所以用商业思路解决教育问题,也是将教育与商业很好地进行磨合的典范。教育需要遵循特有的教育规律,但这是从教学过程层面谈,从教育管理层面谈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教育就需要从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审视,以便能够让教育与社会进行无缝对接。

(4)专业包装,由表及里“包装”是一个重要的营销主题,同样的商品在辅以精美的包装后,就会有更好的销路。包装是区分商品的重要标志,也是让商品身价得以提升的方法。通过对专业进行包装从而达到对专业进行宣传的目标[3],也是美国高校营销的亮点。美国对专业进行包装是从多方面进行的,在对专业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主要从学科设置特点、学生培养方向、办学理念和制度等方面着手。在对专业进行包装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做宏观工作,教师层面做微观工作。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包装自己的课程,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愿意选修自己的课程,课程经过包装变得更加有卖点,更容易亲近学生。教师在极力创造有吸引力的课程名称的同时,还要储备知识,打造课程内容的含金量,以便使学生不感到有欺骗的感觉。由此看出,美国高校在对专业进行包装的时候,做的不只是表面文章。从学校的管理层到课堂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不仅能够感觉到专业名称吸引人,专业内容也是吸引人的。高校为了让专业打出名号,特别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推介活动,推介活动主要是高校的到中学进行演说和指导,高校还会派专门人员带领学生到学校来参观,并发放关于学校完整情况介绍的小册子,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院校,以便赢得更多的生源。在这种强烈的营销攻势下,向学生输出信息越丰富的学校,自然在竞争中就会占有更多的主动权。

(5)奖励优秀,扩大影响高额的奖励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努力学习就能够得到奖学金,这会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选择奖学金相对较高的学校。美国高校的营销过程中,都会打出奖学金这张牌,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的。美国一般院校都规定只有成绩在班级中的前1/3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奖,同时还增加了对学生的研究奖金,鼓励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的资助创新。学校在奖学金方面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在入学之始就能够清楚了解学校的政策,从而锁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优秀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但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而且能够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学校通过这样的营销方式,让学生看到学校的内在含量,优秀学生是为学校提升品牌含量的资本,于是在学校的奖励政策与学校的发展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将营销的目标瞄准优秀学生,为学校的发展打出了旗帜,学生通过学校的营销举措看到了学校的办学思路,营销让学生与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

(6)定位准确,有备无患学校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才能够很好地营销自己,美国高校在营销自己的时候都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准确定位”让学生在看清楚自己的同时也看清楚学校,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就不会迷茫,学生在入学之前就能够给自己有一定清楚的定位。让学生报考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高校在营销的时候,将很多事情都做在了招生之前,这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学校在对社会营销的时候,凭借的是自身的实力,全方位地客观地向社会介绍自己。准确定位让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因而也得到了各层次的人才。营销学理论认为,“准确定位”就能够准确锁定目标消费者,这可以尽量降低消费者的搜索成本,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营销主体实现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我国高等教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分析

在转轨经济中,高等教育的运行模式也在转轨。但是由于此前单一政府办学模式[4]对学校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高校运营中的营销理念还不是很强。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效仿发达国家的营销方式对社会展开营销攻势,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我国高等教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组合营销策略前文述及,美国高校在营销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的营销手段。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在营销过程中手段比较单一,营销操作只停留在招生广告、改善服务态度、举办公益活动等方面。从营销管理理论层面看,这个层面的营销实际上只是推销。推销与营销的差别是多方面的,但人们直接可以体会到的是:营销是让别人说自己好,推销是自己说自己好。学校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如果在掺杂一些虚假信息,人们对学校做的宣传产生怀疑。我国高校在很多时候将营销简单地理解为公关和宣传。接受这些信息的人只是感到身边有乌烟瘴气的广告,高校在竞争中过于夸张的做法,更增加了选择学校的心理负担。原先单一的政府办学模式和统招统分的教育模式被打破后,一些竞争力较低的学校也开始对自己进行深度包装,以便增加卖点。学校由于在营销方面手法单一,所以人们对学校的了解是表面的。人们不清楚学校的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学科设置、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层面单凭促销人员的一张嘴,或者仅凭一张打印纸是没有办法让学生信服的。虽然学校的促销行为已经让人们感觉到浓浓的商业味,但给人们的印象是,这样的商业促销与人们所需要了解的学校之间存在很远的距离。没有采用尽量多的营销手段展示学校的魅力,就不能全方位地向消费者展示学校。单一的营销手段,虽然让人们近距离地看到了学校,但人们却感觉到学校距离自己很远。

2.网络手段运用不充分目前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网页,通过网页进行学校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网络营销手段相对与其他手段而言,更加具有便利性。网页的信息承载能力很高,不但展示文字信息,还可以将图片、声音、视频、统计图表等多种信息一并展示给观众,所以能够为人们立体化地展示学校的形象。但是不同学校对网页建设的重视程度并不一样。很多大学的主页并没有达到立体化展示学校形象的目标。学校主页的建设目前大多注重于学校的机构设置展示和对某个部门功能的简单介绍,这不便于学生对该部门进行整体把握。知名大学即使没有在网页上做详细介绍,人们掌握的有关信息也是非常丰富的。处于上升势头的学校应该在建设网页上下工夫。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变化。网页上的信息越充分,就能强化学校的吸引力。学校在同类院校中就能够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网页在制作上除了要强化一般功能外,要特别强调其信息承载量。要从信息搜寻者的角度制作网页,让网页更加人性化。网页的制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示学校的责任心。对他人负责任的网页就能够说明学校是对他人负责任的。

3.缺乏主动出击意识营销是要主动创造机会。前文谈及的美国高校营销就是为解决高校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而做出的理性选择。我国的高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走出来的,虽然社会在变化,但高校的办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生源对于学校而言目前还未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从供需平衡角度讲,目前的教育消费还远远大于教育供给,学校作为教育消费的供给方还占有非常大的主动权。由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很多学校还没有较强的主动出击意识,或者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思想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在营销策略的选择上还缺乏商业头脑。在转轨经济中,人们在高等教育消费方面还不够理性,虽然教育投资的意思已经开始形成,但高等教育消费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很多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太在意,随着高层教育消费变得更加理性,高校教育转型就会成为现实。消费者的选择权越大,学校之间的竞争程度就会越高,社会对学校主动出击进行营销的要求就会越高。缺乏主动出击意识,就会错过很多机会。

4.形象设计意识不够形象设计对于企业而言已经是很普通的事情,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已经非常强调企业形象设计问题了。学校无论是在空间布局规划方面还是在学科设置方面如果缺少了长远规划,就会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形成冲突。高校虽然不是商业组织,但良好的学校形象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校园形象是通过多方面塑造出来的,包括学校建筑的格局和样式、鼓励学习和创新的制度设计、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的气氛、教师的创业精神以及名师的影响积淀、学校的硬件配备及与学生的结合程度等。高校的形象设计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等多个层面,但是一些学校单纯注重了视觉识别方面,因为这个层面是最直观的,可以通过学校的花草树木、楼宇建筑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但是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学校的办学理念需要长时期的积淀,行为识别也需要严格的制度规范做支撑,这也需要在长时期内形成。学校的形象设计意识不够,即使具有这方面的意识,也只是将精力放在视觉识别层面。

(二)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营销策略分析

1.构建营销队伍和强化营销意识高等学校需要有较强的营销意识并组建起能力较强的营销队伍,在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营销。在营销过程中在强调学校优势的同时,也不能规避学校的弱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的诚意。学校在营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意就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营销队伍能够展示学校的形象。就像美国进行高等教育营销那样,不但要对适龄学生进行营销,还要对非适龄学生进行营销,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奋斗目标。学校对学生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学校让学生有美好前景学校自身就会有美好前景,从这个层面说,学校决定了学生的现在,而学生则决定了学校的未来。从美国高等教育营销的经验看,招生与就业是美国高等学校的两个关注点,当然理想的就业不但取决于就业营销,还取决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应该说教育营销是将“说”和“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问,美国高等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通过到位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在学期间学到真本事,这是营销成功的基础,否则营销就成为了表面文章。在此基础上还要将学校的成果展示给社会,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同。学校应该意识到,学生自从走出校园后,就开始成为学校的义务广告员,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高等教育的营销意识并非只体现在就业营销与招生营销两个层面,学校的各个部门各职其责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都是教育营销的组成部分。

2.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制度是组织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立校的根本。好的学校形象植根于好的组织文化。只有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才能够为学校树立形象。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就需要在制度的公平性方面做文章,让所有人都在既定的制度规范下行为自己。在这样的制度规范下,高校就能够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优秀人才起到激励作用,对后进成员起到约束作用,高校留住了人才并且能够用足人才,就能够让高校彰显形象,所以健康的制度建设对高校就能够起到营销作用。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不但体现重视资历而且重视能力。不但体现维护年长教师的资历、贡献,而且体现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公平竞争,给年轻教师崭露头角的机会。很多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都是将科研与教学分开进行考核。其实科研与教学是不能分开的,把教学和科研相分离的双轨考核制度通过一定折算方式整合在一个考核体系中,学校的考核制度才能够做到尽量完善。在折合为同一个数值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分级累进的制度,即按照每个教师在自身完成的科研和教学任务量的基础上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处于较高级别的教师可以得到更高层次的奖励,实行几何级数的奖励制度。这样的考核制度能够让处于高级别的教师得到重奖,处于低级别的教师得到轻奖,鼓励具有突出业绩的教师走在前面。这对于提升学校的档次进而展开营销攻势是具有意义的。

3.增强校园文化的亲和力每个人都是校园文化建设者,也都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留住优秀教师是强化校园文化亲和力的重要方面,强化名师效应更能打造强势校园文化。名师能够抬高学校的名气,让师生亲临大师风范。这就是对学校很好的营销。名师并不具有行政意义上的任命或者赋予的权力,而是通过自身的学术声望以及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来衡量其价值的。名师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同行的发展,具有表率、典范和专家的作用。高校中的名师自然会在相应学科领域内提升该校该学科的知名度,进而提升整个高校的知名度。学校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会更加具有底气,名师的形象与学校的形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师生都会从中受益。社会可以通过名师透视学校,学风的严谨程度、教书育人的环境、学生成才的可能性、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等与学校的层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名师的影响下,学校中涌现出更多的名师,这对学生也会形成很好的激励作用。师生在这样的学校中会更加具有自豪感。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增强后,会在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等各个层面影响学校发展。名师的磁场效应能吸引众多学生报考入学,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学校中工作,人们在对学校的认识上会减少更多的鉴别成本。学校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就很好地将企业形象识别(CIS)转化为高校形象识别(UIS),学校的营销效果就会更加突出。

4.打造有竞争力的学科体系[5]学科是立校之本,富有竞争力的学科就是学校对社会的强有力营销。高校打造毕业生的“车间”需要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认真思考什么样的专业设置、专业组合以及什么样的师资配备,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为社会所接受的毕业生。从理论上讲,高校的专业组合就是高校全部专业的组合方式,这可以从专业组合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以及社会需求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测评。同一个研究方向下的研究内容越精细且类似专业的互补程度越大则专业组合的深度越强。专业组合的关联性体现于各个专业之间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相关程度。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多少年不变,不但专业设置不合理而且教师传授的都是旧知识,学生不适合社会需要,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就会较低。学校就不能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学科体系是学校的骨架,只有这个骨架是非常结实的,学校才得以强化竞争力,学校与社会才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相应调整。社会的变化对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的学科设置也应该体现这些变化。学校应该认识到,学校是通过学生为自己做营销。毕业生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社会地位就很难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学生毕业后,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校做免费营销。学生与学校是共生关系,双方都需要以对方的发展为前提。

作者:孟祥林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学校教育营销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xjylw/6827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