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学校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学校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7 04:26:51

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一、学校教育转型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带来哪些挑战?

当前,为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北京市实施了“名校带多校”策略,学校的办学规模得以迅速扩展。以北京市第一○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一中学”)为例,学校现在的工作半径是:往北55公里,往西10公里,往南还有5公里;学校有132个班、6000名学生。以前我们强调,中小学校长要尽可能多地认识学生,那么按现在这个规模就很难做到。此外,文化冲突现象在所难免,而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和讨论。一○一中学有68年的历史,它的精神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追求的是卓越。然而,学校的新校区、分校却刚刚起步。地域的特点、生源的差距、校区的境界都会带来文化冲突,工作起来感觉压力倍增,而这些问题单靠一所学校很难解决。而这些所谓“被带”的学校,笔者个人觉得其自身都有存在的价值。比如,在笔者主持的海淀区校长基地中,一○一中学所带的五六所学校确实相对比较薄弱,但实际上,这些学校中的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它们的办学经验都值得学习,都应当贡献出来。因此,学校的办学规模到底应该多大才合适确实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实中,教师工作的边界在无节制地扩大,而学校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目前,学校执行的绩效工资方案的参照标准即教师的工作量还是2000年北京市规定的。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太多,比如,要教授两个班的课、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然后要承担各种选修课,而且选修课还是动态变化的;承担研学、承担社会实践;各种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学生社团、竞赛指导……一个教师的工作量到底是多少?工作量大幅增加了,而工资却没有变化。教师的工作边界扩大了,就需要有激励机制,但学校在职称上似乎无法激励。现在中小学开始评正高职称,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应该跟大学一样。那么,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五年自然应该就可以评中级职称,但目前所限定的75%的中高级职称比例使得一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工作七八年都评不上中级职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哪儿来?这些都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问题。转型最怕注意力分散,顶层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顶层设计是政府的责任,如果政府把改变一所学校的重任全部交给校长,学校的压力感就会非常沉重,因为很多时候,对改革方向的把握、配套机制的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都不是基层学校靠一己热情和能力能办到的。因此,政府应该把该做的、该管的事情做好和管好。教育转型对治理能力的挑战,不能只落到学校。如果顶层设计不科学的话,就势必会带来混乱。比如考试改革,它起着导向作用,要科学稳妥、慎之又慎。如2014年的中考,有四五千个学生物理考满分,高中还怎么选拔学生?高中的定位怎么体现?又如,2014年的中考语文考连环画,这种形式是不是适合于初中这个学段?这想要传达怎样的改革信号?笔者认为,顶层设计应当关注更宏观的问题,如果在这些专业问题上管得过多、过细,难免会误入官僚主义的歧途。如果顶层设计出现偏差和混乱,那么,改革和发展就会遭受损失。

二、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要建立立足于校本改革方案的思维方式。当前,基础教育变革越来越趋向于学校,而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自主决策和主动创新。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两点。首先,我们是具体的实践者,设计任何方案都不能流于表面。现在是三山五岳的概念、五湖四海的观点,我们在其中穿越,任何一种观点对我们都可能有影响。其次,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靠别人给我们提供标准。我们不能看新树了谁的典型,然后就都去学习,就照着人家的模式去做。我们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感悟、去设计。因此,我们倡导主动创新、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外部环境变了,学校是不是就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向别人学习,但对方的手法是不是能学得到,怎么学习?前者说的是战略,战略很重要,是做自己;后者讲的是策略,每个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策略,而且节奏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像一零○一中学,我们并不认为所有的科目都要实行走班教学;从我们的现实出发,四万平方米、四千学生,我们的大班额没法走班。所以,我们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贪吃冒进,更不能随波逐流。现在谈论改革,我们就需要思考:学校原有的培养模式还有没有生命力?我们有很多的经验,但从目前来看,新的形势显然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经验值。现在,高中招生大幅度的名额分配和高考科目改革的现状,需要我们掌握一点辩证法,弄清楚变与不变的关系,既要看到需要改变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必须坚持的东西。改革是一种完善,是要改掉不好的做法和行为模式,而好的原则和目标则要保持住,要守住根本。笔者的体会是:教育改革的思路是不立不破,首先要立,不能上来先破,破了以后立什么呢?立的思路是基层真实的教育活动。教育改革是学校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同时我们也要在世界的坐标中去寻找自己的定位。我们看到,教育界有很多的新举措,那么这些举措是进步、是发展,还是充其量仅仅是一种变化?这些举措是不是有价值?有的时候,我们容易为一些旧问题反复折腾,而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最经不起折腾的。我们必须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判断。

三、一○一中学如何开展教育创新?

第一,我们秉持守正出新的理念。守正,守的是理想、规律、传统和现实,出新就是讲特色。理想和基本的理念不能动摇,特别是要按规律办事。教育的规律不能丢,人才成长的规律、教师成长的规律不能丢,学校的教育传统也不能丢。一○一中学有非常好的历史传统,也积淀了许多很好的教学和德育工作经验,这些传统和优秀文化还要发扬光大。此外,学校的现实资源不容忽视,一○一中学坐落于文物遗址旁,不能扩建;作为海淀区所属的大校,学生人数众多,小班授课的实验根本不可能。现实条件要求我们必须设计自己的改革方案。于是,学校就把创新的重点放在观念出新上。我们提出,学校的特色在于理念的特色,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特色项目,用理念的特色来带动特色的教学、特色的培训和特色的管理,最后形成特殊的、成熟的学校的文化。第二,提出“自我教育”理念。这不是我们的创造,黑格尔、哈贝马斯都在强调自我教育,强调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等。学校提出要举起自我教育的旗帜,让学生过全面而有意义的生活,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基,培养未来的担当人才。过去,教育界一般提“自主”,我们认为,“自我教育”是一种价值判断,而“自主”主要是指在实践领域当中那些具有工具性的一种实践;“自我”是从“我自己”出发,最后回馈到“我本人”,而“自主”有可能是别人的东西让你来实践。自我教育的理念比较符合我们对未来人才结构的一个理解。第三,在“自我教育”理念之下,独创教师培训的“链式项目”。这个项目不是用教科书单纯地去讲授,而是由专家引领名师,名师再带青年教师,他们形成一个链条,就一个主题不断地进行研讨,以提升其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让这些教师学到文本上学不到的智慧与思想。“链式”项目的周期比较长,大约需要两至三年。第四,学生工作的创新,突出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我们对学生应该有一个全面认识、整体认识和具体认识。实际上,学生生活在三个世界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虚拟世界。那么,在不同的世界里,学生会产生各种价值碰撞。我们首先要理清学生的问题,是代际的问题还是时代的问题?否则,德育工作就没有针对性。目前,学校坚持实行一人班主任制,有年级组,也有班级。我们认为,一○一中学并没有因为班级的存在而限制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培养途径、手段和方法。然而,一人班主任制如何凸显自主发展的教学意义?怎样让学生主动地成就自己?学校主要依靠学生自治,即支持学生建立健全各级学生会、各类社团组织,学生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这一做法与过去学校那种自上而下的说教全然不同,实施起来效果却格外的好,因为那些社团组织都是学生真正喜欢、真实体验和真心认同的。第五,教学方面强调微创新。首先是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我们实施“年级加书院”模式。年级和班级的作用是基础学习和主题教育,书院作用是个性化的培养,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纵横交织、同时存在。其次,就是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进入一所学校之后,就必须将其改造为学校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学校课程,没有抽象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学校根据“培养未来担当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自我教育理念,搭建了一个自己的课程体系,试图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善并完成。再次,就是将校本课程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第一位的,而彰显学校特色只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对于一个学校的关注不应是仅看其开出多少门课、这些课有多新奇独到,而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及教师教育能力、境界是否得到提升。最后,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依据自我教育的理念,开展不同层级的导学研究,探索了问题导学、学案导学、自我导学等教学模式,期望最终实现智慧的课堂。学校正在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作者:郭涵单位:北京市第一○一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xjylw/67152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