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考范文

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考范文

时间:2022-02-08 16:52:39

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考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是实施学校音乐课程的规范与准则,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标尺。《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旨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厘清学校音乐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探究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为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统文化;音乐课程标准

一、《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伴随着民族的生产与发展逐渐具有民族属性。民族的多样性构成了社会形态的肌体细胞。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产生流变。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特质和风貌文化,是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在历史的更迭中绵延至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兵家、名家等诸多文化意识形态,而儒家、道家、佛家三家之学所形成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佛家三家之学为支柱,涵盖的内容包括诗、词、曲、赋、古文、民族音乐、民族歌舞、民族戏剧、书法、国画、生活习俗、民族服饰、古典诗文等。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中华文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类型分为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民歌。按类型对比划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璀璨的明珠。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人文性、教育性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成熟的教育经验,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音乐课程的实施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弘扬传统文化对国民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弘扬传统文化对国民音乐教育人文素养的提升

音乐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沟通的桥梁,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艺术载体,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学校音乐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人文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仁爱思想、礼义廉耻、价值理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养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气质、文化涵养、人格魅力,人文素养是学生个人所具有的意志品质的重要体现。学校音乐教育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学生心智平和稳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有效路径。

(二)弘扬传统文化对国民音乐教育美育核心理念的促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东方美学特征也逐渐成为文化研究的热点,学校音乐教育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点,是国民素质教育阶段必不可缺的人文学科。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心智潜能,对国民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音乐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播推广的重要途径,它更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与现状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溯源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发端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陆续侵入中国的领土,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在进行政治、经济侵略活动的同时必然发起一系列的文化侵略活动,文化教育成为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思想镇压的手段和工具。这一时期部分学校被帝国主义直接控制,学校则成为他们进行殖民统治文化侵略的阵地。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活动对中国传播西方的思想与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现代化技术的大门。“以夷为师”也成为中国学习现代化的历史起点。西学思想改变了国民认识世界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的有识之士也将现代化的目光投向西方,并逐渐开始接受西方文化体系。中西方文化体系的博弈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学堂乐歌”成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以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为主的知识体系,歌唱和器乐为主的表演体系逐渐成为新式学堂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对音乐的传播交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基于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和声、复调、对位的发展也是在理性原则的音乐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五线谱的记谱方式促进了音乐演奏的广泛普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与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截然不同,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以文字记谱为主要记谱方式,工尺谱的记谱方式只记录板眼,具体的音乐表现需要演奏者即兴发挥,中国的传统音乐讲究定谱不定音,定板不定腔。音律虽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字记谱的抽象性以及音乐的不确定性限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实际上,从中西方音乐体系的关系来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和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二者的关系仅是“差异”而并非“差距”。由于殖民侵略造成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确立,致使“进步”主义的历史观错误地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体系是落后的观念。诚然,中西方音乐文化体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之下,由于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语态,实质上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体系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二)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提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重要命题。明确指出中西方音乐文化体系的和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绝不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认同。中西方音乐文化体系并非对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要从辩证的角度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做到文化主体的回归,音乐教育的文化主体性并非填充传统音乐内容,而是在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音乐的思维,哲学观、历史观。要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构建多元的文化语境,适当地吸纳外来音乐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在于切断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联系,而是取其所长寻求自身发展。

四、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发展路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目前,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认知不足,音乐技能的学习和理论知识不完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固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学校音乐教学中所能获取的知识内容十分有限。学校音乐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更不能盲目地专注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转变功利性的教育理念,要切实地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角度出发。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思想上的调整来扭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借鉴西方教育理念和音乐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坚持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在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具有的情感内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感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得以实施。教师要把文化传承意识与构建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要将文化传承意识融入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阵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实现文化育人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理念与西方音乐理论融合发展,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

(二)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

学生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内在驱动,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音乐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和而不同,并充分感受到传统音乐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在学习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音乐的感悟能力,激发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统文化融入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如何让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融入学习的整个过程,成为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保障,只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课程,才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才能够有序开展。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文化传播活动当中,成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主体。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民族的自信尤为重要,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有益于学生以挺拔自信的精神状态迎接多元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益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并以积极乐观的状态来面对未来的生活。中国传统音乐要素是有别于其他世界民族的文化符号,学校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将各民族的音乐要素进行融合,音乐文化要素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深化教育改革完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做好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进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要把文化传承落到实处,要明确音乐教育传承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要将音乐文化的传承提升到音乐教育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教学内容不仅要关注传统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征,更要关注传统音乐文化本质。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要从制定音乐课程理念、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音乐课程教材编制、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完善等方面入手,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具全面性、系统性、价值性。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音乐课程体系。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仅对音乐教育实施产生影响,它还直接关系着传统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效果。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的内容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教材的编写要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主要教学目的,构建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将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与整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音乐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学龄层整体把握系统编排,音乐教材的内容要突出音乐的民族性、音乐的地域性、充分体现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积极编创具有乡土性特征的音乐教材。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忠贞爱国的思想情感,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内在驱动力。学校音乐教育把弘扬传统文化摆在首位,对学校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促进教育的美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音乐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文化育人的发展目标。

作者:王振国 单位: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qjylw/75310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