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性矛盾研究范文

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性矛盾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15 09:09:12

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性矛盾研究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举办者筹措经费、家长交纳保育费及自愿的社会捐赠。根据幼儿园举办者的不同,可以将幼儿园分为公办和民办,而公办幼儿园又可以分为政府办园和集体办园。性质不同的幼儿园教育经费来源也不同,政府举办的幼儿园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集体性幼儿园主要来自于集体或企业的后勤保障资金,民办幼儿园主要是由个人出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财政投入模式严重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少量公办幼儿园依靠特定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拨款占据了大量公共教育资源,集体幼儿园主要是靠企业自有资金维持,而占据我国幼儿园大比重的民办幼儿园根本没有财政支持,主要依靠个人出资和家长交纳的保育费。当前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已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走入了一个怪圈:一小部分人可以花少量的钱享受来自于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保障的高质量的幼教资源,大部分人为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不得不交纳高昂的保育费选择民办幼儿园。倾斜性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也致使我国性质不同的幼儿园发展良莠不齐,严重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不仅包括财政投入总量、如何分配,也包括资金使用机制。由于政府很少直接过问财政经费在幼儿园内部的分配,而幼儿园内部的经费分配又确实直接与能否实现国家和政府的目标相关,因而,如何通过财政机制的改革确保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一个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问责机制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从本质上看,问责机制其实涉及的是学前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在财政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中的权力、责任与义务问题。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是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一大缺失。资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资金使用的效果如何是我们应该追问的问题。正如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示范性幼儿园,我们应该追问是否真正带动了其他幼儿园的发展,是否自身的教育质量确实有所提高。这三大问题是制约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看学前教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明晰了两者的问题,才能使两者更好地相互作用,使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这一举动发挥更大的功效。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价值性矛盾

(一)公平与效率:学前教育发展的伦理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的纷争一直是横亘在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大问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政策确实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公平问题也正是当前我国政府正在付诸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在有限的财政投入下,学前教育的发展应追寻公平还是效率为先?学前教育的发展能否是先让一部分人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再谈教育公平?在长期的“效率为先”的观念影响下,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将主要的资金投放在建立“示范园”“重点园”上,以期通过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幼儿园来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这也引起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马太效应———“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示范性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无论在园舍建设、活动材料配备,还是在师资队伍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财政投入的偏差不仅存在于幼儿园之间,也存在于地域之间、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平衡性发展。

(二)稳定与发展:学前教育发展速度问题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否追求在短时间内取得飞速的发展,还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稳定性发展。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部署实施区域性学前教育发展战略前,要考虑地方学前教育的稳定与发展问题,质量和数量问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我们的孩子“有园可上”“上得起幼儿园”,还要保证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求条件不仅包括园舍设施建设、活动材料投放,更为重要的是优质的师资。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和滞后性的工作,关乎当前和未来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根据教育规模经济的原理,我们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同时,切勿将主要资金投入用于购买土地和园舍设施的建设中,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资源使用的适当性和规模扩大的有限性。有效的财政性投入要考虑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要更多地关注质量而非数量。

(三)普适性与针对性:学前教育结构性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了政府办园、集体或企业办园、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都为实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失。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在当前我国政府还不可能保证每个儿童享受充足和平等的幼儿园教育的时期,学前教育属于一种准公共产品,即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倾斜性的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使学前教育的竞争性变得尤为激烈,幼儿园都在竭力想获得来自公共财政的资金支持,家长也想自己的孩子获得收费低廉并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这种政策一方面使各个幼儿园都在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幼儿园丧失了竞争的动力,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享受国家财政性补助的境地和来自于公办幼儿园的竞争已使他们进退维谷。正如宋映泉的研究指出:“如何通过财政投入和管制扶持措施调整民办和公办教育机构协同提供数量足够且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学前教育的结构性发展要求类型不同和性质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能够协同发展,能够根据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高质有效的学前教育服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将学前教育的发展完全投向市场是不可行的,违背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要想建设一批数量合理、发挥各自优势的不同性质和类型幼儿园,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要发挥其杠杆作用。政策既要考虑资金投向的针对性,又要考虑公共资源的受众面,使我国的学前教育能够获得健康均衡的结构性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应然价值

(一)以教育公平为导向

教育公平是公平内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的追求目标,追求教育公平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配置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因素,而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核心便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我国,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部分,一直承担着教育性和福利性两大功能。它一方面是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担负着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职责;另一方面又是一项福利性措施,担负着为外出工作的父母照看年幼孩子的职责。这两大职责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特征,而教育公平理应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导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应体现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在投入比例、分配方式和运行机制上体现公平的原则,一是要合理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彰显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发挥学前教育教育性和福利性功能;二是在分配方式上体现公平,合理调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利益分配;三是要建立问责机制,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督导,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追求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如何保证学前教育服务的质量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前教育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发展的特点,一旦发展的格局形成,将很难改变。所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上要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均衡发展,探索适合我国不同地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在微观上要考虑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效益,走规模经济发展道路,既要保证提供给幼儿的学前教育服务的完整性,又要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这两个层面来保证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和我国学前教育的均衡性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紧迫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政府、社会和民众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投入了高度的关注。但是越是在发展的初期,我们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发展政策要具有适切性和前瞻性:既要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解决发展之根本性问题和迫切性问题,又要考虑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政策的考量要走在教育发展的前面,探寻学前教育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本文作者:唐文秀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性矛盾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qjylw/62278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