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思考范文

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思考范文

时间:2022-04-11 11:24:12

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思考

一、探讨教学目标的意义

1.探讨教学目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唯师范性、应用性过度和教材改革路径不统一等,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教学改革能否健康发展。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据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去评价这些问题,并作出正确判断。唯师范性是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偏颇倾向,它强调公共心理学教学要服务于师范生未来职业需要,却忽视了学生当前的需要。应用性过度是指当前的教学改革以突出实用性为最高原则,只强调公共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忽视课程的其它价值。教材改革路径不统一,是由于教材改革缺少统一宗旨,造成教材改革路径多向,难以统一的局面。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改革探索中有三条路径:一是双主线结构探索,即围绕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和“育”两条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二是主题模块探索,即按若干个教学目标点建构教材内容,如由心理动力篇、感情篇、个性篇、社会心理篇和心理教育篇几个模块组成教材内容;三是课程系列化探索,主张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内容由若干门心理学课程组成,如由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等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有的以必修课开设,有的以选修课开设。教学改革中的上述三个问题,若能依据教学目标,从是否有利于完整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标准出发,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唯师范性倾向和应用性过度倾向,都不利于完整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予以矫正。教材改革的三种路径中,前两种路径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科内容的逻辑分割,导致心理学课程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分离,也不利于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价值的完整实现,所以不能代表教材改革的未来。而第三种路径,即教学内容的课程系列化改革,则避免了课程内在价值的矛盾冲突和逻辑分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因而能够代表教材改革的未来。

2.探讨教学目标是调整教改研究视角的需要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中,有一种被固化了的视角,就是把教改研究设定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即在当时总课时为36~54学时的框架里进行教改研究。应该说这样的设定是充分尊重了当时的教学实际情况,但它导致了许多年的教改研究囿于这样一个现实,教改研究者的视角因此而固化,妨碍了教改研究者的创新。教改研究本身是指向未来的,是指向于比现状更美好的一种理想教学境界的。教改研究者应从这门课程教学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出发,保持与现实的适当距离,积极采用应然研究视角,审视这门课程的教学状况及教改状况,这样会更有利于教改研究创新。同时,这种在36-54学时条件下的改革,已经落后于一些师范院校的教改步伐,以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院校,已经增加了公共心理学课时,试行课程系列化教改。这也促使教改研究者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视角,适度超前进行教改研究。

二、确立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应该考虑的因素

1.课程性质高师公共心理学是师范生专业基础课,这是经过多年讨论形成的共识。该课程与其它公共必修课在性质上有区别,其它公共必修课是培养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所必须的课程,而心理学课程,则是属于集中体现高师师范特色的教育类课程,是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当具备的师范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之一。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在他们专业知识结构中有两类知识最为重要:一类为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它由各系科的专业课程所提供;另一类为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它由专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所提供,这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法规和教育实习等。其中,心理学又是教育类课程系列中的基础性课程。

2.课程功能高师公共心理学具有育智、育能、育人三种功能。育智功能是指通过心理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以知增智的目的。育能功能是指通过对心理品质的形成因素及表现状态进行最佳组合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使他们形成了解自己,认识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以智增能的目的。育人功能是指通过人格教育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提升人性中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质,培养他们先做人后为师的品质,达到以智以能增进人格品质、心理素质的目的。

3.课程价值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既有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又有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一方面心理学有130多年学科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实证研究资料,建立了一整套学科概念,形成了以认知理论、行为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为代表的基本理论体系,这是心理学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心理学理论已应用于人的工作和生活的众多领域,这是它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所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在体现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同时,还要重视应用价值,凸显人文价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它以关注人的需要和价值为旗帜,成为心理学历史上的第三势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心理学将演变为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价值取向于一体,并在科学追求和人文追求之间获得平衡。

三、现有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

1.向学生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介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培养学生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包括应用心理学的观点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用心理学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评价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主要方法,学会认知矫正、情绪控制和行为塑造等基本心理保健方法,培养师范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以及工作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心理学科角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充分利用心理科学的理论精粹和实证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师范生要了解心理学科基本情况,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知识学习、品德养成、个性发展和行为塑造的心理规律;建立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科学视野,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教育、品德教育和个性教育;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问题,具备从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塑造、人品完善和心理健康维护等方面指导青少年学生的正确理念和基本能力。

四、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分析

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由多种要素构成,包含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素质培养、教育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五个子目标。

1.心理学知识学习基于未来职业的需要,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四个板块的知识:一是普通心理学知识,建立心理科学基本概念系统,了解人的心理的基本事实,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二是发展心理学知识,主要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知识,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是教育心理学知识,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掌握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次基础上,师范生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通过内在经验的互动生成过程,内化这些知识。内化是指学生将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且成为自己的心理学信念。形成心理学信念,包括了“转知成智”和“转知成信”,“转知成智”是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一种初步的心理学智慧或解决实际心理学问题的能力,“转知成信”是对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内在确信。

2.心理素质培养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它不仅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而内化的身心沉淀,而且是学生自觉挖掘自身优势和特长,主动通过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恰如其分地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适应能力。素质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特质,二是指个体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即心理品质,就个体来说,可以依其功能的不同,将心理品质分为正性的(积极的)和负性的(消极的)两种。我们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既有减消负性心理品质的意思,更主要的是指促使学生正性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负有培养学生正性的心理品质的重要责任,教师应当自觉地在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正性的认知品质、情绪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

3.教育素质培养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又称师范素质,它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所必须的条件。一般认为,师范生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教育素质:新颖的教学观念、独特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创造力、因材施教能力以及灵活的教育机智。心理学作为集中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类课程之一,应针对高师生未来教书育人实践活动的特点和需要,在培养学生教育素质上充分发挥作用。在培养学生教育素质时,要找准学科切入点,即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心理观,掌握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和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将这些心理学规律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心理健康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阐明了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2003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这项工作;2004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是公共心理学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我国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呈现一种综合化取向,主要内容由认知性课程、矫正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即环境影响)组成,其中认知性课程即心理学类课程,它以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为目的;矫正性课程是以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为主要形式,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矫正,认知性课程和矫正性课程都属于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认知性课程和矫正性课程的教学活动,一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向学生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三是结合教学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四是结合教学对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体辅导。

5.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指高师公共心理学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性观。首先,心理学研究心理、意识的起源与发展,阐明了心理与脑、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有力地支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哲学命题,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其次,人生价值观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因素,心理学教学通过对学生需要、兴趣、爱好、动机和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三,心理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性观,即帮助学生获得人的精神生活实质的科学认识,获得对人性、共性以及生命发展的科学认识。

作者:张公社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lxlw/6420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