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就业导向下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构建范文

就业导向下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构建范文

时间:2022-05-04 02:58:09

就业导向下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摘要:从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论述就业导向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就业导向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构建;学前心理学课程;就业导向

引言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学前儿童心理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与心理素质。然而,通过对一部分在幼儿园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访谈中了解到,她们普遍认为学前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脱节,不知道怎么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学到的理论印象不深,在园工作中需要重新学起。在校学生对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也普遍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在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依靠传统“老路子”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复杂的教学需求[1],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与它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加强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急需跟上当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满足社会对幼师的需求,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必要性

学前心理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该课程在高职院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都明显地表现出学前心理学课程不受重视的现象。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课程教学目标单一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设置较为单一,只是提出了课程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德育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低下。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也感觉到难度大,理解抽象心理学理论存在困难,无法感受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难以从中获得乐趣,大部分学生看不到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其未来工作会有什么帮助。

2.教育教学模式落后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方法重讲授而轻创造。教师大都以教科书、课件为授课内容,以自己为教学主体,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手段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很少根据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只能够被动听从教师的授课安排,记忆、背诵知识,形成只学不做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失去了主动性、探索性,进而学习兴趣不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课程教学评价片面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评价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部分教师主要以书面的测试为主,采用统一试卷、统一标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较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情况、课内外作业情况、课后实践实习情况等。考核评价内容片面、方法单一、形式单调,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4.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闽北山区高职院校师资有限,学前心理学课程授课教师学历背景为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还有旅游管理、中文等。教师鲜有幼儿园实践的经历,对幼儿园的了解非常少,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环节了解不够,在课堂上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与幼儿园的实际应用相脱节,无法指导学生如何把心理学知识有效运用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把心理学理论变成了枯燥的条条框框而不是生动有趣的感性认识,学生较难真正理解并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鉴于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其必要性。

二、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改模式的构建策略

姜大源先生说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2]。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色,学前心理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促进学前心理学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建构中,将通过课程目标向就业导向转变,课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转变,教学评价向科学化转变。基于课程性质,着眼山区高职院校实际,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构建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更新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以及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来实现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

1.教学目标人性化新时代下,学前心理学课程目标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课程目标要从“输入导向”向“实践导向”转变,从“重理论讲解”向“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3]。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包含实践取向、育人为本、终身学习。这些改革理念都要融入“育人为本”理念,进而实现育人目的。基于此,学前心理学课程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岗位需要,实现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德育与实践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儿童观、教育观,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今后在岗位中合理地为儿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2.课程教学灵活多样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将“课堂教学”向“课前教学、课堂教学、课后教学”转变,并且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诸如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要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加强学前心理学课程章节之间的联系,凸显课程体系化。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教职业对学生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要求,调整学前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师要组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进而提高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模块知识的性质及难易程度,为学生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讲解与幼儿园教育见习、周末“游学大风车”、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尝试发现并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把观察、了解到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来,师生一同解剖、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对策,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改革教学方式。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以案例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用案例导入,问题驱动,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进而解决疑惑。教师要收集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融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知识开展学前心理学教学,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设置问题,合理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布置学生课后的微课题研究,课堂的微课题报告,提高学生实践、观察、研究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与教学知识内容融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师还可以有效使用幼儿园的录像和生活记录等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看完以后在课堂中分组讨论、研究资料内容,并针对录像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如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等,将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制微课,收集微视频案例等增强模块化教学的效果。运用网络技术平台,推动学前心理学精品课程开发与运用,辅助学生学习与练习。例如:在理解同伴交往类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小人国》教学视频,之后给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分析、探究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幼儿的气质类型表现和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教学评价科学化基于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要改变重知识而轻能力和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而突显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科学的教学评价要求把知识测试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评价要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把学生课堂内外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教育见习表现,职业素质等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期末考试内容不仅要重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兼顾职业技能。闭卷考试中,试卷要涵盖主观题、客观题两部分内容:主观题是以案例分析为主,客观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落实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客观化,最终实现教学评价科学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4]。

4.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学前心理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方案,弄清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同时,可以借助各种机会到幼儿园实践、观摩,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环节,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师和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和现象,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教育实践应用能力。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束语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就业为导向、问题为驱动、案例为导引设计教学内容,既强调理论,同时也强化实践,将多种教学方法与科学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兆丰.高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2013(8)下:85—8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何芝暨.基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8(1):94—102.

[4]廖雪霏.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3):62—64.

作者:阮学兰 单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就业导向下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lxgslw/7328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