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构的探讨范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构的探讨范文

时间:2022-06-06 08:36:1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构的探讨

一、心理健康观———心理异常的社会建构

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确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积极的“心理健康观”不是关注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异常”这一客观事实,因为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成“心理异常”本身就带有歧视或否定的色彩。这一定是更接近学生心理状态的“真实”表达吗?一定要把学生建构成心理有问题的人吗?或许我们在“心理健康”的认识上有其他的思维变式,如果学生不被建构成“心理异常”的话,也许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会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比如,在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学生A对自己偷东西的行为并无悔意,那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者不是将A建构成有问题的“道德败坏的学生”,而是对A的行为进行另外的建构。可能对A是个怎样的人有许多不同的建构:A本质上是个好人,只是以偷东西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恨;A以偷东西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等等。在这种积极的建构中,帮助A获得了对自己行为不同于往常的建构,从而在这种新的建构中重构新的自我,进而达到心理的协调状态。

二、学生观———学生角色的社会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看待学生和如何看待心理健康,同样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社会建构论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社会的建构。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这一社会角色的认识上,教育者也应看到是社会成就了学生的角色。换言之,如果学生不是用社会普遍认同的方式表达自我,那么其结果是他们特殊的表达方式不被社会认同和理解的。由此而言,正是在社会的建构中人们对学生这一角色形成了固定的认识。比如,人们通常认为学生应该遵守纪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不该谈恋爱等等,这些对学生角色的认识都不是本质性的。即这些认识并不是学生自身固有的根本属性,也不是学生成为学生角色的标志性特征。所以,学生的角色是社会建构的。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认识到学生的角色是作为一种“事实”被社会所建构的,学生不是生下来就拥有学生的身份。如果一个学生不认同自己的学生角色,那么周围人则认为他的思维方式不符合社会主流思维方式,这个学生则被视为异常。对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关注点要放在学生角色的建构上,要引导学生用他人所认同(共识)的方式来表达自我,进而建构自己的角色,使之获得周围足够多的人的认可。

三、教育目标———以“关系”为中心,非以“问题”为中心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总是习惯于问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教育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让我们看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学生,他们都陷入一种负性的思维模式中,即先从弱势或问题出发来看待人和事件。从另一视角看,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为什么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而且还会在各个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通常的问法是:学生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找到其中的根源,从根源入手去解决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若只关注教育对象糟糕的部分而不关注积极的部分,其最终结果会导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以问题为中心”。如果人们一直纠结于究竟有多少“心理问题”的话,是永远得不到一致的答案的。以此理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去发现问题,只能是对心理问题修修补补,或者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将原本就在眼前的美好、积极的事物忽略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现代文化的因果叙事,即凡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消除原因就能改变结果,这种教育理念是本质主义的表现,它认同自我形成后的相对稳定性及其在行为中所体现出的规律性。因此,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无不倾向于从教育对象的内部寻找原因,来解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建构论则认为,因果叙事只是许多叙事之中的一种,是被现代文化建构起来的,心理问题不是内在的“客观事实”,由什么导致了这种所谓“事实”的发生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理解某种“事实”和特定的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由此,我们认为在教育目标上,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放弃对“心理异常”形成的关注,将视角转向学生内在主观意义的建构上来。客观事物本身并不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且这种赋予的意义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学生建构出的意义进而影响和制约着自己的心理。可以说,真正对学生起作用的不是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客观事实,而是学生对所发生的客观事实建构出来的意义。社会建构论强调关注现实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因为所谓的“心理问题”这一“客观事实”是出现所谓“心理问题”的单独个体无法建构的,而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这个个体建构出来的一种意义系统,即该个体存在“心理问题”。那么,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以“关系”为中心,在积极的“关系”中建构积极的意义,而非以“问题”为中心。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关系”为中心,是要教育者放弃“问题的关注”,转而关注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进而关注在积极的关系中所建构的积极的意义。这意味着在这种积极的关系中,学生放弃了与社会主流的意义系统的有冲突的建构方式,而转向一种符合社会强势意义系统的建构方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意义系统与社会主流的意义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而建构出新的意义,使之与社会主流的意义系统相协调,以一种新的、积极的意义建构消除既有的矛盾,帮助学生恢复或达到某种理想的心理协调状态。

四、教育内容———积极的人格、积极的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这说明,它不只关注个体获得良好的发展并建立起高质量的生活,还意识到积极的团体或组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集体的力量,生活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特别注重社会取向,他们会以集体的标准为参照。由此,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两个方面:积极的人格、积极的环境。人格心理则涉及三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态度、需要、动机等),及自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建构高职生积极的人格,也主要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自我处于核心地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积极人格的关键点是形成积极自我。进一步而言,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要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积极自我认知的教育。一方面,开展自我认知的内容教育。自我认知的内容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回答“我是谁”,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往往是模糊的、不全面的、不客观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对自我所包含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这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即主要让学生在生理、社会角色及心理等三个层面了解自我,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能力、气质、性格、情绪和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获得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开展自我认知的方式教育,这是在自我认知的内容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全面的了解自我并不代表学生能积极地认知自我,这就需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者展开自我认知的方式教育。当学生只关注到消极的自我方面时,教育者要让学生认识并体验到他们在认识自我时存在个体的差异,也会受到个体内在心理环境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于积极的自我方面,并将积极自我的影响力最大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他们生活的场所主要是校内、校外、家庭,他们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富有多维性。依据社会建构论,本研究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积极的环境的关键点,是发挥学生的积极力量。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形成积极认知环境。自我认知是对“小我”的认知,环境认知是对“大我”的认知,“小我”结合“大我”在关系互动中展现出一个多样化的自我。通过积极认知,让学生的“小我”积极地影响“大我”。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建构学生新的、积极的个体意义系统,使之与社会主流的意义系统相协调,才有可能形成对社会环境的积极认知。其次,引导积极适应环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学生在一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并重建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社会建构论思想的重要体现。社会建构论强调个体的意义系统与主流的或强势的意义系统之间要协调,这种协调就是一种平衡。因此,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与周围环境(主流的或强势的意义系统)的适应。再次,积极影响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尽最大可能去改变环境是一种比较高级、比较主动的适应,而这正是社会建构论思想的写照。社会建构论主张个体的积极力量可以带动社会的积极力量,这是一个“关系的存在”。当学生个体的意义系统与主流的或强势的意义系统之间出现矛盾或是不协调时,与引导他们适应环境相比,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让学生树立起个体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从而建构一种新的、积极的环境,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社会建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和学生观,在此基础上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关系”为中心,构建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环境,这是学校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本质所在。(本文来自于《教育评论》杂志。《教育评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秀敏杨莉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构的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ljkjylw/6459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