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独生子女挫折心理范文

独生子女挫折心理范文

独生子女挫折心理

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生长在非凡的家庭、社会环境中因而具有独特、娇惯、脆弱等特征。伴随这些特征而来的便是过度的自信、依靠、人际交往困难等诸多挫折,这些挫折若得不到合理的调适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正确熟悉自我、合理确定自我抱负水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加强逆境锻炼提高耐挫能力是独生子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历史进入8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和新的新问题一起来临,其中就包括出现在每个家庭里的宠儿,更确切地说是那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养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综合症的孩子独生子女们。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即是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因此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增强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征

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因其成长的环境非凡,他们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征外还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一)独特。独生子女自降生那天起,就意味着他是家里的“独苗”,在家庭中具有非凡地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往往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而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考虑。在和人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别人的感受,轻易和别人闹矛盾。由于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纪律的约束,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我行我素,不顾全局。

(二)娇惯。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在亲人的精心照料和万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再加上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导致他们生活中讲求吃穿、摆阔气、排场,往往浪费严重,不像非独生子女那样勤俭节约。因此逐渐养成了娇惯的心理特征。

(三)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一方面表现为活跃聪慧、布满自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在评优、入党等方面不顺利时,表现出过分的失望、焦虑、冷漠等情绪;生活中碰到困难和新问题就哭鼻子、找家长求援;和同学闹别扭时不会妥善处理,往往采取逃避或报复的手段。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一)过分自信导致自卑感增强

和非独生子女相比较独生子女们有许多更为有利的条件摘要:第一,经济条件普遍优越;第二,享有充分的父爱和母爱;第三,获得较多的智力激励以促进智力发展;第四,和成人接触机会较多,知识面较广等。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轻易滋生出处处高人一筹的优越感。因而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中便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切事情、自己应该获得所有的鲜花和掌声,在这种过度自信心态的指引下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初很轻易确定过高的学习、奋斗目标,如在班级中学习名列前茅,在学生会、班委会的民主选举中脱颖而出,在班级、学校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得到老师跟同学的赞扬跟认可等。可一旦发现,大学不同于高中在学习、工作方面突出的大有人在,自己不过是大学中平凡的一员,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屡屡失败时,便会产生由过度的自信转向全盘否定自我,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产生极度自卑的心理。

(二)娇生惯养导致人际交往困难

大多数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家庭环境里,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家长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和要求,使他使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贪婪和霸道。主要表现在摘要:

(一)自我中心性格导致人际关系困难。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在父母的溺爱中形成了较强的自我中心性格,遇事先考虑自己,习惯于从“我”的角度去看新问题,不会换位思维,因此很难理解体谅他人。因而和同学和睦相处也比较困难。如,独生子女大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强加给室友,使室友之间的矛盾重重。

(二)不会关心他人,导致同学关系疏远。有些同学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表现出自私、利己的一面。如有独生子女大学生对生病的室友不闻不问,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等,这些都会导致同学之间友谊的淡化。

(三)认知上的片面性、极端性使独生子女大学生和同学关系僵化。

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经常不能全面地、多角度地看新问题,喜欢抓住新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放,用自己贯有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四周的人和事,这样极易导致同学之间难以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人际交往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因为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宿感。尤其是当人处于紧张、孤独、焦虑时,更需要和人交往。大多数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阴郁的心理倾向,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

(四)轻易形成依靠型人格障碍

依靠型人格障碍是独生子女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新入学的独生子女不会铺被褥、洗衣服,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新生报到时家长送到学校,而且帮助子女排队注册、领取物品等,军训中怕苦、怕累、怕脏、经常哭鼻子的往往都是独生子女。

依靠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摘要:无主见、无助感、被遗弃感、无独立感、过度容忍、害怕孤独、难以接受分离、易受伤害等。它产生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难以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必须依靠他们,总怕失去了父母这个保护神。这时假如父母过分地溺爱,鼓励子女依靠父母,不让他们有自主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靠心理,成年以后仍然不能做主。

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作为家里的“独苗”自然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包办,甚至连衣服鞋袜都不用自己洗。父母对孩子生活上过多的呵护和疼爱,让独生子女大学生养成了依靠习惯,缺少生活自理能力,进而形成依附心理,这种依附心理若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便会形成依靠型人格障碍。患有此类人格障碍的人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承担起选择和完成各项任务及工作的责任。

三、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

(一)挫折承受能力的定义

挫折承受能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反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在碰到挫折情境时,经受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和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因此挫折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几经挫折的打击之后,轻易失去人格的统整性,甚至会出现人格扭曲,形成行为失常和心理疾病。可见,挫折承受能力是大学生非凡是独生子女大学生适应环境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二)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正确熟悉自我和评价自我,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

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磨练,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他们往往对自我的熟悉和评价不到位,过高评价自己,他们一般有着极强的成就动机,总想出人头地、大展宏图,因而对自己的目标定位过高。正确地熟悉自我和评价自我,就是指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成长要求,恰当地分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的不足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价值。

在正确熟悉和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及时调节自我抱负水平。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挫折都和自我抱负水平的确立不当有关。因此,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的目标,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假如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就要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对那些远大目标,要把它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目标。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逐步提高自信心,又能在失败、挫折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战胜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

2.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抗挫折能力。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改革后,成长于经济发展之时,他们是在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好转的过程中从校门到校门,这些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在家娇生惯养,在校一心读书,对社会知之甚少,因而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挑战。

加强实践锻炼,可以让独身子女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体验生活,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减少挫折的发生。如摘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下乡学习锻炼,新生军训,劳动服务,社区援助,文体竞赛,勤工助学,野外生活练习,专业实习、见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独生子女大学生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靠,同时也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增强抗挫折能力。

3.加强逆境锻炼和挫折教育,培养意志力。

这实质上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独生子女成长的一帆风顺使得他们像“温室的弱苗”,经不起风雨,受不得挫折。客观上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逆境”少了,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主观上,现在就一个孩子,看得都象“金豆子”似的,有谁愿意让他再吃苦受罪?因此,这就需要人为制造“逆境”,在“逆境”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培育他们的韧性。日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我们借鉴。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