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院学科建设论文(共5篇)范文

医院学科建设论文(共5篇)范文

时间:2022-06-22 11:25:34

医院学科建设论文(共5篇)

第一篇:内科学科建设的实践

一、学科建设的工作部署和成效

心血管内科在一代代老专家和前辈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科室骨干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努力进步,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成绩,学科发展速度增快。学科建设是一项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心血管内科学科建设的宗旨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临床为中心,以教学为辅导,医教研并举,全面实施“科技兴科”的综合目标。

1.科技为先导,人才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中人是第一重要因素。心血管科现有医护人员80余人。正高级职称(教授、主任医师)12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5人,硕士7人,在读博士4人,在读硕士生1人,省厅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40余名。发表学术专著200余篇,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6项。近年来科室培养出硕士研究生30名以上。引进硕士生5人,派送副高级职称人员外出进修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每人每年参加部级大型专科学术会议一次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加强了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锻炼和扩大了科研工作队伍,开拓了科研工作思路。这几年心血管科每年申报课题2项以上,新开展三新项目1项。在册的中标课题7项均实施良好,科研风气端正,科技人员奉献精神强。

2.临床为中心,科研助医疗。临床即是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又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地,而且还是先进医疗技术应用推广的前沿阵地。临床工作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两面。一方面要完成大量的日常医疗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以临床医疗为基础,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心血管科日常医疗工作量较大,年门诊人数5万以上,病床92张,年住院人次4千余人,年手术1500余例次。床位使用率和诊断符合率达90%上。近几年医疗收入翻了几番,药品收入比却降至20%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不断开展一些医疗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心血管科已经成为开展先进医疗技术较多的学科。医疗技术新项目包括:1)冠脉造影术,冠心病、急性心梗的PTCA和冠脉支架安置术。2)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和室缺的导管封堵术。3)腔内电生理监测,室上速及房扑射频消融术。4)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5)各类心脏起搏器植入和ICD植入术。6)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消融术。7)超声心动图室心脏和组织彩色多普勒、食道超声、心肌声学造影。8)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相关致病基因分析的实验室工作等。心内科配备最现代化的医疗、抢救和诊断设备,包括最先进的超声心动图仪(HP-IE33)、数字单平板悬吊式C型臂心血管专用X光机(PHILIPSFD10,120KV/800mA以上)、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心血管监护系统、除颤仪、呼吸机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具备氧气通道、麻醉机、有创测压监护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生理记录仪。一些三新项目属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不断开发的科研新项目,不仅提高了医疗科研含量,提升了学科“品牌效应”,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还为医院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教学为目标,培养后来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如何实现自身功能的定位,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医科大学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附属医院便是医疗教学研究型医院,教学是其目标之一。临床学科除了承担学院的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着临床实习和见习教学工作,是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基地。多年来心血管专科教师承担着诊断学和内科学的较多主要课程,总教学学时量位居首位。同时,科室重视对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研究生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类(含省级、院级)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了解和掌握学术新动态。经常深入基层县市级医院举办各种专业讲座和学习班,发挥自己的医疗优势和特色,不断在省内扩展着本学科的“领头羊”作用。此外,科室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管理和质量控制项目的研究,通过申报教学研究课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追求

心血管科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在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三方面共同协调发展的可喜的成果,心血管科不断创造和树立起学科的重要地位,在医院的发展中已经起到了重点学科的作用。也为我省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刻苦努力解决的问题有:1)不断寻找科研和管理问题,诸如发表一般论文多,发表部级论文少。研究项目“开花多,结果少”。医疗科研成果多,获奖少,获大奖更少等问题。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改进科研目标和管理模式,才能牢牢掌握心血管学术和技术前沿阵地。2)进一步营造学术气氛,发扬学科人才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充分调动其科研积极性,激励科研工作者不断求实、创新、勇争一流。反对伪科学和学术造假行为。鼓励科研人员实事求是,积极申请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3)提高科技人员的科研竞争能力,开发现有人才,使“潜人才”转变为“显人才”,保护优秀人才不退化为一般人才。同时,适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并注意人才和知识梯度结构的合理性,注重提升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4)建立科研和学术成果的激励机制,采取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并尽可能发挥学术带头人基金的调节作用。医院学科建设是医疗发展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源于心血管学科建设的实践和探求,对自身在“科技兴院”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明确和深入。目前心血管内科是安徽省临床重点发展学科,内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心血管学科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学科发展已走向良性循环轨道,相信未来的安医心内科一定会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爱玲郭增李丽解杨婧王春苗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篇:疗养康复学科建设的思考

1影响中西部地区军队疗养院疗养康复医学快速发展的因素

1.1国家医保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目前国家医疗保险还仅限于基本医疗保险,康复疗养伤病员存在报销难和少的问题。加上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个人经济收入对医疗费的支付能力有限。而需要康复的伤病员往往住院时间长,需要大量费用。

1.2设备落后,影响新业务开展中西部疗养院普遍存在创收难,而且处于风景秀丽的旅游景区,接待任务重,开支大。设施设备难以及时更新换代,更难以添置高精尖设备。

2对加快中西部地区军队疗养院疗养康复学科发展的思考

2.1更新观念,重视学科建设2012年全军疗养院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特勤疗养为牵引,康复疗养为重点,保健疗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军队疗养综合保障质量效益和能力水平。要求要充分认识疗养康复在卫勤保障中的特殊地位、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官兵和老干部的身心健康、巩固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作为疗养院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本次会议提出了今后疗养院的建设目标,即到2020年,全军疗养院基本建成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医学鉴定、专项训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疗养基地。要实现总部提出的建设目标,需改变传统的疗养观念和模式,走出“接待旅游”型旧模式,主动适应现代疗养学的新要求,努力实现“两个转变”:(1)疗养服务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以疗养与科研有机融合为核心的循证疗养模式转变。(2)发展模式由经费物资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拓宽思路,加强对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和人工疗养因子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部队官兵和地方服务。疗养康复学科是疗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康复疗养人员在疗养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就我院而言,近5年疗养统计数字显示,康复疗养人员占12.08%。近年加大了对疗养康复人才的培养、设施设备的投入,康复理疗科开始收治脑卒中等康复患者,疗养科重点开展了自然和人工疗养因子对慢病康复、亚健康的疗养康复效果评价,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深受军地疗养员和伤病员好评。疗养因子的丰富资源是疗养院开展康复疗养的优势所在,要趋利避害,科学利用。大量研究表明,疗养有助于亚健康、慢性病、创伤术后人员以及有心理问题人员恢复健康或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2.2走以医养疗,以疗促医的路子在2004年全军疗养院体制编制调整时,有许多疗养院编制有医院或临床部,有的是在医院编制疗养区(科)。这对于保留人才、吸引人才,促进疗养康复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医院与疗养院的优势互补,便于医务人员的学习提高,便于人才交流和双向转诊业务的开展。医院对外创收条件优越,有利于弥补疗养经费不足,改善疗养条件和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也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笔者建议,这些成功经验值在全军疗养机构推广。

2.3争取政策支持,为康复伤病员创造经济支持条件要积极争取疗养康复项目纳入地方医保的报销范围,让需要康复治疗或疗养的伤病员得到经费支持。目前军队疗养时间一般是15~30d,在疗养旺季普遍是15d,时间短,不利于疗效观察。建议军队康复伤病员疗养时间最好能按病情康复需要确定,真正收到疗养康复的效果。

2.4选准特色项目,用特色项目占领疗养医疗市场特色学科是占领医疗市场的先决条件。疗养院的生命力在于“专”,要体现出专科专治、专病专治,突出专科优势和专家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学科发展要与现代疗养院的功能定位相一致:健康调养维护、特勤疗养训练、健康鉴定评估、慢病康复治疗、急特伤病救治和心理调试干预。在疗养康复学科发展上,要围绕这一功能定位选项目、定目标,在亚健康防治、慢性病康复、健康管理、特勤人员健康鉴定功能评估特殊训练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专病疗养新途径,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色项目。有东部地区疗养院研究表明,疗养院康复科收治脑卒中、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老年病等5类病种效益最好。疗养院可把这些业务作为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对于服务部队,提高和促进官兵健康有极大好处;对于服务社会,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增加创收也是个很好的途径。

2.5不断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为高学历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良好平台先进的疗养医疗设备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要围绕疗养院所担负的任务、学科建设的重点,及时引进高新设备,为科研和日常工作开展提供良好平台。鉴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上级机关要加大投入,以便更快地缩小差距,加速疗养康复学科发展。

2.6关心爱护人才,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人才是兴院之本,强院之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没有人才学科建设就不可能发展;而学科建设发展了,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福利待遇留人。(1)要建立保留人才、吸引人才的奖惩激励机制,催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来了的留得住,没有来的想进来。(2)要为高学历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在业务开展、科研上提供方便。(3)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及时将优秀人才提拔到重要岗位或担任重点学科负责人,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4)努力提高福利待遇,在晋职晋级、进修深造、住房、子女入学就业、奖金分配等关系干部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给予优先和优待,在靠自身改善福利待遇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提高干部保健津贴,尤其对从事疗养康复一线工作的人员,更要在政策上给予照顾,鼓励他们献身军队疗养事业。

2.7加强疗养院之间、疗养院与医院之间的技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到疗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养康复技术优势明显的疗养院或医院专科进修学习,邀请专家来院指导,聘请知名专家做客座教授或顾问。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廖忠友李学成宋大宇陈宏安单位: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

第三篇: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一、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措施

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方向,加强科学研究课题聚集。这属于不断发展、长期凝练的过程,在科研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将本学科的发展逐步推向更深层次。针对一些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通常历史积淀浅薄,其发展的关键应该是形成特色的或者优势的学科方向。依据学科的现状以及院校自身的特点,寻找优势和突破口。应遵循以下几点:①发挥自身的特长,凸显自身优势;②结合自身实际,切忌好高骛远;③发展方向应具体,找到突破口;④降低重心,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按照“扶需、扶特、扶优”原则,落实“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巩固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地位,培育一批新的国家重点学科。加强专业建设,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力度,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与提升,大力发展适应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积极设置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重点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

二、人才运行机制建设

中医药院校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配备高精尖的人才梯队,才有竞争力。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及时调整人才运行机制及结构配置。在人才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职称、学历、年龄,更应该选择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科研实际能力、综合素质较强富有责任心的学科带头人,人员搭配方面注意老中青结合,在专业方面,不仅要选择中医药专业的,也要选择在化学研究、计算机研究、统计学研究较好的人员,共同参与学科建设,组成一个专业面广、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集体,这样也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加大物质建设投入:对重点学科要重点对待,在资金、物质、人员等方面进行倾斜,加大物质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学科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等,有了良好的实验仪器、设备,才能确保科研的准确性。完善奖励机制:在建设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的同时,要完善奖励机制,对该学科的带头人给予丰厚的待遇,满足学科带头人的物质需求,解决好学科带头人的生活、子女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进行奖励,院校科研部门专门拿出一定基金进行鼓励,有力地调动了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

重点学科建设与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相结合:重点学科建设与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步进行,并且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是我院学科建设的一大特点。重点学科建设能够保证学位点的建设,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带动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内外部监控机制,定期验收、检查,对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及目标的完成及时地进行指导。重视研究生教育对当代高等医学院校的生存有重要意义。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作为契机,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抓好提前量,提供充分的准备。产、学、研一体化:学科建设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重要保证,学校必须与企业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使学科与技术形成共生关系。许多高校都在探索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一体化,但是很少院校真正实现了产、学、研有机结合并取得成效。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之间尚未形成互为主动、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需要各地方高校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找到原因所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学科的环境建设。

作者:张昊旻单位:130117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四篇:专科医院学科建设

1学科建设工作

1.1制定医院导向,提高科研激励力度为了提高学科建设的力度,我院积极探索专科医院的学科建设实践。在医院管理办公室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设专人对医院各科室的基础情况进行摸底。积极借鉴国家对重点专科的权重要求,量化评估各个科室的现状,并结合学科发展历史遴选了院级重点学科。以本单位专家团队为基础成立学科建设评估委员会,不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制定和颁布了学科建设支持方案、科研奖励办法、学科建设资金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国家重点学科评审标准为蓝本,采用自评和答辩的方法,规范院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和评审办法;加大对院级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同时对科研项目申请、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方面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科研热情。并调整绩效考评方案,鼓励专业特色形成和科研成果转化。

1.2加强硬件支持和软件投入,鼓励创新辽宁省肿瘤医院目前拥有医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25565万元,其中拥有PET-CT、3.0MR、高档多层螺旋CT、DSA、ECT、直线加速器、DR及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系统等百万元以上设备51台/套,为医疗诊断的准确、高效提供了保证。近年来,医院加大力度进行专科条件的支持。例如,为了打造涵盖各种微创治疗技术的微创诊疗中心,医院购置了多台专业设备,并定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示教;开办多个不同层次的培训讲座班,锻炼了重点科室专业人员,同时起到以点带面、扩大了医院影响力、提高辐射力,形成专科特色的优势。依托辽宁省肿瘤研究所,设立辽宁省大肠癌重点实验室、食管癌重点实验室。购置荧光定量PCR、自动测序仪、荧光原位杂交等高端设备,展开基础和临床研究。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支撑条件优化。平均年度投资逾千万元,引进大批先进诊疗仪器设备,为专科发展打造坚实的硬件基础。

1.3调整诊疗模式,推动学科群建设我院在成立伊始采用以外科为主,内科为辅的基本构架。外科采用了以解剖部位分科的方式,如头颈外科、胸外科、胃外科、肝胆胰外科、大肠外科,由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分别完成不同部位手术。近年来,肿瘤综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专科综合诊疗水平,我院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及周边学科密切配合的诊疗模式,大力推进学科群的立体构建,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整体水平开展了多方面的尝试。积极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工作模式。医院成立MDT委员会,每周由临床科室提呈特点鲜明、诊治困难的病例,由多个学科专家共同讨论诊疗方案,并跟踪诊疗结果,定期总结。另外在门诊设立专家会诊组,由放射影像科、外科、内科、中医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业资深专家组成,推动学科发展。

1.4建立标准化诊疗疗程,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作为国家肿瘤临床路径试点,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工作。规范肿瘤治疗用药及抗生素用药,加强院感监控措施,建立完善的SOP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病人满意度达到99%,平均住院日由12.3天缩短到10.4天。

1.5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建立了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多家知名医院及国内多家著名医院和科研院所的友好交流关系,不定期派遣医生接受中长期培训。鼓励并支持学成人员回院开展临床项目。目前学成人员在医院的创新工作中成为中流砥柱,也成为中青年医疗人员的竞相效仿的模范。作为大连医科大学非直属教学医院,承担硕士、博士带教任务。学科建设工作铺开以来,部级、省部级、市级课题申报立项数量25项,质量也呈现良好势头,临床应用型专利1项。年度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论文95篇,论文在数量和影响因子方面都较既往有所提高。医院技术团队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国内外进修专业人员人数增加,但医师队伍年龄结构及医护比等有待进一步调整。

2讨论

学科建设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工作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增进医院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辽宁省肿瘤医院将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医院中长期规划的重中之重,医院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目前拥有国家重点专科1个(临床护理),省级重点科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学科建设工作的评估分为两大部分,大致可分为投入部分和产出部分。对学科的培育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院领导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高瞻远瞩和长期规划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发令枪。各医院都存在着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只有集中力量建设好几个优势明显的科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公平、公开的遴选和动态的纳入及淘汰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科带头人,从而获得学科发展的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建设是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根本依托。良好的人才梯度是学科建设目标、更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才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投入部分,也可考虑为学科建设的产出成果。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后备力量的合理梯度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并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环境,打造人才建设的理想条件。

基础研究为提高学术影响力和未来实现临床转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而在医院学科建设工作中,更强调临床型科研的重要性。学科建设与科研建设切不可划等号。医生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总结、充分利用大量临床资料,多开展临床相关科研,发现临床关心的重要问题,并使科研成果迅速服务于临床,实现成果转化。切不可削足适履,盲目铺开过多基础研究项目。综上所述,学科建设工作正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实现基础较好的医院重点学科及学科群率先取得良性发展。学科建设宗旨是突出特色,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加强临床相关科研的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以点带面,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赵岩朴浩哲刘也夫邹韵高媛罗娅红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

第五篇: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

1.加快科研平台建设。为落实医院“科教兴院、院兴科教”的发展战略,医院整合科研资源,成立实验中心、重点专科实验室、肿瘤介入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等;同时加强科研设备配置,现有膜片钳、荧光成像、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设备。实验室人员定编定岗,区分科研和技术人员,以及通过采用个人定期回国工作、兼职PI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吸引人才,为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每个重点学科配备1-2名研究人员,协助学科带头人科研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科研平台的建设,为医院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保证了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足的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开展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我院在每年申请各级科研项目经费的同时,提供了倍增匹配经费,有效地保障了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几年,我院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今年资助1200万元资金,用于院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建设,为我院的飞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学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学术交流,多方科研合作,加大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分子培养力度,对其外出学习、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均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医院定期组织各重点学科专家及学术骨干进行专题讲座,邀请名老中医、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指导,为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金点子。医院还有目的、有计划组织高水平、高起点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合作项目,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院相关重点学科还举办了聘请客座教授以及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术创新、思维创新,通过专家悉心指导,找准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科发展内涵。

二、学科建设成效

1.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坚持学科建设为立院之本理念,要求各学科建设方向重点突出,并能实现可持续性协调发展。近几年,医院通过有效的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院中医肿瘤科通过遴选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老年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成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主要成员,中医全科、中西医结合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脏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眼科学、急诊科学通过遴选成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感染科学、呼吸内科学、普外科学、检验医学成为区医学重点专科。

2.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优异成绩。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医院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适合我院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医院利用各级人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加入,加大力度培养和打造一批优秀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科创新团队。近年来我院引进了呼吸内科、普外科、中医内科、放射科、超声科、妇产科等学科带头人以及引进国外优秀人才,这批人才已经在学科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引进的科研型博士后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基金等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目前医院重点学科人才培养有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杏林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培养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护理人才、上海市普陀区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普陀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3.获得的科研课题、SCI收录文章及科研经费逐年增加。从我院近几年课题中标情况看,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中标课题95%以上是与学科主攻方向有关。重点学科获得的院外课题逐年增加,高级别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立项21项,部级和市级重点学科承担90%以上。近年医院重点学科SCI文章收录逐年增加,占全院发表数的80%以上,重点学科获得的院外科研总经费逐年增加。

三、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的举措

1.完善学科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增强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根据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教授进行指导,正确定位学科发展方向,制定中长期的建设目标,建立并完善各项科研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明创造,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端人才。在具体实施运用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导向、奖优罚劣、体现公平、按劳分配的原则,突出成绩、强调贡献,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重点学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学科过程管理。医院与纳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科室签订合同,明确建设目标和考核内容,并对项目建设科室实行过程和目标管理,定期对合同内容进行考核,并将执行情况通报全院。对未按合同规定要求和进度完成建设的项目科室提出整改,推进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的滚动机制,医院在资源配置上对重点学科给予大力支持;对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开展较好,达到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继续给予支持提供资金保证;对学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重点学科予以表彰和奖励,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院级重点学科验收不合格者,予以整改,一年内仍未达到建设目标者,取消院级重点学科建设资格;强化过程和目标管理,在组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各级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制度。

3.树立学科品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承担着探索发展道路、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使命,为加快学科建设步伐,积极组织医院各级人员献计献策,有计划地将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实行长效动态管理方法,即重点科室优先发展,发展受限科室实行优化组合,有潜力的科室扶持其做大做强,在努力创建重点学科的品牌效应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加强科研管理,有利于带动医院学科的整体发展。

4.强化学科人才作用。人才是医院建设的灵魂,是重点学科发展的核心。强化人才培养机制,依据学科队伍建设现状,制定培养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的机制,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建设的关键所在,应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才能,能够带动重点学科不断的发展,以及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和科室骨干。进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把人才培养作为科主任任期考评的一项指标;注重培养年轻优秀人才,让他们在科研课题上承担项目,早压担子,并给予经费、政策上的支持。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人才不断创新,定期邀请上级专家教授来我院重点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各种讲座,使人才尽快地成长。总之,医院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科研管理工作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要在医疗市场和卫生体制改革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赢得领先地位,医院就必须加大科研管理力度。学科建设目标能否实现,重在科研管理。今后我们要在管理体制和方法上不断改进,坚持“科教兴院、院兴科教”战略,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思维,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科研管理的作用,促进医院基础研究在原创性上攀高峰,从而推动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汤庆丰姚子涵吴琼许喻岚周文超邢丽娜殷佩浩彭岱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院学科建设论文(共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kjslw/6471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