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改相关问题分析范文

课改相关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2-08-13 02:34:55

课改相关问题分析

一、改观念是走进新课改的前提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总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课程改革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于是,很多教师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就觉得我们按“课改”的要求来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考试怎么办。其实教师的种种“忧心”是其思想陈旧所致。就拿考试来说吧,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而学习效果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与掌握的层面上,更多地则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想:如果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的话,学生学的知识再多又有何意义呢?另一方面,从考试本身发展来看,它也经历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教材知识只能为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支撑点,而决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现在考试题型不断在变化,也越来越灵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学生也决不能适应当今考试的评价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学生本身发展的要求。

二、改教法是走进新课改的条件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项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变革教法还表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因为过去对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如:语文的课堂教学重视课文的肢解、分析,总离不开“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从“概念———定理———公式———例题———浩如烟海的习题训练”的固定模式。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疑提问进行“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三、改学法是走进新课改的根本

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并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在课堂里肯定是收获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不断地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点然学生的智慧火花。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多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习个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散步》一文时,首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家庭生活“散步”的话题,然后让学生与作者对话:走小路作者为什么要写小路沿途的景色;与生活对话:假如我是文中的老奶奶,或是文中的小孙子,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与编者对话:《散步》为什么放在单元中作为略读课文,而不是作为精读课文……有了这些对话对象,就自然有了问题点,有了问题点,就有了探究欲望,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就能落到实处。其三,实践学习: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模拟实践的状态中进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要多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实践”情境,让学生敢说、会说,在“说”中不断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很多,我们课改教师不能只在表面上做文章,要想点子,想心思,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改评价是走进新课改的关键

说到评价,我们要澄清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一是把考试和评价对等。新课程要求我们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考试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比较容易考查,而“情感与态度”不容易关注。考试即使能考查“知识与能力”,但它所考查的对象也只是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能力构成中占极其细小的比重,很难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貌。因此,考试只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全部。我们决不能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论学生的优劣,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要从思想品质、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我们除了在微观上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以外,还要在宏观上对学生进行质的评价。二是把教学与考试错位。过去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指挥教学转,考试就是方向灯,考试就是指挥棒。其实,从本质上讲,考试只是教学检测的一种手段,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决不能把考试和教学本末倒置,使考试凌驾于教学之上;必须矫正自己的思维,让考试真正为教学服务,不能为考试而教学,而应该是为教学而考试。为了真正达到“考试为教学服务,教学为开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的良性运作,我们必须在考试方法上、题型的设计上、设疑的角度上认真地研究与思考,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多学科的渗透整合,多项能力的组合链接。这样,我们的考试评价才能真正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总之,走进新课改是我们每一位实验教师肩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有通过“改观念———清洗大脑,改教法———调整课堂,改学法———激活心智,改评价———服务导航”,我们的课堂改革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演绎成学生人生旅程中最亮丽的风景。

被举报文档标题:课改相关问题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kglw/6086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