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技术课改特征探究范文

信息技术课改特征探究范文

时间:2022-12-28 05:15:09

信息技术课改特征探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在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突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开设了广阔的平台,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完善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改革;创新;数学课程资源

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室里的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工具一样。

一、信息技术带来教学媒体的转换

这也是最显著、最直观的改变,传统的教学媒体多以教科书、黑板为主,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引入了一些视听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但以“教科书+黑板”为主(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学生的教育也仍是单向传输为主,媒体手段多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交流只是辅助手段。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几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学方式从教学媒体来看,教科书、多媒体、网络成为传递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黑板退居其后,而从教学方式来看,交互式教学代替多年的单向传输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技术手段的变革会对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看作是一个知识的累积过程,更需要看作是一个思维探究的过程。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还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把这些能力也看作是一种课程资源,因为“思维”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内容,也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民间有句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思维具有极其的隐秘性,数学学习中的思维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如何才能将这种思维简洁而又准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会学生思维呢?目前恐怕也只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最能胜任这个角色了。因此,我们在遇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而无法很好表达时,往往就运用这一法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事实证明,借助多媒体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人”、老师的“面”,还能知道老师的“心”;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也就被简洁而又准确展现出来了,在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信息技术会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

信息技术引发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一系列变化,下面我们分别作一下介绍,以便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1信息技术会促使教学观念的变化

我国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模式,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多数还是以“教”为中心,很容易形成对学生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其弊端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有可能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带给我们重要的转变,网络技术的使用很容易扭转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进行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变化的师生关系。从教学方法来看,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都容易借助信息技术得到实现,从而有可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问题。开始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课——学生被动听课——学生练习,到后来我们稍微改进了一下:老师动态讲解课程——学生有趣的听课(被动)——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进行练习。我们发现,尽管老师是在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在被动的听课,听完之后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目的的操作;虽然以后我们有所改动,但是还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想对信息技术课大胆的进行教学改变。具体改变如下:

一、改变课堂教学进度比例。

二、改变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四、加大学生自学能力。

五、调动学生课下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视听合一与计算机交互功能,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靠检测、考试、教师训导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学生面对的是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动逼真的实验模拟,饶有兴趣的游戏探索,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有利于他们迸发出奇特的思维火花。如我们在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将长方体、正方体制作成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拼凑、拆解的动手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分为“棱长”、“顶点”和“面”的认识三道关,每道关包含了相应的认知操作过程,计算机会根据操作完成情况判断是否过关。在课堂上,我们设定了小组竞赛的学习情境,以小组成员全体过关为获胜标准。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学具问题,而且让学生亲历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可见,这种教学软件既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能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探究与提取,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因此,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编写”交互性资源,不仅帮助我们整合数学课程资源,还可以构筑探究型的学习平台。

2.2信息技术会促进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常具有无人替代的权威性,而学生经常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师生关系一般为施教与受教的关系。而在网上教学中,教师更多成了学生学习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甚至经常扮演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充当讲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角色也对应着有了转变,有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工具转变为网络,学生将会以更加平等、开放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关系将会建立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它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的意识,认识到教材实质是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或范例,是可以选择、拓展、补充和增删的。毋宁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以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条件为基础的,是以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精神,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完全有空间和可能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种重要载体,是由教育管理部门、学科专家、教材审议专家等人员通过对学生和社会的研究,立足学生实践,根据学科的科学体系而编著的。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对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方法、规范和要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平台。但是我们是不是就能够随心所欲地重组教材,抛弃教材,另起炉灶,另搞一套,靠自己的经验来教学,凌驾于教材之上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要整合数学课程资源,首先就要尊重教材,深层次地钻研教材。尤其是重点、难点、关键处,要钻深、钻透。要能立足于原教材的“精神”上来突出教材的趣味性与可用性,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扣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构筑学习数学的广阔空间;把握教材使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多元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课程资源单一,教师不但成为课堂与教学资源的“统治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统治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传递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而在信息时代,特别是在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网络里,有人这样形容,每个学习者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同时是其他学习者的老师,或者说,在信息网络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学生和老师的区分,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多重的身份。他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求学者,又可以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将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让他们到网上去学习,在那里提取信息、搜集资料,开阔视野,促进发展是不可不做的尝试。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们就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将学生分为“百分数的产生”、“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区别”4个学习小组,并向4个小组提供了北京景山学校、华博士数学网、中小学基础教育网、等多个网站及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方法。要求学生提前在家里先完成初步的相关信息搜索,作好信息资源的出处和相关知识的记录;在上课时,小组成员共同对每位同学的搜寻的资源进行整理、分析、筛选,确定向全班同学合作交流的最有效信息,再通过网络向全体同学交流广播。原本预计要延时的教学任务竟然提前完成了,特别是课堂小结时,同学们谈收获、谈感受各抒己见,充满成功喜悦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表。自此以后,我们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多次的尝试,师生们都感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补充”扩展性资源的整合方式,可以很好地构筑合作型学习平台。

2.3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已是现代教育的必备之技,广大教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角色转化,改变不适宜的教育思想模式,自觉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获取、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广大教师们只有树立起超前的科学意识,“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成为时展的弄潮儿,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容量,而且课堂上反馈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及时、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使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了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并及时进行控制,极大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答题,大屏幕上显示出同学们做题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做题的结果作出分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如何快速有效的收集反馈信息。信息技术的介入,从客观上,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大量、迅速的捕捉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调控课堂、关注个性、实现分层教学、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晨

三、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引发学生探究的需求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四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我们将长方形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制作成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使用的“学具”,为学生准备了用小方格一个一个地量,用小方格一行一行地量等多种测量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推导过程。又如,在三年级《找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普通、强化、拓展等四个不同等级的练习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扭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这种张扬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这样一来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找知识中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融为了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可见这种“提供”选择性资源的整合方式,非常有利于构筑学生个性型的学习平台。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集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呈现给学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自主获取知识,为学生发现和探索创设了条件,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会涉及到现行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改革。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做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各方面的基础建设工作,让所有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邬志辉.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J].东北师大学报,2000,(3):80-86.

[2]叶婉秋.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变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5-6.

[4]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5,(4):62-67.

[5]俞国良等.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

被举报文档标题:信息技术课改特征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kglw/5603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