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生成范文

高校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生成范文

时间:2022-04-22 10:08:26

高校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生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变革,自身的话语系统不断得到转换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生成,需要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架构,契合受教育者的实践,注重吸纳非本体的话语资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生成;路径

话语是一个交叉重叠、语义交融的概念。本文使用“话语”一词,主要是指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情境中的运用,它既不单一地指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也不完全只是个人的言说行为,而是语言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与语境之间构成的一种建制性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参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凸现直接的教育指向功能,而且“有助于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生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全面的深刻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也伴随这一变革进行着不断转换和创新。

(一)以冲突与斗争语言为特征的话语系统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拔乱反正、曲折前进的艰辛历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以真理标准大讨论、纠正教育战线“两个估计”和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重点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为恢复和重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但伴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化和西方社会思潮的渐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和运作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面临着双重困境和任务,既要克服“左”的思想残余的影响,又要排除右的错误思潮的干扰,形成了冲突并以尖锐的斗争语言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以冲突与斗争语言为特征的话语根本区别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话语,前者带有对后者批判的色彩,是一种新思维语言替代旧思维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冲突和斗争来推进和完成的,是与学校的教学、科研、育人秩序的恢复和重建联系在一起的。

(二)以沟通与协调语言为特征的话语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以立为主、重在建设的历史阶段,开始了一系列固本强基、立足发展的系统建设。由于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走向,全球性、公共性话语开始进入人们的话语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着“失灵”问题并逐渐显性化,“灌输”方式的运行障碍日益增多。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逐步转向满足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尖锐的斗争语言逐步被平等的沟通与协调语言所替代。这一时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平等对话,西方行为主义一些元素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和信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十分注重主客体平等对话和互动协调。

(三)以人本与和谐语言为特征的话语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注重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平等的沟通与协调语言逐步向人本与和谐的语言方向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话语系统的生成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话语系统,具有意识形态性强、政治观念敏锐性等特性。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的全面确立,必然要求充分尊重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充分遵循教育对象的思想发展规律,研究教育对象的接受机制和接受效果。这些新的认识逐渐渗透和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并对其提出新的要求。

(一)创新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生成前提

全球化的影响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避免地与全球化话语进行碰撞和交流,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更加丰富的话语资源拓展了空间。而信息网络化际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传播交流途径与方式,而且其中也夹杂着西方异质文化价值观念,中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促成中西方话语的冲突与交融。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诸方面变化的描述连续使用四个“深刻”,以极强的冲击力勾画出了高校所面对的“空前的社会变革”。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普及化发展线路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原有生态。大众传播的范式和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非学校中心”的文化传递模式的逐渐形成,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予以关注的历史环境。这一时期,社会变迁速率加快,一切都在变化发展之中。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仍然基本承袭传统的灌输和强制模式,这种特定历史条件形成的特有模式和语境,在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存在着话语系统不兼容,信息输入输出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契合时代的生态语境要求,回应并做出新的转变。

(二)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核心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现和浸润着权势和强力。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上呈现的文本到学术研究的书面语以及教师课堂讲授的语言,绝大多数是传达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受体的要求和规定,服从和执行是受体的常态,受教育者必须接受施教者的远离社会现实甚至偏离伦理价值的那些理念和逻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和效度的降低。思想政治教育若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进大学生与社会、大学生与自然、大学生与自我身心的和谐,那么以人本为基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核心,也应成为人类教育发展的一种境界。

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

核心,在话语方式上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由原来的灌输式、劝导式转向对话式。从知的角度讲,施教者不能垄断和主宰话语权,不能以知识的权威自居;从情的角度讲,教育者要在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爱的基础上与受教育者实现真正的交流和沟通。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真正成为连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正如金生鈜所说:“教育发生在语言中,教育展现在语言中”,“教育就是对话,是上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以人为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核心,在话语内容设计上要求教育者要研究受教育者的接收机制,增强话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与受是一个共时性的过程。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话语既要考虑到受体的人格特征、认知结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又要注意到受体的接受能力差异;既要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联动性特征,又要考虑不同学生在思想接受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的接受依赖心理;既要考虑学生在思想接受活动中的常态,又要预见到接受中的非常形态和可能发生的冲突。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通过话语彰显其巨大的教育能量。

以人为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核心,在话语内蕴上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融注更加积极的情感。教育者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话语言说场景,重视受者内在兴趣的开发,真诚地尊重、关爱和激励受体,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坚持将积极的情感因素融注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去,坚持教育的人性化取向和接受融洽度追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助推力。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即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内在价值取向,这与话语创新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只有以人为出发点,回到人的感性、具体、现实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指导人生,真正培养人的精神。”

(三)全面协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目标

当代大学生个体接受取向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时刻应对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需要,并有效传递相关信息,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新话语系统的内容要从偏重政治意识形态,向政治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个人生活并重转变,从偏重国家话题,向公共需求与个人需求并重转变,从而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全面广泛的联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语境。新话语系统的内容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生活的语境,形成一套以科学的“真”为基础、以人文的“善”为内涵、以艺术的“美”为形式、以技术的“实”为手段的新话语系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要体现话语的协调性。一方面,这种协调性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话语系统在认知基础、价值取向和目的设计等方面的协调融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差与话语系统权力主体话语信息重叠率较低有密切联系。所以,新话语必须不断消除话语系统中双方信息传递和交汇的阻力,寻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系统融合的途径。另一方面,这种协调性要求教育话语与教育环境的协调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本体话语系统,但同时它必须受制于另一种非本体话语系统,也就是对应于本体话语系统而言的整个学术界的话语系统。任何一种话语都逃脱不了它所处时代普遍弥散的话语,即受制于特定的语境。社会的多元化必然孕育着价值、信仰与利益之间的冲突,种种冲突只有靠“协商”去解决——有关各方共同协商,以达成某一套解决争论的规则,社会秩序也借此得以维持;种种冲突可以靠协商去解决——教育主导者、社会各界和网络等亚文化思想影响者、受教育者等各方协调,形成受教育者的新思想。而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要实现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的协调,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后现代话语的协调,文本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协调,全球化话语与地方性、民族性话语的协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话语系统的生成路径

(一)重建扁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

从组织形态上看,中国大学基本是移植的科层结构的组织体系,大学组织结构呈一个“双子权力系统”(这里指大学党务和行政两个权力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具有典型的科层特性,它必然带有来自“娘胎”的“获得性遗传”:组织层级的强化与个人效率的缺失并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学生多元需求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变革的源泉。学生需求多样化、成长个性化、信息网络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走简约化道路,缩短上下级组织成员垂直距离和心理距离,即从科层组织转变为扁平组织体系,从而实现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回归。

重建扁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有利于知识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共享结构,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这种组织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势有利于充分发展教育者的话语权:一是提高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话语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的能力;二是消解教育者的话语强势,充分释放教育者知识、信息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力。

(二)契合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

福柯指出,话语即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话语,是主体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攸关者)沟通、说服、意义表达、意愿培养等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新话语系统的生成离不开主体的身人和心入。“研究话语就要关注人们生活中的许多关键要素,这些要素不光指喜好和欲望,还包括苦难和强制,以及在这个社会中对任何一种生活可能性追求。……当自我受到话语支配的时候,主体性也就在话语中形成了。”

整个世界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迭加改变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实质,影响到当代人作为个体和群体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衍生出丰富的教育平台和载体。理论学习小组、学生论坛、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公寓建设、网络交流平台信息等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各类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如新生、毕业生、经济和心理困难生、女生等呈现并渴求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层分类的话语表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如何使教育话语最大限度地与大学生达成话语共鸣,离不开受教育者生动发展的实践话语,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充分表现和积极反馈。

(三)注重吸纳非本体的话语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要体现话语的一种再生能力,它要求话语系统自身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与实践领域交融中形成新话语理论系统的动态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要借鉴国外的话语理论、工具和国内传统的话语形态,在比较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形态、特征、流变的过程中把握话语发展的规律性,进而逐渐实现理论自觉。新话语系统要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全球性各种思潮和浪潮,善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各个领域的话语资源,从中提炼概括适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话语,不断延长传统话语概念的解释链条。

当然,这里并不拒绝和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话语系统要继承传统和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流话语,如“服务祖国”、“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等,不断总结和凝炼大学生寓于平凡中的伟大信念、升腾起民族自豪感和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关注的话语。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话语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虽有不同特征,但不是完全隔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也要重视吸纳各个学科的最新话语,促进不同话语类型之间的和谐共生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生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kdylw/5649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