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皖西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范文

皖西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2-07-18 05:07:04

皖西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摘要:

调研了皖西地区部分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包括教育基础设施、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学生生源情况和乡村教育观念等。针对该地区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开展分析研究,指出了问题的产生背景与原因。从持续改善该地区农村地区小学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培养、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教育风气整顿等多角度对进一步改进皖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给予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

皖西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基础设施;师资队伍

我国是有着众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关系着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1,2]。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投入逐渐加大,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状况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3,4],但不能忽视的是,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和农村传统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5]。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一些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这些传统问题和新的矛盾点不断的显现,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导致其背离了国家在新世纪倡导的城乡均衡教育发展规划[6,7]。皖西地区作为经济社会相对欠发达的老区,其广大农村的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皖西农村小学的现状分析

皖西地区地处大别山老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落后。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皖西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老问题的持续存在以及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改进之路艰巨而漫长,该地区农村小学主要涉及教育基础设施规划问题、师资队伍培养问题、生源问题以及不良社会教育风气问题等。

(一)基础设施问题调查发现,皖西地区多数农村小学的校园建设规划不科学,办学条件不达标。2005年以前普遍实行属地管理,办学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受地方财力薄弱的限制,在小学校园建设上投入很少而且规划不合理,不利于教育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和小学校园的长远规划。2005年以后,农村中小学建设划归县一级财政统筹,专项资金投入逐渐加大,先后通过全面危改、校安工程、中西部初中项目、抗震加固、营养计划食堂改造等系列项目建设规划,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促进基础教育设施改善。通过不断努力,校园建设和办学条件均得到较快发展和较好的改善。但是,在这些基础建设过程中,受专项资金分批投入的限制,很多资金只能用于解决学校迫切需要改善的办学条件等,仍然存在很多基础建设没有能够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实施,出现频繁变更的现象。而且随着皖西农村地区小学合并情况的不断出现,大量堆积的基础设施面临着弃用的局面,这对宝贵的教育资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浪费[8-9]。另外,由于教育资金的相对短缺,校园建设的单调乏味,而且多数学校校舍功能单一,缺乏现代化教学所必须的专用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在新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为了能够实现城乡教育发展同步,这些已有的基础设施依旧面临着新的改造或重建。表1为皖西地区15所农村小学教育设施配置情况

(二)师资队伍问题皖西地区的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一直以来,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师生比是1比23,并且是按中心小学为编制单位进行核算的。由于适龄就读儿童数量的逐渐减少,目前皖西山区农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往往都在100以内,部分偏远小学甚至不足40人。虽然学校规模较小,但年级跨度却较大,依照以往编制所审批确认的教师人数则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这一现状在近年来愈发突出,生源的逐年短缺使教职工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同时,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也较为严重。由于缺少学科专业老师,导致教非所学、学科教师不匹配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多数小学里,美术、音乐、体育、地理、自然、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非常缺乏。其课程多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表2为皖西地区6所农村小学学科专业教师配比情况统计。虽然目前有很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多角度的培训锻炼来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但从总体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诸多客观条件和原因所限制,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在皖西地区部分偏远农村学校里,教学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少,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流失情况严重,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相对于城区教师,农村教师较少有外出交流培训机会,部分年长的教师陆续出现知识老化、教学思维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致使很多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难以落到实处,尤其是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等难以实施。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三)生源与社会风气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力度,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从多方面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按时完成学业,杜绝了贫困家庭子女因贫辍学的现象。但目前农村生源流失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剧,这一现象在皖西地区农村小学中十分常见。目前皖西多数农村小学的生源人数越来越少,部分偏远山区甚至出现濒临倒闭的情况,例如,皖西地区某县部分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乡村小学学生均不足50人,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个位数。这种情况使得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差距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这种现象是由以下因素所导致的。首先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这是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城乡教育差距造成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设法将孩子送进城区小学就读,普通条件的家庭往往也将孩子送进县镇所属小学,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孩子才会留在乡村小学就读,这是目前部分农村家庭孩子的择校现状。其次,随着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关注,在政策上给予多方面关照,使得更多农村孩子有机会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城市里就读,这也是近年来生源流失的一个因素。表3为皖西地区15所农村小学2015年度生源情况统计。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一大因素。当前,农村家庭对教育的认识缺少正确的价值导向。很多父母坚持的是“学而优则仕”,唯分数论,希望孩子通过教育升学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走出乡村,光宗耀祖,教育投入的功利性很强。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则趋向于读书无用论,认为孩子只要能摆脱文盲的身份,出去打工挣钱即可。这些价值导向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十分不利。同时,许多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少一个好的标准。例如,在农村少子家庭,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溺爱问题,在很多隔代照顾的留守儿童身上就更加明显。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照顾往往只是关注于吃穿,对孩子的任何物质要求都会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而父母也会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而十分愧疚,往往设法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给予弥补,而对孩子的许多过错,往往没有很好的教育方式,通常是以打骂等粗暴方式来处理。调查发现,当前的社会不良风气对农村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下,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也有一定的市场,这一现象,在父母外出务工农村较多的皖西地区尤其明显。当今的乡村已经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爱慕虚荣攀比、追赶时尚潮流、崇拜金钱物质、逐名角利不择手段等不良思潮开始侵入农村社会,对传统价值观有极大的摧毁作用。

二、问题反思与改进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这就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相应地,地方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优配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完善农村教师入职流程、交流活动、职称评定、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政策制度,破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瓶颈,稳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学生的文明道德教育,特别是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辖区学校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调整。撤并一些生源数量很小的小学,成立综合性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教育投入上不再全面开花、撒胡椒面,重点建设农村规模超过100人的村级小学,并尽力做到建一所成一所,完善好附属设施、校园环境和相关美化等基本配套建设。其次,在师资建设上,着力加强农村教师的校本培训,培养其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重视农村教师的职称提升、交流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养。在教师待遇上,学校应通过绩效考评和绩效工资,平衡工作量,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地区财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将待遇向偏远山区在岗教师倾斜。采用多种措施,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既要待遇留人,也要感情留人。在学生管理教育方面,通过课堂教育、早操、集体活动、国旗下教育、班会和班级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加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矫正不良行为。努力培养其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简单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强化政治教育,严肃校规校纪,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及时矫正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对于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要给予关心爱护。针对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失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成绩差、厌学倾向严重或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们一起玩等诸多问题,教师应该把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倾注到他们身上: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细节,如提醒他们注意路上安全;观察他们的心理,多与不爱说话的孩子沟通;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多给予辅导;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多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培养活泼开朗的心态。另外,加强家校联动,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经常联系,教师也定期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家校互动,共同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君全.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J].科学咨询,2010(34):47.

[2]段成荣,杨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

[3]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39-43.

[4]黄颖,叶敬忠.农村基础教育中村级社区的作用发挥———基于留守儿童支持活动的调査和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9):101-103.

[5]何光洁.留守儿童学校管理策略浅析[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2):55-59.

[6]贺小华,张建育,梅小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9(3):81-83.

[7]陈思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8]杜启明,江芳.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科技资讯,2009(32):230-231.

[9]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a(7):78-84.

作者:卫志梅 单位:六安市裕安区城西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皖西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