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学风建设方向(5篇)范文

高校学风建设方向(5篇)范文

时间:2022-03-19 10:05:10

高校学风建设方向(5篇)

第一篇:大学生廉洁意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摘要:反腐倡廉、提升党员廉洁意识不仅是政党发展的艰巨任务,而且关涉高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工作。今日之大学,乃明日之社会。本文剖析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和特点,调查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一般现状,阐释大学生廉洁意识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探讨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及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意识;学风建设

《楚辞•章句》中写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不接受不应该得到的礼物钱财,保持自身人格的高尚不受污染就是廉洁。在字源上,廉,意指棱角,桌子的边角,衍生出廉洁、廉正等词语,表征一个人的品行高洁,为人处世有原则,不被社会打磨圆滑,不同流合污。有资料显示,廉洁的品质是一个官员在权力光芒下对物质诱惑的拒绝,廉洁品质是气质体现,在青年大学生身上更是如此。

一、当代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和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

对于大学生而言,廉洁是克服成长中的诱惑和惰性、积极努力地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笔者就“高校学生廉洁意识情况”为主题,该研究通过对某高校党政干部教师队伍和各类学生进行访谈,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如下:

1.和谐的校园文明礼仪

和谐的校园文明礼仪是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之一。廉洁之人相互恭谨,彼此没有金钱和利益上的冲突,双方即便是有利益上的牵扯,但是秉公办事按规则行事,不会有勾心斗角、阳奉阴违的情节,是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廉洁意识可以看作行为修养,廉洁意识构成之一就是和谐的校园文明礼仪。人与人相处,以利相交,利尽则人散;以情相交,事毕则情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绝不是注重金钱利益的,而是追求志同道合的情感情操。和谐的校园文明礼仪是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

2.自律的学习生活习惯

自律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之一。廉洁之人不仅通过遵守规则来尊重对方,还对规则内的权力倍加珍惜。大学生是人生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大学四年的人,才会是以后有可能走向权力的清廉官员。从大学生活的重要意义而言,人最大的权力就是支配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形成的,人的惰性导致大学生容易被各种诱惑驱使远离正轨。例如:因为睡懒觉不愿意早起参与早自习,因为嫌麻烦或者害怕做不好不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因为考试只求及格而不专心复习,等等。大多数学生都默认“大学生”的现有状态,可是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做成希望的样子,由此可见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3.懂得感恩的获得感面

对花花世界的物质诱惑,人之所以能够保持廉洁,要么靠外界的强制规则约束,要么其内心需要有相应强度的正能量去抗衡诱惑。把廉洁看做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只有满足了较为低层次的需要才会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大学生要有廉洁意识的基础就是在大学生活的获得感,明白自己在大学所获得的学习资源、人际资源和国家资助,对自己的生活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岗位心怀感恩。学生怀着感恩的态度来看待生活,养成廉洁意识,才能有效促进以后工作中的“防腐拒贪”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特点

1.大学生廉洁意识的隐蔽性和模糊性

相比于以前,政治话题鲜有大学生的声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延续。图书资料显示,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人的社会地位均属于不同关系的叠加中,社会地位具有极强的伸缩性,任何人容易在原有的社会地位中隐藏起来,大学生同样如此。大学生第一身份是学生,角色要求的是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隐匿在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廉政建设这些事件中的。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思想百花齐放,价值观多元化,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培养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对大学生而言确是非常模糊的。查阅文献资料可知,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经指出,当今社会呈现出真实和虚构之间界限的内爆,当代社会通常是通过媒介事件来摄取意义,然而媒介事件和人们亲历事件存在的差异,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非真实事件、感受和意义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电子网络时代真实和意义被瓦解的基本方式。例如,网购带来的快感逐渐取代现实购物的乐趣,新的工具包围着我们,不仅取代我们原有的获取生活意义的方式,甚至消解我们原有的生活意义,进而制造新的工具意义。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沉迷网络游戏和寄居网络社区的现象愈发严重。在网络提供的虚拟意义的支持下,大学生在这最需要成长的阶段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潭。

2.矛盾性

当代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矛盾性,首先表现在其对官员利用职权之便获取利益的态度,其态度具有两面性。一面是痛恨贪污腐败,一面是表示当自己走向权力的时候同样会利用权力获取利益。这说明了一些人的廉洁意识,表现出来的“痛恨贪污腐败”,其实质是“只恨自己没能贪污腐败”。当代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矛盾性还表现在对贪污腐败、廉洁政策的关注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看热闹”的看客文化,当、等特大案件曝光的时候,民众最感兴趣的是其职位、涉案金额、牵涉人员、量刑,看一个政治官员的落马和看一个娱乐明星的结婚在民众的感受是几近相等的。一方面民众对于贪污腐败的典型案例和清正廉洁的先进事迹津津乐道,一方面却对于有关纪检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如何避免、如何检举取证缺乏了解,等等。

二、高校学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

(一)从松懈散漫到成人

自立文献资料表明,当前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唯高考论并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从紧张、目标单一的中学教育到自由、讲求自律的大学生活,大学生难免会出现思想滑坡、集体无意识的娱乐化大学生活。在大多数的中学教育中,学生被灌输“高考决定命运”的观点,高考被推向神坛,以至于在中学生心目中,高考是努力学习的重点,大学是放松休息的伊甸园。与别国的基础教育相较而言,我们的基础教育缺乏对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培养以及对品格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从孩童学龄期我们就是被动的学习,欠缺主动、创新的学习习惯。来到大学,加之管理体制的自由,大学生被压抑的玩性和惰性就爆发式地呈现出来,才导致高校学风不振的现状。对高校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眼前生活,自律自强的意志品质,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绩。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启蒙,引导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爱自强;在制度上保障大学生意志品质养成的品质,如早操、早升旗、早自习等等;生活上给予大学生良师益友的关怀。大学生活制度化的建设,给大学生设立通过英语四级、大学生计算机二级、获得校园奖学金等等目标,使得廉洁自律的品格融入到健康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去。

(二)从学术异化到认真治学

一方面学生群体逃课、考试挂科、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蔓延校园,不良的校园亚文化滋生。大学精神从不主张把学生培养成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全体学生打着“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幌子来轻视课业学习的重要性。另一个极端,因为个性张扬而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观点可能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为此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导师、学校反目的。因为学术论文涉及到的荣誉奖学金的评比,为了顺利而不惜修改实验数据或者编造事实,更严重的是采取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在校园里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制度化保障学术不端的行为不再发生,首先是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对学位授予的把关,还邀请外校的专家进行匿名审稿,确保论文评判的公正。将廉洁自律教育深入学生和导师的学术研究中去,通过导师的以身作则,带好学生向前进。

三、大学生廉洁意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廉洁意识唤醒主体意识

以往的研究显示,从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构成可以看出其对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怀有廉洁意识的大学生开始主动探索世界,思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体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它反映出人的高度主观能动性,是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自主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同时,人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大学生提倡校园文明礼仪是对整体校园文化氛围感知才能做出的行动,大学生自律学习生活是对个人青春的珍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积累的过程,学会感恩则是个人内心成熟的表现。

(二)廉洁意识约束学术品质

前文提到廉洁意识的原意指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时对这样一种精神境界重视推崇。学习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学生要获得好成绩就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诚信考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还是社会实践锻炼方面同样如此。廉洁意识可以在学生早晚自习、早操早升旗、上课实验、考试考证等方面能起到良好的自我监督作用。

(三)廉洁意识重塑学习意义

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不仅是一种政治自觉,而且是重塑大学生学习意义的重要举措。前文提到廉洁意识是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高级需要,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开始思考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这一较高层次的需要隐含着大学生的获得感。获得感衍生人们的感恩回馈之心,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树立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倘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没有这种获得感,那么在纵欲玩耍的过程中会迷失自我,难以自省。

四、对培育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几点建议

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大学生是以后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时代对其进行廉洁教育,培育廉洁意识,对将来的贪污腐败行为有着预防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先进知识分子组成部分,能够起到监督社会行为的作用。大学生在校园并没有涉及到权力和金钱运作,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不指向大学生的贪腐或者“四风问题”。正如前文所提,获得自己本不应该获得的东西就是“不廉洁”。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分水岭,面对很多选择,而廉洁意识所蕴含的含义可以给大学生助力其成长成才。

(一)建设“讲礼貌有文化”的校园文化

在班级层面,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安排“讲礼貌有文化”的主题班会等等;在学校层面多安排人文素质讲座,针对学生的需要设置一定的礼仪规范讲座,并向学生发放有关书籍,供学生随时参考查阅。充分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关廉政文化,结合当前关于“防腐拒贪”时政热点的宣传报道,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

(二)从制度上保障学风建设的推进

针对学风建设需要一系列的顶层设计,要在教师和行政辅助人员的考核中,加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素。例如,学生的挂科率和三早一晚等学习规定的出勤率。制定要求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大和学生的接触面,深入到学生宿舍、课堂与学生接触的频率,并由专人做好考勤记录,纳入年终考核。

(三)以扎根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陌生感,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就需要以科学研究的精神进入学生社区。可以设立社区辅导员制度,和学生住在隔壁宿舍;或者将学生工作办公室设置在宿舍楼下,缩小师生的距离感,这样设置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危机事件机动应对。

参考文献:

[1]徐绯璐.廉政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2]周飞舟.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J].社会,2015(1):26-48.

[3]胡大平.象征之镜的生产和生产之镜的象征,或马克思和鲍德里亚[J].现代哲学,2007(2):16-23.

[4]李炳毅,何前伟.对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2):52-55.

[5]李斌雄,吴丽波.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廉洁、廉政素质和廉洁价值观的发展———基于武汉地区高校学生廉洁、廉政素质的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66-75.

[6]段艳.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现状及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10(4):29-32+84.

作者:黄兆凡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风建设的作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风建设发出了巨大挑战。多元化的信息内容与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对其全员联动、统一思想的基本原则产生动摇。辅导员作为学风建设的基层工作者,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呈现出直接而基础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高校学风建设空间划分的考察,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学风工作的价值与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学风建设;第四课堂

近年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与日俱增,高校的学风建设更是深受其影响。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共享,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诸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多元化的信息分享与个体的自由选择,也与学风建设全员联动、思想统一的基本原则发生冲突。尤其是在信息传播碎片化、学生思想复杂化、个体价值日益凸显的当下学风建设工作中,从事学风建设实践的辅导员的工作,愈发显得重要而艰巨。从内涵上来说,历史与办学文化是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学风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中表现;学生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而学风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风建设行动的价值层、执行层和行为层。价值层是思想引领,即指治学精神、办学目的,是学校的办学指南。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路径

在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下,网络空间越发成为连接“三个课堂”的“第四课堂”。所谓“第四课堂”概念,即互联网影响下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生活。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第四课堂”都与传统的“三个课堂”有着巨大的差异。首先,“第四课堂”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在“第四课堂”的传递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包括假期和在校休息期间;同时,“第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会与传统的“三个课堂”发生重叠。比如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可能也在通过网络媒体接受相关的正面或负面信息。这就对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构成了挑战。其次,在成为“第四课堂”中信息传播话语权的挑战者的同时,网络媒体的符号性与仪式性的特点也份外值得关注。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会采用较以往不同的语言习惯与交流方式,如果你无法采用与他相同的交流模式,他会对你传递的信息形成本能的排斥。

1.辅导员能做什么

在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的网络空间,大篇幅、长时段的集中说教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信息接受需求。学生更习惯新媒体轻薄短小的信息表达方式与交流工具。而辅导员的工作接触学生时间最长,但往往也是最零碎的,因而其工作时间上的特点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渠道,拓展与学生的沟通平台。网络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往往种类繁多、泥沙俱下,单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从源头上有害信息的控制与即时情况的反馈已经越发困难。学生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往往并不愿意通过传统的电话、书信、面谈等方式来与教师或父母交流。很多时候,他们将负面情绪表达在个人的网络空间中。这就为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辅导员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学生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辅导员接入到学生的网络空间也变得愈发重要。此外,互联网挑战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为工作带来的某些便利。辅导员也可以采用相应的网络传播路径与网络平台开展工作,从而拓宽辅导员工作的空间与时间。

2.辅导员该怎么做

(1)建设学习型辅导员团队。辅导员自身的品质与形象在学生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媒体,也要求辅导员不断适应新技术下的传播方式。因而,高校需要在辅导员定期业务能力培训中,加强对网络技术能力的训练。

(2)构建个人网络信息平台。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但多渠道来源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鉴别能力也参次不齐。同时,不同网络平台下不同的信息传播习惯,也让辅导员很难一一去适应。因而,辅导员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将自己的学生纳入其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3)关注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下,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在全体学生中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但在互联网环境中,这种影响力能否保持,取决于其能否适应网络传播方式。

(4)完善辅导员网络平台的评估与激励机制。网络平台从创建到纳入学生学风建设工作,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估与激励机制。辅导员在网络平台上工作量的考察,以及其运作效能的评估都需要重视。至于相应的评估机制,可以从平台的互动流量、平台与线下对接等方面来考察。

参考文献:

[1]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2):34-39.

[2]陈冀南.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与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86.

[3]梁成努.高水平大学学风建设因素相关性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l)

[4]黎晖.对高校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5-26.

作者:曹丽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来讲,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起点,高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学风建设问题,学风建设效果不尽人意。基于此,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作用;探究

一、高校学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义

从狭义上讲,高校学风指的就是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应,简言之,就是学生们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从广义上讲,高校学风指一所大学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在相当长的教育教学、学习实践等环节逐渐建立起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学校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也是全校教工和学生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在治学上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就是有意识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也就是说,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我们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法来更好地建设学风,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学习风气的重要性,从而达成一定的思想共识,继而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联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决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我们都知道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里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为学风的建设关系到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全局。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学风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形成,而学风的形成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表现。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工作本质相同,都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态度、正确的人生观等。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有效、科学的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道德高尚、能力突出的实用型人才。而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技能培养来实现培养出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因此二者的目标一致。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对高校而言,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在现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坚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与时俱进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和实践途径,才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就是引导方向的作用,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引导或者是思想观念的影响渗透,主要是让在校大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实际就是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对高校学风建设发展引导,使高校的学风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引导。首先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的理论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坚持这些理论指导,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理有据。从高校学风建设所涉及到的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行为、道德、作风等事务要素来入手,这些因素和理论来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思想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和立场等,确保高校学风建设的正确导向。有一个内容上的导向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家践行学风建设。其次在形式上,我们有教学、科研、艺术等活动和设施为主要建设载体,创造的主体必然是我们的学生,人的价值和主体意识能够得到尊重,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他们的智慧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认知科学的方法。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在以各种形式为依托的情形下,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最后在效果上,学风建设中的个体和整体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产生深远、长期、稳定的影响。在种种因素的累积下就会达成某种效果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推动作用指的是我国高校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教育与管理方式来进行学风建设,保证其建设过程的顺利,该作用主要表现在党风与校园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从党风建设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我国高校大学生党风建设对其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优良的党风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情况会对党风建设产生较深的影响,因为良好的学风,可以推动我党在高校中工作的进步。在对高校大学生学风进行建设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校园环境学风建设的发展,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严明的校内秩序、优质的校园环境以及健全的学风制度,学生长久地生活在此种环境氛围中,其思想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所以推动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认同,有了思想上的共鸣才会在行动上达成一致。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做人的工作的,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专门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在高校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做学风建设的思想动员的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实施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先锋作用,它所倡导的塑造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与学风建设的任务相一致。学风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大学生明确其应有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等,使其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学风建设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立场、态度、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的对高校大学生树立现代化思想观念的要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从而促进社会风气的改革的创新。另外,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而完善的人格则可以促进人才知行的转化,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协调作用

其对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协调学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校内各部门和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以便创造出一个整体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进校内各组织部门之间的联系,推动其开展工作的协调性,从而统一各部门思想,增强各组织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性,从而使各组织部门之间都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协调学风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由于师生对建设理念不理解,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各项资源没有合理配置而产生的矛盾。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让师生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以便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有效化解此种矛盾,防止师生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进而促进学风建设工作顺利施行。

(五)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激励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激励作用主要是指其能够激发和调动大学生们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利用一定的精神手段和物质手段,通过正负强化作用而引发大学生思想动机的变化,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将学风建设的目标与自身的人生规划与发展统一起来并为之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物质激励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争取优异的成绩。例如,学校设立各种不同等级的奖学金,鼓励学生们踏实学习,对贫困生设置助学金,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更好更安心地去学习。精神激励能够促进大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同,通过教师学生包括家长等对自己的一种精神上的激励,类别有自我激励、同伴激励、信念和理想激励等等,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其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全体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探讨思想政治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为今后如何建立符合各类高等院校自身特点的学风制度,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贺俊.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梅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孟青.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甘肃理论学刊,2008,(12):33-34.

[5]刘圆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6]孙艳梅,胡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5,(6).

[7]马岩,齐桂玲.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学术理论,2014,(6).

作者:刘宏艳1;刘伟伟2 单位:1.贵州财经大学,2.景德镇陶瓷大学

第四篇:浅谈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将大大影响原有教育模式,使高校管理面临新环境、新问题与新挑战。在认识信息时代对大学校园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信息时代对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的影响,提出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影响

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构建一套完整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既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包括学生学风培养、学生品质教育、教师教风培训、教师道德提升、高校风貌建设及高校组织保障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基于学校自身的教育性质与历史发展,还应紧密联系社会变化及时代进步,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特征,才能找到一条能够形成学生良好学风、适宜学生专业发展的成才之路。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社会已然步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及各种通信技术的运用与普及不但改变信息传递的内容,而且颠覆信息传播的方式。传媒形态与传媒环境的巨变,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新感觉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在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现代信息化一方面为学风建设及管理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为学风评价及创新提供不同于以往的载体,搭建有利的平台。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应顺势而行、抓住契机、大胆改革,以形成信息时代高校学风评价的制度体系。

一、信息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现代化信息与通信技术已成为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中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之一。在大学校园,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普及化程度已基本达到人手一部,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必然改变大学内的“社会结构”“现行体制”,并最终影响高校管理的“政策制定”。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户可通过平板或者手机等发送文字、图片、语言或视频,不但交流速度快,而且形式丰富、方便灵活,用户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公众平台、消息推送等功能,将任何形式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几乎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许多功能及优点和高校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状态及文化学习密切相关,这是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及文化价值观产生明显影响的关键所在。一是网络信息与通信可以节省大量的通信费用,这对处于纯消费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二是语音、图片或视频,能够传送比文字更为清晰的信息内容,大大满足他们开放的心理需求;三是手机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随身物品之一,已到了机不离手的程度,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具有上网功能,通过网络接收各种信息并进行沟通交流,无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构成内容。

(二)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由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与交流的依赖性与常态化,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既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深层地看,还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与文化价值观形成,这对于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新的考验。

1.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有益影响。大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畅游网络世界,无疑使网络信息交流活动已然渗透到学生生活时空的每个角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新产生的信息数据已对人们原有的生活秩序造成破坏并进行着重构,人们既做不到闭目塞听,也根本不能逃避海量信息的冲击;即便能够逃避,对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而实际上,每个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不但不可能逃避信息的冲击,而且非常需要各种信息的告知与提醒,唯其如此,人们每一天的生活才能处在合理、有序、高效的良好运行状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大学生正处于专业学习及各种文化知识的丰富发展阶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大学生彻底挣脱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取知识和信息,对于有些专业的学习还具有较为特殊的可运用功能。也就是说,网络是开发潜力无限的另一个教学平台。

2.网络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信息时代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人们及大学生的生活,并对大学生道德思想及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运用大多不是在专业学习上,而是以交友娱乐为主,既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完成,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网络管理体制与法制化的不健全,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堪忧,网络诈骗、垃圾信息、虚假消息、有害言论、黄色片段等不良信息都会给大学生的道德与灵魂造成污染,进而对大学生的行为造成危害。

二、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价值及构建考量因素

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学风建设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风的形成,要在评价当前学风状态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风的形成要素、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意义,并通过科学评价来进一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完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内涵与机制。

(一)构建高校学风建立评价体系的实际价值

在现阶段发展中,高校若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校内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完善,一是有助于高校良好教学、科研风气的形成,能为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宗旨。为此,高校相关人员在此方面工作实际进展过程应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实现校内教学信息化管理。二是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能有效约束教师的日常行为、端正教师工作态度、培养教师的集体荣誉感,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给学生做好榜样,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阻碍。从高校自身发展角度来讲,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对高校发展有多方面价值。

(二)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考量网络因素

学风建设评价应基于客观、全面、完整的数据与材料,评价的实施过程应从全方位搜集数据材料开始,搜集到的相关数据材料必须准确、可靠。为做到这一点,搜集数据材料的方式途径以及数据材料的形式可以多样。搜集方式渠道有教师对学生学业情况的记录、管理员对学生管理情况的记录、学生个体档案、问卷调查、座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等。搜集材料则包括学生原始材料、个体成长记录、学习的过程性及结果性评价、调查问卷材料、专家建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学风建设材料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现状、校内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考虑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对学生学风所产生的影响。当今大学校园的学习风气及学习氛围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显然与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在学风建设的材料形式与搜集层面必须予以革新,材料应力求细化、量化,尽可能避免笼而统之、模糊定性。学风建设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数据材料的归纳、整理与处理,以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这一环节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力避静态处理数据材料,或仅仅得出结论性评价结果,而要运用数据信息时代先进的统计方式找到学风形成的动态变化规律,有效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及发展。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在构建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建设良好学风,如何评价学风质量,会对构建创新型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产生明显影响,这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与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就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发展理念入手构建学风建设评价体系

学风建设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与状态、学习方式与习惯,加强学风建设、提升高校整体办学质量意义重大。科学、全面、有效地反映评价主体的学习状态与特征是构建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在网络信息充斥生活的当下,还应在理念上加以更新。一是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应把遵循教育规律和时展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当今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与生活方式,要将大学生静态的心理特征与动态的行为变化作为评价的科学依据,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参考,才能正确引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使高校未来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二是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对学生(包括教师)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评价,不仅要看到大学生的表面,还要看到他们的心理层面与精神层面,看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影响:沉浸在网络世界里既会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引领学生跟上时代,融入社会、科技、经济等的发展潮流。

(二)在已有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加以细化

通常来讲,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内容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习主体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学主导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师德教风、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三是对教学环境的评价,主要针对学校的物质条件、制度保障、文化氛围等进行评价。在学习主体方面,可将学习态度具体细化为学习动机、学习精神、考风考纪等,将学习过程具体细化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将学习结果具体细化为学习效果、考试成绩及实践能力等。在教学主导方面,可将教师的师德教风细化为教师道德与教学风格,将教学过程细化为教学准备、教法选用、教学组织及教学完成等,将教学成果细化为教学成绩、学生发展及学术研究等。在教学环境方面,可将物质条件细化为教学用具、实验设备及实习条件等,将制度保障细化为对人、事、物的各种规章制度,将文化氛围细化为文化建设及各种文化活动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都将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势必为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增加新的参考内容。

(三)在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

作为现代化传播技术,其先进性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网络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中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管理平台。高校在构建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时,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在各个学科学风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教学课堂的多元化,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身兴趣的内容上可以提供优质资源,最终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网络信息技术在发挥解决学生困惑方面提供很大方便,有助于教学互动,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课堂听不懂的疑难点可以及时与教师联系,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裨益。在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学风建设体系建设工作,促进高校学风评价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彦,张超.高校学风制度体系设计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75.

[2]李奇,王林.结构视角下的大学学风研究报告[J].现代大学教育,2014(3):99.

[3]杨涛.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2):66.

作者:李适1,2;王小丽2 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2.昌吉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路

摘要: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的分析,认为从学生管理角度出发,通过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来促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突破性的进展,高等职业教育也水涨船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大规模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生道德观念薄弱、辨识力和自控力差、学习自主能力欠缺、对专业认识不够;其次,一些由中职院校升格的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学生管理水平和教学条件还都停留在中职教育的水平,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高职教师工作本末倒置,忙于课题项目的申请,忽略了一线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能力和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某种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作为高职院校老师,结合多年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从学生管理视角进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加强教风建设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关键,规范的学生教育管理是促进学风和教风提高的有力保证,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从学生、教师和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一)学生自我发展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发展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是高校扩招导致生源素质下降后比较凸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是人生职业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人奋发向上,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求正能量。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入高校没有后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大学生活得过且过,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厌学,不主动参加课外活动,将大部分宝贵的大学时间和精力用在网络游戏、恋爱交友、校外兼职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而本应该在大学期间培养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锻炼,因此在走上社会的同时也将面临着被淘汰。

2.学习方法欠妥

高职院校的课程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并不属于班级的佼佼者,在高中阶段只是机械、被动的学习,在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上有所欠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阶段,面对灵活的课堂教学、丰富的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继续沿用高中阶段以书本为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以至于学习效果收效甚微,从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3.学习态度不端正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来到大学之后,身边没有了家长的管教和约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控力,上课玩手机、睡觉、聊天、看课外书籍,对课堂中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思考,学习上随心所欲,缺乏合理科学的学习安排,对课程考核存在侥幸心理,考试前夕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仅仅满足“六十分万岁”。

(二)教师教书不育人、教学管理不到位

教风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律性,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风来看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风浮躁

很多教师受困于职称评定和科研项目的围城,在经济利益面前心态失衡,产生了浮躁心理,将主要精力放在课题项目申请、校外兼职和职称评定上,更有甚者在外开公司办企业,主业副业倒置。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放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方面的精力减少,缺少对教学知识的梳理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课堂教学千篇一律,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不良学风埋下了隐患。

2.教书不育人

教师是学生课堂的直接管理者,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老师疏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授课方式单一,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听之任之,上课不点名,课堂纪律不严肃,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现象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往往直接转交给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处理。教书不育人不但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折扣,还导致了学校丧失了最直接最宝贵的学生教育阵地。

3.教学管理存在漏洞

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研究和把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缺乏针对性。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宣传不足,课堂出勤和考试管理缺乏执行力,宽进严出的教育思想未能充分体现。

(三)学生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机制弱化

1.学生管理理念未转变

学生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一个学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高职院校转变管理观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沿用了中专时代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而不是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奖励机制弱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激励形式单一,过分夸大奖学金的作用,缺少精神激励和榜样激励,缺少利用学校思政教育阵地进行学风研讨、经验分享和典型事迹介绍;在奖学金金额设置上存在标准偏低的问题,一等奖学金标准甚至低于贫困生从国家和省里获得的助学金,不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助长了部分贫困生“等、靠、要”的思想;学校评优评奖审批手续繁琐,奖学金发放滞后,错过了最佳激励时间,没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激发出来。

3.管理存在短板

学生工作包含思政教育、宿舍管理、心理咨询、奖贷困补等,但所有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学风建设产生影响。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存在管理的短板,导致学生管理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学校学风依旧得不到明显改善。

二、学生管理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经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制力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利用各种管理手段和途经,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方法,从而逐步在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在人才素质培养上的水平。在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充裕的大学期间,如果不对原本就缺乏自我约束力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那么高职学生很容易在大学生活中迷失自我。因此,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须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做起。首先,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针对学风散漫的行为,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办法,对在校园内游食游烟、上课迟到早退、课堂玩手机、考试作弊等不良作风应该坚决杜绝。对违纪的学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并注重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达到教育当事者和警示他人的目的。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通过基础文明建设月和诚信教育月两大主题教育活动来集中强化学风建设,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等多部门联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效果显著;其次,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其管理方式在整个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工和后勤部门须制定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加大对高职学生生活习惯的约束力,从物品摆放、宿舍卫生、用电安全、生活规律、集体活动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生活行为规范化、常态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到德育考核中来,提高师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宿舍生活习惯,注重提高自身的内涵修养,通过学生生活作风的改变逐步促进学校学风的转变。

(二)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

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生管理者,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重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建全一支高素质的一线学生工作队伍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班主任辅导员的选聘机制和考核机制,用制度规范班主任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引导班主任辅导员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师德高尚、事迹突出的老师要广泛宣传,树立起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其次,要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随着生源的变化,学生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线的学生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日异月更的学生工作情况与时俱进。学校可以通过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师徒结对、经验交流为年轻的班主任辅导员传授经验,通过开展班主任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赛代练,提升班主任辅导员的实战经验,提高学生工作综合能力;通过选拔外派班主任辅导员参加例如突发事件处理、心理问题咨询、宿舍管理等学生事务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再次,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学校要从政策角度保证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同时积极开辟渠道、搭建舞台,努力解决学生工作者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后顾之忧,做到事业留人,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三)开展高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但个性表现突出,愿意通过各种喜欢的途经来展示自己。因此,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强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积极搭建高质量的活动平台,将学生吸引到校园活动中来,逐步发展学生个性,转变学习生活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良好学风形成。首先,积极创建高品位的校园品牌活动。学工处和团委要始终围绕育人为目标,把思想引领和服务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文化艺术活动。在传统的舞蹈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入舞蹈知识和乐理知识测评。此外,还要通过“一站到底”、“汉字听写大会”、“英语演讲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结合学生专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对专业认知、职业规划以及社会经验累积的重要载体。在组织做好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传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要积极鼓励并组织以学以致用为目的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实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平台。例如,纺织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纺织企业学习现代纺织企业的纺织工艺;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旅游公司实习了解带团的整个流程;空乘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航空公司熟悉实战要求等;第三,促进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专业技能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实践技能、补充课堂学习知识,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文体类社团占了很大比例,而专业技能型社团一直不受重视。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因对所学专业缺乏认知,难以对专业技能社团形成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对专业技能型社团在指导老师配备、场地条件方面没有予以充分的支持。因此,学校要积极推动专业技能社团的发展,为社团提供必备的实践场所和设备,为社团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并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团的运作和发展。同时,学校要借助专业技能社团开展各项专业技能大赛,注重活动的参与度和含金量,切实通过社团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标.专业技能型社团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23-25.

[2]王谦.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学生主体性激励机制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17-120.

[3]李晓华.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4):37-38.

[4]于建华,任心甫,王雪燕.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9):37-39.

作者:王谦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学风建设方向(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fjslw/7032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