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分析中学物理教学(7篇)范文

分析中学物理教学(7篇)范文

时间:2022-01-30 09:07:23

分析中学物理教学(7篇)

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探讨

摘要:缄默知识是指存在于个体、组织间的很难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进行正式表述和交流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用心挖掘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的缄默知识、教材插图中蕴含的缄默知识、物理习题与原始问题中的缄默知识等,以缄默知识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内化及共享,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物理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显性知识;缄默知识;物理教学

缄默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从哲学范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知识可以分成两类[1]: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前者是一种正式而规范的、能明确表达的知识,所以也可以称之为明晰知识或外显知识。这种知识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表格、公式等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人们往往通过书面材料(包括教材、文献、期刊等)、口头讲授、视听多媒体等途径来获取显性知识。后者则与显性知识相反,它是一种潜在的而未被具体描述出来的知识。正如波兰尼所说:“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2]缄默知识无形地存在于人们的行动当中,并悄无声息地指导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譬如,不同的物理教师向知识水平相近的班级教授同样的知识,教学效果会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一直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缄默知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鉴于此,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理论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对物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物理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分类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大多出现在教材、教师、学生以及班级组织中。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于教材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教材插图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学生对物理现象认知中以及班集体的学习氛围中。

1.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的缄默知识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规律则是建立在物理概念上的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它揭示了物理概念间的关系[3]。物理规律与物理概念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抽象性以及复杂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物理规律中蕴含着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揣摩的缄默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缄默成分,便不能够领会其精髓。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学生能够将某些物理规律倒背如流却不能很好运用的原因。

2.物理教材插图中的缄默知识

统计显示[4],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中包含了396幅插图。为什么教材安排了这么多的插图?显然,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插图能够使复杂的物理知识具体化,旨在让教师去挖掘其中的缄默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比如:教材中的肖像图(教材中出现的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的肖像图等),意在启迪学生去了解科学家的巨大贡献,从中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榜样影响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先进的科学思想与方法。教材中的生产生活图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STSE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面临与物理学相关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教材中与实验相关的插图则非常直观地向师生展示了装置、操作、原理等知识,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材中的数据表格等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观察数据及其变化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教师的缄默知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巨大。比如,教师的职业情感、专业知识结构、问题意识、独创教育行动图式与机敏情境智慧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行为更为强烈[5]。杜爱慧指出: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指教师自己获得的、难以明确意识与清楚表达的、不能以规则形式加以传递的知识。它具有情境性、个性化和无意识性等特征,对整个教育活动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是教师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契机”。它主要包括教师有关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机智等[6]。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应当以其自身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能获取可以言传的物理知识,还能获得教师在行为举止中所表现出来的难以言传的信息。

4.学生的缄默知识

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多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大相径庭。然而,这些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出来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所获得的一些缄默知识和技能,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包括物理学习的效果。比如,不同学生在听了同一堂物理课后,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解答习题,有的学生却不能,并且在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风格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从教师和物理概念、规律中所觉察到的缄默知识成分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调查发现[7],在物理学习中,能察觉出内容中有缄默成分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八,而能察觉到某些知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并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对他们掌握物理知识起到很大作用。

5.班级组织中的缄默知识

教学是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协同合作与不断反思的过程,其目的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当属学生班级组织中的文化氛围、组织形式、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潜在要素。这些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热情,但这些缄默因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许多时候却说不清道不明。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依然有责任将这些缄默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运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缄默知识发挥作用的方式

知识并不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只有被理解的东西才能称作知识。几乎所有能言明的显性知识也只有依靠某些缄默知识才能被体会和应用。由此,波兰尼得出结论:一切知识如果不是缄默的,就是建立在缄默认识之上的[8]。然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非完全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最著名的转化模型是日本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9]。若要让缄默知识有效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着手。

1.缄默知识的显性化

显性化,指的是缄默知识被具体阐述清楚后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的方式主要包含类比、暗喻、交往、反思、情景等。教师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了以文字、教科书、数据等形式呈现的显性知识上,而忽略了存在于教材背后、教师与学生间的缄默成分。由于缄默知识往往是集体与个人知识体系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它总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对话,撰写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日记,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10],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使得物理知识更加清晰化、明朗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顺畅,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缄默知识的内化

内化,是指将显性知识转化成缄默知识,并将其渗透到组织与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性知识、缄默知识的关系可用“冰山模型”进行形象的描述:浮在海面的部分是显性知识,掩藏在海面之下的是缄默知识,正是后者支撑住了整个庞大的冰山。换言之,如果一个人的缄默知识不扎实,也就难以托起那些显性知识,也难以使它发挥出充分的作用。由此可见,缄默知识在人类知识的获取与发展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将某些重要的缄默知识内化于心,比如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而有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缄默知识的共享

个人拥有的缄默知识是个人长期创造与积累的结果,它存在于个人的潜在素质中,既包括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诀窍,也包括直觉、灵感、价值观等。同时,它也深藏于个体的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学校和班级所拥有的缄默知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根据系统1+1>2的原则,缄默知识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它拥有个体所无法具有的知识特质,例如学校文化、教学理念和办学机制等。然而,在学校和班级的大集体中,每个个体与个体、集体与集体、个体与集体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时的教育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应当多加强交流沟通,以此促进缄默知识的共享,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使个体的知识体系壮大起来。

三、教师运用缄默知识教学的具体策略

中学物理学习中存在缄默知识,且在上述三个方面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运用好缄默知识进行物理教学,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1.重视教学倾听与交流,充分挖掘学生拥有的缄默知识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教学方法若触及到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或者说是学生的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便是有效的。教师应当改变“重课本,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放于首要地位”。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具有的缄默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特定的场域下,教师、学习者个体、同伴甚至是参与班级互动的家长们都有特殊的存在样态。各主体间的交往行为以及诱发这些行为实施的存在于主体头脑中的潜在的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等共同构成了课堂的教育活动。”[11]。另外,相关学者认为,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而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要求实现交往目的从知识占有转向生命关怀、交往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双向理解、交往内容从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交往方式从规训独白转向心灵对话[12]。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关爱,在与学生共同交流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能解决什么难度的问题?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怎么样?怎样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何让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些,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充分重视学情分析。“师生在课堂上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对话,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共建和谐课堂。”[13]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产生与学生缄默知识发生矛盾的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充分挖掘缄默知识,进而在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找寻出最佳的应对方式。比如,教师在准备“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应当列举具体例子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生活中的现象给了学生太多鲜明的印象:人推桌子,人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才动;手离开桌子,桌子马上就会停下来。所以学生的潜意识就告诉他们:“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考虑学生已具备的缄默知识,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引导。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越是遇到容易被学生误解的知识、学生越难弄懂的知识,就更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可能存在的缄默成分,尔后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改变心目中错误的观点,进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

2.结合教学目标,详细分析教材插图中的缄默知识

新课程改革促使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广为人知。为了设计科学的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掌握并灵活运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努力把握学科知识的深层涵义与整体结构,辩证对待考试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14]。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除了文字以外,教材中还编排了大量的表格、图片等形式的插图,因而插图在物理教材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物理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插图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插图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沟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看、识、析、懂、用等活动,联系知识目标,分析、挖掘出其中的缄默成分,“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15],使其中的缄默知识不断外化,进而使“图中之意”能被学生所领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离心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详细分析其中蕴含的离心运动知识:汽车在水平面转弯时冲出公路,学生可能认为汽车的速度过大。为什么速度大就会导致事故发生呢?插图并没有直接显示出来。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汽车在水平路面拐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车轮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来提供的。因此,教师只要将图中的缄默知识稍加点拨,学生便可明白:汽车之所以会冲出公路,是因为汽车转弯时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这时汽车做的是离心运动。这种插图贴近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关键还在于教师画龙点睛的启发———将插图中的缄默知识显性化。

3.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促进缄默知识

显性化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生活中缄默知识的关键一步就是要使它们“显性”化,从而才能加以检讨、修正或应用[16]。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有益于个体更强烈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因而能使个体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缄默知识。在教学中,使物理缄默知识得到显性化的最好的方式便是让学生勤实践,包括课堂中的实验活动,也包括课后的实践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将以往一个人在讲台上“自导自演”的实验“搬下”讲台,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其创造性,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以便将缄默知识显性化。再如,可以将某些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向心力”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被细线牵引的小球在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以此来感受向心力的存在;并通过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的质量、轨道半径、转速等条件,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与探索“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使用向心力演示仪和DIS实验,精确、科学地验证自己的“感知”并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索的方式,可以强化自身原有的正确认知,纠正错误的前概念,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向心力公式F=mω2r的物理意义及其隐藏在概念里的缄默知识。

4.注重物理问题思维教学,促进缄默知识的内化

人类的学习,从实质上讲,就是自主运用思维的活动过程。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科学方法。一般而言,科学方法在教材中的处理方式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方式指的是,教材中采用文字的形式详细写明了科学方法的名称、适用条件、操作过程、使用原理知识,公开地、明显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一目了然,且可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接受科学方法及其相关的知识[17]。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教材中往往不会通过文字明确地写出有科学方法的名称、运用条件、运用原理等知识,这些缄默知识都要通过教师去渗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这些方法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培养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新课教学或者是习题教学时,总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与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将其中有价值的缄默知识巧妙地渗透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将缄默知识吸收内化,这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在讲解各类综合性题型过程中,便蕴含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解题切入点、解题顺序、解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公式的演算等。虽然不是每个细节教师都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聪明的学生总能够从解题过程中体会到解题思路的“弦外之音”,并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有价值的缄默知识渗透给学生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由于原始物理问题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因而包含了更多的缄默知识。比如,在运动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解决杂技演员手抛小球的问题。抛球表演一直是魔术杂技团的重头戏之一。在表演的时候,演员将几颗小球依次抛到空中,试证明相邻小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表演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原始物理问题就包含着重要的缄默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去仔细回忆电视画面中杂技演员表演的情节,甚至搜索观看表演视频,进一步通过挖掘缄默知识并与运动学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物理学习的良性发展。

5.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间缄默知识的共享

班级文化与缄默知识的共享是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利于缄默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缄默知识的共享又能够极大地促进班级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概而言之,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缄默知识交流,而缄默知识的交流正是它得以共享的集中表现。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班级应该具备平等、团结、创新、友善等特点,努力营造宽松、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是缄默知识共享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班级内部的缄默知识,进而实现班级整体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可以说,只有成功地塑造出共享文化,班级成员的个人缄默知识才有可能转变为班级共享知识。班级共同目标也有利于学生间缄默知识的共享。这是因为,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班级所有成员发扬团结友善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并使班级成员之间达到最大的共识,在共享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在共享中使情感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杜爱慧,侯新杰.物理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合理运用[J].教育导刊,2008(1):56-57.

[3]王学文,赵永华.探究物理概念的基本特征[J].物理通报,2007(11):47-49+64.

[4]杜爱慧,卢美枝.中学物理教材插图中的隐性知识及其运用策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56-57.

[5]龙宝新.卓越教师的独特素质及其养成之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90-96+102.

[6]杜爱慧.论教师缄默知识的构成及其显性化[J].教育探索,2012(2):12-13.

[7]吴梅,张国平.对国内教育界隐性知识研究的思考[J].当代教育研究,2006(12):20-21.

[10]周波.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机理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7(7):68-70.

[11]肖立,孟立军.教育与生活的“绵延之美”:课堂志研究的视觉表征[J].大学教育科学,2017(1):69-74.

[12]张俭民,董泽芳.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诠释学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5):98-103.

[13]李梁.教师责任感的传统意蕴与当代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7(3):76-80.

[14]赵蒙成,汪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迷思与出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6):51-57+64.

[15]姜国钧.论教学的发展性[J].当代教育论坛,2017(2):17-21.

[1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9.

[17]曹昭全,郑金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6):1-4.

作者:刘健智1;周婷2,1 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2.衡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物理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体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鉴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教学难度,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过程都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本文浅谈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以期可以为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进程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里面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

一、常见的初中物理思想

(一)具象化思维

具象化思维即可以将抽象的题目在脑中想象出其具体的过程,以小球运动过程为例,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就能想象小球的运动过程,从而了解小球运动的整个物理过程。

(二)学习思想

1.类比思想:类比思想是将一个物体的多种物理运动过程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同的物理受力情况,还是以小球运动为例,小球在平地、下坡和上坡中的运动过程可以归为一类,但是三者之间又存在截然不同的受力情况。

2.转换思想:转换思想即从题目入手,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转换为简单的物理过程,也可以将电学题目转换为力学题目,当然,运用转换思想需要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有全面的、系统的掌握,也要明白具体的转换方法。

(三)总结归纳思想

总结归纳即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延伸和扩展,做到举一反三。总结归纳的思想是最为重要的物理思想,是全面领会物理知识、原理的根本思想。

(四)解题思想

初中物理多为力学内容,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解析物理的受力情况,是最常见的解题思想,当物体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时,学生就应该尝试先看物体的整体受力情况,找到关键点,然后层层分解,最终剔除相抵消的力,简化物理的受力分析情况。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缺乏物理思想的原因分析

(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1.学生学得太累,没兴趣:“填鸭式”“满堂灌”就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强迫学生学习知识,学生自然会学的很累,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没有兴趣。

2.教师教得太累,没新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神经紧绷,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会教的非常累,而且周而复始很没有新意。

(二)“一切向成绩看齐”的教学现象

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切向成绩看齐”的教学现象,而反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广泛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没完没了的做题、训练,以求在“量”的基础上寻求“质”的突破;第二,缺乏必要的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是单纯的背题,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物理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重要保障。初中物理知识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只有始终做到以学生为本,倡导个性化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就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稳定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从授课开始,就一直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而非控制学生的学习思路。

四、物理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体现

(一)实验教学法体现具象化思维物理实验的一大特点是变抽象为具象,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多进行物理实验,才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绝不简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性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课堂知识点,既让学生听明白,又让学生看明白,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与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套使用,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作教学法体现学习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以下几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合作教学法,最大程度上发挥合作教学法的教学价值;其次,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育不足,对于合作教学法中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尽力解决;最后,善于倾听学生意见,不做课堂的独裁者和学生的操控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建议,并努力改进。

(三)善于纠错体现知识归纳总结的思想

高质量的错题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知识,并能从经典例题中找到解题思路,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计算性和推理性较强的科目,需要结合多门学科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即将自己的错题整理成错题集,方便回顾和总结课堂知识点。同时,教师也应该将学生不会的、难懂的问题汇总成错题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物理。

(四)把握要点,勤加练习体现解题思想

学生只有学会把握知识要点,才能在较为复杂的题目中抽取可用信息,同时要勤加练习,让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系统和具体。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中不断强调“先整体后隔离”的解题思想,并选择一些经典的物理题目展示解题思想的实际运用;第二,转换课堂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出题目,而是让学生自定题目进行解答,前提是必须融入教师所讲的基本的解题思想;第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接受解题思想,加深理解的同时也提升学习信心,此时教师就可以逐渐加大题目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第四,不断总结知识要点,并让学生勤加练习,逐渐在脑海中固化解题思想,做到融会贯通。

五、关于初中物理思想的优化思路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授学生简单的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原理,并可以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做到“四性”,即科学性、高效性、简洁性和适应性;同时要注重教学实践的改革,做到“三要”,即要结合实际、要统筹资源、要系统规范。

(一)教学过程改革

科学性是指教学过程要合理、顺畅,各项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衔接性;高效性是指教学效率要高,最好是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给学生更多实用、有用的知识;简洁性是指教学过程中不要设置一些无关环节,避免拖沓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适应性是指教学过程不应墨守成规,而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二)教学实践改革

1.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作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师生互动活动,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当地教育情况,并以此为出发点,力求做到多样化、人性化,让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地学到知识。

2.统筹资源:统筹资源是指教学实践活动不能盲目进行,要在全面整理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做到“首尾相连”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善始善终”形成整体的活动流程。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经过长期积累,使得现阶段初中物理改革进程停滞不前。因此,进行必要的初中物理改革尝试,在不断纠错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推动初中物理改革进程的必然过程,而就笔者观点,始终坚持教学过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改革,是下一步初中物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志明.“转化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5):11-12.

[2]耿晓侠.“转化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11-12.

[3]王晓燕.试析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2):21-21.

[4]林国荣.浅析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J].新课程•中学,2013(8):103-103.

[5]沈文武.浅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6):163-163.

[6]孙会朝.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6,23(23):172-173.

[7]王琦.试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J].电子制作,2013(14):166-166.

[8]倪德鹏.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化观点[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3):53-53.

作者:米日古丽•艾则孜

第三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是指教师通过小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它并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教师也不用根据教学大纲准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只要根据某一个主题或者某一知识点展开知识的讲解就可以了。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知识讲解,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随时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初中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知识点和易错题型经常困扰着学生,教师利用微课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这些知识的机会,也可以让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本文主要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应用研究

微课是与传统课堂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内容比较短小,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而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微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灵活,既可以是一些学习方法的传授,也可以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深入研究,或者对学生学习中常见的易错题型进行分析。初中物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这也导致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给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带来了障碍,也影响了这些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微课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微课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着很好地促进效果,微课可以有效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1.在初中物理中应用微课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虽然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难度,但是初中物理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知识后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也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物理的这种趣味性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例如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实验,既有操作实验也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应用于微课教学。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制作成小视频,再通过一些揭秘实验的视频向学生们解释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种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微课授课形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来制作一些实验小视频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以极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在初中物理中应用微课可以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通常会使用语言和板书来讲解知识,而物理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无法单纯用语言进行描述,即使教师描述的非常形象生动,很多时候学生们依然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容。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后,教师可以选取与课堂教学知识紧密联系的多媒体资源,在讲解的过程中配合多媒体内容演示,学生们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懂这些物理知识。而在多媒体资源选取和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选取一些简洁明了的视频,帮助学生们轻松地了解教学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在初中物理中应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我们前文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微课,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物理知识,很多初中物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都可以通过视频展现给学生。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只要将这些视频内容展示给学生并加以讲解就可以了,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重复教学内容的状况,学生们更容易找到学习的重点,更加清楚该如何学习这些知识,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来及时调整微课授课内容,加强学生学习薄弱环节的教育教学。

4.在初中物理中应用微课进行重点题型讲解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经常有一些典型题型和易错题型,学生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经常会反复犯错,而且不止一个学生会犯错,很多学生都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也使得很多物理教师感到非常困惑,明明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可是学生们为什么还会做错呢。将微课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经常做错的重点题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这些习题做成物理演示视频,将习题转化成直观可见的视频形式,通过视频演示向学生们说明这一类的习题该如何思考如何解答,教授学生们正确的结题思路,避免学生们再犯同样的错误。

5.在初中物理中应用微课进行知识复习

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对一个阶段的物理知识进行复习,否则学生们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忘这些知识。而物理知识的复习占用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们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将所有知识再进行一次讲解。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物理知识的复习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所有讲解过的重点知识制作成视频形式上传到网上,学生们只要定期上网观看这些视频既可以完成复习任务,这极大的减少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浪费,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物理知识的复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直观性,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高效地完成重难点知识、易错题型的学习和掌握,还可以帮助学生们较好地完成已学知识的复习,这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胜霞.小议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7):66

[2]李艳玲.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69):124

[3]刘伟,刘鸿博.浅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方面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54-155

作者:王桂华 单位:如东县岔河中学

第四篇: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电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初中生在初次接触物理知识时,往往会产生迷茫。如若学生能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也就可以弥补现阶段许多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短板,即学习兴趣的不足。本文便从电教手段出发,探究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方式。旨在通过本文,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电教手段;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多媒体

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体系并不健全,对自然的了解并不够。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对于第一印象的研究和解释是这样的,人们在初次获得信息时,所能接受到的信息影响,相对后期要更为巨大,这种现象又被称为首因效应。不难看出,如若学生能够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便很容易在后期的物理知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而言,作用非常明显。

一、物理电教的应用重点与难点

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尤其是电化教学板块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概念的理解还是公式的推导,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如若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变呆板为活跃,那么学生的学习思路与学习热情便很容易被带动,从而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电教手段能够将物理知识当中存在的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具体,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模式的代入,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而言,帮助是非常显著的。如在讲解电流磁感线方向及磁场与小磁针指向问题时,如若使用电教的方式,那么这几种现象便可以被多媒体设备给予高度的整理和概括,从而优化教学的信息内容。学生将会得到更加直观的理解,从而抓住知识的学习重点。这样带来的教育成效,必然能够事半功倍[1]。

二、物理电教方式可以将物理知识变微观为宏观

相对而言,人体其他感官所带来的信息反馈能力远不如人眼视觉信息反馈能力。作为一门自然类学科,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概念,还是后期物理知识规律的有效验证,都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眼睛的观察来判断。大部分物理现象都涉及微观的物理知识,这就对传统物理教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电教的教学方式借助于情境的模拟,能够将微观变宏观,从而更好地阐述物理知识的内容。

三、物理电教方式可以得到物理信息的即时反馈

学习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活动。物理教学最为基础的目的,便是将教师所阐述的基础知识变为学生能够独立使用的技能与知识。这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也是物理教学的最终方向。传统教学虽然在目的上与之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并不能实现学生的知识信息及时掌握。而电教教学借助于投影仪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随时进行课堂测试,用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样,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这对学生的后续物理知识学习而言,将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四、物理电教方式可以在情境代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热忱

学生高质量学习效率的基础,建立在学生对学习具有较高兴趣[2]的基础上。物理知识因为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且较为复杂,因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迷茫。一旦出现学习迷茫,那么学生便很有可能会出现厌恶物理学习的情况。而电教方式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情景再现的方式,大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举例来说,教师在做物理序言介绍时,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物理学知识所涉及的变化及近些年我国物理学发展情况。通过播放有趣物理现象视频,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的热情。

五、物理电教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养成

创造能力是衡量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程度判断的最佳途径,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是经过时间考量总结出的[3]。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注重学生书本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以恰当的手段,激励学生产生知识探索精神。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一课时,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马德保半球实验。之后,学生对实验中的片段与时刻分析,得出结论。不难看出,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能够大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物理学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

总之,利用电教手段,确实能够有效改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枯燥乏味情况。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喜好。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这项教学模式的功效与作用,开展大力研究,借助于这种教学模式,推动我国中学生的物理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梁文修.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7):25.

[2]娜仁格尔力.初中物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27):39.

[3]陈智富.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5,(08):169.

作者:沈波 单位:白山市浑江区红土崖镇崔云希望学校

第五篇: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行。新课标改革中指出了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物理学科的教学优势无法展开,学生的物理成绩、学习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学研究者提出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改进目前的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讨论法,就是应运而生的适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使用的效率高、效果佳的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讨论法就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本文将探讨如何高效地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运用课堂讨论法教学。

一、增加学生讨论的空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想要在教学课堂上使用课堂讨论法,首先要明白这个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课堂讨论法具体是指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教学内容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或者课堂问题,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讨论,积极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懂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的原理运行。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扩增学生的讨论空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该学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养成上课积极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课堂讨论的方法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依靠教师灌输的、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把乒乓球按在水里,然后松手,乒乓球就会漂上来。这是什么原理呢?乒乓球为什么会浮上来?乒乓球在水面上静止时受几个力的作用呢?”教师通过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并鼓励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好,我们通过讨论得知,乒乓球在水面上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改变了枯燥无味的物理学习课堂,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更加积极。

二、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在除此接触课堂讨论时,会觉得情绪高涨、兴致盎然,可是这样的兴奋的学习状态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进度造成阻碍,比如在讨论时忍不住说无关的话,或者讨论时意见不同、犹豫不决,这些因素都会制约课堂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课堂讨论法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即可以让教师指引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课堂讨论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维护课堂秩序,如何避免学生在讨论时间私聊,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效率,减少浪费课堂时间的现象。教师要认真观察讨论小组和学生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制止,严格控制讨论过程,才能提高讨论效率。例如,教师要认真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应该控制在3~5人之间,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兴趣等综合因素划分,使每个讨论小组都实力均衡。其次,在具体讨论时,教师可以规定好讨论的任务和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有效得节约时间。最后,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小组选派代表来阐述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补充,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完整。在学习“力”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按照这样的讨论方法,将学生进行小组分组,然后让小组讨论“影响力的作用的几种因素”,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讨论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给学生创造良好环境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卑、胆小等心理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不敢参与讨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参与讨论,不要怕错误,有错误才会有进步。教师也要在班级里创造适宜讨论的环境和氛围,教导参与讨论的学生应该抱着互相尊重的态度,认真倾听彼此的观点,大胆地提出疑问和质疑,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提升自己、提高成绩。例如,在学习《光现象》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我们经常说夏天的太阳光格外刺眼,那么你们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我们是怎么看到遥远的太阳发出的光线呢?”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应该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的探讨方向;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教师也不应该一味苛责,而是应该帮学生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得出最终的答案。在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克服自己的困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和课程学习中。

四、总结

总之,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在应用课堂讨论法教学时,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预先安排好学生的讨论任务和讨论时间,制定好具体的要求和规划,才能保证课堂秩序良好,为学生提供利于讨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友年.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3):64.

[2]张大明.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3):50-51.

[3]于开真.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4.

作者:汤国军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引究验模式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引•究•验”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引”就要是新课的导入,强调形式的多样化;“究”是对内容的探究,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验”是课堂巩固,验证。三者结合,有利于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引•究•验”;教学模式

作为一个初中的科学老师,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即“引•究•验”模式,下面我就具体谈一下这种教学模式,以便与同行们交流学习。

一、“引”———形式的多样化

所谓“引”,即“引入”,俗称“导入”。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很快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初中物理说来说,我认为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导入法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光的反射与平面镜”等等。一般这种导入都是从课题开始的。

2.设置悬念法

古代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我上课伊始,组织同学一边说话一边用说摸自已的喉头,学生很是不理解,这其实就是设置悬念。

3.趣味故事法

由于物理学科强调理性科学知识,学生有时学起来比较难,有时老师也感觉难教,为此我在导入时引入了一些小故事,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在学习《光的反射》一节时,我就引入了爱迪生为母亲做手术的小故事。当然类似的小故事还比较多,学生对这些小故事也很有兴趣。可以说对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生活事例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这种引入方法如果再结合教师谦虚幽默的情感效果会更好。如学习“摩擦力”一目时,我就通过引入这样的生活场景:北方农民收割麦子时,先用在磨刀石上磨镰刀,而且每过段时间都要磨一下,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里更容易剥皮?等等。以上就是围绕“引”谈了四种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当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课型,在众多的引入方法中选择适合课题内容的方法。

二、“究”———内容的深刻化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上述要求其实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例如: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置情境: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将比乒乓球小的铁球放入水中,铁球沉入水底。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跟什么因素有关?例如: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设置情境: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砝码)和一个小钩码(或砝码)。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为什么呢?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通过上述师生实践操作之后,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个方面,而是进行了拓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动手,积极思考,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探究是方方面面的,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整合教育资源,发挥群体优势。

三、“验”———课堂的巩固化

所谓“验”,就是验证,检查的意思。一节课老师讲下来,学生究竟掌握的程度怎么样,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来验证一下。由于学生存在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我平时在教学中把验证分为两块:一是基础知识的检验,这部分主要针对学习中下游的学生;二是提升部分的检查,主要是面向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为了课堂操作方便,我一般会提前编写验证部分的内容,以纸质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堂完成。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解读,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具体操作一定要结合学情及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法。总之,我们的课堂要落实以生为核心的理念,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作者:伍国仙 单位: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

第七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探究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将其利用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一、科学教学资源开发意义

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能够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主要意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教材中所蕴含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的开展,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二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大量的补充资源,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三是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学生要增加观察分析的频率,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完善,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二、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原则

1.关联性原则。所开发利用的资源要与所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尽量提高教学资源对教学活动辅助的针对性效果。

2.形象性原则。要尽可能的多运用影音、视频、图像等方式将教学资源凸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直观的信息。

3.乡土性原则。在科学教学中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要优先选择本地区的资源,选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体现乡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感知中提高分析理解的效果。

三、紧扣要点,将教学资源充分融入科学教学

1.科学课堂教学之中补充生动信息。为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网络中的大量信息运用到教学中。在寻访小动物这课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播放了小动物们栖息地的一些优美风景,小动物们和谐生活的场景,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了有更加神奇的感触。在这样的演示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保护小动物,小动物栖息地保护面临着哪些困难和实际问题,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有了这些生动的信息作为基础,学生的感知有了印象,接下来的分析研究活动就会更加生动,摆脱了言之无物的尴尬境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补充大量的信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有利于各项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2.科学专题探究之中提供论证依据。科学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内容的学习开展专题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例如在热胀冷缩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专题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平时观察以及查阅资料所得,提出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一些具体运用和存在现象。学生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具体运用,如路面连接缝之间的过渡关系、铁轨之间连接缝。甚至有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到,为了提高机械精密度和吻合程度,不同部件设定的不同的温度,这样极大了提高机械零部件融合的精密程度。这些收集的资源对科学的专题研究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思维启蒙之中发挥导向引领。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现象的探索,让学生在拓展思维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中,笔者和学生进行了一些趣味现象的探索,以“可爱的兔子不可爱了”为题,向学生介绍了当年澳大利亚因为过于保护兔子,使草原上兔子的天敌大幅减少,导致兔子无序繁殖,对植被产生巨大破坏,最后不得不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消灭过多的兔子。这样的案例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原来可爱的小兔子也可以成为灾害,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对生态链与生态平衡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动物的食物链进行探讨,对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保持食物链的完整性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社会实践调研之中拓展发展空间。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外资源充分整合起来,特别是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深入生活,了解当前在本地区垃圾回收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针对性提出建议。鼓励学生撰写调查小论文,积极地提出倡议,让全社会都重视垃圾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帮助。

四、结束语

在科学教学中积极地开展资源整合利用,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极大帮助。广大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探索,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瑞清.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33)

[2]赵笑敏.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08)

作者:闫美玲 单位: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分析中学物理教学(7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wljxlw/71108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