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对策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对策范文

时间:2022-07-15 05:56:49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对策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实地考察法等方法,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人文素养培养对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针对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现状,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1)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2)提升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自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3)教师应加强人文素养,采取适应网络发展的教学模式;(4)加强人文学科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形成合理的考核机制等,实现线上培训和移动学习的有机整合,营造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氛围,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学生专业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人文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充满竞争。当今世界,在科技的助力下,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而无论哪种竞争都最终都归结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首要问题。[1]应对如今的国际形势,我国正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尚未发现“人文素养”非常准确的定义,事实上,“素养”意为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修养,包括“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不仅包括了文学、政治和经济,也包括了历史、哲学及法学等人文知识。[2]教育是一个国家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体育为载体,升华学生思想,纠正学生的道德风尚和规则意识,锻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的身体。[3]因此,新课程改革把加强课程的人文科学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到极为重要的地位。体育院系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体育教育专业是未来的体育教师。他们的人文素养与学校体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针对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进行现状调查,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人文素养的路径,以促进全省体育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策略。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后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选取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7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部分院系的体育管理人员,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后,总结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

二、结果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随意“体育生”由于一些社会、历史等原因长期被“污名化”,加上整个高校长期重理轻文,体育学科建设只注重实践课程、技术技能的培训,除了必须开设的文科类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外,人文素质类的课程被当作专业课程之外的一种无足重轻、可有可无的点缀或补充。人文素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长期被轻视,被排斥在主流圈子之外,缺乏归属感、安全感,一旦有机会就会远离人文课程的讲台而改行教其他课程。学科难有发展空间,教材建设等没有经费支持,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据作者调查,江苏几所知名的体育专业院校开设了诸如优秀影视剧欣赏、经典著作品析等,但缺乏师生互动、缺乏监督,影视剧欣赏变成了单纯的观看影视作品,影片的选择也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只单纯负责播放,甚至不加点评或讲解,使课程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是一种负面的导向,往往造成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冷漠。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学生就会胡乱应付,最终结果是人文课程逐渐淡出学生的视野。

(二)体育学院教师本身人文素养欠佳,教学模式滞后担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师大多是某一专业课的教师,可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而兼任其它人文素质课程。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高,全面通晓文、史、哲、艺知识的人很少,本身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时就难以高屋建瓴、融会贯通,远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获取的渴望。部分教师因循守旧,许多教师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向地将人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无聊教导,导致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出勤率不高。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转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汲取。

(三)人文科学的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滞后,教师评价机制不合理近年来,互联网+环境下的全球网络拥有大量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已经能够提供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为网络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您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找到学习信息并点击教学资源。[4]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视频点播等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2018年,作者通过走访或电话采访省内的体育院系发现,每所学校人文学科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都比较滞后,没有部级精品课程,同时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意识,一方面,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教师个人讲解的微课、慕课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制作大都处在应付教学检查的初级阶段,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共享资源,这一方面可能是互联网发展太快,部分教师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同时也与各高校评价机制有关。许多高校目前普遍重视科研工作,对教学投入非常欠缺,人文素质课程又被边缘化,教师进行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的建设投入较大、耗时费力、成效不高。除此以外,教师年终教学考核中有学生评教这一环节,使得教师教学时对混学分、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不敢管,也是造成人文素质课程效果大打折扣的原因之一。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路径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所有行业和一体化的时代,叠加跨界。同样,“互联网+”教学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学习空间因地制宜,更为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传播路径。体育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则是承担学校体育教育中坚力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项感知功能全方位获取更多的信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秀而有效的“网络+”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仅可以突破知识结构的限制,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可以更好地渗透到体育教育人文教育中,从而改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坚持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既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又能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

(一)体育院系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体育院系应当构建人文课程体系,适当配置文理比例,将人文教育常态化,优先将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以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充实到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的第一线,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应形成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如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构成了人文科学的核心课程。学生经常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经典名著,影视,音乐欣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必修。或限制性地采取适当的学分课程。在构建合理的人文学科体系时,高校内部的各个学院要统一协调,教师对开设的课程要充分论证,群策群力。只有体育院系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发展的重要而深远意义,才能实施和不断地对课程教学进行监督和完善。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意识”费孝通(1997)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其含义是指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人,应该有本族文化的“自我认识-自知之明”,[5]能够了解其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也反映了自身的文明和其他文明。在互联网+环境中,高校应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建设,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文学,历史,慈善事业和艺术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互联网+环境下,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资源方面拥有更多地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本校教师的课堂讲解,也可以在微课、慕课等平台选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名校名师的授课。拓展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创新、独立思考,让学生具有编辑和组织在线学习资料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甄别网络信息好坏的能力,处理好”网络成瘾”的不良习惯,做到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时不玩手机游戏,课后有疑问及时解决,让手机、网络成为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工具。

(三)教师应加强人文素养,采取适应网络发展的教学模式从事人文素质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并且知识结构合理和学术视野开阔。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学习,锐意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自身人文素养合格,会制作简单的课件和就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然而,“互联网+”时代汹涌澎湃,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的在线教室(如翻转教室,MOOC和微课程)和其他移动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此时,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承担引导、促进、监督、帮助的职责,以此来帮助学生。除了资源搜集提炼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这些基本能力之外,教师还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前,教师应确定适合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微课程视频,教学课件,相关网络信息等。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答疑等,形式可以是当面交流,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更新和跟进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技术手段,并深入研究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继续提高自己。

(四)加强人文学科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形成合理的考核机制高校应加强人文学科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拨专款用于人文素质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长期在一线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及团队进行奖励,在年度绩效考核和评奖评优、晋升职称时给予优先照顾,激发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各高校应率先构建智能教学综合平台,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等各种功能模块等,为学术发展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指导,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分享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和参考资料。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些资源来学习;还可以建立学习论坛、学习小组等,实现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此外,人文素质教育还要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如开展朗诵周、读书月、艺术节等常规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非常好的模式。通过悬挂名人名言、名人肖像,布置校园文化墙,学校历史展厅等,人文知识与艺术的融合不仅揭示了学校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特征,也将人文素养传递给学生。互联网+环境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只有从政策制定、工作量计算、考核机制改革等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构建合理的长效机制,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适合网络的教学模式等有效策略,才能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做好,才能保障学校体育教育师资质量,同时发展国家的各项事业,国家的未来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永琳.增强民族师专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J].民族教育研究,2004,15(1):84-86.

[2]孙志江.沧州公民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建议[J].公关世界,2013(11):95-97.

[3]冯迎娜.我国边远地区部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研[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5.

[4]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学习风格识别及其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5]刘珊.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途径研究[D].中北大学,2014.

作者:汪君民 龚腾云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tyjyyjlw/7372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