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体育教育改革与构建学生次竞争力范文

论体育教育改革与构建学生次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2-06-30 02:51:37

论体育教育改革与构建学生次竞争力

摘要:体育在培养学生的次竞争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但是高职体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价值偏移、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学方法陈旧、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不利因素。高职体育要进行教育改革摆脱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开发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次竞争能力。

关键词:体育;次竞争力;教育改革

1绪论

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指某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是能使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生的竞争力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之根本。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竞争力应分为主竞争力和次竞争力两种。其中主竞争力是以技能能力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能力为载体而整合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源于学校的日常专业技能教学、实训活动、顶岗实习等活动;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次竞争力的培养,所谓次竞争力是指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能力、抗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相结合的素质能力。主竞争力决定着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高度,而次竞争力决定着主竞争力的发挥程度,主竞争力是上层建筑,次竞争力是建筑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再宏伟的高楼大厦也是豆腐渣工程。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术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途径,以示范操练为方法,以生理负荷为载体,以运动场馆为场所,这些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实践与认知的发展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与其他学科相比,面对培养学生次竞争力方面有其共性,但更加具有特殊性。

2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次竞争力方面虽然有着特殊优势,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目前的高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中专校升级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没能“升格”,保留着中专校的课程痕迹;另一种高职院校是以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模仿本科院校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这两种模式不仅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而且其教学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落后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次竞争力。

2.1对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价值认识的偏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升学就业”成为教育的任务,成为学校、家长、学生的终极追求。学校的教育沦落成为手段性的功能存在,在这样的理念下教育目的出现游移,简单片面的追求学生的智育(也可以理解为知识方面)的发展。和应试教育相似,在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体任务的高职院校这一功利性现象也很普遍,出现了体育工作被轻视,缺乏体育建设经费,较多的高职院校只是注重实训设施、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体育场馆的软硬件设施得不到建设与改善,体育课时不断压缩,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费用核算时打折等现象。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在培养学生次竞争力方面的价值没能被学校充分认可。

2.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还是延续了之前中专或者是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以常见的球类、田径、武术为主体,没能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内容的安排主要还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保健方法等,缺乏职业的元素,没能在职业病的预防、职工体育、终身体育、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相关度不高,过多强调体育学科的独立性,没能发挥好培养学生次竞争力的功能。

2.3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构成来源基本都是来自于体育学院、师范类高校,其前置专业基本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运动训练等,其接受的课堂教学方法培训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去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如何训练队伍、如何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还是遵循着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传统模块展开。具体教学中,准备活动时,学生的热身活动主要还是跟随教师的口令,循规蹈矩的做着;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严格执行教师的练习要求、按部就班的执行着老师的练习步骤。学生在体育教师的严格掌控下,配合教师完成了一堂“十分严谨、整齐划一”的体育课。在这样的课堂下师生关系生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次竞争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4教学评价的游移

教学评价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的价值判断,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变化和效果的一种检验。就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来看,基本都受到功利态度的干扰,过于追求量化的考核,无论是身体素质的评定,还是技术评定,都是在一定的基准下完成,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只盯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1]。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将一个复杂的体育教学评价简化为客观的数据成绩,忽视了体育学习过程其实是师、生在沟通和相互影响中的意义交流,它不是单维度的认知活动及信息的单向灌输,而是包含情义和人格系统的整体性学习[2],这些恰恰是学生次竞争力的构成部分。

2.5教学创新思维不够突出

2.5.1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规律或者是思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方式。它由相对固定的师生群体、教学过程、教材和教法构成。从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来看,它主要分为两大类,两个级别。可以看出,无论是技能类教学内容还是体能类教学内容都有两个级别多种教学模式选择,特别是通用于技能类和体能类的高级模式,因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语言、情谊的交流,强调了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担当意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次竞争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仅仅停留在使用低级的体育教学模式阶段,没有多少人创新思维,积极合理的使用高级模式或者多种模式混合使用,缺乏创新意识。

2.5.2体育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极少出现信息化这种科技含量比较高又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的使用。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常规手段,这些手段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次竞争力。

3次竞争力在体育教育中的致力点

3.1课程目标的明确

作为课程设置的方向,课程目标是选择何种教学内容的起点。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架设。课程内容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确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选择何种教学内容的依据即为课程教学目标。面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下,首先急需解决的即为确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围绕高职教育的育人要求,高职体育应当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能力、抗压能力等次竞争力,它不仅强调如何教会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知识,更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次竞争力,提高学生健身意识、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性。

3.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围绕提升学生的次竞争力,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采用积极合理的体育教学新理念,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选择并完善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健身运动的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教育,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现和培养大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使其个性和智慧得以提升。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重点采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体育比赛现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讲解基本的体育技术,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实战,培养大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思想。

3.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体育不仅仅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必然条件,它也是德育和智育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文化发展、社会交往、族群认同、生活美育、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的评价不能是单一的、片面的。课程的评价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把教育目的追求作为起点,杜绝结果性的技能测试,不能简单的测测体能、技能来作为评价手段。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应该也是必须与当前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与要完成的任务应当具有一致性。社会环境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作为学校不可忽缺的教育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必然围绕人才培养。第二,体育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要拓宽视野。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体能及技术水平上获得提升。要将静态的评价改为动态的评价,要体现其全面性、独特性,要发现、保护、培养学生的特长、创新能力。[3]第三,体育教学评价的尺度应从共性标准转化为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共性基本标准”加因材施教的“个性发展标准”。[4]

3.4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技社会的发展表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学校的教育包括体育必须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须首先改善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具有主动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训练中、课外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创新能力。第二,营造探究的学习情景,活跃教学氛围。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之前的互动,在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互动中能更好地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语

学生次竞争力是核心能力的基础,次竞争力偏向于精神、心理、礼仪及社交方面,核心能力偏向于应用能力、业务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决定着后者发展的高度和深度,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考核人才的次竞争力水平。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提升学生次竞争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要从课程目标、教学手段、课程评价、教学创新等方面入手,上好一堂体育课,提升学生的次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泉.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J].体育与科学,2014(06).

[2]邱泉.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J].体育与科学,2014(06).

[3]徐家杰.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2).

[4]吴秋林.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高校体育素质教育评价模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8).

作者:任军 张惠芳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体育教育改革与构建学生次竞争力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tyjylw/7360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