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范文

探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范文

时间:2022-03-08 11:23:43

探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摘要]随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识教育代替专业教育成为了社会的教育热点,而中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始提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这一指导方略是我国未来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把握两者关系以加强两者的互补相融共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变革;教育模式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19世纪以前是被当作中小学教育的总称,后经美国学者研究将其范围扩大。通识教育,也可以称为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通识教育是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区别”。《教育大辞典》这样定义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根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通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广,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学科的学习,真正从思想上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知识,接受过通识教育的学生应该更能够应付陌生领域,摆脱专业的局限性。它旨在引导学生跳出专业看问题,不被困在某一个狭隘的领域内。通识教育的关注点首先是在其对人性的培养上。对学生进行社会性、科学性培养,使其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寻求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其次才是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来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对知识熟悉和了解的过程中收获知识的硕果和精神的富足,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思维的批判性认知,以及熟练掌握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同时又具有爱心、责任感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什么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即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做准备的高等教育。其目的是针对某一领域对学生进行深入、扎实指导和教育,对技能进行教学培养,使学生在某一领域较为精通,甚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因此可以说专业教育“是培养一个专门领域从事专门职业或专门岗位的专门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城市里的行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教育逐渐从人文教育中分离出来。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和发展的需要,大学也据此在教育学科分类上进行了一定的分工,即设立了相应的专业。

(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犹如建设一栋高楼大厦,通识教育是地基,专业教育就是一砖一瓦,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建造成型。通识教育给予人灵魂和眼界,而专业教育是为他们提供能力、技巧可以去实践、探索。高校在培养人方面要掌握一个标准,高校学生的专业成就建立在多层次上,第一层是各个专业特有的行业技能;第二层是交流,正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第三层是对专业理论和法律法规的了解并严格遵守。只有在此基础上,高校学生才能创造出专业的成就。专业教育的传授需要一个载体,而通识教育就是载体,我们无法在不了解科学方法时对一个具有深度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进行探究。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模式分析

目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四种结合模式,一是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二是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范围比较通用。通识课程的开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同时通识课程多是介绍性的或者概括性的,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专业。三是在学生上学的头两年不分专业,三四年级再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和状态选择专业。四是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学校、企业、工厂和科研基地三者相联系的状态,使学生走出传统校园。我国的通识教育主要还是沿用美国的基本模式,然而我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状态和基本国情,与美国不尽相同。同时,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也非常特殊,因此,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差异,我国想要顺利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模式与经验,同时要分析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且与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相结合。通识教育是跨学科、多学科的教育模式,但是如果不能合理把控,则变成了通而不专。我国社会就业的现状是岗位之间流动大,工作变更的几率大,工作范围跨度大,因此经常会出现改变工作岗位甚至换工作的情况,而高校实施的通识教育能让学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专业教育应该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学习的途径,简化学习流程,增加实践教育,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到专业知识。

三、当代中国国情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当今时代,关于通识教育更适合学生还是专业教育更适合学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现代科学技术处在一个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状态,学科和学科的界限愈发模糊淡化,出现了很多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因此,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变得尤为重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如同树的根系,通识教育增加树的须子,增加其广度,专业教育增加根须的深度,使其深深扎入地面,扎得越深,这棵树越牢固。知识分为四个阶段:技术性的知识,应用性的知识,原理性的知识,哲理性的知识,它们之间呈递进关系。而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目的都在于教育本身,在于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在于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专业教育侧重应用与技术,而通识教育侧重哲理和原理性,两者结合才能够合理应用。在现行大学体制下,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树立通识教育理念,提升学习自主性通识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人类知识体系最基本的了解,为了弥补学生在专业教育中对于知识、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局限性,通识教育不仅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教育的层次上实施通识教育的最高目标。让高校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自身知识的博通与融合。

(二)高校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实施通识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堂,高校学生通过学习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来改变其思维形式和观察事物的角度。高校以成熟学科为教育基础,能够为学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系统性教学。让学生把握对事物的研究方法与思考角度,依据正确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细细揣摩世间万物。在高校学生了解知识细枝末节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世界建立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学生要时刻明白一个道理,即便是置身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所学的本领也是沧海一粟。

(三)引“经典案例”入课堂所学知识能够让人产生共鸣才是真正做到贯彻落实,在高校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可以从专业教育中寻求突破,将通识教育的本质体现在专业教育里,在专业教育课堂上开展“引经典入课堂”的活动,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在微观的教学实践中引入通识教育元素,高校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通过解读经典案例来践行通识教育的传播。高校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开拓思维,寻找一种智力和精神的乐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高校应鼓励支持“教科书导向”,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升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依据各种因素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将经典赋予生命,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包含了原创与精华,并将它的能量传递到课堂之上,让学生摆脱传统机械式记忆,并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和解析。

(四)开展通识教育讲座通识教育较专业教育更有助于高校学生实现独立人格的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而通过开展通识教育讲座,由专业较强的通识教育人士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广度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教育要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两者结合就一定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以“多方育人”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才建设与培养。

作者:徐文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