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路径范文

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路径范文

时间:2022-07-23 03:31:18

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路径

现代大学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通识教育则更重于精神价值。借用社会学者帕森斯关于“知性的复合体”、“道德——价值复合体”的概念,专业教育对应于“知性的复合体”,通识教育则侧重于“道德——价值复合体”。两者在大学教育实践上并不总是处于和谐状态,常常以专业教育掩盖了通识教育,或者以通识教育否定专业教育。当再次审视通识教育的概念时,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把专业教育看成通识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不为过(这时是从通识教育的广义上去理解的),因为“博学的、通才的”之意必然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在内,其目标“全人教育”也必定包含专门之学的教育。这是二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层面。因此,从根本上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不相抵牾的,二者的理想存在状态应该是和谐共处、互相促进。现实中成功的大学教育要么是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教育来达成通识教育的部分目标,比如培养敬畏学术的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造就求真的意志。生物工程学者兼教育家阿诗比说,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对立是伪对立,必须将专业教育作为自由教育的手段;①要么努力打破二者之间的障碍,例如哈佛大学推崇“宽度+深度”的教育目标,即是尝试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提出,“假如不能把专门的知识整合到整个知识体系里,这样的通识教育,根本就不配称为通识教育”。

受到较好通识教育的人,拥有良好的德行、博大的胸襟、丰富的感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这样一些隐性素质必然会成为他事业上的润滑剂和推动力。学者甘阳指出,“芝加哥大学之强调本科和通识教育,丝毫没有削弱其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事实上芝加哥大学历来是获取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大学。”③简言之,专业教育并不能独自解决现代化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如心理问题、价值问题、理想问题、信仰问题等人的精神心灵方面的问题。在肯定专业教育积极作用的前提下,需要研究的是通识教育对专业教育的补救和纠偏作用,而不是抛弃专业教育而转向通识教育。学者钱穆认为,教育应该分为知识教育、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借此来看通识教育,其内容也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加以考察。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吻合之处,二者都强调知识的继承、学习和创新,区别在于专业教育强调手段的学科化,这是现代社会分工制、科层化思维的一种体现。因此,专业教育是知识教育得以开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除此以外,知识教育还可以根据知识的性质、内容借鉴其他的方式。如我国传统的书院传统、西方古代的学院传统,都以自由讲学、讨论辩难的方式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承和教育,这种诗教传统贴近人的本性,适合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所以,通识教育中的知识教育除了以专业教育的方式开展以外,还可以引入小班教学、主题研讨、论辩置疑等方式。这既是对中西教育传统的一种现代继承和发展,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教学方式改革的自身需求。

文化教育是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更宏大的总体精神素质的教育。文化精神是一种塑人的无形的力量,其重要性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在美育方面,席勒关注审美弥合现代人性分裂的功能,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韦伯说审美在现代社会提供了某种世俗的“救赎”,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也是强调在宗教衰落、信仰失落的时代,人还是应该有价值坚守和高贵的追求。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也是在纠正应试教育、功利性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对文化教育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最近二十年来方兴未艾的通识教育也是高扬文化乃至文明的大旗,目的在于塑造通晓人类文化基本内涵、了解人类文明基本价值观念的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在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中,特别突出的是经典教育。历代伟大思想家、艺术家、学者们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最高度的智慧与最丰富的知识,这些智慧和知识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对后世子孙的延续、文明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就是永恒主义通识教育理念所倡扬的“永恒学科”,它具有“永恒的和普遍的价值”、“统整的和连贯的功能”和“基本的共同的观念”。我国古代讲究“读经”、“释经”,即以古人经典文化典籍来对后学加以濡染、感化、教育。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中最著名的第一领域,即所谓“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其内容都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我国中学、大学中开展的“读经”活动即是对经典教育的一种实践。人格教育重在“德”方面。只有丰富的知识技能而不具备高尚的德行操守的人,并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伦理,如“四维八德”(“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王国维认为大学教育应当包括“德、智、美、体”四个方面,其中“德”位居首位,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完全的人格。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者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创始之初,就把德育和智育连在一起加以强调,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现代美式大学理念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德行。我国教育中长期沿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也表现出对德行培养的充分重视。而对于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历练,乃是通识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通识教育的知识、文化和人格三方面教育内容是融为一体的。但在现实中,知识教育得到了单方面的首肯,而属于价值领域的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往往湮没在“知识的海洋”中,只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可有可无的选修课中若隐若现。因此强调通识教育就是要打通三者之间的隔阂,把人从现代机器上的螺丝钉的位置上解放出来,还人以本该有的丰富性。因为教育的旨归在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使人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发掘人的本质,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认为,通识教育不应当以传授学生以知识为目的,而应当以培养民主社会的优秀公民为目的。即是说,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学生成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及国家的一个公民的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具备四种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以及能做适当且明确判断的能力。④因此,现代大学应当拨开商品化的物质大潮的迷雾,在高等学府这方相对的净土中,认清教育的本质,回归大学教育的本然使命,培养出具有通融识见的“君子大人”。

作者:蒋霞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路径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