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剖析本科通识教学选修课现况与举措范文

剖析本科通识教学选修课现况与举措范文

时间:2022-04-01 09:29:55

剖析本科通识教学选修课现况与举措

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对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课程体系应涉及哪些学科,各学科应开设什么课程,各类课程能够承担什么任务、完成什么目标,怎样组合课程内容才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等问题较少思考。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就正式启动,但很多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对象主要是专业主干课程,很少把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建设内容,不论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还是师资队伍的优化都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大大滞后于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有的高校把通识教育选修课当作公共必修课之外的附加课,虽然从外在形式上分为几大类,但没有真正建立起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要么照搬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要么把一些专业课程改头换面,要么因人设课。课程设置很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也缺乏教学大纲的规范,全凭任课教师自主确定,这种随意性导致有些课程内容过于肤浅,仅仅停留于某些专业课程的简单介绍和延伸,无法提升为专业能力;有些课程内容则过于专业,无法实现大众化的通识目标。这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一方面造成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总量相对不足,各学科之间的课程比例不均衡,覆盖面狭窄,高水平课程不多;另一方面也造成课程内容混杂,缺乏稳定性、连贯性,并最终导致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课程价值难以体现。

通识教育选修课师资力量薄弱,因人设课

与老牌重点院校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没有历史积淀的资本,也没有财政支持的优势,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缺乏竞争力,尤其是一些新办专业很难引进高学历人才,其师资大部分是由原来的相近专业的教师经过短时间的“充电”后就匆忙上岗。而有的学院为了完成学校总体的人才引进计划,则在一些师资已经饱和而人才相对过剩的的老专业引进大批博士,从而导致全校师资力量分布极不均衡。再加上前文所述的这些学校自上而下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原因,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可能把优势师资引入到通识教育选修课中,而学校鼓励科研,增大科研投入的政策导向更使教师缺乏开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通识教育选修课师资力量不仅分布不均衡,而且还很薄弱。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从客观上导致通识教育选修课因人设课,一些师资充足的课程多人开设,一些师资缺乏的课程则无人问津。从而导致实际开设的课程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甚至出现“人走课停”的现象。

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由于许多新建地方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目标认识不到位,对通识教育选修课重视不够,没有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课程管理措施和监控手段,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处于松散状态,随意性强、协调性差。由于缺乏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课程设置无严格标准,申报审批无严格制度,课程考核无明确要求,监控体系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在师资、经费及培训等资源配置上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由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不明确,欠规范,且无相应的奖惩机制,所以教师开课和上课往往较随意。对学生选课和考核也无相应的严格的管理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无限制地选课,选什么课、选哪位教师的课,都无所谓,甚至让同学代选或代上课;考核也往往是随堂作业的形式,学生获得学分非常容易。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而开课,一些学生为了混学分而选课,并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思想,正确认识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性质地位和功能作用

首先,高校决策层和管理层必须转变思想,正确认识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性质地位和功能作用,明白“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纠正以往的急功近利思想,立足长远,把通识教育选修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和教学规划之中,并根据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自身特点,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和特殊扶持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状况。其次,高校管理层还应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的高度,积极推进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改革,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目标研究,努力实现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由随意化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另外,学校应加强宣传工作,在师生中广泛宣传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意义,使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概念深入人心,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选修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促使任课教师提高关注度和重视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通识教育研究,建构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应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对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课程体系涉及的学科,各学科开设的课程,各类课程承担的任务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设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标,合理规划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模块,明确各模块课程内容价值追求,科学配置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建构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新建本科院校还应强化课程设计管理意识,科学设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管理方案,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计划的管理,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系统建构具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

(三)引入优秀网络通识课程,缓解师资压力

从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主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往往都是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或著名专家。而如前文所述的种种原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一般都比较薄弱,不能保证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比较雄厚师资力量。因此,引进优秀的网络通识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类学校的师资压力,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起到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质量,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作用。现在有些机构邀请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各学科领域的名师来讲课,经过后期制作,形成优质的网络课程。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现有师资结构,查漏补缺,引进学校需要的而自己无法提供的优秀网络通识课程,并且制定一些配套政策,鼓励学校相应学科的年轻教师作为课程辅导教师,逐步强大自己的师资力量。如此一来,既缓解了师资压力,又保证了课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四)健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首先,应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机构。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通识教育选修课目标,就应该改变以往的由教务处某个科室代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的局面。学校可以设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研究管理中心之类的专门机构,使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应健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其一,建立教师开课审批制度,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确保开课质量。其二,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其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协调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调动教师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积极性,吸引高水平教师开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同时淘汰不合格的教师和教学质量不高的课程。其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考核机制,避免为混学分而选课的现象。

另外,应完善通识教育选修课质量监控体系,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实施的管理与监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规范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开课、选课、教学、考核等各环节的严格监控,及时了解、掌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并且及时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展壮大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通识教育选修课面临的困境可以说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如影相随了,要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不仅漫长而且艰难,所以探寻其出路不仅对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其摆脱困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李丽萍王远明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剖析本科通识教学选修课现况与举措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