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透析通识教导中影视选修课的构思范文

透析通识教导中影视选修课的构思范文

时间:2022-04-01 09:00:07

透析通识教导中影视选修课的构思

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理想人”或“完人”的教育。通识教育认为“理想人”需要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二是具有清晰表达和沟通能力;三是具有融会不同学科、了解不同文化,用开阔的视野省察社会的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五是关心人类及所处的环境,富有社会责任感;六是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

“理想人”的通识教育观,是一种包含了专业教育的广义通识教育观,除开“理性人”应具备专业技能这一能力目标,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教育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在观影中,人的思考和判断,都是独立的,是一种属于自我的观影感受。每一个人都会经过自已的思考,得出对影片的一种判断。作为一门课程,在观影完形成自我判断后,师生之间会对影视的观影体会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观影之后需要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通过文字或口头的方式,清晰的表达出来。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交流中得以锻炼。影视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融汇了不同的艺术门类,综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不论是学生自我的感觉,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的更高层次欣赏,都能够提高学生通过虚拟影视世界,把握、考量现实社会的能力。

影视作品都是附着某种价值的判断,不论这种价值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观影之后,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这种价值的存在,经过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判断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门课程的影视欣赏,不同于在影院或者借助于网络等方式观影,影片是经过教师把关的,因此,这样的影片具有的高于一般影片的价值和意义,任何影片都会设定一定的社会环境,都是社会环境与人之间的故事,在这样的影片中,学生能够对人类及其所处的环境,有更深次的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影视选修课,是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最好载体。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审视高校影视选修课的价值,就在于这门课程最大程度上与通识教育培养“理想人”目标相吻合。

影视欣赏引导教育从兴趣开始

从通识教育角度,定位影视选修课的价值,有利选取课程的内容,这也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难点之一。影视,不论是从影片的数量来说,还是从影视本身的学科角度,其知识体系都是纷繁复杂的,在一个学期内,如何选取教学?在影视选修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课程取向。一种是学生角度的,他们希望课程所选取的影片,更具有趣味性、时尚性。在笔者对500个学生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在影视作品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影视的趣味性23%,其次为主要演员20.7%,故事情节占18.1%,艺术性占14.6%,知识性占12.3%,说不定占11.3%。而他们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中,爱情片占26.2%,喜剧片为22.8%,动作片16.6%,科幻片11.4%,战争片7.2%,动画片7%,其它8.8%。也就是说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看重的是电影的娱乐价值。这应该也是电影最为普遍的一种价值。另一种课程取向是教师,从教育角度来看,承担电影教育功能的应该是电影的人文价值,而不是电影的娱乐价值。两种不同的价值认同,有时候容易产生冲突,也就是学生喜欢看的影片,教师认为不具备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够在课堂上作为欣赏的对象;教师认为具备人文价值的影片,往往缺少娱乐价值,导致学生不喜欢看,不懂得欣赏。

“所好非所教”“所教非所好”的矛盾,集中在影片的选取上。好在,人类创造的影视,除开娱乐价值极强的娱乐片,以及人文价值极强的文艺片外,不少的影视作品,是具有综合价值的。不少的影片融合娱乐性、艺术性,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的感官刺激需要,一方面又能够激发人心灵的思考。在影视赏析课的影片选取上,就需要在两种课程取向上,寻找一种交集,而不是将两种取向区别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影视欣赏能力,片面强调影视的人文价值,往往容易使得课堂显得“曲高和寡”。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开始,选取既具有娱乐价值,更具有人文价值的影片,成为课程的一个关键点。教育从兴趣开始,当学生在观影中,调动起兴趣后,在兴趣中隐含的价值,就应该成为教师挖掘的重点。

娱乐引导学生学习影视专业知识,学习娱乐是如何通过镜头体现出来的。影视赏析课程是需要对影视专业知识,做粗略介绍的,也就是需要对视听语言等做介绍。如果,这种视听语言专业知识,作为单独部分,突出来讲授,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其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因此,有必要在影视的娱乐价值中,结合影视专业知识,强调影视语言的运用方式。比如在《阳关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和几个儿时玩伴丢书包的镜头中,当马小军将书包扔向空中,画面持续了十多秒的时间,在空中十多秒都未落地的书包,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不过在书包落下时,儿时的马小军已经步入少年,这是一种电影中的转场技巧。这种转场以一种喜剧的效果,在不经意之间完成,能够让观众觉得自然,使得影片更为流畅。又如在《天堂电影院》中,有一段极具喜剧效果的段落,多多的同学因为回答不好老师的算术题,丑态百出,并被老师抓住头撞黑板。在这个极富娱乐价值的段落中,镜头最后定格在多多同学的头部因撞击而形成的疤块上,这个疤块在影片的最后,为多多寻找自已的初恋,提供了线索。这是影视中的一种伏笔。在不经意的瞬间,镜头的交待,为之后故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部影片中,这样的伏笔还有很多。教师举一反三,能够使学生掌握这种欣赏技巧。

娱乐引导学生学习影视文化的人文内涵。经典的影片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能够发人深省。具有娱乐价值的影片,较为容易让人接受,但在娱乐化的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思考,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影片的人文价值。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由冯小刚饰演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冯小刚受到学生的嘲讽和戏谑,而在这背后,所放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一种颠覆,这种师生关系的颠覆与影片的时代背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影片的娱乐价值的关注,非影视赏析课的重点,关注影片的娱乐价值其实质上,是通过娱乐价值,吸引和调动学生观影的积极性,而教师的重点在于通过娱乐价值,挖掘人文价值。在学生的观影层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后,可以在影片的选取上,更加侧重于人文价值。

通过角色换位挖掘影片的人文价值

影视赏析选修课程中,如何在学生观影后调动学生对影片进行分析,是一个难点。有时,学生观影的积极性与学生观影后的沉寂形成鲜明的反差,分析电影的能力与意愿,都受制于赏析的水平与自我的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也许较为难以接受。如果将教师的中心地位,转为学生的中心地位,通过提问,让学生换位思考影片中的问题,能够较为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辅以教师对于影片的把握能力,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得到提升。角色换位,就是在影视赏析课程中,学生观影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位为影片中演员、编剧、导演等角色,思考影片所反映的问题。一般,换位为演员,较为容易;换位为编剧、导演较难,但所有的换位思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影片人文价值的探求。

比如在影片《天堂电影院》中,多多的老朋友艾尔弗雷德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于多多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多多与艾琳娜恋情发展到关键时段,艾尔弗雷德欺骗多多说艾琳娜没有来找过他。最终,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多将精力放在了事业上,成为一位著名的导演。观影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艾尔弗雷德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能够激发学生探讨爱情与事业之间关系的问题,虽然,这种探讨不一定有最终的答案,但对于学生自我处理类似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又如在《天堂电影院》中结尾,编剧安排多多观看艾尔弗雷德送给多多的礼物。这份礼物很特别,全部是由剪取的接吻镜头组成。从剧情的角度,这是一种回应,在多多小时候,艾尔弗雷德答应将这些剪取片段送给多多。但这段剧情的目的显然不仅只是一种剧情的回应。艾尔弗雷德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接吻的镜头,在于当时由神父控制的影院,不能放映此类镜头。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在这段剧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思考编剧对于这个段落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把握剧情所折射出的价值。

在另一部影片《美丽人生》中,这部由意大利人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讲诉了一个犹太家庭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父亲为了儿子不受惊吓,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告诉儿子他们在做一个赢坦克的游戏。全剧轻松搞笑,有着意大利电影一贯的幽默。结局也不失完美,父亲虽然在保护儿子的过程中牺牲,但儿子最终走出了集中营,并与母亲相逢。导演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喜笑的方式讲诉那段痛苦的历史,这种方式与直面历史的惨痛的讲诉之间有什么区别、联系,效果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引人思考的。

通过角色换位思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影片的人文内涵,这种思考所得,并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一种自我的体会与感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思考方向与主题的把握,要起到把关的作用。

作者:纪富贵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透析通识教导中影视选修课的构思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