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通识教育的外语教程设定与探讨范文

通识教育的外语教程设定与探讨范文

时间:2022-03-01 10:17:23

通识教育的外语教程设定与探讨

作者:聂爱明咸飞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通识教育没有一个统一而规范性的定义,半个多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不断地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对其做出解释,使之内涵不断的丰富,更加适应现代的教育理念。从目的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从内容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进行的是非功利性的基础知识普及和深入,是生活技能和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李曼丽,1999)总之,通识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强调的是人的情感和道德的和谐统一,强调的是唤醒人格心灵,开发心智,最终促进人的个性自由而积极健康的发展。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大学的教育改革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模式。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先后经历“选修制的出现”、“集中与分配制的出现”、“名著课程的出现”、“通识教育计划的出现”、“核心课程的出现”五个阶段。目前,以其中的“核心课程”体系在大学实践中最为盛行。1976年,哈佛大学提出一项课程设置方案,方案规定:除专业课和选修课外,本科生应该学习一套“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的主持人罗素夫斯基认为:“从广义上讲,'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用批判的态度来接受知识,使他们了解在一定的重要领域里,存在着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是如何被应用的,并对他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根据该项方案,哈佛大学的学生所修32门课程中,16门为专业课,选修课和核心课程分别是8门。

专业课、选修课与核心课程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学课程,奠定未来专业广博的基础;学生学习选修课,能进一步挖潜其爱好兴趣,从而广泛地接触新的不同的领域;同时,学生所学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选修课的范围。与前面几种课程模式相比,核心课程模式更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同时还加强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联系。

(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形式

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是美国的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形式特色。各个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实施风格迥异,原因在于各大学根据自身特点,研究不同课程的组合,开设多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要求本科生必修或限制性选修。西方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通常情况下,在美国的大学中,前两年,本科生要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专业的学习。美国大学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学习并重,没有削弱研究型大学的地位,相反,作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典范的芝加哥大学是历来获取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大学。

(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美国的大学超越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从教育观念变革入手,带动了课程体系的创新,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基本内容,建立了合理的课程结构。例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必须跨学科选课,本科生必修不少于八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此外,美国大学还大力实施跨学科教育,主要类型有以文化传统为基础的课程、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和以未来研究为中心的课程等。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实施小班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有效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在老师的课程安排下,自主进行学术或非学术的研究活动。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也强调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识课程中越来越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美国的大学,由大学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制订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报教授委员会审批。每位教师都在第一堂课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同时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出勤、作业、考试以及课程论文、演讲等环节的也做出具体要求。这样既有利于师生双方的配合,也方便学生监督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当前,高等教育正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转变。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多媒体、网络和远程教学等现代手段。采用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和流行的“案例教学、混合团队、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通识教育角度思考中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最基础的教学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1929年,应聘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强调,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体现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则是基础学术训练和基础文化学习,而非片面追求英语相关课程的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以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在英语教学方面以精读为主,听说为辅。体现课时安排上,每周两次精读,每两周一次听说,导致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听说不重要,只要会读会写就是学好英语的标志。第三学期,听说课程结束,读写课程继续。第四学期,A级学生进行提高学习,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报刊选读等,从而开阔视野。B级学生依然继续读写教程。这就使得英语课程的实践结果是,学生的语法与词汇有所提高,但对于交际能力,独立英语思维能力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善。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目前国内的英语课程大都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以教师为轴线展开。课堂的讲授多局限于教材的词句文章的表层意义的讲解,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而很少对所反映出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留给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广泛涉猎的空间,导致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前的教学方式不再围绕着黑板,粉笔和录音机,多媒体和网络已经普遍运用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部分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就是点击鼠标,逐一演示课件内容,渐渐失去了课堂激情飞扬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根据课件的思路上课,学生根据课件的内容被动学习,甚至由于长时间观看大屏幕引起视觉疲劳而导致注意力下降。当下课后往往大脑一片茫然,根本记不起上课所学。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的

在当前大学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受中学学习习惯的影响,对老师存有很强的依赖性,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不懂的如何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且抱有应试心理目的。平日的英语学习中,以考试题型或考试模式为中心,以通过各种英语考试为学习的终点,根本无心去了解语言之上的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

通识教育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启示

(一)高校要将课程设置多样化

教育的目标是追求知识,追求个人成长。高校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最重要的任务是转变思想,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放在首位。对于一二年级的本科学生来讲,大学英语是其未来专业教育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大学英语的教育要宽广,深入和坚实。我们应该从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得到启示,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包括外国文化、数量思维、科学与社会分析等。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多样化和全面化,体现在大学英语方面,就是要包含对英语国家经典文化,道德思维和历史,文学和艺术的了解和学习。“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之路,首先要设计五门连续学习两个学期的‘共同核心课’”,(甘阳,2006)其中两门就是西方人文经典和西方文明史。中国高校,要将相关英语课程的设置不仅多样化,更要深入的细化。要提倡以开放的心态深入学习西方的文明,通过中西的对比,真正形成自己分辨和批判的能力。

以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学校在第四学期增设商务英语,报刊选读和跨文化交际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根据美国大学对于通识课程的设置方法,中国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可以考虑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础上,从文理专业角度出发,分别设置不同的英语相关的课程,让非英语专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来选择学习,课时的安排可以使每两周一次,规定学生在第四学期英语学习结束前,从而丰富学生的英语方面的基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式

客观讲,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而艰巨。以笔者所在大学的英语老师为例,每周十几甚至二十几节课,加上每次课要面临不同院系不同英语基础水平的七八十名学生,使得大学英语老师静心深入的研究课本之外教学内容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可否认,上百名学生的课堂和二三十人的小班课堂教学效果不可相提并论,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来练习口语。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挑战和更好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在及其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抓住教学着眼点,不仅仅要立足于语言的基础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英语思维的培养,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除传统的课堂讲述之外,还有小组讨论(section),研习发表(seminar)和独立研究(In-dependentstudy)等。小组讨论(section)尤其适合大班授课,但是其难点一在于,小组讨论的效率,即要保证每个小组都真正在讨论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来理解问题得出结论,而非偏离主题。

难点二在于,讨论问题的设计。小组讨论,需要教师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平,精心设计出有意义而值得讨论的问题。难点三在于,小组讨论的机制能否长期而有效的坚持下去。研习发表(seminar)的方式,就是事前几周将任务内容指派给各个学习小组,课后要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轮流担任报告人当众讲解。独立研究,一般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更适合专业教师的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学生要端正学习英语态度,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期望值非常高,尤其在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前,甚至认为老师的几次课就能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顺利通过考试。所以,要教育学生明确,英语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稳扎稳打的过程,除了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之外,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更在于中西对比,融会贯通,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研习中西,贵在打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用英语进行文化与思想交流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课堂评分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所在的大学,就明确规定,在学生的英语总成绩中,试卷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平时成绩的30%分别由课堂发言,随堂测试和考勤组成。其中,课堂积极发言,不在于是否能得出正确或者标准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端正英语学习的态度,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美国的哈佛大学,课堂发言的部分一般占总分的25%-50%,可见美国大学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视和学生积极参与精神的培养。

结束语

通识教育是被高等教育讨论最广泛的一个概念之一,生命力极强,已经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成为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设置模式,人们对它的研究和讨论依然在不断的深化。

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不仅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对于一个人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也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未来对于既懂英语又懂现代科技和管理的人才需求的准备。高等学校应该加强英语人才培养的力度,大力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会不断取得进步,同时还要多借鉴美国的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被举报文档标题:通识教育的外语教程设定与探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