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范文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范文

时间:2022-12-09 06:05:59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特征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逐步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许多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在小学阶段,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兴趣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特征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逐步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许多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在小学阶段,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智力发展。

一、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创造动机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往往体现在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氛围,诱发其内在的动机,可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建立绿色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双向活动,使教学组织形式从单向转为双向、多向,成为多元的、动态的交流网络。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会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学习,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发表独立见解的天地,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激发他们自己探索的动机。例如:在解答“某校二、五年级在校园内植树,把120棵植树任务按1:4分配,二、五年级各种多少棵?”这一问题时,我没有给予任何的提示,而是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解题练习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并逐一地组织学生评议解题思路的合理性。有的同学按例题的方法进行解答:1+4=5,120×=24(棵),120×=96(棵);有的同学则认为把120棵平均分为5份:120÷(1+4)=24(棵),求得一份数便是二年级植树的棵数,4份就是五年级种的棵数:24×4=96(棵);这时又有不少同学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有的先求每份数,再总数减去这一份数剩下的便是五年级种的棵数;有的则从比例的角度考虑,用比例解答出来。小学生在教师营造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发表了自己独立的见解,进入一个自我学习,自由发挥的情景。他们在多向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宽了知识面,创造欲望得到充分的激发,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二、点燃兴趣火种,开启创造闸门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兴趣促使个体去积极的探索新事物,并从中得到心理满足。探索新事物的兴趣能帮助儿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完成创造性活动。小学数学的知识网络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比较严谨,教学起来也比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变“接受”为“创新”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时时提醒自己: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我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侧面时,若照本宣科,势必会把学生思维禁锢在只能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的思维定势上。教学时,可抓住学生已掌握测量圆柱底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大小这一时机,及时启示:“能否用测量平面的方法来测量圆柱侧面的大小呢?你打算怎样测量?这就设置了不能直接用测量平面面积的方法来测量具有曲面特征的圆柱侧面积的障碍,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联想、设想,进而提出多种测量的方法。当学生急于知道设想的结果时,进一步启发:“能否把这个曲面转化成一个平面呢?把它拆开看看。”此时,好奇的学生纷纷亲自尝试。当让学生说说此时怎样测量圆柱侧面面积时,他们就能根据以往测量平面大小的经验说出此时测量当前这一平面的方法。学习中,同学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好的学生认为:今天我真行!后进的学生认为:今天我也行!这节课我激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敢于设想推论、敢于标新立异,最后创造性地认识了圆柱的侧面,为圆柱侧面积计算的学习铺好路。每一节课的教学,我注意让全班学生树立:你在这里行,我在那里行,不但自己行,争取大家行的崇高理念,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开启他们的创造闸门。

三、引导动手实践,挖掘创造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潜能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虽然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仍不失为“新发现”,是一种再创造。发现总是探索问题的开端,可是在探究活动中,对于受到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等因素限制的小学生,让他们在探究知识活动中发现问题,特别是与所学习知识有联系的问题显得更加困难,这一障碍容易打击小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压抑创新意识的生成和发展。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善于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增强善于发现问题的欲望,在交流中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归纳总结中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进入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情境,积极投入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探索活动和过程,自主地走向结论。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当学生认识圆锥的体积不能像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那样用V=sh来计算,并且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中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密切关系后,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你认为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会有怎样的关系呢?2、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证实你的猜想呢?把学生带入一个针对性强,没有限制因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可以用往圆柱体里倒水的方法来证实;有的说:可以往圆柱器倒米的方法来证实;有的说:可以用倒沙的方法来证实……接着,让学生运用他们设想的其中一种实验方法组织分组实验:在圆锥里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在实验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报告,发现、总结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这一规律,并借助求圆柱体积的方法,推导出求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样,就使得学生自主地走向了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动手实验,发现规律,运用已知同化新知,从而掌握了新的知识点。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大多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教师善于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蕴藏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志趣;这种潜能,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潜能,无疑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四、结论

总之,教学中,我始终遵循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将“锁匙”教给学生,创造性地教;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每一道习题,我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创造能力也得到较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文锋.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06)

[2]郑贵树.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4)

[3]沃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讨[J].神州.2013(19)

[4]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

作者:周光能 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炉城镇康定民族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syjxlw/7005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