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及路径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及路径范文

时间:2022-11-19 04:28: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及路径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传统文化理念运用尤为必要,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为此,高校应着眼于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科学引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水平,使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运用能切实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以期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牵引,为高校思政教育稳步推进提供新的时代机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新时期教育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传统文化理念为导向,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推进,将是未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将进一步改变现有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对提升高校思政专业教育能力及创新思政教育新形式具有关键性辅助作用。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

(一)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

信息化时展在为高校教育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互联网不良信息对于青年一代精神和思想的影响,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推进尤为困难。为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文化及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袭,以现代化教育改革为中心创新思政教育新形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契合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诉求,提升教育先进性、前瞻性,也是现代高等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求高校教育发展布局必须与时展保持一致,通过对教育体系及教育机制的完善,提升高校专业教育实践水平,在此过程中,强化高校教育创新能力,成为弥补高校教育管理滞后及教育实践缺失的有效路径,进一步为后续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化推进夯实基础。

(二)满足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需求

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思政教育作为提高青年学生素质水平的有效方式,自然成为现代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为此,高校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实践创新眼光开发高校思政教育新形式,保障高校思政教育能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并根据我国对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的新需求,不断调整高校思政教育方向,使高校真正意义上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和摇篮。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在文化思想教育方面起到积极辅助作用,也使其必须进一步适应现有教育发展新环境,以教育创新为核心加强高校教育探索,同时为后续阶段教育体系的完善积累经验,这势必会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形态。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开展与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接,则在高校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文化思想内涵

传统文化发展其中蕴藏诸多多元化文化体系,将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底蕴,增强思政教育文化感知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引导,更好地开展系统化教育实践,有效突破单一教育形式对思政教育的限制,利用传统文化良好的渲染与感染力,培养高校学生积极思政学习意识。以此形成良性教育发展循环,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构建多样性思政教育体系。早期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更多将教育重点放置于对高校学生思维理解方面,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较小,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融入,建立多结构教育发展形式,让高校思政教育无须依赖单一模式开展教育实践,将传统文化内容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嵌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各个环节,使高校思政教育可形成充分的教育联动,进而运用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内涵的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稳步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感染力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主要内容上充分契合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次要内容上却未能体现高校思政教育多体系文化特征,使高校思政教育对青年一代学生缺乏良好吸引力,无法引起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思政教育学习成为高校学生应对考试的一种方式,让思政教育失去本质意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融入,则能从文化内容思想传播角度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感染力,使高校思政教育得以在教育形式、教育方式及教育体系方面得到充分完善,避免刻意迎合主流意识形态而导致高校学生缺乏思政学习兴趣的情况,以传统文化思想为导引契合高校学生思政学习需求,从根本上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特征,使其在传统文化推动下能更好地融入高校教育发展新时代。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矛盾冲突问题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完善。但由于传统文化概念与现代文化理念不同,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问题。例如,针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传统理念提倡忠君爱国,其中“忠君”代表忠于君主,而现代社会并不存在“君主”这一概念。此时,其所指内涵可以是忠于党、国家及人民。因此,思政教育应基于现代化思想理念,对传统思想中的内容进行拆分,结合现有社会形态进行解析。此外,面对文化结构差异,高校思政教育应择优选择适宜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保障对传统文化运用可以切实发挥实际教育意义,从不同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中汲取精华,通过对现代文化思想阐述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确保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能更好地与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需求相匹配。

(二)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颗粒度问题

内容颗粒度是指对内容精细打磨的程度。受多元化文化发展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构成基础分支相对较多,不同文化之间对教育的认识各不相同。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对教育的理解,是指对特定事物的学习认知过程,这一过程产生的成果是实践应用基础。因此,儒家教育文化要求人应掌握尽可能多的理论概念,其中包括对礼、乐、诗、书的学习,所以儒家教育文化更多的是将教育作为成果产出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实践应用的重要导向。而法家教育文化则更提倡实践锻炼强于理论学习,要求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理论学习概念应用加以完善。基于这一点,可以看出儒家教育文化与法家教育文化之间,在教育形式及教育内容上均有着明显差异。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实践的运用,必须要将不同传统文化内容做好精细化颗粒打磨,并筛选出适用于思政教育课程的优质文化,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应用的科学性[1]。

(三)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内容教育应用基础的限制

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积极影响不言而喻,但传统文化发展中也不乏糟粕。为更好地践行现代高校思政教育要求,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运用,必须要针对传统文化内容中的糟粕进行去除。譬如,儒家文化中推崇等级观念,其本质上是传统文化中糟粕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人平等,与儒家文化等级观念之间有着一定隔阂,其中所涉及的等级制度及君臣思想,容易对高校学生造成思想上的误导,使其形成错误价值观念。对此,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运用,必须去除糟粕文化,加大对符合现代文化思想内容的宣传力度,保障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实践融合,可以切实发挥积极教育影响,并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提升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基础优势提供有利教育保障。

(四)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匮乏及师资力量缺乏问题

当前,我国现有高校思政教育专职教师,普遍在专业教育能力方面有着足够经验,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略有不足,甚至于部分高校思政教育采用岗位外聘方式加以实施,使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观念引入困难重重。加之高校缺乏良好教育资源支持,使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难以再次提升。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从专业教育培养角度,加强专职教育专业教育学习,将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列入师资团队教育培养体系,并积极开展与企业及专业机构的教育协作,利用外部资源引入,实现对内容教育管理不足的弥补,使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专业化角度对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加以运用,一方面,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应用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创造有利的教育发展环境[2]。

四、针对传统文化视角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及路径

(一)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应用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应用体系完善,其目的在于保障传统文化思想能更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提高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应用契合度。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多数停留于对部分历史人物事迹的引用,未能真正意义地探索历史文化发展背后所隐含的内容,使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多数形成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体系,则是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地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将与高校思政教育需求相契合的教育内容运用于基础教育工作,改变早期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格局,让传统文化思想以体系化教育发展形式,纳入现代思政教育实践环节,以此使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内容运用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带动教育实践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实践

高校应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特征,定期组织相关思政教育活动,提高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认识,使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观念运用,不会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综合理解能力,使高校思政教育得以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对其传统文化学习产生一定的意识,从而利用传统文化学习引导,带动高校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不应仅重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其核心是要将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思政教育理念的优秀思想作为重点活动内容,进一步体现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思政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使高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思政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传承,为高校学生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参与思政教育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发多元化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应用体系

开发多元化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实践体系,是运用专业教育兴趣引导强化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发挥作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专业教育实践环境[3]。例如,对高校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读物作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引导,通过分析历史读物中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紧密联系,解析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帮助高校学生在其所喜好的文化体系中发现不同政治中心思想,以此作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突破口,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理念。进而采取一种逐级递进的兴趣教学方式夯实高校传统文化发展下思政教育基础,为后续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机遇。

(四)建立信息化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机制

教育资源匮乏始终困扰着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应用。引入信息化教育补偿机制,则是在现有教育基础上,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足够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在信息化教育加持下,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教育作用[4]。譬如,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采取线上教育辅助及线下教学互动双向推进的办法开展思政教育实践,通过线上与相关专业专家教师团队互动,使高校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发展对思政教育学习的影响,并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与教师课堂教育课程相关联,采取线上与线下教学联动方式,打造具有强烈互动性的教学课堂,一方面,可以积极调动学生思政教育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学习联合开展提供帮助。

(五)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新形式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是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早期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运用,更多停留于对文化内容解析方面,未能切实与现代化社会环境发展相关联,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运用无法起到良好效果。因此,在教育创新方面,应当注重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文化体系的有效对接,确保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应用可以被高校学生充分理解,并进一步汲取文化精华。例如,对传统中历史价值观讲解方面,必须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做好分析,列举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区别及共同点,鼓励学生主动研究传统文化社会价值体系,根据学生个人对价值观念的理解掌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能力,为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纠错提供有效参考。在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同时,为教师科学推进思政教学工作提供新的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点,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有益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使高校学生能通过对文化思想的学习进而对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利用科学教学引导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未来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沈妉.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J].安徽文学月刊,2015(8):135—137.

[2]肖勇,杜勇,魏维.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四川戏剧,2015(5):130—132+138.

[3]杨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保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1):436.

[4]王海军,王妮.传统文化视域下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儒家文化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6):12—13.

作者:周迪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及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sxzzjylw/7488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