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女性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范文

谈女性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2-06-04 03:26:49

谈女性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女性主义理论有助于完善教育对象的性别主体意识

受男权文化的影响,男女性别被传统社会定义为不同的身份标签。女性被定义为柔弱、顺从、附属等特质,这种刻板定义压制了两性(尤其是女性)的发展,阻碍了自我的主体认知和超越能力的发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流行语的出现,更是折射出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主体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格的异化和裂变,导致对自我的否定。受教育者性别主体意识的树立,则有助于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主体性体现“人的那种永远不满足于既在的生存境遇而去不断创造新的生命价值,以获得一个更新的精神自我的行为和意识的特征。”女性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男权文化认同,首先要树立女性主体意识,唤醒女性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女性主义意识是在被扭曲、被鉴赏的男性目光下自我主体的觉醒,是对男性世界压迫者的抨击和反抗,是对“女性独立价值的自我肯定,对其在客观世界中地位、意义和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洞悉。”它是激发女性自立自强,发挥自我主动性,直面现实社会,创造美好人生的内在力量。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原则需要从性别的视角加以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需要区别对待两性在意识、精神、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诉求。要引导女性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精神,克服自身对男性的依附和盲从,培养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承担社会的责任,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拥有真正主体意识的人。同时,要引导男性树立现代性别观念,使之了解女性的解放也必将带来男性更为彻底的解放。要学会将自身从传统性别藩篱中解放出来,克服主体意识过强带来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异性,学会以和善、宽广的胸怀与异性交往。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两性性别主体意识的和谐发展。

二、女性主义理论有助于转变教育内容中的性别偏见视角

虽然国家法律规定了男女的平等地位,但我们还是或多或少表现出对传统两性模式的认可。女性相较于男性是他者、客体和第二性。男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诸多隐形权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向拥有具体性别的个人,虽然承认两性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对传统性别主导力量的影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女性主义理论始终关注女性个体成长过程中,在阶级、种族、人种与文化等方面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认为在教育课程知识的结构和传授中需要改变女性的无地位状态。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上层建筑,应积极转变承载诸多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性别不平等的因素,进而使受教育者明白社会性别是可以改变的,努力克服束缚自身的性别定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关于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知识,因受传统社会文化影响,而体现出性别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在尊重两性生理差别基础上,围绕社会实际,探寻因“性”施教的教育内容。在人生观教育中,要引导受教育者克服传统性别角色定位,选择符合自身个性要求的发展道路。在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只有自我性别的和谐发展,才能为个人和谐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也才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在道德观教育中,在涉及婚恋观、家庭观、人际观等方面,应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现代性别意识,保持人格独立,自尊自爱,相互体谅,培养责任意识、义务观念,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在法制观教育中,要引导受教育者(尤其是女性),有意识地掌握运用自身权利维护自身利益的知识,使女性有机会与男性同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分享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果。

三、女性主义理论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性别发展的教育环境

由于现代大众传媒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和歧视观念,难以客观反映两性(尤其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流行文化成为误导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进行性别角色定位的重要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承载之一的文化载体,一旦形成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形成与这一文化特征相联系的品格。美国女性主义者凯特•米利特指出,“两性之间那些人人深信不疑的差异,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而并非生物性的差异。”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生理和文化传承、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建构下形成了鲜明对立的性别特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有意识地通过社会各种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适时宣传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通过制作体现性别和谐发展的宣传影片,发放性别知识公益宣传手册,开展网络性别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性别教育引领,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性别认知水平。同时,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中,利用活动载体宣传性别意识,将性别平等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特别要开展女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主旨演讲等方式,对个体进行两性和谐发展等多方面的引导,促使性别意识的觉醒。还可以开设性别咨询中心和女性救助服务站等社会研究管理机构,针对个体心中产生的性别伤害、人际焦虑等问题进行性别健康咨询,促使其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可搭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作为先进文化引领者的学校,有责任担负起传播正确性别文化工作的重担。虽然个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多方面影响,但学校教育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需要做好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沟通,通过开通家长热线、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为青年学生性别观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进而巩固学校的性别教育成果。

四、女性主义理论有助于促进教育性别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在社会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一贯重视教育结果,鲜有关注性别特质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随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个体的自我意识(尤其是性别意识)逐步觉醒,迫切需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女性主义理论从性别视角出发,遵从个体的发展规律,肯定个体气质的丰富性,强调个体的性别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创造力的来源。从两性角度考察,可以发现教育性别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转变在教育目标的性别评价内容上对两性先入为主的固定模式。教育是基于人的本性教育,而不是经社会性别化后男性或女性的教育。当受教育者被塑造成社会认可的性别气质时,他(她)其实展现出的人生过程是不全面的,是某种潜能被自我克制的生命状态。男女性别气质不能以优劣好坏来评判,我们要能够包容男性个体身上所流露的温柔、脆弱的一面,也要包容女性个体身上所展露的干练、爽朗的一面。人的性别气质应是丰富多彩的存在,不能简单地以性别模式来区分。“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男性或女性,我们都是两者的混合体,是一端为纯粹女性,另一端为纯粹男性的连续体上的某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培养模式化的人才,而是培养具有个性的创新性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识到受教育者身上所展现出的个性特征是个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在教育过程的性别评价方式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克服传统文化影响的性别偏见,转变对男女两性的固有认识。要改变一言堂式的评价方式,学会包容不同的声音,坚持他评和集体讨论相结合。受教育者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只有从外界客观和公正的两性评价鼓励中,学会尊重和倾听内心的性别潜意识,挖掘自身性别发展潜能,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受教育者作为评价客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以增强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五、女性主义理论有助于促进性别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传统社会性别划分中,男性被认为拥有精神、理性和文化等优秀内涵,女性则被认为具有与男性对立的肉体、情感和自然等低劣性质。当代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性别标准的严格划分不仅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阻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个人全面发展表现为自主的活动、全面的能力和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即作为个人能根据自身意愿自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其个体性、体现其创造性、展示其独特性,从而表现自身作为独立客体的本质。同时,又能自由形成个人和社会丰富的生活关系。个体是否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命题。女性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个性差别的基础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气质特征。女性不仅在男性气质领域可以拥有同男性一样的能力,而且女性气质领域的特征同男性的特征一样具有社会价值。女性主义理论更提出“双性同体”的概念,认为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中有价值的特征结合到双性同体的个人素质里,才是有价值的理想模式,才是实现自我性别气质和谐发展,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及学生的成长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以达到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2010年,国家通过《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的战略主题。除重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人,不是将人规训成为统一的标准形象,而是让人成为性格丰富多彩的和谐个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些)人按照一定的期望,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另一个(些)人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观念、现实行为、行为倾向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新时期,党和国家下发了一系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如《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为全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强调在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指导下,以人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促进受教育者成长成才。女性主义理论经过多来的发展,不仅从社会结构、经济原因、心理层面等方面关注女性所受的限制,更从多角度深入批判受性别文化浸染的规范价值观和实践活动。女性主义理论逐渐影响了受传统思想文化熏陶的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个人的性别观念和实践行为与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思想觉悟是紧密相连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借鉴女性主义理论,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可供操作的空间。(本文来自于《教育评论》杂志。《教育评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谢莉莉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工作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女性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sxzzjylw/64582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