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范文

时间:2022-10-31 04:05:4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要适当渗透语文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当前,人们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大体上同意这样的主张:“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华礅《试论语文美育的内容及其原则》)本次论文我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主导作用到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从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训练到作文教学的美育问题。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情趣;审美主导;审美接受

一、前言

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语文教学界,对语文教学中美育问题的探讨也突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式,提出了新的课题,显示了新的水平。如韦志成的《中学语文美育》、曹利华的《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彭华生的《语文美育艺术》在研究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规律、制定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方略方面,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也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

1.形象的间接性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息交流的符号的,这种符号并不能直接显示人和事物的形象。当我们阅读语言文字后,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依靠自己对人或事物的形象记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才能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相应的意象,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形象的间接性这一特点,要求语文教师灵活地运用美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去创造美的情感、美的意象。

2.情感的蕴含性

美感具有动情性,反映了主体对于对象的情感态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动与满足。美育的这种情感性,在语文审美教育中也充分表现出来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去挖掘、领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理论范畴———“味”。《文心雕龙•隐秀》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现在,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也要十分重视对语言文字的辨味、体味,要引导学生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加以认识和审美,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启蒙的愉悦性

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处在学龄初期到学龄中期,他们接受的语文审美教育是启蒙性质的。对小学生去讲美学的理论知识、去作审美的理论分析,显然是极不恰当的,也是不受欢迎的。教师要努力创造具体、形象的美的情境和美的意象,还要十分注意采用带有直观性、形象性的一些教学手段,以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而且充满稚气的形式,去实施语文审美教育,使孩子们能以自己纯真的童心领略到审美活动的极大的愉悦性和趣味性。

4.方法的多样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施教方式方法。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依赖讲授、分析,有时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却听得乏味,教师的劳动实际上是无效或低效的劳动,这种状况对实施美育当然是非常不利的。其实,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让学生“自悟”。“悟”是古代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理论范畴。语文老师要善于启发、点拨、诱导,促使孩子们去主动地领悟美的意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

1.以美形育美德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描写了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物,这就为语文审美教育发挥“以美形育美德”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通过各种美的感性形象,如船长、诺贝尔等品质高尚的人物,桂林山水、西湖等风景如画的景物,莫高窟、兵马俑等凝聚智慧的艺术精品,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他们的思想情操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当然,真正实现这样“以美形育美德”的功能,还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诱导。

2.以美情导真善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语文审美教育具有“以美情导真善”的重要功能,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真善美,获取真知,使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在语文课上,学生通过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就能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充满感情地去领会教材所涉及的各种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生活知识和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的知识、文学常识等)。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热情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3.以美善怡真情

我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在20年代初就指出:“教训在教育上是一个愚笨寡效的法子,感情的熏染,其活力雄于智慧的辩解。所以谆谆诏告不如使其自化。”(《文艺谈》)语文审美教育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语文学科充满感情色彩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孩子们的情感从小就受到美的陶冶。这种情感的净化和美化,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以美育启智慧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以语文审美教育来促进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智能的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美育启智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一颗具有丰富美感的火热的心,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焕发学习热情,从小就形成、发展一定的创造力,而良好的审美教育正是创造智力活动的重要的催化剂。

5.以美感润言语

语文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语文教师在指导孩子们学习正确、纯洁、优美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时,要积极引导他们去领会语言应该怎样做到正确、规范,并且怎样加以润饰、美化。要努力启发他们去体察语言与生活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应该怎样用美的语言去表现。在指导孩子们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发表意见、造句、作文时,要热情帮助他们在运用语言文字时首先努力做到正确、恰当、合适、得体(这样就具有了朴素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学会作一点必要的润饰、加工(这是语言进一步的美化)。这些,就是语文审美教育“以美感润言语”这个功能的具体内涵。

三、教师的审美主导和学生的审美接受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主导作用

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其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而渗透、贯穿在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审美教育,同样也包括施教与受教这两个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只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互结合、相辅相成,语文审美教育才能有效地实施。其间,教师对学生的审美主导非常关键,具体表现在诱发审美情趣、示范审美实践、指导审美方法、组织审美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经常、反复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掀动他们感情的波澜,并使学生的兴趣和感情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深化,他们就能获得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就能逐步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课文中往往包含着不少美的意象,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只是把它们看成各自独立的意象,而不懂得从意象的组合中去深入体会美的意蕴,获得独特的审美理解。教师应在这方面作一些必要的引导启发,进一步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这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发挥的审美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对学生审美活动的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中。教师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位特级教师指导三年级学生写《秋夜看月亮》的作文。她认真细致地组织了一次观赏秋月的活动。她掌握好观察时间,在月亮升起前十分钟把学生带到河边。在气氛的渲染方面,教师也作了精心安排,当明月升空时,她拉起手风琴,让学生一边看在云朵里穿行的月亮,一边轻轻地歌唱:“皎洁的圆月亮,银盘般的圆月亮,你可愿意和我们来玩有趣的捉迷藏,你呀满脸含着微笑,躲在云端哪一方?”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嫦娥》,更加感到悠然意远,流连忘返。这次活动以后,孩子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描写了当时美好的情境,这说明他们的审美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出来了,他们幼小的心灵深深地受到了美的熏陶。取得这样的效果,当然同教师认真、细致、富有成效的组织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小学生的审美

接受心理学生的每一次审美体验,一般都包含着强化审美期待、开拓审美视野、积累审美经验的过程。通过反复进行一系列的审美体验、审美实践,学生就能通过耳濡目染形成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1.强化审美期待

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情感,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要进入审美体验,先要有一个准备阶段,即审美期待。怎样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进入审美体验的准备阶段,不少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例如,有位老师在教《鸟语》一文时,先让学生看各种鸟的图片,倾听各种鸟的叫声,然后问学生:“你们听懂了什么?”学生只会说鸟儿在唱歌,在说话,然后再问学生:“你们能从鸟儿的叫声中听出它们在说什么或唱什么吗?”学生露出困惑的表情。老师继续说:“其实鸟儿的语言可丰富了,你们想做它们的知音吗?”接着老师又说:“作者就是鸟儿的知音,你们想学会他的本领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审美期待就很快地得到了强化。

2.开拓审美视野

在学生进入审美体验的准备阶段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迈向审美体验的初始阶段。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创造条件,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去努力发现、领略大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例如,低年级教材中安排的诗歌《秋姑娘的信》和中年级教材中安排的散文《北大荒的秋天》,就可以让孩子们先自己去观察秋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然后再通过学文,展开想象,进入美的意境。

3.深化审美体验

同审美体验的初始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交错的是审美体验的深化阶段。在审美体验的深化阶段中,应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进他们情感、理解的深化和升华。有位特级老师在教《二泉映月》一文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听到了淙淙的泉水声,有的学生说听到了叹息与哭泣,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月光映水的美景,有的学生说看到了瞎眼的阿炳在泉池边拉琴的情景……老师在介绍了阿炳一生的坎坷经历之后,再让学生伴着二胡曲自读课文,然后再问学生:“你们又从琴声中听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听出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有的学生说听出了他对师傅的思念,有的学生说听出了他对命运的抗争。老师总结说:“这充满深情的琴声多么感人啊,因为琴声里融入了阿炳的心声!”接着老师又说:“作者不愧是阿炳的知音,他用与琴声一样有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这支二胡名曲,读了这一段段描写细腻的文字,我们仿佛亲临奏琴的环境,感受琴声的意境,更走入了阿炳的心境。”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入情入境,在实践中积累了审美经验,深化了审美体验。

总之,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他们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识的综合性的表现。而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促使他们自觉地向往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在小学生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在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积极投入的一系列审美体验过程中,学生强化了审美期待、开拓了审美视野、积累了审美经验,才能使自己的审美情趣得到比较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作者:张鹰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