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探讨(7篇)范文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探讨(7篇)范文

时间:2022-11-10 04:34:13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探讨(7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

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融合,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此外,审美教育的提高能够改善人的意识行为,培养高尚的精神、节操,人的品质也得到升华。阐述了笔者进行语文教学的自身经验以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科学性;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步。审美教育是传播时代文化精神的一种途径,它根据时代的审美愿望和审美理念来进行传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审美感情的形成。审美标准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质与情操,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要从小抓起,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融合审美教育,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我国小学阶段教学审美教育目前现状

由于我国僵硬的小学教育体制发展的原因,学生并不能感受到汉语言的美好之处。而我国的部分学校和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机械式的拆分了语文学科,而这种拆分方式强化学生练习“字、词、句、文”,但是忽略了学生内在情感的挖掘和培养。除此之外,很多教师把语文这一学科当成了德育教育课程,只注重通过语文向学生灌输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而没有真正的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文学性和人文性。教师由于忽略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字情感底蕴,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审美教育没有被广泛传授。这样一来,全方位发展的、健全思维人格的学生也没有被充分挖掘、培养出来。由于很多学校以及老师对语文教育这一理解不够充分以及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够实际。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向学生传递知识,从而导致语文教育的目的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审美教育更是没有被表达出来。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重视要把该讲的内容全都讲完,没有给予学生分析、提问以及讨论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想象力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得不到发展,审美能力自然也会被局限。

二、审美教育对策要科学性、针对性的加强

(一)深入体会文字,感受视听语言。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将课程内容传达给学生,不能只依赖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直观的接受多媒体内容时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咀嚼。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法的特点利用一些手段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热闹活跃。使用多媒体教学体会生动形象的视听觉之外,还要注重内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桂林山水》,能够让学生直接、直观的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秀丽,让学生融入到桂林山水这一美好的景色当中,再配上名家的朗诵,通过这种缓缓的带入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诵这篇课文,朗诵时不仅要注意抑扬顿挫,还要在脑子中将语言结合画面,真正用心的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

(二)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文章意境。让学生去品味诗词之中的意境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只有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之后,才能更深入体会到语文这一学科所表达出的文字美和情境美。由于教师在教学课程中的主观意识过于强烈,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与见解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自己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如,《荷花》这一课,教师应该具体的向学生描述荷花是什么样子,荷花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结合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播放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这种柔美的音乐声中自主的结合文章体会荷花池的意境美。这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如同深入其境感受荷花池所带来的美,这就能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度和认识度。

(三)用心品读,寻找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仅仅进行审美教育工作是不够的,还要清晰准确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其蕴含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家的背景,将其生平经历结合起来考虑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讲解文章时不可以忽略文章当中的重点字、词、句。通过理解这些字词句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情绪更完整的表达出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握细节,整体品味文章,引导学生自主的通过这些字词句,以及相关细节去寻找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有了思想共鸣或者情感共鸣之后,就能够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这种引导方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只要认真去理解文章内容,用心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发展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会语文所带来的文字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杨艳,张静.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8,(21).

[2]张继芳.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作文,2010,(14).

[3]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作者:张锐峰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临江一小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基于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审美教育;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逐渐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需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而想要发现美就需要具备一双可以发现美与观察到美的眼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去观察这个世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运用好美,同时还要借助美学原理来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观察美、发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在实际中往往将这种教育看作是“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所形成的能力被称之为“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1]。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开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好知识,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学生智力与品德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可以运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一)为学生创建审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因素,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些美学因素的讲解工作,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美的世界中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美,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2]。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先解读好教材,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美,从而可以更好地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法。且对于多媒体教学法来说,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与内容等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教材中的知识,这样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审美教育就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描述自然美好的文章,因此,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选择一些图片与歌曲等来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中播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好语文知识,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自然界中的美。借助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界美景的同时,有效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好语言上的美,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从网络上选择适合进行教育的内容,充实与完善课堂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3]。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探究出教材中的有效教学因子,帮助学生理解好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要端正好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春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74-75.

[2]沈红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2):154.

[3]罗芝敏.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渗透[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10):34-35.

作者:马志杰 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摘要: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教育指的是通过物质、精神等不同的美的形式,以耳濡目染的渗透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心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中经常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引导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更应该发挥其审美的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美、认识美。那么,我们就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来探讨一下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给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要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审美的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带领学生去发现语文中的美,去感受语文中的美。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大部分都是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应该所学习的品格或者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山川人物的赞美,这个时候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课文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什么是美,这篇课文表现出来了哪些美德形式。举例而言:小学课文有一篇是《桂林山水》,这一篇主要是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美,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例如“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一段内容的描写不仅仅表现的是祖国山川的美,作者所运用的文字的表现形式也很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把桂林山水的风景特点展露无遗。老师在讲述这篇课文的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去问学生“大家觉得桂林的山水美吗,他究竟美在哪里呢?作者写的这篇内容美吗,为什么你会觉得作者的文字很美呢?”然后一步步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这样才能在语文的教学中去渗透审美教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生动再现课文中的美

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的意识,光靠老师的嘴皮子去进行讲解和学生自己的联想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生动地把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展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去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当然,这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还原教学情境的方法更多地适用于描述祖国河流山川的教学。举例而言:五年级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是描述《九寨沟》的风景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教师单纯地去描述九寨沟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即使加上自己的想象也很难去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审美教育也不能很好地开展,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再现九寨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有很多素材是用来反映生活的,而对于生活的形象的表达都是借助语言来进行描述的,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当中,才能发现语文文字中的美,从而让学生都去学习,去完善自己的语言运用形式。举例而言: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是《跌倒》,学生们在学习走路跑步的时候都跌倒过,但是大家都没有想过跌倒的联想,课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描述为“跌倒”,描述了“跌倒”所带来的积极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学会一些道理,老师可以这样去问学生“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跌倒过,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跌倒也可以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感受呢‘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的现象,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在描述落叶和雨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从而去引导学生联想到自然现象的描述,去发现课文中文字运用的过人之处,和语言的美。

四、通过故事让学生发现心灵美

审美的教育不单单是学生对于美丽景色的欣赏的渗透,还包括对于学生心灵的洗涤,通过小学语文的教育让学生发现什么是心灵美,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如何去做才算是心灵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的品格,也让学生明辨了是非和价值观。例如: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舍身炸暗堡》,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那些艰难困苦的年代,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在哪儿都是“小霸王”,把中国的一些传统的美德抛在了九霄云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文中一些表现人物心灵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心灵美的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才是心灵美。就拿的故事来讲,老师可以去问学生,问什么明明知道炸掉碉堡自己就会牺牲,还是义无反顾地拿起了炸药包呢,这体现了身上的哪些特点呢?他去炸掉暗堡对于我们祖国的贡献有多大呢?让学生去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心灵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美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应该仅仅是教师教会了学生课文中的内容和主旨,教师也应该去带领学生去诵读课文,去感受课文中课文的节奏所表现出来的美,从而去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其他的美,这无论是对于课文内容的教学还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亦或是课文美学的感受都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课文的朗读没有节奏,就相当于人渴了喝白开水平淡无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相当于白开水加了糖,香甜可口,学生才能愿意去慢慢品位,才能在课文的学习中加以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到节奏的美。就拿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诗歌教学来讲,诗歌的教学是语文中经常遇到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如果学生平淡无奇地把它念出来,那么很少能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对于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主旨都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了其中的节奏美。总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并把它贯穿到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能学会语文知识,也能陶冶情操、洗涤心灵。

参考文献:

[1]杨萍.审美教育应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教研)2011(4)

[2]周兰.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4)

作者:张剑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第五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智育、德育是互相渗透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美启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美储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以美怡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智育、德育是互相渗透的。一方面审美教育必须以小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审美教育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技巧的形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表现为: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开阔胸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感受和鉴赏教学内容,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以美启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美启真”,就是说通过审美教育,启迪人的智慧,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形象思维。如果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一出现,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这种由审美对象(教材)产生的美感,便激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就是以美启真的力量。教师如果在这时候,因势利导,就可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带学生到学校植物园里去上课。那满院墙爬山虎叶子,非常新鲜,密密匝匝,仿佛一幅碧绿的挂毯。这鲜美的形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说着、着,忍不住用手去抚摸。老师让他们读了课文,然后再让他们对照着课文里描述仔细地观察爬山虎的叶、茎、根。他们惊异地以发现:书上描写的和观察到的竟是一模一样的!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还不停地提问,诸如“为什么这种植物的名子叫爬山虎?”等等。老师一一作了解答。观察完毕,老师问同学们从观察爬山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说,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有的还说,除了按顺序观察外,还可以观察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的变化。最后老师要学生仔细观察其他植物,然后写一篇习作。一节语文阅读课,在这充满了情趣、充满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学生们在美的感受中,陶冶了情操,开启了智慧。这一节课,在孩子们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二、以美储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以美储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心灵趋向善,趋向完美。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是一个重要原则,“文”和“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如何以美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运用语言描绘、课件、音乐、视频演示等方式,创设和渲染情境,使学生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我这样设计第5自然段的教学环节:1.读了课文第5自然段的文字,你有怎样的心情?(愤慨、痛恨、痛惜……)2.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情感。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4.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5.教师引导语: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此刻,同学们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一位学生写道:“读着课文,看着影片中熊熊燃烧的大火,我的眼睛湿润了。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宝库,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惨遭掠夺与毁灭,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强烈的共鸣,难道不是审美情感对道德情感有力的渗透吗?

三、以美怡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以美怡情”,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们的情感,愉悦人们的精神,美化人们的心灵。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如果没有绘画、音乐、雕塑、诗歌以及自然美所引起的美感,人生的乐趣就会失掉一半。”在日常生活中,悦耳的音乐,动人的绘画,优美的舞蹈,奇妙的书法,都能激发人们愉快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美怡情呢?创设美的意境,如教学《鹅》(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课: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校的张老师一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一边用白粉笔画了两个白鹅,雪白的鹅弯着颈项仿佛在唱歌;用绿粉笔勾勒出了一道道水波,碧绿的河水,仿佛在轻轻地流着;又用红粉笔给鹅画上脚掌,那红掌仿佛在清澈的水中划动着。最后她又添上几朵白雪,一抹远山,两行垂柳,一片青草地。学完课文,老师让学生每人创作一幅《咏鹅图》。学生们纷纷拿出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图画。那一幅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白鹅戏水图,激发了学生多大的学习兴趣啊!你能说,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没有在这美丽的图画得到一点净化和升华吗?的确,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就是一首诗,一曲音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吗?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的品质,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以美启真,以美诸善,以美怡情,三者是紧密联系,而双互相渗透的。由于审美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漫长的、精心的,同时又是深邃的、久远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邱明正.等美学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安红 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研究

摘要: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时代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必不可少;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美育;审美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新课程标准中发现,审美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和知识技能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已越来越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独具的性质、功能、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一词是德国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把“乐”列为“六艺”之一。可见,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在进行知识文化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优越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爱美的情趣。”而小学的美育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

1.让小学生感受美。教师要有意识的把审美对象呈现在学说面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意注意,经过一定时间的细思默想,消化理解,把整个过程分化成个别感觉再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完成感知过程,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如《趵突泉》《海上日出》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朝法白帝城》展示了三峡美景,洋溢着诗人遇赦东归使轻松、喜悦的心情。

2.让小学生欣赏美。小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利用课文插图欣赏美,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插图由于颜色鲜艳,形象生动,使学生强烈的情绪感染,达到显著的审美效果。如《颐和园》《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则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艺术美。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欣赏美,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如身临其境。

3.让小学生创造美。创造美,是让小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规律”再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穷人》,可让学生续写结尾,这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使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得以再次体现;《火烧云》,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发挥想象,仿写课文,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才能,而且也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4.走向社会,发现“美”的生活。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地观察,专注地倾听,深入地探究,仔细地体味,让学生在美的环境里诗意的栖居。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1)解读文本,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审美体验。大多数所谓学高为师,教师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根本不,校外教育有着教师专业不同、教学方法各异的特点,这也会导致校外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培训、交流等活动来提升专业性,为校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③创新能力。新时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对于校外教育事业来说也是如此,教师需要积极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对校外教育的教学方式、内容及节目编排等进行创新,形成教学特色,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

(2)“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指的是教师在校外教育中承担着三种角色:①学习者。校外教育教师应当具备活动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随着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同行交流、外出学习等形式学习新的校外教育理念和方法;②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和设计校外教育活动是教师的工作重点,校外教育有着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大纲,看似无从下手,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保证校外教学活动组织的科学性,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③研究者。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有着新特点,校外教育发展形势和方向也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教科研着手,反思校外教育中的问题,积极研究校外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来提升校外教育教学水平。

(3)多元化评价。在校外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道德品质、劳动技能、参与校外学习活动积极性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校外活动过程中的全方位成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更好的投入到校外学习中,这对于提升校外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在新时期,应当积极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通过校外活动场所的拓展、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来提升校外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校外教育机构公益性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李慧民,刘福平,刘喜琴,王春社.新形势下加强高等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管理的探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2,(06):86-91.

[3]王红.浅谈校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230.

[4]吴君棋,冯鉴.0浅论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质量监控方法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43.

作者:张鸾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北辰绿色家园校区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究

摘要: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审美能力。而语文学科美育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这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应时刻渗透着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这是小学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努力寻求正确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途经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学好语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其自觉地把美育和智育、德育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受到教育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

1.把握教材中的自然美。反映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属自然美。热爱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类课文大致有三种审美形态:一是描写自然物可供观赏的美景、可亲的生活环境而获得审美意义。二是有的课文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现着人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成果,是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生动形象。自然美在于它能把学生引人联想与想象的天地,领略自然带给人们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觅、采撷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那必将在他们的心灵中产生强烈的震动。

2.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美。在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文字犹如优美的音韵,这些独特的音节,经文学大师们的组合,回荡起美的旋律。不论进行自然美的教学,还是进行艺术美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美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理解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3.发现教材中的人物美。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写人物的,既有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劳动者,他们之所以被歌颂,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要关于引导学生对美的人物产生美感的激动,不但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外形美,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内心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知识与其美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美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感情得到升华,技能得到提高,情操得到陶冶。

二、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加强阅读、加深理解。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增强审美情趣,读书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无味地读课文,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轻音乐,动听的乐曲再配上波澜壮阔的大海画面,先让学生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逐步让学生自读、几人读、分组比赛读,营造了一个开放的、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慢慢使其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世界,真正达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提高其对语文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那幅诱人的美景,引导体会渔民们打鱼满载而归的那种喜悦心情,达到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手脑并用、画出心中的大海。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像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有了想像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我抓住这一特点,树立多元意识,开发课程资源,打破课堂界限。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美、表达美。让学生把在课文中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议论、交流的形式讲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循环低声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让学生用水彩笔画出他们心目中想象的大海画面。于是大海、日出、帆船、海鸥、波浪、大鲨鱼等等,都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的笔下,形成了活而有序的课堂气氛。

三、利用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读好书好读书,审美观悄然而生。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萌发的。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布局,联系自己平时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在联系比较中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文辞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还要巧妙布局,有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使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要充分利用文体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牛晓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5(21).

作者:金华 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胜利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进行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提高审美情趣,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审美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师生的审美情感,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审美因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阅读教学最本质的需要。

关键词:

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审美情感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追求高分数成了学生和老师的最终目的,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创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审美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

审美是一种人的精神需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诵读、感悟以及联想和想象等方式,充分挖掘、发现文本中所包含的各种审美因素,使学生在获得文本知识的同时受到正确的审美教育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训练,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审美素养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是按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去激发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以教材为媒介,通过众多文章在知识、情感、技能三个因素的交织运转中形成的。使他们在开放的阅读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品质,把握辨真伪、识善恶、分丑美的正确审美准则,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审美教育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发挥作品审美愉悦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多渠道的情感诱发,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反作用于阅读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于课内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

(一)创设审美情境

对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其中导语环节的语言设计及表示尤为重要,精彩生动的导语,引人入胜,往往瞬间即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心灵的震颤。好的导语设计可在开课时就触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从表达看不仅是语言的优美,而且凝聚了老师真切的情感,传递给学生的是听觉之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恰当的播放配乐音频、图片、录像等感性材料。通过一定的节奏和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及时的引导和启迪,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脑海中就会呈现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

(二)重视美读体验

情感体验作为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美读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美读,认为美读可以体悟文情,传情达意。他认为,多次的美读首先能让读者体会文章的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陶冶读者的情感世界,即体悟文情。美读不仅能体悟文情,更能理解到情感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义,即传情达意。美读可以把阅读材料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即能了解作者要表达些什么,又能达到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毫无障碍的接受阅读内容的感染熏陶。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材料内容、陶冶学生性情的主要途径。

(三)深化审美感悟

所谓的审美感悟实际上是将阅读材料中所隐含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象,借助一定的力量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通过一些非语言,非概念式的思维活动而形成一种主体内心可感受到得体会和体验,产生一些文字表象之外的审美意象。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感性对象的知觉性认识上,而要有透视力,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进入文章的深层领域,调动一切心理机能去挖掘和体味,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意蕴。审美感悟的实质是在对文本的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是对文章深层的理性揭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感悟”这一层面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沉浸在文章表象的层面,而应深入文本,挖掘深蕴其中的更多的精神内涵。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跨越文章文字的界限,把艺术的精魂唤醒,让学生心灵尽情地领略文章艺术营构世界的无限风光。同时,审美教育也是学生精神获得解放,情感得到同化,人格得以升华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更加突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王春晖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中心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探讨(7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