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范文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28 05:29:40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高校师德建设能够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激励相容理论视角下,高校可将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保证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激励相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孵化所备受社会关注,高校教师也越发受到大众的关注。然而近年来,高校教师有损师德的事件偶有发生,虽然此类事件的发生只能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作风问题,并且此类事情的发生只是极少数,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对高校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高校教师队伍的名誉也大大受损。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事件虽然发生频次极少,但还是可以看出当前一些高校仍存在师德建设不到位的情况,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其行为。基于此,本文将从激励相容理论的视角展开研究,通过模拟激励相容机制,来帮助高校展开师德建设工作,进而更好地规范高校教师的行为方式,为师德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二、何为“激励相容”

“激励相容”理论来自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昂尼德•贺威奇,在他提出的“机制设计理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激励相容”理论。在我们生活的信息交换系统中,参与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也可以隐瞒一些自己不想透露的消息或者告知他人错误信息进而达到自身目的。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引进激励机制,用以规范参与人的行为方式,使其能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以及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达到原本的预期目标,这即是激励相容理论的内涵。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利己倾向,在利己倾向下引导的行为方式往往可能会对社会的良好运行产生一定的效益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社会系统能够更好地运行,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制度规范,约束社会生活中的各个主体在利己倾向下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个人的自利以及社会整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就秉持着“激励相容”原则。

三、运用激励相容机制进行师德建设

师德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准确地说是教师在长期任教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是教师思想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的一种表现。在激励相容理论视角下,高校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师德规范机制,以高校作为系统,保证系统内的每个教师都能够参与到师德建设工作中来,同时高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对教师个体展开激励。

(一)激励机制的实际应用目前高校大多是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师德氛围营造以及榜样示范展开师德建设工作。舆论的引导宣传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展开,使得广大的高校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明确的师德意识,在生活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榜样示范是指高校对于某些师德尤为突出的教师予以表扬,并以他们作为众多教师的榜样,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模范事迹激励广大教师学习看齐。在营造师德氛围方面,高校主要通过大力宣传校风校纪以及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来积极引导培育良好的师德精神,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高校师德建设仅仅通过宣传手段往往是不够的,师德建设应当由浅显表面的“服从”转变为高校教师内心的“自主道德行为”。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往往将师德简单地看作是对规章制度的服从与遵守,而忽略了教师本身对于师德的理解,忽略了教师由内到外对师德内涵本质的归属感,实则师德建设工作更多地是帮助教师养成一种“自主道德行为”。将激励机制应用于师德建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形成“自主道德行为”,并且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协调教师利益与高校整体利益相一致,将两者的共同利益尽可能放大。社会对于教师群体往往有着十分刻板的印象,认为教师就应当视金钱如粪土,品格高尚无比,应当无私奉献自己。但在实际生活中不难发现,教师群体也仅仅是普通大众中的一个个人,教师本质上也是一份职业。因此,高校不仅要对教师群体的行为加以规范,还要积极引导正确的社会氛围,认识到教师行业的不易与辛苦。社会只有摘掉了对教师群体的有色眼镜,才能够使得教师群体获得更大的呼吸空间与发展空间,师德建设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进行。

(二)激励机制在师德评价和工作责任中的应用在科学高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中,往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师德评价系统,另一方面是工作责任系统。师德评价系统是为了在同一且科学合理的标准之下,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展开师德评价工作。工作责任系统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区别工作任务,也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工作责任明确之后,师德评价也能够更为细致地做到公平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责任系统服务于师德评价系统,为师德评价系统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数据,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在评价内容上,需要保证被评价教师愿意将某些信息公开于大众眼前,相关人员对这些信息展开分析,将不同类别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输送,进而使得评测结果能够达到更为有效准确的传播效果,也能够使教师在评测过程中更加积极,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为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作用。此外,评测结果应当予以重视,最好能够将评测结果与教学成果摆在同一位置,也列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当评测结果不再仅仅是一张纸的时候,它所代表的更多意义往往能够使教师们对师德评测更加上心,也只有当教师们真正对评测上心,才能够发挥评测工作的本来意义—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师德评测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三)精神物质双管齐下根据精神与物质同步激励理论,仅有精神方面的激励或者仅有物质方面的激励是很难真正形成激励的效果的,只有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激励效果。一般而言,物质激励主要指教师能够切实获得的利益,比如工资、奖金等等。物质激励一方面是通过物质奖励来提升教师的收入,使其获得拥有更好生活品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评测激励机制遴选出一些表现十分优异的教师,予以物质奖励。高校在给予教师物质奖励时,应当注意将整个流程透明化,保证教师在激励过程中的公平感及参与感。并且,校方在选择物质奖励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如果学校自身运营情况并不理想,学校资金紧张,校方应当及时向教师说明情况,切不可做难以实现的承诺,否则会给本校教师带来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对于学校的情感,也会对教师个人的生活安排产生不便。如果学校运营状况良好,资金宽裕,校方应适当提升物质奖励层次,以此展示校方对于人才的爱惜之情。这种物质奖励不仅是校方给予教师的奖励,也是校方对自身实力的无声说明,这会激发教师更大的奋斗热情,师德建设工作也会相应地被教师群体更加重视。精神激励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方式,奖励内容一般更偏向于荣誉类,比如认同、荣誉或是培训等等。相对于物质激励而言,精神激励更加悠远绵长。精神奖励对于教师群体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使得教师在任教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精神动力。并且精神激励能够转化为教师的一种信念,帮助教师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不像是其他工作,单纯地为利来为利往,新闻中常常能够看见偏远山区的支教教师因为舍不得离开可爱的孩子们,或者是想为所支教的贫苦之地增加一点点希望而最终选择永远地留下来。高校教师教学对象都是大学生,教师看着学生们一点点成熟,一点点长大,这对教师而言就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教师群体对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相对较为淡薄,而精神奖励对他们有更为深刻的意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激励机制中重要的组织部分,两者在激励过程中的比重分配需要根据高校被评测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其更为需要的部分占比适当提升即可。高校应当对校内各个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于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教师积极予以帮助,使得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精力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及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德监督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任务巨大的工程,在师德建设工作中,不仅要建立激励人心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规范师德行为也有必要进行监督。这就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提高监督能力,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为监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监督则需要高校内的每一员都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是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参与其中。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也只有在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教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健全的规章制度为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为守则标准,教师能够根据这一规章制度轻松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师德建设标准。在这一行为准则的指导下,教师的自我约束工作能够更加轻松地开展,师德建设评价工作也有了更为详细的评判。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时对师德建设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在当今社会,舆论监督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以及魅力。现如今信息网络十分发达,每一个人都能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最新消息,可能是电视,也可能是校园广播,不过最为广泛的还是手机。通过信息网络,任何一个小小角落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分享给数以万计的人,其魅力也正在于此。通过网络舆论,教师能够时刻感觉到被监督的紧张感,并且舆论背后的压力也会给教师群体行为作出强有力的约束,使得教师在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教师应当遵守的师德规范。但在舆论监督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能够对教师群体有正确的认知。现如今许多人仍旧将教师身上神圣的光芒加以放大,无时无刻不在要求教师从始至终自律无私,但是却在实际生活中借着美化教师头衔的舆论压力来对教师群体实施压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纠正这一不正确观念,减少对教师群体的负面舆论伤害。毕竟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莫须有的责任的确太过于沉重。舆论压力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对于其消极的一面,应当积极予以纠正,争取在社会中形成更多积极的舆论引导。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监督机制能够对教师行为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引导,帮助教师实现自身道德建设以及提升自律能力。在监督过程中,虽然无法做到全方位监督,但其意义在于渲染一种严肃的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能够帮助教师群体时刻督促自己规范言行举止,时刻牢记教师职业道德,进而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师德建设工作能够开展地更加有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个人利益与高校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更好地激励教师为自身利益为高校利益而奋斗。同时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高校的建设发展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斌.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J].赤子(下旬),2017(1):9.

[2]程展鹏.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7(8):41-43.

[3]郭大炜.中国梦视域下打造高等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7(52):167.

[4]乔力广.基于构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287-288.

[5]李尊清.管理方格理论视角下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7(15):173-174.

作者:张敏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sdjylw/7360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