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师德建设神圣范文

师德建设神圣范文

时间:2022-12-07 03:08:04

师德建设神圣

一、引言

先秦时期的大智慧哲人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就是说,社会或统治者大力提倡某种东西,必然意味着失去了更好的东西。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大道是世界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律,是最基本的存在,大道本来自自然然,没有美丑、善恶之分别,因为这些相对的概念是互为存在的,没有美就没有丑,没有善就没有恶。论文百事通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但社会行为、意识、观念出现分化以后,人们才不得不创造出大量的相对的词汇来描述现象。当世界堕落而远离自自然然的大道后,就会有人来倡导和挽救次一级的仁义学说……万世师表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候,受到了老子的批评。老子是站在道的层面看问题的,老子道:“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虽然老子说得有道理,但是孔子自有他的忧虑,于是孔子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他觉得大道已经失去得不可挽回,但是如果不及时提倡次一级的仁义观念,社会恐怕堕落得更快。

现在,全社会再次寻找和强调师德建设,说明我们已经失去比师德更好的东西,也说明现在的师德的确不如人意,不符合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了。

二、师德是道德在教师职业的具体体现

道德在每个行业都有具体体现和要求,教师也不例外。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对老师社会行为和育人行为的软性要求。师德虽是软性要求,但在构建、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师道尊严,品格感召力方面却是非常硬的。师德的要求高于成文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公民行为的底线,师德是教师对自己品格的提升。因为教师是教育人的职业,是提升社会品质的推动者,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有提升人的品格魅力和道德能力。有的人说,到寺庙里看到和尚道士开靓车、玩手机电脑,就印象不佳,失望之极。因为和尚与道士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是道德的化身,是追求心灵解脱者,他们追求的应该是精神的解脱,摆脱物质的羁绊,他们应该是青灯黄卷,打坐念经。同样的,千百年来,人们同样形成一个对教师的理想化的集体印象:实验室中忙碌的身影,在三尺讲台耕耘不辍,深夜在灯下备课、批阅作业,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长者、智者,他们远离世俗喧嚣,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教师的言行偏离这个集体印象太远,老是讲究吃吃喝喝、物质享受、玩乐无度,学生和家长是有看法的、不买账的、会失望的。

因此,我们既然选择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一定要有所取舍,也许我们失去的是眼下的利益,但得到的会是永恒的无价之宝。比如当兵的,国家一声令下,甚至可以舍生取义,他们连人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付出,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我们不能像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那样,享尽人间富贵后还妄想做神仙,人不必要、也不可能什么好处都拿尽。有舍才有得,帝王们舍不得人间富贵,就不可能成为神仙。教师如果舍不得市井的浮华,就得不到睿智儒雅的教师形象和在清净中感悟的智慧。

三、教师要有传承文明、创造文明、美化心灵的使命感

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只有一两个,少数地方的多一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家庭对教育孩子失败的承受能力是很脆弱的,特别是独生子女,就是不能失败。某些学生的淘汰,对于学校可能是百分之零点几的事,对于他的家庭却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尽一切努力创造一个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有好的成长环境。身边很多值得尊敬的榜样,在无声的细雨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

成才当然不是单一的技能、知识,而是心灵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虽然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努力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之说是不成立的,学生的成长涉及内因、外因等许多因素,不能把外因强调过头,包打天下,但是也不能否认学生的成长与教师有很强的相关性。

如果将所有人按高尚、庸俗或先进、落后程度在数轴上表示,肯定会有一个曲线分布,是不是正态分布暂且不管,那么高校的老师应该是处在高尚这一端、先进这一端。所以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如果教师都不去努力,整个分布将会向下移动,这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作为高校的老师,从智力方面讲,作为民众中高智力一群人的老师,如果我们都不去努力将文明程度向上拉,还能指望谁去拉呢?我们带动社会文明、进步,传承文明,创造文明,除了自己要严以律己外,还要通过教育一批人,让他们再去影响人,开枝散叶,最后达到绿树成阴,花色满园。

所以,教师虽然在学生成长中是外因,但也要把外因弄好,在好的外因长期熏陶、熏染下,就有可能感化而成为学生的内因,内外因协同作用,共振互激,成才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操守、自己的品位、自己的人格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师者的第一要务,如果本身没有过硬的道德操守,如何能够传道?传道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自己有实践、有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才是动人的。我校的高慧老师在交流的时候说到教师的操守时能把自己感动得哭起来,说明这些师德要求与她的追求是共鸣的,因此让这样的老师来传道一定是感人的、可以打动人心的。

四、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投入真切的感情

笔者有一次听一个在校学生说,她在给一位韩国小朋友做家教。虽然是一个家教老师,却让他能够真切地理解老师的苦心。同样,如果我们能用父母的眼光,像师长一样看学生成长,注视他们失败,替他们着急,我们的师德建设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在这点上,到年龄的老师,条件成熟的赶快恋爱结婚,结了婚赶快生孩子。为人父母是激发人们对老一辈和对下一代真切感情的最自然、也是最佳的有效途径。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对这样的论述,笔者的理解是有先后顺序的,先要老吾老,幼吾幼,然后扩大到老及人之老,幼及人之幼。先要深沉地爱自己的孩子,才能真切地爱别人的孩子。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深层感情都没有被激发出来,说要老及人之老,幼及人之幼,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晨

笔者回想近二十年的从教经历,刚参加工作后的一段时间,看学生就像兄弟姐妹、像朋友,在感情上总觉得是有一层难以克服的无形隔膜。当自己也为人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心血、倾注感情后,才能真切地体会父母的无疆大爱,也才能自然地明白每个学生在他们父母心目中的分量重如泰山,每个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看到学生的懂事、成长,能真切体会到其父母的欣慰;看到学生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时,自然感觉到其父母的焦虑;当学生因为身体、心理的疾病不得不请父母领回家治疗时,能体会其父母的心在滴血……就觉得如果是因为我们的疏忽、我们的失职导致耽误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是耽误,对家庭是打击,那是不可原谅的。

五、从本能升华,建设神圣的师德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本能也是不简单的,没有本能的诱发,从何谈神圣。当广大教师能够从人类本能的爱升华到自觉的职业道德时,师德之魂就回归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需要再强调师德,那时就是《礼记》中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

被举报文档标题:师德建设神圣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sdjylw/5591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