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及心理调适探讨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及心理调适探讨范文

时间:2022-11-24 08:09:50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及心理调适探讨

摘要: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为个案,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时的适应性,及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疏导、以及如何加强新生团队建设等入学教育方面工作做了全面梳理,注重“三全育人”,整合院校各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心理调适;团队建设;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不容忽视。目前我校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突出呈现以下特点: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心理压力大,应对外部环境能力差;情感、认知方面不能协调统一,易冲动等。不仅如此,部分学生自认学历低,将来步入社会竞争力弱,且认为将来工作和所学东西可能不沾边,有学非所用的思想在作怪,即面对将来就业压力所提前表现出来的无方向感和挫败感等等。面对诸多问题,这就要求作学生管理工作的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同时要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对学生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以使得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取得实效。

一、采样研究及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19级新生(二)研究方法(问卷为不记名,不定向选择):采用自编问卷形式,成功发放问卷142份,有效收回123份(三)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四)由上表可见,高职院校新生所面临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环境上的不适应调查结果显示,对外部环境不适应的学生,只占受访者很小一部分比例,仅为15.6%,可见,大部分新生对所处校舍、食堂、及周边环境还是比较能接受和认可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不适应性,这可能与其原来所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流,因此,不需要过多关注。而对于主观环境的不适应,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性而言,却高达58.7%,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在中学时期人际交往面比较窄,范围仅限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如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等,而步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生疏的人群,一些新生不免会产生一种社交恐惧心理。一方面,新生有交友的迫切需要,然因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性格的差异,又难免使得新生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旦交友失败或稍不顺心就会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更加强烈的思乡情绪(大一新生来校后新鲜感没过多久就想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极具代表性的心理倾向),尤其现在多半是“00后”的孩子,猛然间缺少了父母的呵护,要过独立的大学生活,这难免使得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有时甚至是一种失控的状态。当然,“00前后”的孩子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已经趋于成熟,于是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在所难免,然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却很难有一个“度”的把握,凡此种种造成的人际交往上的障碍都不能够予以忽视。2.心理上的不适应作为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相比于本科院校而言相对较低,而部分学生可能在中学阶段是班上的佼佼者,倍受老师和父母的青睐,然可能出于心理素质弱或因高考失误未能步入心怡的大学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心气较高,看到以往同班同学进了“211”或是“985”院校心理多半颓丧,总感觉自己和他们已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心理落差很大,难免会在一些事情上出现抵触情绪,这从问卷调查上也看得出来,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约占总受访者人数的28.4%,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要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也并非易事。当然,大部分新生的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还是来自面对全新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以及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产生的,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约合60.3%,也是所有备选项中分值最高的。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相对较少,情感体验、情感把握不足。二是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换,这无疑会引起甚至加重心理上的不适应性,无形中,学生对先前大学生活瑰丽奇幻、无限憧憬的美好向往被现实所打破,于是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各种因素使得学生心理上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一些新生此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诸如:失落、挫败、孤独、焦虑、以及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便随之而来。因此,作为学生管理者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亚健康毋庸置疑是关键。3.学习上的不适应鉴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学阶段多半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居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多以被动的“接受”为主,“教与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进入大学后,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高职类院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因此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已完全不能满足学习的实际需要。就我院计算机系而言,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在机房的各种实验,诸如:动漫设计、网页操作、网络布控,以及把所学的软件程序应用于实体操作,以此检验输入输出的正确性与否,尤其“嵌入式工程”专业,其是计算机行业比较新兴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大多需要学生上机操作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这对部分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在这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对教学模式发生转变而感觉不适应的竟高达48.4%(且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另一方面,除了“对口”入学的以外,大部分学生都是经过高考而迈进大学门槛的,随着高考压力的解除,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目标缺失、压力缺失、求知态度涣散、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也是新生学习不适应的一个主导因素,据问卷结果显示,这部分隐约透露着“社会空心病”的学生约占全体受访人员的一半,因此也是很值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新生进行适应性调适

(一)强化思想政治及专业思想教育———入学教育重引导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有关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设定,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其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现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配备有专职辅导员,且按学生人数要求有一定的配比量,可见,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也就是对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视,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各高校理所当然地摆在首位,高职类院校自然也不例外。鉴于问卷调查中新生所呈现出的种种不适应,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我们更加有必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对新生进行如下思想教育。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并结合新生思想实际,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及时事热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来说,可采用集中教育和长期教育相结合;单向传递和双向互动相融合等,以实现全员、全程育人)。二、开展校风校纪教育,使新生全面了解我院的校史、校情、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使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并以此培养、巩固新生的爱校意识(如院学生会为新生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专升本、考取编制情况、学生参加国赛、省赛获奖情况,以及让已步入工作岗位的就业、创业佼佼者来系部进行现身说法,使得大一新生对今后的就业前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等等)。除此以外,“还要通过课堂引导、专业介绍、未来就业发展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专业教育”[1],就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而言,对新生的专业教育应包括很多方面,诸如:系部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就业前景、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前沿学科等等,让新生了解学习计算机不是仅仅靠“点击鼠标”、会打字、会排版、会收发邮件这么简单,而是要懂得编程、懂得程序的运行原理、不仅要学会网页的制作,还要懂得网页如何维护,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等等。

(二)加强新生心理健康疏导———入学教育心理调适是关键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性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专门性教育活动。”[2]它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它将贯穿于教育的一生。对高职生而言,这个阶段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步入大学校门以后,可能会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父母的依赖与自我独立、渴望与人交往与自我封闭、以及原先学习方式的惯性与现实教学模式的反差等等,都会使得新生们在思想和情绪上出现一个较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就会使得某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失落、自卑、乃至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这点从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很容易看得出来(学生有无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大一第一学期是排查的关键)。此种情况下,心理调适变得至关重要,心理调适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团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团体性教学时成员间的相互认可、相互帮扶,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健全人格[3]。2.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心理辅导,以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调节方法。3.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等内部因素,构建正确评价观,以实现自我调适[4]。4.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全方位、多维度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之,针对新生出现的上述问题,应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应注重以下方面:1.辅导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情况登记表”及入学时填写的原始资料(这部分信息属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极高)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分类别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尤其要对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高度关注,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分学生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大,若了解不到,或处理的不及时,后果会相当严重。2.辅导要有阶段性。通过“心理健康量表”或“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对普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建立“心理危机档案”,就学生心理疾病轻重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或辅助治疗(必要时进行转介)。3.辅导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对有心理障碍学生不能歧视,应予以高度关心和关注,在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到为其保密。其次,教育或治疗方法要分清轻重缓急。具体说来,轻者可采用谈话方式、或是“认知—行为”疗法予以矫正;中度可建议学生定期前往心理咨询师处做有针对性治疗;而对心理疾病极其严重的学生来说,要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其去心理疾病矫治中心做阶段性治疗,或是建议去医院做药物辅助治疗。当然,这里谈到心理健康疏导,就需要提到“差异化教育理论”,即根据不同生源类型(一般分为:普通高中高考入学;普通高中分类招生入学;中职升高职入学等)做到个性化教育。同时还要因人而异实现“多元智能教育”,正如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所提出的,“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具体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5]。

(三)开展团队建设,实现“破冰”———入学教育搭建集体向心力

“破冰”英文释义为“breaktheice”,其是户外拓展训练中一项专业术语,其源自于“冰山理论”,意即: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意识的部分只占了很少的部分,而更大的部分是潜意识,“而‘破冰’就是为了把人的注意力引到现实的意识上来,如此以来,人的注意力就无法或者不容易被潜在意识所影响,这样就可以达到团队融合,离开怀疑、猜忌、和疏远。”[6]因此开展团队建设,实现“破冰”是促进新生人际关系交往,消除隔阂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彼此之间互不熟识,且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及个体差异性,因此短时间内很难相互了解,彼此适应,更谈不上“交心”了,这个时候,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我们就要花大力气在团队建设上下功夫。

结语

经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个案研究表明,大一新生的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尽管属个案,但“00后”学生的共性也得以彰显。因此,整合院系各教育资源,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心理调适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下,“我们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总的指导思想为抓手”[7],提高政治站位,落实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以实现“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相信经多方努力,大一新生的青涩定会随着时间推移破茧化蝶。

参考文献:

[1]徐引红.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生源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崔民日,王丽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究———基于“消极”与积极心理学整合的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6):93-98.

[3]张慧.基于高职学生心理现状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20(20):242-243+246.

[4]黄玥.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心理调适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7):38-40.

[5]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著,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史娜.试论企业培训活动中积极情绪的培养[J].当代经济(下旬刊),2012(20):40-41.

[7]郝文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102-103.

作者:付丽华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及心理调适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rxjylw/7488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