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4篇)范文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4篇)范文

时间:2022-11-09 04:46:56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4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入学教育研究

摘要:

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重要的第一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通过第一课引导大学生认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活,尽快完成角色转变,确立大学目标。本文以激励学生满足自我实现需要为基础,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四个重要目标”,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呼唤的“四种精神”,对大学第一课的有效实施进行探讨,为当前大学生入学教育提供内容、形式上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

高校;入学教育;大学生;精神

一、“大学第一课”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形式大体相同,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全校性的开学典礼,领导讲话,介绍校情校史,寄语新生,这个环节的组织一般由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另一个环节是分专业进行,按照自然班级,进行专业介绍、安全教育、校纪校规学习等,这个环节的组织部门一般是院系。这样的入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无实效性可言。在我国,“上大学”是中学生的根本目标,升入大学在他们看来已经大功告成了,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所以,从新生入学开始,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第一课”,帮助学生确立大学目标,引导他们在人生新的起点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大学第一课”机制创新与实践

每个人的身上有三种力量:身体的力量、技能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身体和技能的力量是帮助人达成梦想的工具,而精神力量决定人最终能做成什么。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人才培养基地,入学教育第一课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社会关注焦点与学生身体力行相结合,把新生的好奇和新鲜引导到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中来,并将责任感和使命感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在入学教育第一课中,我们应将激励理论与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效能。激励理论与大学第一课的融合,应体现在高校对学生“世界观、科学脑、人文心、勤劳手”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让学生获得“四大精神”,即,在世界观中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在科学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人文心中培养学生的传承精神,在勤劳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世界观培养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大学时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确立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世界观是学生大学时代的向导和明灯,指引他们寻找人生的价值,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正确的世界观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有的放矢的教育。具有时代精神才能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在当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的世界观,并在其中凸显中国梦这一伟大的时代主题。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肩上不仅仅承载着家人的希望和梦想,更承载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大学第一课”中,可以组织新生观看“复兴之路”纪录片,通过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明确自身的使命;组织新生开展“我的大学梦”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到大学生活多姿多彩的同时,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描绘出美好的愿景;组织新生参加老生“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的报告会,让他们看到在学长身上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组织新生开展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让他们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不仅仅是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在有些人看来,世界观是高校“两课”解决的问题,跟“大学第一课”没关系,在“第一课”中通过一些活动作为有效的载体,恰恰是对后期“两课”学习一个很好的导入。当世界观教育成为一门必修的学分课时,学生持有的态度和亲身参与体验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在“两课”教学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对这期间的感受进行总结和回顾,是对具有时代精神世界观确立的一次系统的梳理,也是对入学教育实践效果的一次很好的检验。

2.科学脑培养与创新精神相融合

“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带给我们关于经验世界的任何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胜任这样的角色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学习水平。说过:“能不能正确的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思维是界定人才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在“大学第一课”中,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科技兴趣(创新)小组的成果展,通过一件件真实的作品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组织新生参观创新实验室,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组织新生参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一个个创业者的故事,一个个实体虽小却是新兴的行业、产业,这对所有的新生来说是一堂生动的创新创业课……。科学的思维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形成,“大学第一课”需要做的就是在入学之初就激发学生“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什么都想知道”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开始的专业学习才会更有目标,激发兴趣在这个阶段比告诉学生专业学习计划更重要。教育家贝蒂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我们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改造我们的头脑,从而独立思考,而不是把别人的思想塞进我们的头脑。”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脑和创新精神,让大学生掌握科学创新方法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探究的心态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对知识的渴求能让他们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脑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必要条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普遍共识,在“创客”涌动的大学校园,“大学第一课”是他们开阔眼界、重塑自我的第一步。

3.人文心培养与传承精神相融合

如果说科学是教人求真,那么人文心的培养则是教人向善。《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竺可桢曾说过:“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神,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己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者之富于常识也。”可以说大学是一种思想,接受这种思想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人文氛围的洗礼和熏陶。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传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心培养的同时,要培育民族的传承精神,这种传承在今天看来,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也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在“大学第一课”中,可以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组织新生开展新生节系列活动,给新生一个特长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对大学丰富的课余生活充满期待;可以组织新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给刚组建的小集体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让每个个体都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接受“和为贵”思想的传承。这种人文心与传承精神,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一个大学的校园不仅仅是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林荫道等冰冷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一群人的集散地,更是笃实求真、止于至善的传承与发展的延续。在“大学第一课”中,通过学生的看、听、想,然后领悟人文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继承一个学校自觉地学术精神、永辉的道德精神和敏锐的时代精神,在脑海中烙下国家、社会、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才能赢得自身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4.勤劳手培养与工匠精神相融合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勤劳手正是高级专门人才的体现。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正是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门技术,具有了勤劳的双手,经过实践的摸索,在这个专业技术领域越来越精通,不懈的追求更高的目标,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了工匠精神,就拥有了内外丰盛的人生。工匠精神让我们知道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常识。人的一生在不断追求着知识,却漠视了常识。常识需要人的善心、用心、细心、给予心、责任心。五辰鸿道教育产业集团董事长付守永在《工匠精神》一书中用“三减三增”回答了如何体现工匠精神:利己心的日减、利他心的日增;攀比心的日减,感恩心的日增;索取心的日减,给予心的日增,这些东西在专业的教材上是学习不到的。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呼唤,就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仅仅是技术的传授已经脱离了当前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在培养学生勤劳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大学第一课”中,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基地,或者是就业基地,通过一个完整操作流程的参观,体验岗位与责任、课本与实际之间的关系;组织新生学习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墙上贴着的操作规程,不是安全注意事项,更是一种企业精神,一种职业操守,就像我院用劳动教育课这种载体,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来体验“我的区域我负责”这样的企业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专业实践更体现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在入学之初,让学生知道不管是基本劳动、基础劳动、还是高级劳动,勤劳是必须的,勤能补拙,所有的事情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完成;让学生抱着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的态度去学习,这样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结束语

大学的珍贵在于这里是大多数人最后一次系统地接受教育,在大学的校园中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大学第一课最大的意义在于:在入学之初就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而不会把大学的时光虚度。“大学第一课”实施中,只有学生喜欢的内容和形式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可以很快乐,很有趣,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在工作实践中,要根据新生的特点,紧扣时代的脉搏,开展的“大学第一课”。参与组织的部门也不仅限于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任课老师、学校团委、专业教研室、实训基地、科创园等部门都会参与其中,多部门联动,构建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参考文献:

〔1〕马彦.浅谈大学新生教育[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1):69-71

〔2〕杜晓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之构建[J].鄂州大学学报,2013(3):46-48

〔3〕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91-95

〔4〕孙彦.大学生入学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与教育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3):49-50

〔5〕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99-101

〔6〕付守永.工匠精神[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9-10

作者:汪慧兰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入校的首次教育活动,是为了让高校新生熟悉和理解大学,对大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认识。本文主要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教育重点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一般而言,高校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学校、学院以及年级三个层面,年级层面直接面对新生开展,是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年级层面的入学教育也是本文的研究范畴。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困难

要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首先应当明确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尤其是面对现阶段“95”后甚至“00”后的高校大学生,他们“个性更加突出,思想更活跃,他们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之处”,不针对其特点、梳理其情况、弄清楚教育面临的困难开展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1、来自学生家长、高中教师的影响

学生进行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极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大学教育,学生对于高中学习、大学学习以及走向社会这一过程缺乏连贯性的认知,高中学习和大学教育相互割裂。考上大学有时甚至成为了学生教师、家长鼓励学生在高中认真读书、专心读书的借口和理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即使知道所接受的对于大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或者错误,仍然会对潜移默化的形成对大学的初步印象,影响其对大学的认识和判断,给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带来困难。

2、来自影视作品的影响

我国影视作品中,因为商业化的需要,对于大学校园和学生大学生活的描述往往注重矛盾冲突的重点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呈现出来的大学校园和现实情况往往差别较大,或者只反映大学生活的若干方面。如注重对于大学校园恋情的描写,把校园爱情作为大学生活的主线,如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大学生物质生活情况,渲染纸醉金迷的大学生活,如在影视剧中,突出强调大学生打架、斗殴、堕胎等负面情节和内容等。这些流行的影视作品,不仅在成年人以及大学学生中有着较高的欢迎度,而且影响和覆盖了较为多数的高中学生,“作为价值观、理想、信念等还未完全定型的学生,在面对影视作品时,更容易受到其中各种元素的影响”。

3、来自高中学生自身的影响

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面临着强大的高考压力,高考成为学生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学生心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希望进入大学后,能够享受多元化的大学生活,但却因为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学生自己构想的大学生活往往离现实较远。从学生自身学习来看,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把日常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远超出学生承受范围,促使学生对大学做出学习压力较小的预期。从学生生活来看,高中阶段学生生活较为单调,参加的社会活动较少,除了学习之外,很少开展社会实践、兴趣研究、志愿服务等课余活动,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长期相对密闭性的生存环境,导致学生寻求大学的自由生活。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包含的教育因素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注重从学生自身出发,聚焦学生与大学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理解自己在大学期间自身价值、自身发展与大学环境和大学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鼓励学生认识高校的办学环境和资源

作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环节,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大学有一个基本的熟悉和了解,明白大学与高中在体量上的本质不同。我国现阶段高校建设,一般占地数千亩,固定资产数十亿元,图书馆藏书百万册,教职工数千人,学生数万人,这都是一般高中无法企及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让新生知晓其能够在学校获取的学习和发展资源,并且应教育学生在大学期间,善于运用学校软硬件等各类教育资源发展自我,建立自身与大学办学资源之间的常态化联系机制,探索运用大学资源的渠道和方法。

2、鼓励学生对话

高校的名家大师一所高校中,教职工一般三、四千人,其中专任教师两千人左右。对于重点大学而言,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在50%以上,包括两院院士、“”专家、“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端科研人才,师资精良充沛。学生应在大学学习中,树立多角度学习思维,不仅要从大师名家身上学习专业知识,探索科技前沿,而且要感受大师人格魅力以及治学态度,提升自我。

3、鼓励学生形成大学精神

大学学习,首先应该是对于大学精神的学习和理解,高校一般都会凝练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涵,这些精神内涵与高校历史沿革、发展脉络、重大业绩、杰出事迹等多种内容一起,形成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理想和宗旨。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笔丰厚德育资源。”新生应在大学精神的浸润下,勇担时代责任,树立崇高理想,塑造优秀品格,形成健全人格,明确读大学的目的和意义。

4、鼓励学生理解大学学习

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一批科研场所和基地,强调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对前沿科技的探索。新生应当明确,大学学习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是培养探索思维和研究素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初入大学的第一课,对于学生大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更好为新生大学生活拉开序幕。

参考文献:

[1]杨希.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初探[J].决策探索,2015(8)

[2]周爽.“95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方法的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3]刘倩倩.浅谈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5)

[4]陶立霞.大学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

作者:卜一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第三篇: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摘要:

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进校第一堂课,如何创新性地开展新生容易接受的入学教育,如何一步一步引导新生思想政治、专业素养、入党启蒙方面的教育,从以往的“灌输式”转变为“体验式”入学教育,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从高校制定入学教育筹备、实施和效果入手,着重阐述入学教育的实施步奏,以期为其他高校的入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宝贵意见。

关键词:

入学教育;积极筹备;有效开展;实施步骤;总结反思

十八大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进校第一堂课,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优势,让新生更多了解学校、学院、专业、生活服务等相关信息,进而起到立德树人的功效是尤为重要的。新生入学教育的策划、实施和效果怎样,直接影响新生对学校和大学生活的认知,因此,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成为高校近年来对新生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如何把以往“灌输式”入学教育转变为“体验式”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考的问题。现以贵州师范大学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为例,阐述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成效。

一、积极筹备,统筹安排

新生进校前,首先做好新生基本信息处理,了解新生的年龄、性别、生源地等基本信息;其次,根据学校实际,从理想信念教育、校史院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医保宣讲、诚信教育、入党启蒙教育等方面制定详尽方案,使得入学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后,根据实施方案,充分做好新生进校前的氛围营造和物质准备。通过一系列统筹安排,筹备新生进校前的准备,旨在帮助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新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注重过程,有效开展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入学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融合,既要发挥学校领导、教师、党团组织的引导教育,又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两项原则正是入学教育的主要精神。新生入学教育中,怎样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入党教育等联系在一起,用“体验式”教育引导学生学好大学的第一堂课尤为重要。

1、新生入学典礼

新生入学典礼安排在新生进校办理好入学手续后,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包括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入学典礼,内容涵盖新生理想信念、校情校史、专业认知、入党启蒙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校史展览馆、学院楼参观

组织新生参观校情校史展览馆,使新生对学校有更多直观了解和认识,同时,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学院楼,让新生更加了解学院,也通过学院发展的辉煌历史,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新生爱院、爱专业、爱班级的情怀。

3、辅导员、专业导师与新生见面会

该见面会以班为单位开展,辅导员老师们将自己和专业导师介绍给所带班级的新生;辅导员见面会采用交流、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旨在解决新生诸方面的困惑,同时建立班级QQ群,便于班级事务管理,关注院校及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号,辅导员还就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和军训有关事宜告知同学们;专业导师则针对专业学习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引导新生转变学习方式,走出专业理解和学习的误区,更好地投入到大学专业学习中,针对一些实验性、实训性的专业,专业导师也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等方式,让新生对本专业有更好的感知。

4、研究生党员与新生互动会

新生们按专业分流到指定教室参加与研究生党员的互动会。交流会主讲人由研究生党员担任,研究生除了简单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外,还分别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进行专业学习”、“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主题与新生进行了交流,在做好新生入党教育引领的同时,用自己的实践成长经历,引导新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大学生。

5、安全教育

为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安排保卫处老师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讲座以校园内时常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为例,告诫同学们务必要注意防火、防盗、防骗等,并专门针对新型传销手段、网络防骗、恋爱安全等方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6、谈心谈话

针对学生数据库和军训期间的观察,列出班级心理、身体或家庭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清单,对他们进行一对一交心谈心,让这部分所谓的“弱势群体”感到“家”的温暖,通过交谈,了解他们的奋斗目标,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指明方向,以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真正把“立德树人”做到点面结合。

三、总结反思,扬长避短

1、采用集中与分散、点面教育

结合整个入学教育的实施,有集中式学习教育,也有分班、分专业分散式教育。在面上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做到点面结合,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在提升学生大集体意识的同时,也加强了新生专业特色意识的培养,把握个别特殊学生的教育。

2、“体验式”教育的融入

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就是根据杜威的“经验学习”和“从做中学”的理念而建构的。入学教育过程中,采用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视角去体验、进入设定的事件和情境中去体验,对学校学院发展和专业特色有一个体验式的认知,这样更加提升新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专业兴趣。

3、合理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凸显。新生入学教育中,将QQ、微信平台等融入入学教育中,通过网络平台新生感兴趣同时又该应知应会的内容,通过新媒体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受教育,咨询互动中加强老师、学生互相交流。

4、缺乏长效性机制

我校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集中于新生开学的第一个月,甚至是仅仅集中在军训期间或者军训前几天,而忽视大一整个学年都是新生的入学适应期,因此,学校和学院实施新生入学教育时缺乏长效机制。针对入学教育缺乏长效性机制来看,建议学校实行入学教育的“课程化”、“学分制”,将整个入学教育纳入到大一新生第一个学期的课程中,修完给予学分,这样不但利于在入学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好让新生不断消化,不断寻求自己的学目标,当然,这也为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阵地。通过“课程化”、“学分制”的实施,真正做好教育“立德树人”的第一课。

参考文献:

[1]陈岸涛,马娟.高校新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8(5):131-132.

[2]张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0(9):63-64.

[3]马娟.论大学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的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

作者:翁应芳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入学教育效果报告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校的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既有助于新生适应新环境,也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本文通过调研来发掘现有入学教育模式中的提升空间,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入学教育;效果

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对每一位大一新生的一次考验,高校以入学教育的形式来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换,快速融入新环境,提升适应能力。为了进一步探究此项工作的实效性,调研团队结合宁波大红鹰学院入学教育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对现有方案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调研内容及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分别从了解现有入学教育的实施内容过程,及入学教育实际效果,二者结合来探究优化入学教育的举措。首先以走访一线教师的方式,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的大一辅导员进行访谈,了解入学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再者,对宁波大红鹰学院2015级学生就入学教育效果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抽样300人,占2015级学生总人数6.3%,下发出问卷300份,实收有效问卷300份。其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覆盖了宁波大红鹰学院20个专业的学生。另外,就其中部分2015级学生进行了集中座谈,收集学生对入学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2调研结果分析

2.1访谈记录分析

本次访谈以了解入学教育内容为目的,先后访问了8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受访者囊括了学工线、团委及教学岗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据了解,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安排在新生报到后的一周内,在内容上主要有专业指导、角色转变指导、心理指导、规范指导和前置的就业指导等。形式上则以系列讲座、校纪校规学习、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开展。此教学形式也是目前国内各高校中普遍的方式,但同时,部分教师也在工作中发现,随着学生群体变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95后的大学生来说已逐渐缺乏吸引力,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入学教育,第一印象的大打折扣会影响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观念,以及教师日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针该校入学教育情况,以学生视角来进行侧面了解。问卷内容主要围绕调查学生参与情况、教育效果、意见反馈三个方面。从参与情况的调查来看,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但从对形式的兴趣程度来看,92%的学生表示对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感兴趣;87%的学生表示对相校友座谈、专业指导等讲座感兴趣;83%的学生表示对学涯规划、感恩、安全等主题教育班会感兴趣;而只有74%的学生表示对学生手册学习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学校组织的入学教育参与度较高,活动类内容较理论学习类更具吸引力。教育效果调查主要围绕体5方面,分别是对学校认同感增强、人际交往更加顺畅、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学涯规划意识增强、学习方式与态度开始转变。参与调查的学生中63%的人感到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了,76%的人表示人际交往更加顺畅,74%的人表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69%的人表示学涯规划意识增强,81%的人表示对学习方式的认识有所转变,还有6%的人表示没有改变。由此可见知现有的教育是效果明显,但也尚有继续发掘的余地。从学生意见反馈来看,多数学生表示入学教育的形式可更丰富,以班会为主的教育方式稍显枯燥,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入学教育内容吸收的时间太短,未能清楚认识大学生活。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这“第一课”十分看重,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去认识大学这个新环境。

3就调研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1归纳调研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到,高校之中入学教育已是为学生工作里一项重要部分,已有一套成体系的运作流程,针对每年的新生,从报到开始就开展一系列有计划性引导,在为期3-7天的入学教育过程中,学生逐步接受校纪校规、新生适应引导、生涯规划等学习。帮助学生去建立一种正向大学观念。根据对2015级学生入学教育效果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参与面很广,但是参与兴趣有限,模式化的教育具有一定实际效果但也具有局限性。归纳来看可以发现,现有的入学教育满足了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大学的认知需求,但是学生群体不断提升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思维方式变化给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3.2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

从问卷中提取的信息来看,新生对大学生活是充满向往和热情的,这种现象对学生工作者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何上好这大学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走访问卷调查的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来结合系列共性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第一,提升现有教学措施质量。经过长期的实践,各高校已经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学生特点的入学教育道路,方式方法在变,但内容及教育的目的是不变的,因此在现有的入学教育上应充分保障教育的质量。第一次主题班会、第一次晚会、第一次晨读,只有把每一个大学的第一次做好了,才能帮助学生去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方向,去学习和超越。第二,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更快吸收内化。从调查来看,随着95后的新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生活方式更为丰富,思维方式更为活跃,性格习惯的可塑性也更强,所以在固有的教育形式来看,轻松开放型的活动类教育更易被接受,而有一定学习压力相对封闭的教育氛围会遭到排斥。学校虽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喜好,但也可在现有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以更为和谐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学生兴趣度普遍不高的校纪校规学习,将文字学习转换为视频和图片,以实例讲述和情景回顾来展现学习内容则更易被学生接受。在角色转变指导上,可以对往届学生活动进行视频记录和座谈会,以更鲜活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如果过好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援.简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3,7(2):6~7.

[2]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陈航峰.大学新生始业教育体系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5):33~34.

[4]刘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1.

作者:潘孝杰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rxjylw/6995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