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因素范文

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因素范文

时间:2022-04-06 02:48:28

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民办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不少关注民办义务教育的学者和相关人士,对该政策实施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前景担忧,并预言,该政策会对民办义务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其理由是,在免费的公办教育和收费的民办教育之间,学生及其家长更有可能选择公办学校就读。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是否会对民办基础教育构成强大的冲击?如果未造成冲击,那么促使民办教育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借用2005—2009年国家教育统计数据,呈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并从国家、农民教育需求和农村民办教育自身的相对优势三个层面对该现状的成因进行了解析。

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农村民办教育的发展

本文以2005—2009年全国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变化两个指标,作为农村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替代变量,呈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背景下农村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态势。在衡量每个指标时,分别考察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变化程度,即农村民办中小学校纵向的变量和横向的对比量(文中“小学”仅指完全小学,不包括教学点;“初中”仅指普通初中,不包括职业初中)。

(一)农村民办中小学学校数量的变化通过对2005~2009年农村民办中小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数量的整理、汇总,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农村民办中小学校总量减少,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N2009年农村民办小学减幅为25.74%;农村民办初中减幅为19.92%,民办初中的减幅小于民办小学。不过,与民办小学数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不同,农村民办初中的变化趋势首先呈现出些微的增加,然后才出现大幅地减少。在此期间,农村小学的减幅为26.08%,农村初中减幅为17.10%。从整体上看,农村民办中小学校的减幅与农村中小学的减幅较为接近。

第二,从民办中小学占农村中小学的比重看。2005—2009年农村民办小学占农村小学的比重明显小于农村民办初中占农村初中的比重;农村民办小学占农村小学的比重较稳定,而农村民办初中占农村初中的比重却出现了较显著的变化,其趋势是先增大而后回落到与基年(2005年)相似的水平。因此,从整体上分析,就学校数量的变动而言,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无论是民办小学还是民办初中,其自身的变化以及其占农村学校的份额并未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二)农村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的变化

在农村学龄人口规模逐年减少的过程中,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生源竞争较为激烈。学校在校生数,尤其是其占同类学校总的在校生数的比重可以衡量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首先,从农村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的变化来看。如表2所示,20052009年间,农村民办小学在校生数的减幅为6.66%;在此期间,农村所有小学在校生数减幅为6.12%,与民办小学在校生数的减幅接近。20052009年,农村民办初中在校生数减幅为13.45%,且在这5年间,民办初中在校生数呈平稳减少趋势;而在此时间段,整个农村初中在校生数减幅为30.53%,远高于民办初中在校生数的减幅。其次,从农村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占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数的比重看。如图2所示,在2005~2009年,农村民办小学在校生数占农村所有小学在校生数的比重由1.94%上升至2.23%;农村民办初中在校生数占农村初中所有在校生人数的比重由2.69%上升至3.3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就在校生数而言,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市场份额相对平稳,且呈小幅上升趋势。分析可知,在2005~2009年,从绝对量上看,农村民办中小学校数及在校生数均呈减少趋势,这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数的减少直接相关;从相对量上看,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学校数及在校生数在农村所有中小学中所占比重没有降低反而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可见,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并未对农村民办教育构成较大的冲击,民办义务教育在农村赢得了份额不大却相对稳定的市场。

三、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农村民办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旨归,在于减轻学生家庭(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进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该政策自实施以来,呈现出明显的成效。有数据表明,自2007年至2010年底,全国近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12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5%,初中毛入学率达98.5%,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I]。那么,在该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农村民办基础教育缘何能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

(一)政府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利好

绝大多数已有研究倾向于:政府未积极推动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并认为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义务教育财政补偿政策对民办基础教育存在歧视。笔者认为,这是对政策的一种曲解。仔细分析和梳理近几年的政策文本可以发现,政府通过制定积极的政策法规,旨在“引导、规范并鼓励”民办义务教育的良性发展。第一,从政策制定层面着力引导、规范和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各地制订的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等政策文本,均充分肯定了民办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当前的中国,政策法规具有高度的导向性,这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无疑坚定了民办教育举办者的办学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多渠道的资金向民办基础教育流人,有助于部分优质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如2011年河南省颁布《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发展教育,保障民办学校在校舍建设、教师进修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第二,从实践层面给予民办基础教育实实在在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着力纠正对民办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待遇。民办基础教育承担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负担。如浙江省温州市2008年民办基础教育为政府分担了近五分之一的财政负担,当年为政府分担近10亿的公共财政投入。嘲基于对其社会作用的肯定,部分地方如山东省、河北省已在全省范围内免除了民办中小学学生的杂费,并将免除部分直接补贴给民办学校;免除了民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费并视财力给予教辅资料补助。重庆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学生杂费、公用经费与公办学校执行同一政策,由市和区县按核定标准给予补助,将民办学校教师职评、培训和校长岗位培训纳入全市培训计划,统一安排,享有同等待遇等。

(二)家庭推动—•农村民办教育发展的需求利好

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民办义务教育能够在\决策咨询农村继续发展,这与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需求分化有着必然的联系。1.农村家庭出现了差异化的教育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农民群体内部发生了分化,其同质性的色彩淡化,异质性显著。陆学艺研究认为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利益不同、愿望要求各异的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9个阶层”嘲;林坚根据收入水平将农民大致分为上、中上、中下和下四个阶层。农民群体的内部分化和差异性加剧了他们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性需求。所谓差异性教育需求是一种“多元化教育需求”,体现在为了达到接受优质教育的目的,对不同教育形式或学校的渴求。这种需求的实现是农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期望程度、对公办和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高低等多种因素,在现有的内部甚至外部教育市场中,为子女选择最有益的学校。通常存在三种途径:A.就近选择质量一般但免费的公办学校就读,满足“温饱型教育需求”。B.尽可能突破限制,选择跨地区(主要是城市)的优质公办学校就读,满足“择优就读”的需求。但这条途径面临国家政策的封堵,绝大多数在经济上、社会支持系统上不占优势的农村家庭难以实现。C.在既不满足于A途径,又无法实现B途径的条件下,则出现分化,部分农村家庭最终可能无奈地被迫选择回到A途径,也可能在公办教育体制之外寻求优质教育需求的满足,其前提是农民有能力承担更高的教育成本。如国外学者James的研究证实,家长为子女选择昂贵的私立学校的原因之一是追求差异性教育需求的实现。[sJ2.重视教育质量并渴求优质教育资源不可否认,农村依然存在“读书无用”消极思想。但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农民对教育的期望较高。这可以从许琳对川、鲁、甘、内蒙四省的调查研究得到印证[61。其中,尤其以两类农民表现突出:一是曾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老一代农民,他们强烈地认识到物质生活质量提升并未改变“农村人”的身份地位以及依附于身份的社会福利,“城市人”比“农村人”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仍拥有比较优势。而要实现身份转变,在当兵、招工等途径难以实现的条件下,惟有考大学方能实现。二是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社会转型与生存实际的关系认识更深刻,出于对自我现状的否定和对于已失去的教育机会的“代偿”心理,对自己的子女寄予极高的教育期望。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的报告显示,89.1%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拥有大学及以上的学历。

同正是出于对教育的高期望,农民心中有一架衡量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天平”——与接受教育所需“费用”相比,他们更期望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免交学费和孩子的未来发展相比,他们或许会选择后者。而且,随着农村家庭抚育结构的变迁和抚养子女绝对数量的减少,对子女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免费的公办义务教育并非都能满足农民的教育需求。以河南省为例,该省2.8万所农村小学中英语教师仅有8765人,平均3所学校还不足一名英语教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部分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民办品牌学校却能打出双语学校的旗号,迎合了农民的心理期望;部分农村民办学校从师范院校引进了英语专业毕业生,满足了正常开设英语课程的要求。在现实的对比中,部分农民自愿让子女从免费的公办义务教育中退出,进入他们认可的那高升学率或特色显著的“高质量民办学校”就读。另外,为改变农村地区公办学校分散办学而形成的低效率、低质量困境而开展的学校布局调整,在部分地区实际上造成了无法满足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并间接地提高了农民教育负担等新问题,尤其是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偏远农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简易的农村民办学校应运而生,既满足了农民子女就近人学的愿望,又因收费不高而受到“青睐”。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因素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ncjylw/59681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