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美育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创新范文

探析美育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创新范文

时间:2022-10-21 08:30:29

探析美育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创新

【摘要】在“大思政”大格局下,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内容中的两个重要形式,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美育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保持真善美全面发展。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然而,大学语文课本所表现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情美等人文审美因素,成了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的美学矿石。为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大学语文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促进两者融合发展,提升语文美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美育;高校语文;课堂思政;创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进入新时代的同时,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审美追求愈发强烈。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促进各类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可见,“美育+思政”的有机结合,是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

一、逻辑起点:高校语文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语文美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人文性和智慧,为语文美育的开展、思想引领学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当我们审视两者的目标、功能、价值等,将会发现虽然课程思政与语文美育属于不同领域和范围,但它们有着类似的核心诉求。

(一)目标维度-健全人格,美化品质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的时代,新时代的社会价值目标取向会影响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从语文美育和课程思政的目的性来说的话:高校语文美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以提升人格修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在于以思政课为载体传授积极向上的思想理论,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可见,虽然两者的具体形式不同,但是它们在教学目标上高度一致,都是以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最终目标。正是两者在目标维度的一致性,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功能维度-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从功能上讲,语文美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和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而课程思政工作除了理论的灌输、学科教学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把握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利用美育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语文美育与课程思政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以及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语文美育,不仅可实现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而且可以将课程思政的说服力和实效性预计提升。

(三)价值维度-实践练习,多维融合

将大学语文美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的创新之举,课程思政以专业课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各高校的科目渗透思政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门专业的德育功能。然而,美育视角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是用语文美育的路径和特色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美,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动态意义上,个体以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来寻美、持美、求美,促成内心对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在这里不仅指课堂教学,它们还包括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进一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多维度的融合。

二、探本溯源:高校语文教育“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教师团队思政素养缺乏

虽然近些年来,高校教师加入了课程思政这一环节,但是思政工作力量匮乏,不够系统,教师对美育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究杨萍利高校语文课程思政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教师团队存在着对课程思政的知识储备不足、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同时,还存在部分高校语文老师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这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与大学语文无关,忽视了两者的结合。伴随着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挖掘,忽略了“课程思政”的真正意义。

(二)教育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当下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等特点。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及当下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的课程思政工作仍将大学生群体视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设计课程,课程思政导入材料匮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语文课堂思政的开展,不仅要符合课程思政的发展规律,而且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得到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

(三)教育内容:语文美育与课程思政生硬合并

现阶段,大学语文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不协调,使得大学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导入生硬,无法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中:一是语文美育和课程思政的“割裂”,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性,语文美育缺乏德育为基础,德育缺乏语文美育为指引;二是在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教学设计针对性欠佳。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存在差异,照搬思政课课程设计会显得格格不入,没有根据语文美育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语文美育虽然属于不同领域和范围,但它们有着类似的核心诉求,它们应该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契合,而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

三、路径启示:积极推进美育与德育协调育人的教育格局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主体的思政素养

大学教师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美育和德育表现载体,然而在美育教育层面,我国缺乏富有成效的大学语文美育师资队伍,大学语文老师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理论层面,大学语文老师应该自觉强化思政育人理论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政育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积极主动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贯彻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培养上,大学语文老师应该从大学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提升自己美育和德育表达能力水平,逐步提升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能力。

(二)尊重教育规律:突出以生为本的根本教学遵循

回顾以往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忽略学生自身的审美诉求,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这些使得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接受程度不高。新时代,大学语文思政课程设计要把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讲授和灌输,通过美好的语言吸引学生、通过鲜活事例示范教学、通过丰富实践加深体验,引导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当代大学生能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中获得力量和热情,增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感染力和活力。

(三)找准契合点: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大学语文课程打上思政的“烙印”。语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对大学语文课本中的哲学思想和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大学语文和哲学思想的深度融合。在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思政教育中重要元素,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以及国学都是有可以发掘的思政元素。为此,应借助这些思政元素,与大学语文的知识点予以结合,从而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杨萍利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析美育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创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myjylw/75146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