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策略范文

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策略范文

时间:2022-04-13 02:42:22

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使其付诸实际行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探究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原则、意义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一要素,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强调:“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小学美术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生动形象的美术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文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的原则

1.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出发为了实现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坚持“三贴近”: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要贴近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最后要贴近社会现实。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利用学生熟知的现象、乡土人情、社会焦点话题等,将环境教育理念逐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关注学生的其他核心素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围绕问题设计相互关联、多元角度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帮助学生增强健康生活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合理地将这些综合素养融入美术教学,促进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开展。3.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课堂对美术教学的约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提高实践能力。

二、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1.教师角度中小学美术教师是环境教育的参与者,需要参与课程的设计、分析、执行、评估等工作,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习美术知识正确认识社会问题,促进自身成长,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美术素养和技能,深刻认识环境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通过相应的实践互动,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距离,为美术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学生角度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运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其认识到环境与美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美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学目标。

三、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

1.通过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美术学科最大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并且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大多浅显易懂。教师需要以课堂为基础,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现实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地将环境科学知识逐步渗透在教学中,达到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目的。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遵照课本内容讲解理论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难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通过图画、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示相关资料,将美术知识联系环境问题,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掌握美术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看!我们的画》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入手,利用废旧挂历、广告贴纸、废布等材料展开大胆想象,结合以往学过的美术技能开展美术创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充分交流艺术构思,初步起稿并准备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材料,将色彩丰富、材质独特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构思制作成美术作品。最后,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装饰教室,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利用辩论教学,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辩论教学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辩驳他人的观点,最终得出辩论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辩论教学,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辩论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从而更加了解社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师可利用随机抽取法,让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设计辩论话题,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构建和谐、活跃的美术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苏州园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苏州园林的美术作品,播放有关苏州园林的照片、视频等,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体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辩论:当你面对环境受到污染时,会采取怎样的办法;现代社会发展中需要保护环境吗;假如人们对环境问题置之不理,会出现怎样的问题;等等。在《变迁中的家园》一课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美丽的森林图片,而后展示一组戈壁滩里的胡杨木,让学生观察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着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辩论。通过图片的对比,学生可以在心中形成冲突的思维,充分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培养爱护树木、保护家园的意识。3.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课堂教学,而且要开展有效的美术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家的工作室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乡村考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将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丰富了美术教学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增强了美术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如苏教版初中美术《生活中的标志》一课,教师可以开展室外写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教室、实验室对美术教学的局限。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接受知识的效率较低,学习主动性也会降低。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开放式的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贴近自然,更好地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结语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符合当下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发展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丹.探究式美术教学策略.吉林教育,2018(21).

[2]王俊.小学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策略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5(2).

[3]王璐.初中美术教学环保意识的渗透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4]林帮游.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都市家教月刊(下半月),2016(2).

[5]张亚慧.论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2015(5).

[6]田玉敬.创设美术教学有效实施环境的策略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9(5).

[7]王敬忠.试论环境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美术教育研究,2017(13).

[8]马碧峰.“互联网+”环境下的美术教学创新策略研究.艺术科技,2017(10).

作者:张蕾

被举报文档标题: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msjylw/7472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