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范文

时间:2022-02-24 09:20:42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历史读物的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好三种阅读思路:见微知著,运用阅读目录;有的放矢,掌握阅读方法;聚精会神,研读阅读正文。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开启历史学习之门,充分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关键词:中学历史;阅读能力;培养思路

为什么学生阅读历史教材时无精打采?为什么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历史文本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是其他能力提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如果阅读能力不强,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如履薄冰,历史学科素养也会成为无稽之谈。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见微知著,运用阅读目录

1.阅读目录,梳理知识脉络

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往往只重视对教材正文部分的研读,而忽略了其他内容,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可读性和全面性。正文、目录、引言、课后资料小卡片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历史教材的编写是以专题为模块,而不是按通史的顺序,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知识之间的无序性。基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学生不能断章取义地阅读,而应根据教材目录来研读教材。目录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向学生提示学习内容,起到搜索知识的作用。

2.阅读目录,构建知识框架

要想真正掌握教材内容及其知识结构,我们就要巧妙地运用目录,构建知识框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研究目录,弄清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合作,共同阅读历史事件图示。历史事件图示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纵向排列,也可以从一个历史现象出发,横向衍生出一系列不同性质的事件,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掌握整个历史发展的方向与线索。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时,由于时间、人物、措施等内容较多,当教师提出“资本主义制度是怎样在西方确立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单元目录入手,仔细观察和推敲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挖掘目录中隐含的规律,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按时间顺序,勾画出历史事件轴。无论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是法国大革命,学生都可以在历史事件轴上体现其措施及影响,这样,知识就会一目了然[1]。我们在研究某个具体革命时,也可以依据此种方法对革命的内部关系进行微观构建。学生对教材目录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辅助学习,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

二、有的放矢,掌握阅读方法

1.掌握方法,汲取文本营养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依然适用于历史阅读教学。基于历史阅读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难度不同的特点,教师应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巧妙地运用阅读方法来轻松地阅读文本,从中汲取营养。历史文本中往往会出现历史事件跨度大、整体难度高的情况,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时常忘记之前阅读的内容,细节处理不到位。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列出知识清单和重点内容提纲,为学生提供一种阅读思路。学生可以对照阅读提纲有目的地进行文本阅读,解惑释疑。例如,在教学“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直接呈现文本提纲:事件发生的背景、开始的标志、内战时期、共和国时期、复辟时期、结束的标志和巩固革命的成果。这样,学生对照提纲,不仅能把握文本的整体脉络,而且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学生能够自己列出提纲,实现了高效学习。

2.掌握方法,学会分析归纳

对于教材中不成系统、零散分布的知识,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内容,尤其是一些社会风俗或单个事件。为了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适当地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仅要依赖于文字描述,还要借助地图信息。学生对历史文本中的某些知识点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教材中的配图,运用图形结合的方式来阅读,根据地图上的信息,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例如,“冷战”一课中关于“柏林危机”事件,教师可以对柏林的地理位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读出图中的信息:“东柏林”是苏占区,“西柏林”分别被美、英、法占领。读图能够使阅读思维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发展。对教材中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似文本展开比较阅读。比较是实现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有意识地呈现相似文本,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历史事件的性质以及影响。

三、聚精会神,研读阅读正文

1.研读正文,把握重点难点

历史文本正文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来源。学生在阅读时要先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了解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结果,而对于正文层次结构的分析和概括是阅读的首要任务。层次结构的构建应依赖内容的研读,学生要在熟悉文本内容后对段落进行总结,明确历史事件的三要素,即时间、地点和人物,深刻理解其内涵,将文本中的内容串联起来。对于一些阅读难度较大的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目录和阅读方法[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和易考点。学生只有把握了历史事件的内涵,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2.研读正文,区别史实结论

历史学习应讲究史论结合的方法,而历史文本是史料和史论的统一体、结合物,能够体现出规律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学生在阅读时要学会区别史实和结论,用史实总结观点和史论,用史论反证史实,这既体现了辩证法,又是读者内心的写照,是阅读的较高境界。对于历史文本阅读,学生不要仅局限于文字浏览,还要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疑问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跳板,“问渠那得清如许”,学生在寻找疑问、求证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可以提升专业素质。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学生要在实践中大胆地质疑和挑战,这有利于学生解答开放性题目。例如,“康乾盛世”,难道“盛世”就是指“开明开化的时代”?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盛世”是封建社会体制的一次回光返照?师生可以从相关历史材料中找出对应观点,以论证的形式讨论观点的正确性。当然,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教师对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发学生多阅读,注意推敲、研习和模仿,正确认识历史史实。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应加强对历史目录的运用、阅读方法的掌握、历史正文的研读,这样才能实现历史阅读质的飞跃,从而学好历史。

参考文献:

[1]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5):57-59.

[2]陈惠萍.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J].中学课程资源,2014(4):50-51.

作者:黄春花 单位:海门区包场初级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lsjxlw/75342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