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史地知识的整合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史地知识的整合范文

时间:2022-03-29 10:58:01

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史地知识的整合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史地知识的整合,这不符合新课改对于追求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全面地进行历史学习。教师如果能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并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整体角度看待历史现象,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史地知识的研究分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探讨史地知识的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地知识整合;教学实践

作为文科学习中的重要课程,历史与地理从来都不是毫无关联、泾渭分明的。很多历史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地理背景的影响,比如人口迁移、黑三角贸易等历史现象,因此历史和地理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对教师而言,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史地知识的整合,教导学生结合基础的地理知识来研究某些历史问题,并且通过在历史教学课堂中适当地引入地理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概念

作为教育界常用的术语,“整合”的意思是将有一定联系的不同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或产生新的价值。而“史地整合”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并加强相关的地理知识,在合适的切入点下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进行融合,使内在有联系的部分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知识上的互相弥补和价值上的效益最大化。史地整合虽然起源于西方教育学并且已经被其广泛应用,但史地整合的思想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地理丰富,与之相伴的文化发展和文明演变自然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的共同影响。古代的教育体系对于历史和地理的区分少之又少,而现代的教育体系由于学科门类众多且学科间交叉性越来越强,导致史地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地知识进行整合既满足了深厚的历史和社会土壤环境相结合的需求,又适应了时展对于综合人才的培养潮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意义

1.满足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需要新课改的实施加上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对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需求愈发旺盛,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是对史地知识进行整合。高中历史知识包含了经济、文化、政治、地理等多种因素,尤其对于地理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极其密切,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有必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穿史地知识的综合性教学。更具体地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史地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历史观,避免形成狭隘的历史视角,从而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知;其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记忆与深度理解,并且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分析能力。

2.满足历史教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其教学研究的核心就是揭露历史的真相,而历史的发展又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甚大,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史地知识的整合。举例来说,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导致的,比如:偏向于集权型的大统一国家诞生于大河文明、偏向于民主开放的城邦制国家诞生于海洋文明。其次,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碰撞与冲突也与地理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比如:草原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和迫于生存压力,导致大举南下与汉民族发生冲突和战争等。可以发现,对上述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考虑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地知识进行整合。

3.满足考试制度改革的硬性要求对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为了考试,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影响巨大。而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学科的考试制度改革已经实施,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在命题思路上愈发灵活、涉及的知识面愈加宽广、越来越体现出跨学科命题的趋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加强史地知识的整合是必然之举。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史地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重点历史知识或历史现象进行深入解读,以实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的再认知与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历史上的气候变迁

中国的疆域自南而北呈现出气温降低、自东向西呈现出降水减少的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东、南、西、北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中国的历史气候从温暖期到寒冷期经历了四次变迁,跨越了十几个朝代,对民族的迁移和政权的变更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当由温暖器进入寒冷期时,草原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受变干变冷的气候影响从而大规模地向温暖的中原地区迁移,而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为了抵抗侵略就采取了中央专制集权制度。

(二)历史上江河湖泽的演变

中国历史上江河湖泽的演变受到黄河改道工程的影响巨大,从春秋战国时期到今天为止经历过六次改道,这与频繁的洪涝灾害息息相关。从地理角度来说,自然地貌下的土壤和环境气候的变化是造成黄河容易引发改道的客观因素、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以及军事需求等是造成黄河决堤并改道的主观因素。

(三)中国的历史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历史疆域和行政区划在高中历史课本里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应从地理角度进行解释。中央政府在元代以前主要是“山川形便”的自然原则进行行政区划,这样的好处是相对独立且易于抵抗天灾并发展农业;在元代以后则采取“犬牙交错”式划分行政区,这样的好处是减少地方割据对中央的威胁,使政权更加稳定。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下的经济重心地区从隋唐前的黄河中下游逐渐按由北而南、由西向东的规律向长江流域、江南一带以及沿海地区进行转移,而这是由于地理气候的变迁和生态环境的演变等原因造成的。

(五)历史上的军事斗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历史上的军事斗争包括国家战争、民族对峙、军事对抗等多种形式,从地理角度来说主要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以万里长城为地理分界线,将北面的蒙古高原归为半干旱气候,将南面则归为半湿润气候,地形上的人为切割和气候上的制约也为军事冲突降低了发生概率。

(六)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用历史逻辑来解释工业革命就是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形势的转变、资本家为了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殖民扩张与对内压迫剥削,而用地理逻辑来解释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造就了大量产品,与之相伴所需要的原材料也越多,而原材料的获取又受到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导致人类必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史地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以人教版必修二《开辟新航路》一课为例,教师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首先在问题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演示动态地图并进行总结归纳来帮助学生梳理新航路开辟的具体过程,接着组织讨论交流来让学生比较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航行规律,最后设计活动让学生从自身考虑:“假如要进行海上航行,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规划路线?”像这样,通过一连串教学布置,由浅入深地将学生从深奥的历史信息中解放出来,通过引入地理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最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来实现史地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四、总结

历史的发展根植于自然地理,相应的文明变迁与文化繁衍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很大影响,不论是考虑到历史学科的本身特质还是高考命题的立意角度,都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史地知识的整合,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佳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方法[D].渤海大学,2014.

[2]马海峰.浅谈地理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1).

[3]胡爱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整合地理知识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9).

作者:占伟成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史地知识的整合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lsjxlw/7128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