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历史教学研究(5篇)范文

高校历史教学研究(5篇)范文

时间:2022-09-30 09:42:13

高校历史教学研究(5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探讨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需要对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导入环节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

1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有效的方式将课堂导入策略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和巩固,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注重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对历史课堂氛围进行活跃,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三,良好的课堂导入还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建立起十分良好的师生氛围,确保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的良好,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且有效的基础。在课堂导入策略的实际应用过程进行有效注意,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来确定有效的导入策略,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同时还要切实地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果作为最终目标。通常情况下,课堂导入策略一般都是在教学内容开展讲解的前5分钟左右进行导入,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确保导入策略与课堂策略的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水平,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中历史教学期间课堂导入策略的实际应用

2.1温故而知新的导入

我们都知道,历史知识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更好地让学生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承上启下的效果。例如,在教授《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之前学过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来引出君主立宪制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其标志是什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实际表现分别是什么?等等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工业革命进行了再次记忆与理解,还明确地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效使学生可以迅速、顺畅地进入到全新内容的学习中。

2.2现代技术的导入策略

随着教育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先进教育方法被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而多媒体技术便是其中的一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之所以多媒体技术能够成功地应用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生动的影像展示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且合理的视频、音频等资料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在互联网或者是图书馆中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通过知识点与视频资料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我国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深刻的记忆,进而更好地对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抗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的目的?等等,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或者是辩论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回答,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2.3历史故事的导入

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中,有着数不尽的典故及事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有学习的内容,引申出相关故事,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还能提升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典故,如鸿门宴、诸葛亮草船借箭、运筹帷幄等典故,进而使学生对典故人物所在时期产生兴趣,更好地进行学习。

2.4悬念的导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高中生的心智稍微成熟了一些,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并且愿意参加到新事物的挖掘过程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该特性,通过悬念导入课堂的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有关秦朝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立这样的问题,秦朝统一了六国,其政权不可撼动,但为什么前朝只有两代君王?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等。而这样的设疑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想要进一步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寻求问题的答案。而通过这种方式的导入,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学方法所决定,因此教师想要在根本上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切记不要照本宣科,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只有根据学生及实际教学内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而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运用则解决了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5):229.

[2]王大标.探讨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6,(8):61.

作者:朱大伟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对策

摘要:“丰富人生、完善人格,充盈人生意义、增进生活品质”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当前,“工具价值”仍然主导着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无法发挥其应用的效用。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出发,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核心目标;策略

1引言

价值教育是关于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的教育,引领人的价值追求,提升人的价值素养和培育人的价值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由此可知,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价值观和素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历史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价值教育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价值是自然科学学科难以代替的。高中阶段是个体道德成长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于高中生而言,价值观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其健康个性的形成和积极价值观的养成。与此同时,高中生健康积极价值观的养成也有助他们合理调节学习压力,环节心理压力,避免行为偏差。

2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中“工具价值”主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仍然停留在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识记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得不到提升,死记硬背成为历史教学的主流。另外,由于教师缺乏深厚的史学素养,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偏离正轨。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节内容时,有的教师过多强调战争的残酷性,致使学生过度感受战争的血腥,引起学生极大的愤怒,这是缺乏理性的战争评价,不利于价值教育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求真、扬善的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结论,更要用历史的眼光和思维去研究和解释这些结论,学会批判和反思。二是引领学生以现代视角诠释历史价值,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通过历史教学,应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理想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三是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树立全球意识。

3基于核心目标的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策略

3.1重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是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价值教育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以唯物史观的方法看待历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为价值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以现代视角审视历史教育,培养历史责任

感历史既给我们了解过去的机会,也是为了让我们吸取历史教训,谋求现代社会更好地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要以现代视角审视历史教育,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学生树立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激发学生的价值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3弘扬历史传统文化,树立全球意识

历史纵横古今中外,洞察人间万象。历史学科中内涵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必须做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是关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倡导宽容、和平、合作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高中历史教学中弘扬历史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以批判、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帮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是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

3.4开展多种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开展多种学习方式,既能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切身体验历史的机会。首先,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认识历史、升华情感。如在学习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竹木简,并在简上刻字,感受古代文字的记载和传承。学习有关印刷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橡皮泥做字模,然后在字模上印上自己喜欢的文字。同时,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对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此外,讨论、辩论、合作探究、演讲、竞赛等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可以就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开展辩论赛,在一些重大历史节日组织演讲比赛等等。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有机会更深一步地了解历史,在此过程中,价值教育也就潜移默化地完成了。

4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价值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开展价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参考文献:

[1]马维林,黄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2]庄小红.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安国栋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究

摘要:高中历史专题式课程教学知识点众多,有如繁星,璀璨而又繁杂,加上高考压力之大,使得许多教师习惯于三言两语式的课堂导入模式,集中、机械的灌输课题内容,其作用局限于程序式提醒,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铺垫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亦会对年代久远的课题内容存在距离感,逐渐丧失了自主长久化研习的兴致。基于此,笔者决定从课堂导入探究如何合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应用;学习兴趣

前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换个角度而言,它直接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现实往往与之相悖,许多教师为了紧跟课程进度,而选择忽视课堂导入这类关键环节;再就是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经常沿用错误的导入模式,致使最终课堂教学效果极为不理想。所以说,日后教师务必要在持续提升个人教学实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研究和应用更高效率的课堂导入策略,争取持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欲望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长久化改善结果。

一、课堂导入环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推广沿用课堂导入模式,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内容,同时更可以引导他们自主钻研后续更为复杂的课题资源。长此以往,顺利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和长久化研习欲望,促使整个高中历史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愉悦与和谐。其次,课堂导入还可以促使师生之间进行深入性地互动交流,为后期两类主体关系巩固,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基于此,在日后历史课堂中沿用导入策略期间,教师务必要注意适当结合教材核心内容与学生学情基础进行协调性规划与设计,进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指标,即同步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和主观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课堂导入策略主要在课前五分钟左右布置延展,持续到课堂前半段时间结束为止,目的是为高中生更高效率地学习后续知识点,做足准备工作。

二、现阶段我国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实况

众所周知,开端足够良好,才能离成功更进一步。因此,将高效率的导入策略贯穿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便可以确保激发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欲望和深入性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辅助他们吸收和掌握更多新颖的历史知识点。尽管说整个工序流程看起来简易,但是执行起来却会遭受诸多挑战,主要是由于现实生活中,高中学校的师生都会因为高考期限的接近而承受较大的身心压力,因此许多教师便出现无法保证合理性安排历史课时、对课堂导入等教学环节严重忽视等消极状况,最终不足以将课堂导入策略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如有些高中历史教师急于充分应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开始针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中式授课,至于学生究竟是否被吸引或是最终课堂教学赢取的实效等则明显不够上心。通过此种形式,整个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势必持续降低,严重情况下甚至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汲取数量和进度,因此,希望日后各类高中历史教师都能够逐步加大对历史课堂导入模式的重视力度,并以此为基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妥善性应用细节

(一)温习方面的课堂导入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演变而来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相对繁琐,主要原因就是其前后知识点往往存在着缜密关联性特质,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题内容讲解过程中,第一要务就是鼓励学生针对已然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温习,力求在后续新内容解读过程中迸发出全新的灵感火花。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世界地图和地球仪,指出从亚洲通向欧洲的道路,使学生回忆“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航路,然后需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找出哪些从西方到东方的航路。这时学生的思维由已知的历史知识转入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找出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航路。还有少数学生找出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到达亚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问:那么西欧绕过非洲或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航路是由什么人、什么时候、怎么开辟的?由此导入新课,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典故巧妙性应用的课堂导入

高中生普遍对于一些历史故事深感兴趣,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类特征,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等,此时的方式,可以是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借此令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步深入特定情境进行切实感受,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体系。例如在讲授《汉代儒学》这一课时,我们也可以用窦太后与儒生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汉朝窦太后喜好黄老之术,有一次,儒生辕固生藐视道家学说,引起窦太后大怒,命令辕固生去猪圈与猪搏斗。从这个很好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初儒学被压抑的状况。引入历史典故趣味性很浓,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放松情绪,同时故事也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故事也能让历史讲授更加活灵活现,历史人物更形象、更饱满。上述内容均都能帮助我们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也不要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讲一些与课堂毫无关联的故事,故事的主题一定要与课堂教学主题一致。

(三)多媒体技术和互动交流式的课堂导入

截止至今,我国科学技术项目接连创新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愈加多元和便利化。在此类条件下,历史教师要掌握各类设备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多媒体等高端技术的优势,如播放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事件的纪录片,和写实性的照片,令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充分调动,进一步集中性地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尽管说互动交流模式最为普通,但是却也更为实用。可以深入调查每个学生的兴趣,主动选取他们熟悉的事物并组织集中性的交流活动,借此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效应,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认可教师、紧跟教师讲解步伐,最终成功促进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应用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将新课标的要求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对导入的方式和内容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对课堂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01):166-180.

[2]吴刚.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式[J].新课程(中旬),2014,29(03):79-86.

[3]胡玲玲.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学园,2014,19(17):120-145.

作者:彭琛 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民族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新课程理念教育观念的确立和发展,对创新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今的教育已经把思维培养、智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塑造作为学生终身成长与发展的教学目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智力活动对学生素质具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艰苦而又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启蒙、指导教师的我们必须打破陈旧腐朽、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开辟一条启发学生全方位检索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新路。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十八大以来,关于创新的一系列讲话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中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笔者将围绕“在高中历史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历史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西方史学家曾说“历史需要艺术家的天才,科学家的组织和分析能力,研究者的敏锐与勤奋,以及哲学家的真知灼见”。这说明需要具有创新思维。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发散性思维是历史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而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之间密不可分。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而在高中阶段配合学科课程的学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方式的做法正符合了学生成长的规律。但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求其有前所未有的创造发明是相当具有难度的。高中历史教育需要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从而使其具备持续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将来大学的细分专业学习、乃至更加深入的学术性研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广大中学教师是一个全新课题,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过程。一、课余历史知识储备;二、课前预习;三、课堂学习;四、课后复习,做习题。针对以上罗列的四个学习过程,笔者提出点见解与建议。

一、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累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历史故事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白话史记》;观看《百家讲坛》如易中天的《品三国》、袁腾飞的《两宋风云》等有关历史的讲座;以及由历史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如《太平天国》、《武则天》、《大决战》、《建国大业》等。在课堂的讲解中教师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如岳飞堰城大捷、石达开大败湘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历史怀有兴趣,抱有探索之心,才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经常性地尝试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二、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实践证明,愉快的教学使学生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传统的历史教学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师“一言堂”,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需要转变这种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要注意融洽处理好师生关系,双方互相协同合作。具体的做法有以下:(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前提是独立思考,想人之所未想。课堂上是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较佳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一位历史人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出于哪些因素做出了重要的决定等等。(2)鼓励学生交流表达。课堂有学生与老师这两个主体,教学是知识的双向输出与输入的过程。教师若在课堂上垄断发言的机会,实行“一言堂”,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降低、参与度下降。为转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面对具有思维与个性差异的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搭建自我表现的平台,腾出部分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由来充分地表达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畅所欲言的积极性。

三、通过习题设计激发学生深度思维及创新能力

无论课堂教学怎样优化,要发展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离不开精心编制的各类习题。习题是学生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思维深度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习题设计中增多开放性习题,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以问题为出发点,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灵活的思考历史问题,挖掘其创新潜能。例如高考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其答案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

四、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总理曾指出:“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段话说明了创新思维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二要善于用教材教会学生创新地学习。开放性学习,注意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倡学生质疑问难。三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倡自由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研究

意大利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克罗齐(公元1866—1952年)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研究要重视实地历史考察,考实地历史考察的重要对象包括古墓葬、古建筑、历史遗迹、革命遗址等等。进行实地历史考察,是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学生置身于北京紫禁城观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中国历代文物国宝,或是在古老的长城上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在西湖边观赏湖光山色,或是在京杭大运河的古道上漫行,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实地历史考察不仅给我们以历史知识和美学享受,同时还能陶冶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提高我们的历史使命感。

六、开展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应该是确定研究的课题。课题,会促进学生思考,会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其次让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可以上图书馆收集资料,也可以采访当地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历史。这些都会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展创新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强教改意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裕.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5(3):27-28.

[2]王建林.中专历史教学之我见[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3):83-84.

[3]孙树清.论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3(27):133.

作者:徐余生

第五篇:文明史观对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影响探讨

摘要:文明史观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是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高中历史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之一。只有深入进行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将文明史观和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

关键词:文明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历史整体课程的学习,令学生运用科学客观的理论进行历史现实问题的分析,在实践中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要求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突出认识到文明史观的重要性,从文明和历史演进的动态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同时将中国历史纳入到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要求高中历史教育从业者按照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利用文明史观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1从纵向宏观把握历史脉络

从纵向宏观的角度,历史文明的发展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文明史观的角度,可以根据生产力的演进将历史发展历程分为农业和工业文明两种,其中农业文明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分为初级和发达农业文明两大阶段;在工业文明发展的阶段,主要测度工具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和电力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兴起和扩张的两大标志性时间。[1]在进行教科书运用中,文明史观主要强调时间跨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突破传统的朝代界限,向高中学生展示一个群体共同遵守发展文明的演进过程,这一文明史观能够推动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较为稳定的人类历史主导发展因素,将其多维度地放在文明史观背景下进行教学,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教学原则之一。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讲中,应当站在纵向宏观的角度分析几千年来整体历史发展的脉络,探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上升式更迭,让学生在学习史实中总结中国政治发展特征,而不仅仅让学生熟记历史起止时间、领导人物、开始地点等等纯知识性信息。

2从横向角度理解文明演进

汤因比认为,任何一种文明都能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进行理解,缺少三者之间的任何一点,对于文明演进的分析都是不完善的,也不能被称之为完整的文明。总而言之,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就是文化,而文化也是整个文明的精髓所在。由此可见,文明的横向演进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具体层次。除此以外,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三者之间的地位关系也显得至关重要,应当将三者从联系的角度进行研究,三者总体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政治文明的建设是整体国家制度基础的保障,制度保障也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良好的桥梁。每个版本的高中教材前言中,都强调了横向进行文明演进的重要性,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具体内容中设置模块之间的连接框,为学生提供政治和经济历史背景。

3认识文明的多元性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过程,因此认识到文明的多元性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令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得到展示,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具体道路中的实践发展,端正历史态度,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整体文明的多样,同时,还应指导学生认识文明多元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之间的发展内在联系。当前的文明史观教育理念下,与以往教育理念相比,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整体文明的教育教学工作,例如在新教材中加入的世界古代历史中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文明的知识结构,以及在历史选修课本中提及的非洲文明、玛雅文明等相关内容,这也从侧面展示了文明多元化在教材中的体现,教师作为从业者应当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文明的视角进行多元化历史现象的解读,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强沟通理解和对话,理解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沟通对话。

4重视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明史观背景下,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具有影响意义的文明成果格外重视,也促使学生和教师积极进行历史经验教训的研究和探索,需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积极结合,从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历史的学习和追寻,对于文明的传承和演进进行了解。同时,在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写明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认识到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融合,将历史知识密切联系到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实践中。通过进行历史知识和生活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怀人类和民族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的胸怀,利用现实生动的情景切入,进行文明成果的溯源,拉近人类历史的传承过程,认识到文明成果对于当前社会影响的作用机制,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总而言之,在文明史观视角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从文明演变角度进行历史事件的剖析。

参考文献:

[1]郭巧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的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胡蓓蓓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历史教学研究(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lsjxlw/7075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