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怎样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范文

怎样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范文

时间:2022-03-14 06:13:35

怎样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摘要:新时代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目标,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形成“五育并举”的育人新局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新亮点。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昭示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伟大使命。揭示这一教育新思想丰富深刻的内涵,必将为下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切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动力支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教育方针新变化,在学生中弘杨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劳动;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I口接班人”,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阐发的又一新思想。这一教育新思想,把劳动教育纳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与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对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髙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举国上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新思想,有着特别的深意,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昭示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伟大使命。揭示这一新思想丰富深刻的内涵,必将为下一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切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动力支撑。

一、“五育并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经历了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不断提炼、完善和阐发。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历代领导人审时度势,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国际局势,对教育方针中育人总体要求提出了各具时代引领性和现实指导性的表述。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4月,他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教育必须为j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44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196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髙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髙教六十条”)将此二者结合,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首次正式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条教育方针沿用十几年,1978年3月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得到进一步强化,其影响之大、执行时间之长,在共和国教育史上堪称唯一。197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共召开了六次全国性教育大会。梳理历届领导人在历次全教会上的讲话及同时期颁布的教育纲领性文件,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答及对劳动和教育关系的阐发。1978年4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同年9月,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进一步重申了对中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规定,纠正了“”时期“”打着“开门办学”旗号,以劳动代替教学,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劳动越多越革命”,把劳动教育纳入他们同“走资派”斗争轨道的扭曲做法,自此劳动教育驶人规范化发展轨道。1985年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讨论并于会后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师生,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1987年10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加强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端正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求各地组织力量,编好劳动课教材,积极抓好师资配备和培训工作,有步骤地解决劳动场地与设备问题,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这强调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然而,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实践领域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挤压,实则是一个薄弱环节。1994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同时,他又特别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一条已经明确写人《纲要》,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事实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当参加—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髙度重视。”1995年3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的教育方针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争鸣探讨的总结,又推动了依法治教进程,进一步将我国教育事业引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99年6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髙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挑战,素质教育承载着人们的期盼和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在强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美育”被充实进教育方针。2001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随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髙中设置综新路求索中?泣跆鉍学参著E-mail:xzzk666@163.com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然而,对于如何让《纲要》落地,如何将其转化为一线广大师生的教育实践,彼时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和典型示范。2010年7月13日,第五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60年这一历史进程时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在讲到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时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学生健康的重要性,重申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前10年这一时期,学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变得多元,从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国外教育家劳动思想等丰富的研究主题中产生出“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是否应该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的争鸣。争鸣无疑深化了人们对劳动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为重新思考和确立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学理反思。2018年9月,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坚定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什么样的人”总体要求的同时,他还在“怎样培养人”六个重要方面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就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髙度。纵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虽然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但旗帜鲜明地将劳与德、智、体、美相并列,纳人教育方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来表述尚属首次。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与发展,更是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弘扬劳动精神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尊重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劳动概念和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准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一把最关键钥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这种客观性体现在,劳动是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的过程”,对人自身的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通过物质劳动构建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就是劳动。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里所讲的物质生活,就是人类劳动,这种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任何民族都离不开劳动,劳动对任何民族的发展起着根本性作用。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劳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髙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进一步开拓了对劳动的认识,劳动不仅有利于提髙社会生产,更有利于为未来社会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劳动结合教育,是改造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非常重视劳动的革命性作用,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这表明,马克思充分认识到把劳动融入教育所能起到的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革命性、推动性作用,这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劳动融人教育提供了深刻启迪。把以劳育人思想纳人教育方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动力和优秀品质的传扬

曾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记截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燧人氏带领劳动人民钻木取火,有巢氏带领劳动人民筑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黄帝制造兵器,大禹治水,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就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早期经典《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当效仿天道的刚强和运行不息,开拓进取,不断奋进。后人遂发展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中华民族还历来推崇“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勤天下无难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是对“劳动”的推崇和践行,“俭”是对劳动成果的节约与珍惜;“奢”是对劳动成果的浪费、糟蹋,对劳动的鄙视和蔑视。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劳动的尊崇,以及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我国历史典籍《列子?汤问》记载的《愚公移山》,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埋头苦干和坚靭不拔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面对拦路的两座大山,愚公不逃避、不抱怨、不怕苦,带领妻儿后代挥起锄头挖山开路,最终实现了移山的梦想。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借用这则典故,号召全党“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实干、劳动和奋斗,激励和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崇尚劳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创造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建设年代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顼精神等。这些精神无不包含着崇尚劳动、持续奋斗的鲜明特质,筑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始终的劳动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对融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劳动基因的彰显,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优秀品质的继承与发扬。

四、“四最”是劳动价值观最自然的抽象和最凝练的表达劳动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突出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五一”前夕,都要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他在公开场合面向社会各界发表关于尊重劳动的讲话达20余次之多,讲话对象涵盖社会各界,包括劳动模范、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青年学生、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中推崇劳动的金句频出,歌颂劳动的俗语比比皆是,它们串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生动的系列劳动观,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色彩浓厚、气息淳朴又光芒璀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就是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典范。他的劳动观直接来源于个人的切身体验。他16岁到陕北农村插队,在劳动中咀嚼艰辛、历练成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勤勉工作,“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他从艰辛劳动中收获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一是劳动升华思想。他曾回忆道:“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二是劳动联系现实。他说在插队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源于此、获于此”。青年在劳动中了解了乡亲们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三是劳动磨炼意志。如他“当年担粪、担麦把肩膀压得又红又肿,背上风吹日晒,皮脱了一层又一层”。四是劳动涵养品德。当年打坝造田除了“一人一天要推200车土”,还要靠人力用木夯用力砸土,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苦多累,“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乡亲们这样评价。在淳朴的乡村社会,能吃苦意味着能过好光景,不“撒奸儿”意味着靠得住。五是劳动激发并坚定信念。在缺吃少穿的条件下,带领村民修淤地坝、建沼气池、打深水井。2015年10月,他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又一次深情地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是劳动把梁家河刻画成心中一个特殊符号,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情,成为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成为他为民做事信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思想的发源地。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辛的劳动给了坚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坚定的信念,给了他脚踏黄土地的自信、为民谋幸福的柔情、奋斗中国梦的担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髙、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是他历览前贤对劳动无比深刻的理解,也是他深有感触地对劳动无比自然、贴切、由衷的赞叹与表达。

五、“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美旋律与最强乐章

劳动成就伟业。“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回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一道敢闯敢干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担当,靠的更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新时代令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及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国之重器”,之所以能托举出一个为中国人举目可见的中国梦,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实实在在、奋斗不止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指出,广大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他谆谆教导广大少年儿童“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劳动营造奋斗的生动局面。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劳动就是奋斗的生动体现。劳动实现梦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若想到达幸福的彼岸,除了劳动,舍其取谁?弘扬劳动精神,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书写个人史、书写国家史,无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史诗般伟大交响乐中的最美旋律和最强乐章。

六、高扬劳动教育旗帜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的。这与其他论述一道以“九个坚持”形式,系统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认识达到新的髙度。同时,这是面向教育系统发出的新时代动员令,是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对教育系统提出的新的更髙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他面向教育系统发出的动员令和号召,就要在全系统髙扬劳动教育的旗帜,迅速反应,切实行动,扎实落实,做好科学严谨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制订规范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多措并举的劳动教育开展机制,开发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制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能真正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落地生根,使劳动精神能够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用劳动精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导健康方向、带来积极能量、开出美丽之花。以劳动教育的健康有效开展,促进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完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构建。回望来路,我们应感怀“五育并举”大政方针历经60载之曲折不易;展望前程,我们当谨记“劳动教育”所负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历史使命;反观自身,我们须常存育全面发展之人的教育初心。以史为鉴,以梦为马,以心为灯;珍惜当前局面,开拓当前局面,夯实当前局面。让教育人用扎扎实实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辟出新时代生动的劳动教育新局面,用幸福的汗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9).

[2]杨天平.中国教育方针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作者:谢梦菲 单位:郑州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怎样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ldkxlllw/72971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